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了就去睡!科學家證明:打哈欠時也許靈感就來了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一年之計在於春,困了就去睡別給自己太多壓力,有科學家證明

  打哈欠的時候也許靈感就來了

  又犯春困了,是不是好懊惱,怎麼這麼沒精打採的。

  其實,別給自己太多壓力,累了,困了,洗個澡、打個盹,也未嘗不可。

  我並不是要指明一條好吃懶做的道路,而是給「一年之計在於春」添一條有趣的科學註腳。

  華盛頓大學心理專家R·基思·索耶在他的著作《理解創造力:人類創新的科學》中提到,科學研究表明:人類「靈感一現」最常發生的三個地點是:浴室、床上和公交車上。

  你犯的春困、你發的呆、甚至你的呼呼大睡,也許都是很珍貴的。趁著春天,讓自己放鬆地尋找一些創造性思維。

  玩水玩出奇思妙想

  伍迪·艾倫曾經描述過在浴室的高光時刻:「當熱水灑下來,真實的世界被付之腦後,奇思妙想開始朝你湧來。」

  英語裡講「日常中靈光一現」的詞語是「shower thoughts」,直譯過來就是「洗澡時迸出的點子」。

  2014年,一份《全球沐浴調查白皮書》的調查結果顯示:72%的人在沐浴時產生過新的思路。

  最有名的浴缸哲思,自然是阿基米德先生。他坐進澡盆裡時,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託起,突然悟到可以用測定固體在水中排水量的辦法,來確定國王的王冠到底是金子還是白銀鍍金的。

  演員周星馳也經常在洗澡的時候尋找表演和臺詞創作的靈感,他曾自曝,自己特別愛洗澡,每次都要洗上兩小時。

  貝多芬則不用把全身都泡在水中,他喜歡站在盥洗盆前,將大杯大杯的水倒在手上,與此同時抑揚頓挫地唱出旋律,然後在屋裡踱步,記下靈感。

  雖然他的這個癖好讓房東和鄰居大為困擾,以致一生中搬家無數——因為在他靈光迸發時,水經常濺得滿地都是,然後滲到樓下。

  為什麼是洗澡散步時

  洗澡和乘坐長途車、散步這些行為,都有兩個共同特徵:空間相對封閉,沒有外部幹擾;無需太多思考,能保證思維的放鬆。

  「在這種狀態下,你對周圍環境的敏感度減弱了,內心的想法會變得清晰活躍起來。」美國費城Drexel大學研究創造力及分心的心理學教授約翰·庫尼奧斯這樣解釋。

  華盛頓大學心理專家R。基思·索耶在他的著作《理解創造力:人類創新的科學》一書中則給出了一種神經科學角度的解釋:

  「當我們從繁忙的事務中抽出時間,進行其他活動的時候,會激活我們大腦的其他區域。而這些區域正好可以提供給上一個活躍區域不同的信息。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費盡心思想不通的問題,洗澡的時候突然就豁然開朗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只要洗澡就可以等著靈感從天而降。

  法國數學家龐家萊說,這種無意識工作是有前提條件的——「這些突然的靈感發生,僅當之前大量的努力失敗,並且沒有好的結果發生,而採取的方法又是不確定的。其實之前的那些努力並不像我們認為的毫無作用;它們啟動了無意識的機器,否則這架機器永遠不會運轉起來,也不會有所成就。」

  夢境幫他得到了諾獎

  與洗澡、散步不同,睡覺或者打盹之所以會生發創意,可能與夢境有關。

  夢境改變世界。

  這不是一個口號,這是有關諾獎得主奧託·勒維的故事。

  1921年左右,曾有一項有名的醫學獎項授給了勒維。當時大家都認為神經細胞傳導電流,並通過電流與其他神經細胞相連。

  但勒維提出異議,他認為這也有可能是神經細胞之間釋放出一種化學物質。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證明這個問題。

  之後他做了個夢,在夢中得出了實驗方案,他醒來對自己的實驗設計十分滿意,接著又睡著了。結果,第二天醒來完全不記得做了什麼夢。

  第二天晚上,勒維又做了一模一樣的夢。這次他學聰明了,在床邊準備了一摞紙和一支筆,醒來之後記錄下自己夢到的實驗,然後再接著睡。可是睡醒之後,他根本無法辨認自己的筆跡,再一次與成功失之交臂。

  第三天晚上,他又從同樣的夢中醒來,這次他穿上衣服直奔實驗室,按照夢中的設計完成了實驗。

  1936年,勒維憑藉這項關於神經衝動的化學傳遞的研究,與亨利·哈利特·戴爾一起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為什麼能做想做的夢

  為什麼奧託·勒維能夠在夢裡得到實驗方案?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迪爾德麗·巴雷特教授說,夢境能夠激發人們從別處無法獲得的洞察力,「在夢境中,我們看待問題會更加清晰,夢還能夠幫助人們跳出陳規,幫助思維更加發散、直觀、多變。」

