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安徽醫科大學一本科生在權威期刊發表SCl論文!

2020-12-04 中國校園在線

始於興趣、勇於探索、成于堅持

得知論文成功發表的那一刻,他在平靜中喜悅,享受著一番辛勞後的踏實與歡愉。這段科研之旅,他就像深山裡的旅人,在黑暗中跋涉,他相信遠方,終收穫光明。他是荒蕪中的園丁,虔誠播種,悉心栽育,玫瑰吐芳的那一刻,過往值得。

他是安徽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2016級臨床醫學(「5+3」一體化)專業本科生曹凡,以第一作者在國際權威期刊《自身免疫評論》(2018年影響因子為7.716)發表題為《P2X7受體:一個潛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靶點》的綜述。近日,他作為共同第一作者的原創性研究論文《全球公眾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興趣:基於網際網路數據的調查》也順利在線發表於SCI期刊《狼瘡》(2018年影響因子2.924)。

始於興趣,科研夢的萌發

最初接觸科研,是曹凡大一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時候:「當時感覺自己的科研夢有了萌芽。」大賽結束後,曹凡被點燃的科研夢更加堅定了。於是,他開始刻苦努力,想多學一些方法,多掌握一些技能,適當地跳出沉甸甸的醫學知識的「包圍圈」,接觸不同的思維,進行多樣實踐,因為火花往往來源於「不同模塊」之間的碰撞,嘗試往往能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科研是一條漫長而孤獨的道路,辛苦的付出、堅持不懈的毅力是必備的品質,機會也需要積極爭取。出於對科研的熱情,曹凡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密切關注各類消息,《臨床科研思維培養與實踐》這門選修課讓他如獲至寶,那也是他第一次遇見指導他的老師——潘海峰。課後,曹凡主動聯繫了老師,表達了想要參與科研的意願,潘海峰也欣然表態:「我們很歡迎對科研感興趣的本科生來實驗室。只要你們有想法,願意付出努力,老師很樂意提供幫助。」

得到老師的支持,曹凡欣喜無比,他感覺有了指路明燈。除此之外,曹凡也了解到,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以本為本」的基本戰略,高度重視為本科生尤其是臨床醫學長學制本科生提供科研平臺,大力支持他們參與早期科研,從政策獎勵、評獎評優等各方面鼓勵學生投身科研的沃土。這無疑為曹凡的科研夢助了一臂之力。

萬裡徵程腳下始。在潘海峰的要求和指導下,曹凡開始學習統計方法和相關軟體的使用。大量閱讀文獻後,他確定自身免疫疾病這一科研方向,並開始整理綜述。那一刻,曹凡覺得自己的科研夢終於不再遙不可及。

現如今對於自身免疫病的治療方法還有待改進,目前的激素治療、抗炎藥物靶向藥等都存在較嚴重的副作用,部分藥物還存在價格高昂等問題。因此,探討新的治療靶點非常重要,也很必要。曹凡的綜述較為系統地總結了近年來P2X7受體在幾個主要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和其潛在的治療潛力,並明確指出此受體可以作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靶點,這為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勇於探索,TCP助力成功

從日常的醫學專業課程學習到艱深晦澀的醫學文獻,曹凡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從自己的學習和科研經歷中,我總結出了TCP原則,就是Time(時間),Concentration(專注)和Patience(耐心)。一定要付出時間靜下心來看文獻,脫離文獻去研究是不切實際的。而且,靜下心來看大量英文文獻,對我也是一種挑戰。」

面對數百篇的英文文獻,從查詢文獻到閱讀文獻,再到進一步梳理與總結,要在茫茫文獻中逐漸發掘、總結出自己的思路,使論文不斷趨於條理清晰,是從「混亂」到「清晰」的過程,也是辛苦而漫長的過程。一開始,曹凡也覺得茫然而無從下手,但憑著對科研的熱愛,他沒有屈服於這些困難,硬著頭皮每天堅持閱讀,每閱讀一篇就寫下心得進行總結和完善。隔段時間,他就回頭重新閱讀一遍,看是否有新的體會,再與老師同學交流。在這種反覆錘鍊的過程中,漸漸地,曹凡發現自己閱讀這些晦澀難懂的專業文獻愈發得心應手,對很多知識的理解也愈發通透。這些進步讓他更加堅定了決心,為他後來的SCI論文選題及撰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論文寫作時,曹凡也遇到了不少困難。一方面是長篇英文論文的撰寫,需要通過閱讀文獻不斷提高寫作水平;另一方面是論文中的一些插圖,也讓他大為頭疼。「閱讀英文文獻時,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根據文章所寫的內容,畫出總結性的機製圖。因為之前沒有接觸過,軟體使用、畫圖等都需要慢慢學習,這個過程讓人很難忘。」曹凡說,「我也因此在論文寫作的同時收穫了其他技能,這也是一種鍛鍊。」除此之外,深入認識自身免疫性疾病並理解其機制,也頗有挑戰。不同的實驗經常會得出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結論,這就要求有豐富的理論和文獻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與進一步分析。在整個論文撰寫過程中,如何讓論文更富有條理性一直是個難點,因為一旦面對數百篇的文獻,看了後面就會忘了前面。曹凡便一點點總結,慢慢改善論文的結構,最終使它富於邏輯。

