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社工到戒毒康復人員家中幫扶。
民政部等12部門今年7月10日聯合出臺「意見」,我國將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實施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指父母雙方均符合或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蹤,另一方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等情形的兒童。
國家禁毒辦發布的《2018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現有吸毒人員240.4萬名,同比下降5.8%。其中,18歲到35歲125萬名,佔52%。
毒品帶給製販毒和吸毒者及其家庭的結果是冷酷無情的,但市禁毒辦與公安、人社、衛計、婦聯、團委等禁毒委成員單位以及社會組織走在「意見」出臺之前,一面致力於打擊毒品違法犯罪活動,與毒販殊死搏鬥,一面給致孤致貧家庭帶去溫暖,給戒毒者前行的力量,成效顯著,共有17547人戒毒三年未復吸,涉毒致孤致貧幫扶「中山樣本」已引來全國諸多城市效仿。
中山是如何做到的?8月初,記者深入探訪,予以解密。
個案展示
竭誠幫扶 溫暖人心
中山的毒品形勢與全國相似,至2018年底,全市管控吸毒人員32229人,吸食毒品以年輕人為主,主要集中在26歲到35歲之間。這一年齡段群體普遍是家庭的頂梁柱,一旦販毒製毒,將面臨服刑,一旦吸毒,將面臨強制隔離戒毒,他們的孩子往往成為孤兒或無人撫養兒童,家庭也會因此落入貧困的泥潭。
●面臨失學 大夥幫孩子跑戶口
去年8月,火炬區臻善禁毒社工組織成員梁炎文走訪強戒人員阿鄉的家庭時,意外發現阿鄉的女兒小詩準備就讀初中,但因無戶口面臨失學。為不耽誤小詩入學,梁炎文聯合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開始了與時間「賽跑」。
早年,阿鄉與女友未婚生下了小詩後,因吸毒被抓,女友受不了打擊,離家出走無音信,就這樣,小詩與80歲的奶奶相依為命。
辦理落戶須證明阿鄉與小詩是父女關係,但阿鄉當時在廣州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梁炎文早上7點接到小詩,而後驅車90公裡,到達南方醫科大學採集血樣。緊接著又帶領醫生和小詩趕到強戒所,採集阿鄉的血樣,辦理親子鑑定。
三個星期的焦急等待後,梁炎文接到通知,醫院證實兩人確為父女關係。梁炎文放下手中的活,立刻驅車趕到廣州,拿到了親子鑑定。趕回中山後,梁炎文馬上聯繫火炬區公安分局戶籍科和市博愛醫院負責出生醫學證明的部門,為小詩急辦戶籍。
儘管兩個部門全力以赴,為小詩走了綠色通道,但時間仍舊吃緊。梁炎文又聯繫到市教體局,申請延遲小詩的報名時間和為孩子保留學籍,教體局指派專人跟進,就這樣,兩個多月馬不停蹄,小詩不僅落了戶,而且沒有耽誤學業。
強戒所裡,父親得知女兒順利入學的消息後,淚流滿面,表達謝意的同時,下定決心戒掉毒癮,做一位負責任的好父親。
●雙親染毒 社會給孤兒建「新家」
清風自遊人公益服務中心的禁毒社工第一次接觸小儀時,小儀就讀小學四年級,害羞而膽怯躲在奶奶身後。一年後,她的奶奶因為年紀太大住進了養老院,小儀開始了獨立生活。
小儀非常痛恨吸毒的人,原因很簡單,親生父母雙雙吸毒,她經常被人在背後戳脊梁骨。奶奶因年齡太大,被政府送進養老院後,小儀成臨時孤兒,生活變得一塌糊塗。
關鍵時刻,南區辦事處一支由禁毒辦工作人員、禁毒社工、禁毒義工組成的小團隊來到小儀家。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儀學會洗衣、做飯、收拾等家務。小儀對洗衣粉過敏,手掌會脫皮,大家於是湊錢幫小儀添置了一臺洗衣機。
