如何才能穿梭未來?地球最頑強生物是什麼?了解宇宙那些驚人事實
人類怎樣才能穿越未來,利用宇宙中的蟲洞就可以穿梭未來,蟲洞也稱愛因斯坦羅森橋,它的內部極有可能存在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隧道,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姆在1916年首次提出了蟲洞的概念,1930年,愛因斯坦與納森羅森深入研究引力場方程時,曾做出假設,透過蟲洞或許可以做到瞬間的空間轉移以及時間旅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表明,當一個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它所經歷的時間相對外界來說是較慢的,假設此時的人類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去往某處,抵達目的地時已經過去了數小時,之後你會驚奇地發現,此時的目的地已經是幾十年後的未來時空了。
人類探測到距離地球120億光年的遙遠星系內竟然含有大量水蒸氣,其容量相當於地球上所有海洋水量總和的140萬億倍,科學家對此做出估測,這顆類星體所含的水分大約是整個銀河系的4000倍,不僅如此,這顆類星體內還含有一個約為太陽質量200億倍的黑洞,在吞噬了大量的宇宙塵埃與氣體後,其內部所含的能量約為太陽的數千萬億倍,黑洞的四周也包圍了大量水蒸汽,這些被水蒸氣覆蓋的區域幅度竟然高達數百光年。
天文學家曾使用射電望遠鏡,在名為IRAS 16293-2422的雙星系統中首次探索到宇宙生命分子乙醇醛的信號,乙醇醛是最小的糖分子,乙醇醛是組成RNA的重要成分之一,RNA與DNA之間存又存在一定關聯,都是構成生命不可缺少的基石之一,位於蛇夫座恆星組成區域內,被年輕恆星的星際氣體與塵埃盤內的嬰兒恆星系統包圍,距離地球約為400光年,這顆雙星系統的宇宙空間環境極其寒冷,使得許多宇宙氣體在此匯集凝結為冰狀物質,並且依附在塵埃粒子中,分子在互相粘合的作用下,最終組合排列為更加複雜的分子結構。
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利用核聚變等反應向宇宙釋放光能與熱能,太陽系內八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外海王星天體與星際塵埃等皆圍繞太陽公轉,太陽則圍繞銀河系的中心做公轉運動,太陽的直徑約為1392000千米,也就是說太陽能夠容納下109個地球,不僅如此,太陽的體積也十分龐大,約為地球的130萬倍,質量相當於地球的330000倍,太陽的主要構成成分為氫和氦,太陽質量的3/4皆為氫氣,剩下的大多為氦氣,其中還包括了質量少於2%的氧、碳、氖與鐵等重元素。
更令人驚訝的是目前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水熊蟲,它的體型最小僅為50微米,最大體型不超過1.4mm,水熊蟲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前提下能夠在太空環境中生存並且不受太空輻射等影響,人類曾在喜馬拉雅山脈5546m處發現水熊蟲的身影,它甚至不受極端溫度的影響,在溫泉、南極以及4000m以下的深海區域皆可生存,被譽為世界上最堅不可摧的生物,在低溫-272℃與高溫151℃的環境下可存活2分鐘,在低溫-200℃的環境下能夠存活數天,在-20℃的環境下甚至可以存活3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