作為一名臨床醫學(「5+3」一體化)專業的大三學生,曹凡面臨的課程壓力可想而知。十幾門課程的考試接踵而至,每個人都自顧不暇、焦頭爛額地備考,他卻仍能擠出時間完成一篇高質量的論文,不可謂不令人咋舌。而曹凡拼盡全力去做的,就是分秒必爭。每天緊張而有序的生活中,論文工作持續推進,而專業課程也並未落下,對於時間的精密把控就是他的制勝法寶之一,張弛有度的工作習慣,讓他成為了時間的主人。

成于堅持,未來大有可為

曹凡是一個溫和有禮、做事認真負責的人。「始於興趣,勇於探索,成于堅持。」潘海峰對曹凡評價道,「他在導師指導下確定課題方向後,能夠迅速制定計劃,並做好充分的文獻資料準備,按部就班完成既定目標。」通過潘海峰的幫助,加之自身強大的執行力及刻苦認真、勤於鑽研的科研態度,讓曹凡的成功顯得如此水到渠成。「在論文選題、字句修改和投稿雜誌的選擇方面,潘老師對我有莫大的幫助。」曹凡說,「我覺得潘老師是個謙虛、嚴謹、不浮躁、很有邏輯和能力的人,他身上這些優秀品質對我建立起『沉下心來、踏實科研』的學習態度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我甚至覺得,相比於具體的科研能力,這些基本意識形態的塑造,是我從作為科研工作者的他那裡領悟到的更重要的東西。」

孜孜不倦投身於科研寫作的同時,曹凡更不忘謀求全面發展。過去的三年大學生活中,他活躍於各個舞臺並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分別獲得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安徽省百所高校百萬大學生科普創新創意大賽的校級三等獎、校級一等獎和省級三等獎,以及第四屆網際網路+大賽校園賽主賽道三等獎,參與了一項省級創新創業項目立項。同時,他在體育鍛鍊中也依然沒有鬆懈,2016年我校桌球「新生杯」比賽中,他獲得了校園男子單打第八名的好成績。現任大班宣傳委員的他,為集體撰寫申報材料並獲得了「學雷鋒先進集體」稱號;曾任校怡原文學社文學部部長的他,組織多個社團活動,並獲得了優秀組織獎、優秀個人獎等榮譽。

曹凡的隊員和同學王妍這樣評價他:「我很欣賞他對待科研的態度。他是清醒的人,在我們還覺得科研可望而不可及時,敢於主動接觸,先人一步,有勇氣和魄力。科研本就充滿挑戰,而他剛好有足夠的熱情和耐心,希望他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來源:安徽醫科大學大學生全媒體中心記者:徐文慧 袁昕宇 楊筱萱 版式:王晶晶 審稿:惠繼榮

