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消息!國產最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在合肥研製成功
近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自主研製的最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器順利引出200MeV質子束流,實現高能量級超導回旋加速器關鍵技術突破,標誌著國產最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依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平臺,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在建設運行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凝鍊關鍵技術,加速推動大科學裝置衍生技術的落地生根,將聚變大科學工程項目中的超導、磁體
-
我國最大潮流能發電機組研製成功
科技日報哈爾濱1月13日電 (記者李麗雲 通訊員王學善)記者13日從哈電集團獲悉,新年伊始,從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傳出好消息,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資金項目「600kW海底式潮流發電機整機製造」通過專家組驗收,標誌著我國最大的、單機容量600kW的潮流能發電機組製造成功
-
再次傳來好消息,外媒:中國攻克成功了
,對此,外媒表示道:中國還是攻克成功了!其實這一聲巨響就是我們國家研製的第一臺泵後擺發射機在秦嶺試車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對此,外媒表示道:中國終於攻克成功了,不愧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實擁有這樣的技術的國家並不多,我們是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外第三個成功攻克難題的國家,當然,我們都是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這樣獲得主動權的感覺成是不賴。
-
合肥國家科學中心成功研製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12月16日發布消息,該中心旗下的合肥離子醫學中心近期取得關鍵技術突破,他們研發的「合肥超導質子回旋加速器治療系統」順利引出200兆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標誌著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
-
中國軍港傳來好消息,磁流體推進器研製成功,一舉抹平20年差距
近日,中國軍港又傳來好消息,中國的磁流體推進器取得重大突破,這將為未來我國核潛艇的研製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磁流體推進器將會幫助我國在核潛艇動力上進一步優化和提升,在這之前,全球只有兩個國家掌握這項技術,一個是德國,另一個是美國。但他們都選擇了對華進行技術封鎖,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在我國專家不懈的努力下,終於打破封鎖,成功抹平了與西方國家20年的差距。
-
【安徽日報】科學島穩態強磁場創世界紀錄
記者4月2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傳來喜訊:5號水冷磁體(WM5)在電流36700安培的條件下,獲得35萬高斯穩態強磁場,這是我國迄今獲得的最高強度的穩態磁場,創了世界紀錄。
-
東方傳來好消息,「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近日,東方傳來好消息,「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對於中國航空局來說,這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中國成功向火星發射了一號探測器,在飛行一段時間之後,這個探測器將會對火星開展一系列的科學檢測工作。這對中國來說,是裡程碑式的一幕。
-
我國自主研製光電倍增管成功 用於多項大科學工程
我國自主研製的2270隻高時間解析度的光電倍增管將在該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江門中微子測試基地也迎來了10000隻國產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其探測效率均值達到30%以上,成功超越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光電倍增管是高能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被稱作中微子實驗中技術含量最高、最關鍵的器件之一。
-
國內首臺10MW海上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在東方電氣研製成功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朱雪黎)8月21日,東方電氣集團傳來好消息:這一天,國內首臺10MW海上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在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研製成功。不少參與研製的工作人員說。10MW海上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尺寸大,加工製造精度要求高。東方電機依託60餘年發電設備研製技術積累,充分發揮在發電機電磁、通風、絕緣、防腐和結構設計等多方面的技術優勢,一舉攻破關鍵瓶頸,最終電機試驗一次性衝轉成功,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技術要求,同時兼具可靠性、先進性和經濟性。
-
我國研製成功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該線圈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研製,位於實驗堆超導磁體的底部,是必須首個安裝到位的超重要大型線圈大部件。該線圈也是國際上研製成功的重量最大、難度最高的超導磁體,儲能量是我國EAST裝置最大極向場磁體的60倍。它的正常運行將決定是否能夠「點亮」等離子體並維持等離子體的穩態「燃燒」,是決定ITER裝置運行成敗的最重要線圈之一。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功研製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