  所以,除了在腦海中不停地思索問題,睡個好覺,對解決問題也許會非常有幫助。

  浙江省精神衛生中心醫療辦公室副主任陳正昕告訴錢報記者,人正常的睡眠結構,由兩個模式組成:快速眼動模式(REM)和非快速眼動模式(NREM)交替進行。兩種模式交替一次,稱為「一個睡眠周期」,時長大約90至110分鐘,人們每夜通常有四五個睡眠周期。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薩拉·梅德尼克教授的研究發現:人處於快速眼動(REM)睡眠模式時,能夠有效地激活創造力。「大腦在快速眼動睡眠時非常活躍,有時甚至比你醒著的時候更加活躍。大腦中的不同區域相互交流,所以人能夠在思維與記憶中自由聯想。」

  「這個模式下產生的夢境,富有想像、天馬行空。在這些夢境中,大腦組織著發散的聯想,人能夠在新想法和舊想法之間建立起有效的聯繫,為新的問題找到新的解決方案。」

  夢能夠激發創造力這件事,並不是天才的專利。通過REM睡眠模式,平常人也可以做到。

  方法也不難:在睡前對自己說,我今晚希望夢到什麼。

  「根據我的研究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五成人可以夢到希望夢到的人或事。無論是什麼,可以在夢中得到滿意的結果。」梅德尼克說。

  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睡眠是在特定時間內的連續過程,你睡第一個小時是為第二個小時做準備,第二個小時為第三個小時做準備。我們首先進入淺睡眠,再由淺睡眠過度到深睡眠,然後由深睡眠再回到淺睡眠。也就是說,想要更好地利用夢境觸發靈感,你首先得踏踏實實地睡個完整覺。

