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晚沒休息好,第二天你可能會控制不住地打哈欠。實際上,打哈欠並不只是身體睏倦的信號,還是一項修復身體的「全身運動」,但前提是別超過「安全頻率」。
《生命時報》結合多項研究採訪專家,解讀打哈欠對身體的影響,提醒你有些打哈欠可能是疾病信號。
受訪專家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內二科主任 鍾水生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尹紹雅
打哈欠帶來5個健康好處
美國康乃狄克州大學一項研究曾對人們打哈欠的次數做過計算:正常人一生中,從在子宮裡開始算起,會打24萬個哈欠。打哈欠看似是睏倦的信號,卻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好處。
1 放鬆全身
研究表明,一次打哈欠的時間大約為6秒鐘,在這期間人會閉目塞聽,全身神經、肌肉得到完全放鬆。人體通過哈欠的深呼吸運動,促使血液中氧氣含量增加,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使精力更加充沛。
2 鍛鍊咽喉肌肉
打哈欠可以使咽喉部肌肉運動,肌力增加,人們在打哈欠期間全身的神經和肌肉會得到放鬆,處於完全鬆弛的狀態,還可以減輕因咽喉肌肉鬆弛而造成的打鼾症狀。
3 伸展肺部組織
打哈欠可以使肺部得到擴張,顱內壓下降,靜脈的回心血量和輸出血量均會增加,從而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改善腦部缺氧狀態。這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機體的自我保護行為。
4 促進血液循環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尼昂塔分校研究指出,常打哈欠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且打哈欠的時間越長,認知能力越強。
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質層神經元數量約為100億個,打哈欠的平均時長為6秒。相比之下,老鼠打哈欠的時長不到兩秒。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神經元數量是影響打哈欠時長的最主要因素,每次打哈欠長的人,他們的認知水平更好。
5 調節大腦溫度
據美國《動物行為》雜誌報導,一項研究發現,打哈欠跟大腦溫度有關。疲勞和睡眠不足會導致大腦深層溫度上升,因而需要打哈欠降溫。
研究人員發現,打哈欠與環境溫度的關係最大。20℃左右時,最容易打哈欠。如果外部環境太冷,大腦不需要藉助打哈欠來降溫;如果溫度太高(如37℃左右),打哈欠降溫效果不大,身體自然會減少打哈欠。
憋哈欠,加重全身負擔
犯困了總想打哈欠,但出於禮貌你可能會硬生生地憋著。其實,強行抑制雖然挽住了形象,卻對健康不利。
因為此時人體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平靜呼吸並不能及時排出,如果再人為地抑制哈欠,就會導致過多二氧化碳累積,引起胸腔沉悶,使各器官更加疲勞,腦細胞缺氧情況無法及時改善,人體的應激能力也會變差。
如果怕大庭廣眾之下有失雅觀,只需在打哈欠時微微側身,朝向無人的一側,以手掩口即可。
如果想更加提神,還可以在打完哈欠後再做幾個深呼吸,有助於徹底呼出廢氣,吸入更多氧氣,使精神加倍。
為什麼哈欠會傳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人打哈欠,身邊人往往會接二連三地「模仿」。事實上,這是一個有趣的心理現象。
美國心理學家馬丁等人專門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研究打哈欠傳染的問題。研究人員製作了兩組視頻,一組是打哈欠的視頻,另一組是張開嘴,模仿打哈欠動作的視頻,並讓招募來的被試觀看視頻。結果發現,觀看真實打哈欠視頻的人要比看假裝打哈欠視頻的人更傾向於打哈欠。
這意味著,真打哈欠確實會傳染。進一步的研究還揭示,這種影響是潛意識的,被傳染打哈欠的人並不知道自己被影響了。
但並非所有人都會被傳染,有心理學家曾找來超過100名不同國籍的成年人進行研究後發現,打哈欠傳染現象在親人間發生率最高,其次是朋友,然後是熟人,最後是陌生人。也就是說,關係越親密的人打哈欠,被傳染的概率越高。
研究者們認為,打哈欠之所以會傳染,是因為人類是社會化動物,有「將心比心」的能力。當面對的人關係越親密,我們的同理心就越強,也就越容易感受到對方的壓力、焦慮、無聊或疲勞。
因此,當親密的人打哈欠時,你可能會非常容易感同身受,並且跟著打哈欠。
打哈欠有個「安全頻率」
打哈欠是人的一種生理本能,疲倦、睡眠不足時打哈欠,醫學上認為是由於大腦缺血、缺氧所致。頻繁連續打哈欠,意味著大腦缺氧情況比較明顯,此時就要引起注意。
以下4種疾病就會讓你表現出「哈欠連天」:
腦血管疾病
腦出血、腦梗塞可能引起腦細胞缺血缺氧,表現為腦功能受損,出現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偏盲等臨床特徵,還可出現頻繁打哈欠。
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表現有夜間睡眠打鼾伴呼吸暫停,白天嗜睡、頻繁打哈欠。由於呼吸暫停引起反覆發作的夜間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腦血管疾病等併發症,甚至出現夜間猝死。
心臟疾病
心臟病一般不會頻繁打哈欠,但如果病情惡化,就有可能引起打哈欠的現象。比如擴張型心肌病出現心力衰竭急性發作時,可導致血壓下降,出現缺血、缺氧,從而引發頻繁打哈欠。
頸椎病
頸椎處有供給大腦血氧的頸動脈和一些神經,如果頸椎有問題,比如增生,供血受到影響,也會打哈欠。
適當打哈欠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頻率最好不要超過3次/15分鐘。如果本就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卒中危險因素,同時出現頻繁連續哈欠,且伴有肢體乏力,甚至口角歪斜、言語不清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因為這很可能是卒中的前期表現。
需要提醒的是,部分年輕人在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中風高危因素的情況下,如果經過充足的睡眠後仍然哈欠連天,也要引起警惕。
(《生命時報》微信公號)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