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
數字時代是屬於年輕人的時代!11月24日上午,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舉行青年與數字未來論壇,來自計算機、新媒體、數字文創等領域的國內外優秀青年代表,以「線上+線下」的方式發表演講,分享數字經濟時代的新故事、新感悟、新成長。
MOREVFX創始人兼執行長 徐建:
《流浪地球》特效團隊,
90後是主力
讓人驚豔的電影《流浪地球》,製作周期9個月,2000多個鏡頭,徐建團隊完成了一半以上的工作任務。
「製作量、運算量之大前所未有。」徐建說。讓他感到特別振奮的是,他的團隊裡90%是90後,這些年輕人的表現讓他大受鼓舞,「做電影需要體力、需要放大腦洞,技術更新非常快,要不停接受新東西。」
《流浪地球》的一大製作難點,是把文字的想像空間轉變成影像時,既要符合人們想像的藝術概念,又要做得很逼真,其中最難的就是木星撞擊。在徐建看來,「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導演、演員把畫面完成,充分調動觀眾情緒。為達到這個目的,要結合美學、工業、科技等基礎,讓大家相信這些是能夠實現的。」
數字蝶變,青年如何作為?「我們公司牆上有一句話:一往無前的唯一力量就是你所熱愛的一切。」徐建認為,對年輕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多一些熱愛,真正找到願意付出全部努力的事業。
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助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助理研究員 甘霖:
一群平均年齡27歲的青年做出「最強大腦」
甘霖分享的一則小故事讓在場嘉賓心潮澎湃——
4年前,為給中國第一臺全部採用國產處理器的世界最快超級計算機打造屬於自己的應用,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7歲的年輕人,來到了正在建設中的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當時,因配套設施還不完善,夏天,他們就跑到機房蹭冷氣;晚上困了,他們拉來兩把椅子,拼成一張床就睡下了。
優秀青年勇擔重任和創新創造的精神,為數字時代積蓄了蓬勃力量。「超級計算屬於戰略高技術領域,是世界各國競相角逐的科技制高點,也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甘霖說,一分鐘的計算量相當於全世界72億人算32年的超算系統,看起來很遙遠,但實際上已全面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航空航天、載人深潛、氣象預報等。
因為超算應用領域越來越廣,甘霖提醒想要加入這個隊伍的年輕人,在打好基礎的同時,還要注意跨學科領域學習,更好地用超級計算服務各行各業發展。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司長 羅靜:
期待更多年輕人
成為「建設者」
「一年前,騰訊公司有位年輕人問我,能不能在博物館辦一個沒有文物的文物展?我覺得這個想法很好。」羅靜說。
當時,為做展覽,他給這個年輕人推薦了考古、文物、歷史各方面的專家,組成一個團隊,最後在首都博物館推出了「文物時光漫遊」展覽。在他看來,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心文物,有些年輕人還參與其中,這讓羅靜感到欣喜。羅靜展示了一組數據:疫情發生後,國家文物局一個月推出2000餘個在線展覽,讓人意外的是,這些展覽當月的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是全國博物館全年參觀人數的4倍以上。
「這體現了公眾旺盛的文化需求,也展現了數字時代高新技術為文化繁榮提供的強大動能。」羅靜說,為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關注文物,國家文物局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讓文物「活起來」:各地搭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誕生一批互動性強的文物展覽,如莫高窟AR地圖等,領跑文物展陳新風尚。
羅靜期待更多年輕人從博物館的「觀賞者」變為「建設者」,「只有讓年輕人關注文物、傳遞人文精神,中華文明才能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