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法國,提起巴黎,很多人都會想到「浪漫」這個詞。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這方面也不例外。
但在近日的專訪中,馬克龍的一番話,讓大家對「浪漫」有了新的認知。
11月20日,馬克龍接受了《非洲報告》雜誌的專訪,其中,馬克龍說了一句:「法國和非洲之間,一定是一場愛情故事。」
想必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呈現了黑人問號臉。殖民侵略是愛情故事嗎?這麼多年以來,法國對非洲的壓榨是愛情嗎?
就在馬克龍說完這句話之後,他的推文已經被憤怒的非洲人佔據,第一條就是抨擊殖民主義。
雖然在馬克龍上任的這幾年時間裡,他的所作所為好像隱隱約約在為歷史上的法國「還債」,比如歸還文物、減債等等舉措,但是,無論他有多麼想要找回法國在非洲的好感,也是不能單憑一句「愛情故事」就把歷史略過的。
這一點,我們也能感同身受。因為歷史是可以被寬恕的,但是不可以被遺忘。
法國的殖民歷史
18世紀,除了英國在歐洲十分強盛外,法國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對手。
非洲的阿爾及利亞在1830年陷入了債務危機,這下可給了法國一個好時機。法國立馬駕著大炮過來「討債」。於是,從北向南,到了1905年,法國便吞下了整個阿爾及利亞。
1844年,突尼西亞和摩洛哥幫助阿爾及利亞人反抗法國。但並沒有什麼效果,法國在1881年和1907年分別吞下了突尼西亞和摩洛哥。
這下,法國基本上控制了北非的主要領域。
可以這麼說,法國在歐洲大陸上幹不過英國,便只好從鄰近的大洲搶奪殖民地。
在最鼎盛的時期,法國已經控制了非洲三分之一的土地。包括模里西斯,剛果,查德和尼日等國家。
除了這些殖民的舊帳外,法國對非洲殖民地還做過一件更卑劣的事情之一。那就是逼迫殖民的非洲國家使用法郎。
在西非的八個法語國家中,法國要求他們使用共同貨幣——西非法郎FCFA。負責該貨幣發行的西非國家中央銀行,每年必須把所吸收存款的50%存入法國國庫,剩下收入的20%也必須作為預留負債償還款固定在帳戶上。也就是說,西非國家人民每年收入的70%都會被法國「吞下」。
在如此貧窮的非洲國家裡實行這樣的惡毒金屬殖民政策,簡直就是在吸血。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是法國在非洲犯下的最大罪行之一。那就是1994年的盧安達大屠殺。這是當代人類文明史的恥辱。
在大屠殺發生後,盧安達將官方語言改成英語,於2009年正式加入大英國協。盧安達對法國稱得上是恨之入骨,從此和法國便勢不兩立。
馬克龍政府對非洲的舉措
縱觀歷史上法國對非洲的所作所為,就更不能直視一開始提到的,馬克龍口中的「愛情故事」了。
自2017年馬克龍上臺執政以來,多次做出了結束法非特殊關係的表態,致力於改善法國在非形象並推動法非關係正常化。但是,政策效果是有限的。
首先,馬克龍推行了機構上的突破與創新。
譬如,成立了「非洲事務委員會」,由從民間社會選派的在法非洲中青年擔任委員,並且在非洲政策制定過程中發揮智囊團的作用。
譬如,為了提高發展法國對非洲的援助在GDP中的佔比,法方增加了無償援助金額,提升其佔GDP的比重。在2019年,法國的發展援助金額已從2017年的101億歐元增至106億歐元。
雖然說馬克龍上任以來,一直對非洲以及在法非洲人實施一系列措施,並且與非洲領導人頻繁接觸。但是實際效果並不顯著。以法蘭西為首的舊世界在非洲數百年的殖民霸權,不單單是這些舉措就能改變的。更不是馬克龍一句「愛情故事」,就能將法國之前的所作所為從歷史上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