小儀和父母的關係非常緊張,兩名禁毒志願者主動活躍在兩代人之間,爭取相互之間的理解。2018年6月,母親阿梅從強戒所出來後,小儀再次找回母愛的溫暖,遺憾的是,好景不長,兩個月後,阿梅被查出患癌,治癒的希望渺茫。
社工上門提供幫助時,阿梅掩面流淚,始終放心不下女兒。當年底,阿梅在家中病逝,父親還在強戒所,小儀再度失去家庭的溫暖。
社區知道情況後,派人上門為小儀辦理了臨時救助。社工和義工每隔幾天就上門噓寒問暖,提供必要的幫助,清風自遊人公益服務中心理事長還特意訂購小儀喜歡的英文讀物,送到小儀家,讓小儀感受到了「家」的存在。
記者採訪時,小儀說現在班裡的同學都對她很好,她也和鄰居家的小女孩成了閨蜜。周末時,她還會去養老院看望奶奶。
●吸毒40年 「癮君子」動情戒毒癮
阿安居住在沙溪,今年63歲,有40年的吸毒歷史,曾因屢教不改致妻離子散。三年前,阿安走出戒毒所,決心戒毒,不過,所有親戚都認為又在說笑。沒想到的是,在政府和社會的幫助下,阿安竟然成功了,至今戒斷三年未復吸。
接受採訪時,阿安說,40年的時間裡,進出多少次戒毒所,發過多少誓,下過多少決心,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但記憶深刻的是,每次出所,都感覺無家可歸,時間久了,覺得戒毒所就是自己的家。
改變源於三年前,阿安再次出所後,沙溪禁毒辦和禁毒社工通過相關渠道找到了他。「前期走訪得知他有兩個失散的姐姐,其中一個姐姐答應可以臨時收留,條件是不許再吸毒。」社工高思衡告訴記者,他們把這個條件告知阿安後,阿安答應了。
為解決阿安的生活問題,沙溪鎮政府、禁毒辦、人社局以及轄區村委出手相助,為阿安申請辦理了低保。高思衡考慮到阿安和姐姐長期居住在一起,生活會不便,又協助其申請了廉租房。
「我覺得政府和社會為我考慮很多了,我不能辜負大家的希望,也不能再犯錯。社會需要我的時候,我應該站出來,服務於社會。」阿安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隨後的時間裡,阿安不僅堅持戒毒,而且積極參加社工站開展的禁毒活動,成了一名禁毒志願者。
重新認識
為什麼要幫扶他們?
「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四鄰難安」,這是社會對吸毒者的客觀評價,但是痛恨之餘,政府和社會還得直面問題。為什麼要幫扶這些涉毒康復人員的家庭?市禁毒辦副主任毛海燕道出了心聲:「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發現每個涉毒家庭都是毒品的受害者,家庭成員及涉毒康復人員都深深地被毒品所侵害。由於染毒,涉毒康復學員沒有收入來源,飽受疾病困擾。家庭的小矛盾、小糾紛導致家庭成員之間心生間隙,妻子離散,家庭破碎。開展幫扶活動,就是想讓涉毒致孤致貧家庭感受到政府和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有助於戒毒人員保持操守,更好地回歸社會。」
毒品對人身傷害是巨大的,而且毒品特有的生理依賴性與心理依賴性,也使得吸毒者成為它的奴隸。為獲得毒品,許多癮君子失去了工作,淪為無業游民,需要家庭成員供養。受其拖累,許多家庭傾家蕩產;也有一些家庭夫妻沾染毒品,被強制戒毒時,他們的孩子就成了臨時孤兒。有些孩子較小,容易出現心理疾病,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政府和社會力量提供幫扶,得不到母愛和父愛的孩子就可能走上違法犯罪之路,危害社會;當今社會信息透明,正規的企業聘用員工都有身份要求(如無犯罪記錄證明等),戒毒人員由於「身份特殊」,「標籤」明顯,往往會被企業拒之門外,如果政府和社會不及時相助,他們就很難回歸正常社會,重新生活。
比較好理解的是,父母涉毒被強制戒毒,子女是無辜的,不能讓父母的錯誤影響孩子的成長。禁毒部門強化對他們子女的關懷,能從源頭上解除戒毒人員的後顧之憂,促進他們安心戒除毒癮,積極面對生活,早日回歸家庭社會,擔負起監護照料子女的法律責任。
中山方案
該怎麼幫扶他們?
