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來源。
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用物理學的語言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它指出,可以做功的能量會越來越少,這一過程雖然緩慢,卻確實存在。不管是冰箱的運轉,還是宇宙黑洞的物理規律,都遵循熱力學第二定律。有些宇宙學家甚至在思考,這一定律會不會帶來宇宙的終結。由於有熱力學第二定律這一物理法則,發動機或者其他把熱(系統以溫度形式儲藏的能量)轉化為物理運動(功)的效率都會受到限制。例如,蒸汽機把熱蒸汽轉化為火車動能從而推動火車前進,但蒸汽機並不能以100%的效率完成這一過程,會有一定量的熱能損失在環境中。
1824年,法國物理學家薩迪·卡諾( Sadi carnot)首先意識到了這一點,並推測了其中的原因。自18世紀首批蒸汽機建成起,卡諾就直在研究提高蒸汽機效率的辦法。當時,蒸汽機只能將燃料產生的熱能中大約3%轉化為有用功。卡諾正確推斷出,熱機的運轉需要溫度差,熱部件和冷部件必須分開。比如,在蒸汽機中,高壓蒸汽膨脹,壓縮低壓冷空氣,才能做功。如果發動機的所有部件都在同一溫度,那就不可能做功。後來,人們用數學等式來表示卡諾的這一發現,有低溫T和高溫T,那麼(T-7)就是可用於做功的熱能比例。如果T是的兩倍,那麼可供使用的熱能比例是50%,不會更多。1850年,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克勞修斯進一步發展了這一觀念。
他引入了一個新的熱力學量來表示並計算不做功的能量,並在後來把它命名為「熵」(entropy,希臘語「轉化」的意思)在熱力系統中,可以把熵想作是無序的程度。低熵的狀態有高度的秩序,這時用卡諾的語言來說,系統中的熱區和冷區隔離得很好,也就意味著有大量能量可以用。高熵的狀態則非常混亂,沒有明顯的高溫區和低溫區,也就意味著系統中溫度差不多一樣,所以可以做功的能量十分有限。克勞修斯推斷,熵一定會不斷增大。兩個物體,一個溫度很高、個溫度很低,把它們並排放在一起,這兩個物體就形成了一個低熵的系統。熱從溫度高的物體傳遞到溫度低的物體,而不是相反,最終兩個物體溫度相同。這時,兩個物體就變成了一個高熵的系統。
麥克斯韋妖
坐辦公室的人可能已經相當熟悉熵的概念。星期一,你把辦公桌整理得乾乾淨淨,一天一天過去,文件漸漸扔得到處都是,辦公桌越來越亂。但是,事情絕不會反過來。一周的開始,辦公桌亂七八糟。到了周五,它怎麼也不可能自己變得乾淨整齊。用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話來說,一張整潔的辦公桌的熵很低,而亂糟糟的辦公桌則有很高的熵,而該定律指出,熵只增不減。(業務經理可能會想在這裡加上一句,桌子低熵整潔的人做的功更多。)我們總是可以在局部打破熱力學第二定律。比如,家裡的冰箱把冰箱內部的熱量抽出來,排放到溫暖的廚房。
乍一看,冰箱分隔了熱區和冷區,使熵減小。但是,冰箱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做功。畢竟如果不插電,冰箱就沒法工作。在冰箱做功的同時,其他地方的熵增加了,抵消了局部熵的降低。整個宇宙的熵永遠在不停增加蘇格蘭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用了同樣的方法,試圖挑戰熱力學第二定律。在一次思想實驗中,他想像有一種精靈(麥克斯韋妖),坐在高溫物體和低溫物體之間,只讓熱原子從冷的物體傳遞到熱的物體,但不允許熱原子反向傳遞。然而,由於上述同樣的原因,麥克斯韋妖的論證並不成立。
熱學
克勞修斯定律是熱力學四大定律中的第二個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恆律,傳遞給物體的熱量等於物體內部熱能的增量加上物體所做的功。第三定律指出,在絕對零度(-273.15℃)時,熵為零。那第四定律又是什麼呢?沒有第四定律,只有第零定律。這條定律之所以叫做第零定律,是因為雖然它發現的最晚,但卻是最根本的一條定律。第零定律指出,如果物體A和物體B處於熱平衡(也就是說,兩物體間沒有熱傳遞),而物體B和物體C處於熱平衡,那麼物體A和C也處於熱平衡。發明家們曾嘗試建造能做無限多有用功的永動機,但都以失敗告終。
熱力學第二定律便解釋了他們失敗的原因。該定律後來在統計力學的發展中也起了很大作用,統計力學是一種基於原子物理性質計算物質整體性質的方法。另外,宇宙學家在思考宇宙的最終命運時,不斷增長的熵也宇宙的一個未來景象。熱力學中熵的數學類比還被應用於資訊理論和黑洞物理。黑洞的表面積似乎在不斷增長,就像是第二定律中的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