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跟身邊的很多人說過,打哈欠並不代表睏倦,而是一種冷卻大腦的方式,但是大部分人都表示不能理解。我相信存在誤解的人絕對不在少數,不信的話,你可以在搜尋引擎中鍵入「睏倦」二字查找圖片,百分之百能搜到打哈欠的照片。
打哈欠是會傳染的,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打會哈欠。生活中,大約有60% -70%的人在看到別人打哈欠時也會打哈欠,無論是看到旁邊的人還是照片,甚至哪怕是在閱讀有關打哈欠的文章時。就在剛才,鹿角網被自己寫的文字刺激到打了一個哈欠。你也可以數一數,讀完這篇文章你會打幾個哈欠。
關於打哈欠會傳染這個問題,科學家們提出了很多理論來解釋,最流行的理論可能是打哈欠是一種非語言形式的交流。打呵欠表明你已經習慣了隨時注意到別人的情緒。
康乃狄克大學2010年的一項研究提供了科學證據,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直到一個孩子長到四歲左右,發展了共情能力後,打哈欠對他而言才是具有「傳染性」的。在這項研究中,患有自閉症的兒童,他們的同理心發展可能受損,所以他們比同齡人打呵欠的頻率更低。
後來,他們又做了一項針對成年人傳染性哈欠的研究。研究人員對大學生進行了性格測試,並要求他們觀看包括打哈欠在內的面部表情的視頻剪輯。結果發現,同理心較低的學生更不容易打呵欠。總有你不知道的事,已經有研究確定了傳染性哈欠減少與精神分裂症之間的關聯,而精神分裂症是另一種與同理心減少有關的疾病。
但是,打哈欠和同理心之間的聯繫尚無定論。杜克人類基因組變異中心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曾試圖界定導致傳染性哈欠的因素。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對328名健康的志願者進行了一項調查,包括衡量睏倦程度、精力水平和同理心。
這些人被要求觀看一段有關人們打哈欠的視頻,研究人員記錄下他們在觀看過程中打了多少次哈欠。大多數人都打了哈欠,當然還有一部分人一次也沒有。在328名參與者中,有222人至少打了一次哈欠。通過多次重複測試,發現一個人是否會被傳染哈欠是一個穩定的特徵。
杜克大學的研究發現,同情心、一天中的時間或智力與傳染性哈欠之間沒有關聯,但在年齡和哈欠之間存在統計學上的相關性。年齡較大的參與者不太可能打哈欠。然而,由於與年齡有關的哈欠只佔8%,研究人員打算尋找傳染性哈欠的基因基礎。
杜克大學的研究發現,同理心、一天之中的某個時間或者智力,與傳染性哈欠之間沒有相關性。但是年齡和打哈欠之間存在統計學上的相關性,年齡較大的參與者打哈欠的可能性較小。然而,由於與年齡相關的哈欠只佔8%,因此研究人員打算尋找其中的基因因素。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人類打哈欠以外,還有許多其他的脊椎動物也會如此,包括貓、狗、熊、猴子以及鯊魚等。並且傳染性哈欠也發生在動物身上,雖然其作用方式可能與人類的不太一樣,但是研究其他動物的傳染性哈欠可以為人們如何被傳染哈欠提供線索。
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動物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調查了黑猩猩對打哈欠的反應。在參與研究的6隻黑猩猩中,有2隻在觀看了其他黑猩猩打哈欠的視頻後,明顯會產生傳染性哈欠。同時,有三隻幼年黑猩猩沒有打過哈欠,這表明幼年黑猩猩與人類的孩子一樣,可能缺乏打哈欠所需要的認知能力。另外,這項研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黑猩猩只在看到真實的打哈欠視頻時才打哈欠,而不會在看到黑猩猩張開嘴巴的視頻時打哈欠。
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狗狗會受到人類打哈欠的傳染。在這項研究中,29隻狗中有21隻在有人在它們面前打哈欠時也會打哈欠,而當人類只是張嘴假裝打哈欠時,它們卻沒有反應。研究結果同樣支持了年齡和傳染性哈欠之間的相關性,因為只有年齡超過7個月的狗才容易被傳染打哈欠。狗並不是唯一被人類傳染打哈欠的寵物,有些貓在看到人打哈欠後也會打哈欠,雖然不太常見。
動物之間的傳染性哈欠可以作為一種交流方式。暹羅鬥魚在看到自己的鏡像或另外一隻鬥魚時打哈欠,這被認為是它們即將發動攻擊的表現。這可能是一種威脅行為,也可能是魚在行動前為自己的身體充氧。阿德利企鵝和帝企鵝互打呵欠是它們求偶儀式的一部分。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傳染性哈欠都與溫度有關。大多數科學家推測這是一種體溫調節行為,但還有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用來傳達一種潛在的威脅或壓力情況。2010年的一項關於虎皮鸚鵡的研究發現,當溫度接近體溫時,它們打哈欠的次數會增加。
人們通常在疲憊或無聊時打哈欠,動物也有類似的行為。有一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老鼠的大腦溫度高於它們的核心溫度。打哈欠會使它們的大腦溫度降低,可能會改善大腦功能。傳染性哈欠可以作為一種社交行為,表示這個時間我們應該休息了。
說到底就是,科學家們還沒有完全確定傳染性哈欠發生的原因。它與同理心、年齡和體溫有關,但其中的潛在原因尚不為人所知。不是每個人都會打呵欠,但那些不打呵欠的人可能不是太年幼就是太過年老,或者是天生就不打呵欠,而不一定是缺乏同理心。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敢說我自己起碼打了二十個哈欠!Y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