涉毒家庭雖然和普通家庭不一樣,但他們一直都心懷希望前行。讓癮君子重回社會,市禁毒委和社會各界一直都在努力探尋幫扶之路,通過大家庭的溫暖助力他們渡過難關,回歸正常生活。
落實項目:支持戒毒康復人員安心戒毒
2017年9月,在深入推進社區戒毒社區康復8·31工程進程中,市禁毒委開全國之先河,決定實施一項名為「涉毒致孤致貧家庭幫扶活動」的全新項目,目的正是緩解涉毒致孤致貧家庭的經濟壓力與滿足其最基本生活需求,支持戒毒康復人員安心戒毒,促其儘快融入社會。
此前,市禁毒辦和社會組織已經對全市24個鎮區涉毒致孤致貧家庭的經濟收入現狀進行過全面調查和評估,從中篩選出200個急需幫扶的家庭,按照項目要求,這些家庭根據實際需要,將直接獲得食用油、鹽、洗衣粉等生活用品;筆盒、書包、尺子等學習用品;電風扇、電飯煲等家用電器。
市禁毒協會常務副會長、臻善社會工作服務社總幹事梁燕霞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不只是給這些家庭送去了生活必需品,我們的幫扶小組還與戒毒康復家庭的成員面對面交談,詳細了解他們的情況,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幫扶措施,真正讓吸毒家庭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增加他們戒毒的信心。」
物資幫扶:400份「愛心」獻給最需要的家庭
2017年9月15日,本報記者隨市禁毒委副主任、禁毒辦主任周平衛一行給南區良都社區郭氏家送去了一批糧油和書本,關愛幫扶老人和孩子。
郭家原本富裕幸福,遺憾的是三個兒子和兒媳婦都染上毒癮,隨後郭家走向貧寒,一大家人僅靠兩位老人的低保維持生活。為支撐家庭走下去,原本休息的七旬老人不得不外出打工,以貼補家用。
從幫扶組手中接過急需的生活用品後,郭氏老太太感動不已:「政府沒有忘記我們這些特殊家庭,已經多次提供必要的幫助,真心表示感謝。我也會監督子女們儘快戒斷毒癮,早日融入正常社會。」
當日,中山市「涉毒致孤致貧家庭幫扶活動」在全市同步展開。依照安排,200份愛心在2018年春節前全部發放到位。在第一期幫扶活動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上,第二期幫扶接著進行,篩選出的另外200個涉毒致孤致貧家庭在2018年8月前全部完成了幫扶物資的發放。
體檢幫扶:百名青少年兒童獲得免費體檢
幫扶並沒有因此停歇。緊接著,市禁毒辦以涉毒家庭青少年兒童為幫扶對象,開展了「情暖童心,關愛成長」中山市涉毒致孤致貧家庭青少年兒童幫扶活動。活動針對全市涉毒致孤致貧家庭子女現狀,通過為100戶2-16歲的涉毒致孤致貧家庭青少年兒童提供學習用品及體檢,關心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讓其家庭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樹立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的意識,助力戒毒人員保持操守、更好地回歸社會。
活動共有80名青少年兒童先參加體檢,其餘20名青少年兒童由於家庭或其他突發事件原因放棄體檢。體檢項目含內外科、血常規等項目。體檢報告顯示,參檢的青少年兒童存在體重偏低、尿酸增高、尿微量白蛋白增高、扁桃體肥大、白細胞增多、尿白細胞陽性、竇性和心律不齊等現象,這次活動不僅讓戒毒康復者及其家庭收穫了溫暖,也為政府和社會以後更加精準的幫扶打下了基礎。
親情幫扶:百名戒毒人員將與親屬現場互動
幫扶活動中,禁毒部門發現大部分家屬都迫切希望與所內禁毒學員親情互動,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及改造情況。據了解,市禁毒辦擬聯合兩所戒毒所,各開展一場涉毒致孤致貧家庭幫扶活動,作為系列活動三予以落實,主題已經確定——「圓夢高牆 親情幫扶」。按照計劃,100名符合條件的戒毒人員將與他們的家庭展開面對面親情互動。通過親情關懷,早日戒除毒癮。
幫扶效果
17547人戒毒三年未復吸
記者從市禁毒辦獲悉,截至2018年底,全市管控吸毒人員32229人,其中管控戶籍吸毒人員為10735人,戒毒三年未復吸17547人(管控戶籍5594人),戒斷率達到54.44%,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數1169人,執行率達到100%,尿檢率達到89.39%。全市49.5萬名中小學生無一沾染毒品。
禁毒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在中山創建全國禁毒示範城市工作中,政府通過頂層設計,支持、鼓勵和幫扶戒毒康復人員堅定信念,重塑信心,回歸社會,同時也要求各鎮區、呼籲社會各界關愛這一特殊的群體,通過愛心,通過「精準幫扶」給他們更多前行的力量,共同創造一個和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