近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自主研製的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器順利引出200兆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實現高能量級超導回旋加速器技術關鍵突破,標誌著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 質子治療是國際上先進的治療腫瘤方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質子治療系統研發團隊正在加快建設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系統,計劃未來在合肥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離子醫學中心,實現超導質子系統的國產化和產業化。
-
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成功研製溶解氧測定儀檢定裝置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化學計量研究所近期成功研製出溶解氧測定儀檢定裝置。溶解氧大小能夠反映出水體受到的汙染,特別是有機物汙染的程度,是衡量水質的重要指標。溶解氧測定儀可以用來測定水中常量溶解氧濃度,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加工、生物製藥以及環境監測等行業。
-
大型超導高場磁體裝置研製獲得成功
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人員在用於混合磁體裝置的大型超導高場磁體上實現了10萬高斯的設計指標,為40萬高斯混合磁體的聯調成功奠定了一項關鍵基礎。該超導磁體的研製成功是國際超導技術發展的一個新的裡程碑,此前世界上沒有如此大型的磁體能夠產生10萬高斯磁場,也沒有能產生10萬高斯磁場的超導磁體能夠達到如此大的口徑。因此,它的研製成功不僅搭起了我國穩態強磁場科學研究的高平臺,也為國際超導高場磁體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成功經驗。
-
中國航天傳出好消息,太空動力裝置點火成功,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
國內網站報導,中國航天傳出好消息,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研製的我國首款牛級推力霍爾推力器點火成功,標誌著我國實現了霍爾電推力器推力從毫牛級向牛級的重大突破。應用領域方面,霍爾助力器未來將用於參與長期太空探測任務的飛船,包括為深空探測器提供續航動力和空間站轉向,俄羅斯物理專家就曾表示,若這種推力器真的能研發成功,絕對是太空遠航探測的一次全新革命。1972年,前蘇聯科學家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霍爾推力器,並且首次成功應用在的衛星軌道轉向上。
-
天琴一號傳好消息,中國一關鍵技術成功通過驗證,西方卡脖子失效
長徵五號成功發射前段時間,長徵五號成功發射的消息引起了全球廣泛關注,各國主流媒體幾乎都報導了我國航天取得這一壯舉,但實際上,除了長徵五號,近段時間我國還成功升空了一顆具有特殊意義的科研衛星也十分值得大家注意,因為這顆衛星可不簡單
-
混合磁體掃描隧道顯微鏡研製成功
陸輕鈾(右)研究員與科研人員安裝課題組研製的新型掃描探針顯微鏡。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陸輕鈾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研製成功混合磁體極端條件下原子分辨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為利用混合磁體搭配STM開展原子分辨成像研究鋪平道路。研究成果日前分別發表在《超顯微術》和《科學儀器評論》上。
-
中國南開大學,成功研製新型超強韌「人造蜘蛛絲」,用途現已公開
由於蛛絲比其他的一些絲織物韌性更強,所以人們想要製造這種東西來提供一些特殊的用處,在這一技術上也做了很多研究,美國在這方面最早動手,現在也有了比較好的成就,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好消息,則是南開大學成功研製了一種新型的超強韌的人造蜘蛛絲。
-
中國自主研製的DIMM在南極泰山站成功進行視寧度測量
近日從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內陸隊傳來好消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自主研製的南極視寧度監測儀DIMM在南極泰山站於2014年這是中國繼在南極崑崙站實現視寧度測量之後,成功實現了南極泰山站的白天視寧度測量,為南極天文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 大氣視寧度是描述望遠鏡星像的不規則運動和彌散的物理量,會影響望遠鏡的實際分辨能力。
-
我研製成功磁場強度世界第二高的穩態磁體裝置
■資訊熱搜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磁體實驗大廳一片歡呼,自主研製的混合磁體裝置調試獲得圓滿成功,實現了任務目標——40萬高斯穩態磁場!它正式成為磁場強度在世界排名第二高的穩態強磁場裝置。
-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國產最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國產最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 葉華龍 攝中新網合肥12月16日電 (吳蘭 葉華龍)由中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最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器近日順利引出200MeV的質子束流,實現高能量級超導回旋加速器技術的關鍵突破,標誌著國產最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