  章咪佳

相關焦點

  • 貓咪:我睡醒打個哈欠怎麼了?!
    貓咪打哈欠、伸懶腰,可能大家會覺得:怎麼睡了這麼久還困(大家都知道貓咪的睡眠時間非常久,這麼想當然也不意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想睡覺、懶惰、無聊,它們這麼做是有更重要的意義的。還有一種情況下,在野外生存的貓咪,如果剛睡醒,不通過打哈欠迅速補充大腦氧氣,頭腦過於昏沉,一旦有敵人對自己進行攻擊,貓咪根本無法有足夠的反應速度去回擊或者躲避。所以它們必須在睡醒後迅速讓自己的腦子活躍起來。
  • 河馬常常張大嘴巴打哈欠其實是?
    最近玩螞蟻莊園的玩家都在問,9月19日螞蟻莊園的問題河馬常常張大嘴巴打哈欠其實是一種威脅方式還是困了答案是什麼,這道題還是有一點難度,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帶來的螞蟻莊園2020年9月19日每日一題,感興趣的玩家,接下來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 為什麼別人打哈欠你也會跟著打?原因萬萬沒想到→
    哈欠是真的會傳染,具體為什麼咱還是要看看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是怎麼說的吧。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理解別人的感情。研究人員發現,打哈欠傳染更容易出現在「移情人群」中。我們看到別人打了個哈欠,然後自己的大腦會問下一自己累不累,一般都是肯定的反饋,於是自己也跟著打個哈欠。
  • 打哈欠不但讓貓顏值下降,還會跨物種傳染!
    其實  打哈欠也許是為了保護小貓咪  不腦殘!公元前400年,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認為在發燒前打哈欠可以清除肺部的壞氣。17、18世紀的醫生們認為打哈欠能夠增加血液的氧氣濃度,也就是傳說中的缺氧就會打哈欠。
  • 2015大學英語四級翻譯雙語練習:打哈欠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5大學英語四級翻譯雙語練習:打哈欠 2015-10-19 11:49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小雞寶寶考考你河馬常常張大嘴巴打哈欠其實是
    小雞寶寶考考你河馬常常張大嘴巴打哈欠其實是小雞寶寶考考你河馬常常張大嘴巴打哈欠其實是?
  • 寵物打哈欠,只是困了嗎?這背後原來還有這麼多秘密
    因為打哈欠可以在大腦遲鈍時,吸入大量的氧氣,以使大腦清醒。此外,張大嘴巴打哈欠時,還能伸展因久睡而僵硬的臉部肌肉。 3、被鏟屎官「傳染」 你打了一個哈欠
  • 每日口語:我還打哈欠呢。I'm still yawning.
    我還困著呢。I'm still sleepy.I'm still drowsy. 我還打哈欠呢。I'm still yawning. 昨天的酒還沒醒呢。
  • 河馬常常張大嘴巴打哈欠其實是?9.19螞蟻莊園小課堂答案[多圖]
    這次的問題中有兩個答案,分別是「一種威脅方式」「困了」,這兩個答案應該選擇什麼?小夥伴們對於這種問題不是太了解,小編會將答案以及河馬張大嘴巴打哈欠的原因分享在下方。支付寶9.19螞蟻莊園小課堂答案河馬常常張大嘴巴打哈欠其實是?
  • 分享5個關於打哈欠的冷知識:人一輩子會打24萬個哈欠
    圖片來自網絡你們知道正常人一輩子會打多少個哈欠嗎答案是24萬個哈欠,打一個哈欠大約花費6秒鐘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們的一生中用在打哈欠的時間是144萬秒,相當於16.6666667天。這可不是小編胡編的哦!這個結論來自美國康乃狄克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不同人群統計的統計分析,而得出的結論。
  • 四維寶寶趴著不露臉,醫生要放棄時寶寶突然打了一個哈欠挪開了小手...
    ,孕期能稍微吃點酸,但是更愛辣;沒有長妊娠紋,但是三個月開始肚子長小絨毛;肚子是尖尖的(這個估計和我瘦有關係);鼻頭有變大;四個月以前吃不下東西,聞不了油煙,孕吐不算嚴重,愛睡覺,不愛吃肉,只能喝下粥吃青菜;四個月以後能吃得下,依然不是很喜歡吃肉,一直喜歡睡覺; 聽過三次胎心分別為169,144,160;胎動17周+;胎動位置不固定,但是位置比較偏高,動靜大,既有猛然一踢的感覺,也有感覺一個球在滾來滾去的感覺
  • 為什麼動物也被傳染哈欠?
    生活中,大約有60% -70%的人在看到別人打哈欠時也會打哈欠,無論是看到旁邊的人還是照片,甚至哪怕是在閱讀有關打哈欠的文章時。就在剛才,鹿角網被自己寫的文字刺激到打了一個哈欠。你也可以數一數,讀完這篇文章你會打幾個哈欠。關於打哈欠會傳染這個問題,科學家們提出了很多理論來解釋,最流行的理論可能是打哈欠是一種非語言形式的交流。
  • 男子「總是睡不醒」 這不是「秋乏」而是腦缺氧
    近日,市民劉先生就出現了「睡不醒」的狀況,倦怠、疲乏、想睡覺,這是秋乏很正常?醫生表示:腦缺氧!這是病!要治!劉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中層管理,平時工作忙碌,壓力大。但因為年輕,他睡上五六個小時基本就可以了。
  • 每天只睡5個小時也能精力充沛?科學家:學會這個方法,你也可以
    經常熬夜早起,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一旦發生睡眠的不足,會造成很多糟糕的後果,那麼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困到不能自拔。不論是上課或者是開會,甚至有的人在開車時都會睡著。晚上不睡白天崩潰,這是一個普遍的事實。他們合作揭示了人類困意究竟是在大腦內如何產生的。首先專家們提前在小白鼠的大腦中尋找到了神經元。這些神經元能夠調控困意,當專家們人為幹預去減少這些神經元,果真使得小白鼠每天需要的睡眠時間大大的減少——這相當於人類每天可以少睡三個小時,而且還不會犯困。
  • 夜晚睡眠不好白天哈欠不斷,NASA:地球磁場可能要反轉了!
    夜晚睡眠不好白天哈欠不斷,NASA:地球磁場可能要反轉了!有句諺語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秋三月,似乎感覺一年四季都在打盹當中度過。尤其是一些上班族,年輕人,即使是忙碌了一天,本來應該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卻發現睡眠距離我們越來越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人表示,睡不好哈欠連天,感到身體疲乏,除了個人的身體情況之外,還有一個因素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它已經超出了人體可以控制的範圍,那就是地球磁極的翻轉。那麼地球磁場和人類睡眠有怎樣的關係呢?
  • 午睡,為什麼會越睡越困?
    午睡,為什麼會越睡越困?下午崩潰特別是入冬以來,要是中午不睡下午肯定哈欠連天不過,總能聽到周圍的朋友這樣的抱怨:一覺睡起來,哈欠連天,更困了。醒來手麻腳麻,哪兒哪兒都不舒服!
  • 面對攝影師的鏡頭,英國一隻貓頭鷹打了一個長長的哈欠
    打哈欠的貓頭鷹照片的主角是一隻貓頭鷹,它在英國布裡靈頓保護區散步時打了一個哈欠,這個場面剛好被攝影師拍到。這位名叫韋恩·哈文哈德的攝影師來自諾森伯利亞的貝靈頓,他說對自己這張照片相當滿意,並補充說,由於長耳貓頭鷹的生活習慣難以捉摸,所以光是拍攝到這種鳥類就實屬幸運。53歲的哈文哈德對媒體表示:「能夠拍到這樣的照片真的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