相關焦點

  • 安徽醫科大學師生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安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師生在傳感器領域國際期刊《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傳感器期刊(IEEE Sensors Journal)》(中科院二區)發表題為《具備微型離子數字轉換接口和固有保水性能的可穿戴水凝膠傳感器的研製(Fabrication of Wearable Hydrogel
  • 西南醫科大學大一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
    就在昨天,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系大一本科生,發表新冠病毒相關SCI論文。此時的你是否還沉浸在既生美食,何生脂肪,感慨於,床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那些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快跟著小編來看看吧~近日,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系2019級本科學生佘佳桐同學,在兒科學系劉文君教授指導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知名期刊
  • 安徽科技學院本科生在SCI二區期刊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日從安徽科技學院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應用化學專業2014級本科生汪偉同學為第一作者的研究論文「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of Bisphenol A at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 厲害:中南大學一本科生在一區SCI發表論文!
    近日,中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15級本科生張絲雨撰寫的綜述文章「Recent Progress in the Fabrication, Properties, and Devices of Heterostructures Based on 2D Materials」在高水平SCI期刊
  • 華僑大學碩士生在國際權威期刊Small發表論文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18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肖靜冉)近日,華僑大學化工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範龍龍以第一作者在國際權威期刊Small上發表題為「Structural isomerism of two Ce-BTC for fabricating Pt/CeO2 nanorods towards
  • 安徽醫科大學青年教師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1月7日,安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宋永波教授為第一和通訊作者,聯合安徽大學朱滿洲教授團隊、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金榮超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IF:13.117)上發表題為《在室溫非脫氣溶液中具有71.3%
  • 真的好厲害:南昌大學本科生,在頂級期刊《JACS》發表論文!
    《JACS》美國化學學會期刊,化學界頂級期刊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科學引文索引》,主要收錄各學科領域的期刊,許多國家和地區均以被SCI收錄及引證的論文情況來作為評價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影響因子IF)。
  • 學校本科生沈海峰以第一作者在「JCR 1區」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學校本科生沈海峰以第一作者在「JCR 1區」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時間:2020年04月14日    編輯:林丹虹    來源:生化學院     瀏覽次數:次 近日,學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16級本科生沈海峰以第一作者發表JCR一區(JCR一區指該學科所有期刊上一年度影響因子排列前
  • 廣州大學本科生在國際期刊發表七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廣州大學大四本科生邱燕璇(右)在董文教授指導下做實驗
  • 湖南2名本科生在一區top期刊發表論文,被業內頂尖期刊接連引用!
    近日,湘潭大學化學學院本科生王峻康和張佳琪以並列第一作者在農林科學一區top期刊《食品化學》發表論文,標題為《花青素降低了二氧化鈦納米顆粒內吞進入3D Caco-2腸道細胞模型》(Anthocyanins
  • 湘潭大學本科生在國際物理學頂級期刊發表論文
    袁娟 4月23日,湘潭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2016級「韶峰」實驗班本科生龔振昊同學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物理學著名國際學術期刊《物理學評論B》(Phys. Rev.B.)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具有本徵Type-III型Dirac錐低能量石墨烯異構體的理論預測」(Theoretical prediction of a low-energy Stone-Wales graphene with intrinsic type-III Dirac-cone)。這是該院「韶峰」實驗班本科生第二次在該期刊上發表學術研究成果。
  • 河海大學本科生在國際材料學頂級SCI期刊上發表論文
    未來網高校頻道10月1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宋亞瓊)近日,河海大學水文院本科生王子銘、莫然、李承龍、林雨竹在該校青年教師徐興濤博士指導下,在國際材料學頂級SCI期刊《Materials Horizons》上發表題為「Nanoarchitectured metal–organic
  • 沈兵(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理學教授)
    1998年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03年畢業於暨南大學藥學院獲藥理學碩士學位;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獲生理學博士學位;2011.11至2013.01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醫學院做博士後。現任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理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醫科大學中青年學術骨幹。主要從事離子通道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 河南大學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JCR一區發表科研論文!
    近日,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2016級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本科生唐希穎同學,在崔耀平教授的指導下,以第一作者在《Remote Sensing》發表了題目為:Human Activities EnhanceRadiation Forcing through Surface Albedo Associated with Vegetation in Beijing的研究論文。
  • 醫學論文發表期刊有哪些好的?
    醫學論文發表期刊有哪些好的?想要了解哪些期刊是權威期刊,首先我們先要了解期刊的分類,可以根據期刊權威度,劃分為六大類別。 一、T類:T類特種刊物論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兩本權威期刊上發表的論文。
  • 本科生論文國外發表 有應用價值 獲考研加分
    (記者邵娟 通訊員張融、鄭芙蓉)中南民大三名本科生關於螢光粉應用的科研論文發表在德國權威期刊。昨日,論文作者之一雷以柱接到華中科技大學工業催化專業研究生的保送通知書,這篇論文為他加了10分,使他順利保研。
  • 河北工業大學本科生吳志遠、張晗穎在中科院三區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河北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電技卓171班學生吳志遠,以及電技171班學生張晗穎,分別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三區期刊Sensors(Sensors, 2020, 20, 4239)上發表論文 「Development of a Low-Cost Portable
  • 優秀:哈爾濱理工大學4名本科生在國際TOP期刊發表熱點論文!
    近日,哈爾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材化16-1班姚宇豪(第一作者)等本科生為主要完成人在國際化學和材料科學領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響因子10.733)發表研究論文,並被期刊選為熱點論文(hot paper)
  • 本科生發表14篇SCI論文,一作9篇發在一區top期刊
    累計發表SCI二區以上論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發表9篇,並且都發表在一區top期刊上,4篇被選為封面論文;兩項國家專利正在資質審查中;收到劍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多倫多大學PhD口頭offer……在南科大2019年國家獎學金答辯上,南科大化學系大四學生胡啟錕憑藉優異的表現,受到同學們的關注。
  • 西交利物浦大學數學系本科生研究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西交利物浦大學數學系本科生研究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推薦系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購物網站或者視頻網站等的首頁推薦。推薦系統通過分析用戶的行為,比如歷史購買記錄、觀看記錄等信息,得出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並在此基礎上為用戶進行推薦。但如果是沒有任何歷史記錄的新用戶,系統該如何進行推薦呢?針對這一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西交利物浦大學數學科學系的科研團隊在一篇論文中給出了一種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