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工程」助戒毒康復人員重塑人生

2021-01-08 人民網寧夏頻道

   怎樣讓從戒毒所出來的吸毒人員找到人生方向,這是禁毒工作需要破解的難題。賀蘭縣禁毒辦專職副主任陳建忠介紹,賀蘭縣創造以陽光工程就業安置為核心,集生理脫毒、身心康復、就業安置、融入社會為一體的社區戒毒、社區康復「陽光工程」,為戒毒康復人員提供找回自我、找回自尊、找回自信的平臺,幫助他們回歸社會。

   成「抖音紅人」,用唱作宣傳禁毒知識

   9月1日,採訪李建國時,他毫不介意用真實姓名和照片,因為他現在是抖音上的紅人。

   「你看,我的粉絲有1萬多人呢,我發表的都是我的原創作品。」李建國向記者展示,他的作品多為歌曲原創,歌詞多為禁毒宣傳知識。

   47歲的李建國至今單身,回首吸毒經歷,他表示「那些年活得不像人,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就是父親。」

   李建囯的父親是賀蘭公安戰線一名老警察,不幸因公殉職。「父親是烈士,兒子是吸毒者,這樣的情節怕是電視劇中才有吧。」李建囯坦言,「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我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回父親的生命。」

   如今,李建囯每天在新平村上班,閒暇時玩玩抖音。「我戒毒已經5年了,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真的能把毒戒掉,如果父親還活著該多好。」李建國很珍惜現在的日子,他說,餘生要認真過好每一天。

   每月有固定收入,希望能警醒更多人

   見到馬建明時,他正在賀蘭縣習崗鎮新平村打掃衛生。

   和李建國一樣,他表現得坦坦蕩蕩:「沒事,你儘管問,就用我的真名,我的照片也不用打馬賽克。」

   「我是在死亡線上掙扎過的人,因為有黨和政府的關心,現在過上了正常人的日子,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希望以前走過的彎路可以警醒更多人。」馬建明今年54歲,是賀蘭縣馬家寨人。1991年,25歲的他,在他人慫恿下好奇地嘗試了毒品,從此走上一條不歸路。「家裡幾套房都被換成毒品,妻子女兒也離開了我。像我們有過吸毒經歷的人,在社會上很難找到工作,走到哪裡都覺得抬不起頭,很容易再次復吸。」

   一切都在5年前發生了改變。

   2015年,當馬建明再次從戒毒所出來,完全沒有人生方向的時候,賀蘭縣社區康復「陽光工程」為他打開一扇窗。「社區戒毒康復中心為我安排了工作,我在新平村負責衛生清掃,一個月能有1800元的收入。」馬建明發自內心感激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跟記者說著話,他拿起掃帚開始清掃巷道,他說,「不能耽誤工作」。

   習崗鎮推動「陽光工程」,多途徑安置上百人就業

   陳建忠介紹,為推動「陽光工程」建設的深入開展,習崗鎮建立了日常管理機制、督導考核機制、績效激勵機制、無縫銜接機制、幫扶工作機制、聯繫溝通機制、尿檢制度、談心家訪制度、禁毒工作約談制度等。截至目前,建成新平村集中就業安置點1個,集中安置戒毒康復人員累計63人,目前在崗18人。同時,通過鼓勵吸毒人員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等多種途徑安置100餘名戒毒康復人員就業。(張曉慧)

(責編:趙茉鈺、賈茹)

相關焦點

  • 盤州市:「陽光工程」助就業 黃粉蟲變「致富蟲」
    近年來,為維護社會治安,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盤州市下大力度開展禁毒工作取得成效,從根源上解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難點,實現吸毒人員這一特殊群體「戒毒所內脫毒、所外脫貧。」  為有效降低復吸率,解決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後的就業問題成為重中之重。
  • 仁懷市九倉鎮:多元幫教,打通戒毒人員回歸社會「最後一公裡」
    近年來,仁懷市九倉鎮多措並舉,多元幫教,為戒毒人員打通回歸社會的「最後一公裡」,堅定戒毒人員自我激勵和遠離毒品信心,增強對戒毒學員教育轉化工作的感染力,有效幫助戒毒康復人員重燃生活希望、重新融入社會。陽光驛站聯合發力助回歸。九倉陽光驛站匯聚了人社、團委、婦聯、司法、派出所等多部門,相互協作配合,為戒毒人員家庭支持系統與社會支持系統的延伸幫扶後續照管工作提供了支持和指導,對戒毒人員開展關愛扶持,幫助戒毒康復人員戒除「心癮」。通過近年來的努力,九倉鎮陽光驛站已為多名戒毒人員提供就業培訓,其中20餘名戒毒人員順利走上就業崗位。
  • 「平安關愛」海山鎮開展走訪幫扶戒毒康復人員活動
    探訪剛出所戒毒人員為有效鞏固解除強制隔離戒毒人員在所內戒毒效果,防止出所再次復吸的行為,海山鎮禁毒辦聯合鎮派出所、隆西社區村委、啟德社工,對剛解除強制隔離解除的朱某進行了家訪,了解戒毒人員在外保持操守情況,切實加強對戒毒康復人員的關懷幫扶力度。
  • 精準幫扶暖人心 戒毒人員拾信心
    禁毒社工到戒毒康復人員家中幫扶。民政部等12部門今年7月10日聯合出臺「意見」,我國將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實施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市禁毒辦副主任毛海燕道出了心聲:「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發現每個涉毒家庭都是毒品的受害者,家庭成員及涉毒康復人員都深深地被毒品所侵害。由於染毒,涉毒康復學員沒有收入來源,飽受疾病困擾。家庭的小矛盾、小糾紛導致家庭成員之間心生間隙,妻子離散,家庭破碎。開展幫扶活動,就是想讓涉毒致孤致貧家庭感受到政府和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有助於戒毒人員保持操守,更好地回歸社會。」
  • 「戒毒所+醫院」戒毒又治病
    原標題:「戒毒所+醫院」戒毒又治病 「我有病,你們讓我出所吧!」徐某因吸毒被公安機關送到河南省鄭州市齊禮閻強制隔離戒毒所接受強制隔離戒毒後,多次以身體有病為由拒絕接受教育矯治。 像徐某這樣聲稱有病的戒毒人員,在齊禮閻強制隔離戒毒所並非少數。
  • 戒毒所裡面怎麼戒毒的
    戒毒所全名是強制隔離戒毒所。吸毒被抓一般是行政拘留,外加三年社區戒毒。第二次被抓一般會被定為吸毒成癮人員,然後送強制隔離戒毒。強制隔離的期限是兩年。「戒毒人員不是罪犯!不是罪犯!不是罪犯!」「戒毒人員是違法者、受害者和病人。」「我們真的在盡力,但是復吸率還是很高,毒品的危害性真的很大!」「不要碰一口!
  • 「警界警事」張鋒同志深入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中心和禁毒教育基地...
    為進一步推動創建禁毒示範城市工作深入開展,友誼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禁毒委主任張鋒一行人於11月29日上午對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中心和禁毒教育基地進行了督導檢查,友誼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曉冰以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檢查。
  • 脫毒者的「擺渡人」:走出戒毒所,才是戒毒的第一步
    9年警察生涯,徐峰每天都要和戒毒人員零距離接觸   記者 黨運 攝「復吸率太高在為期兩年的戒毒生涯中,他們會接受統一的教育康復、體能康復,旨在增強主動戒毒意識。徐峰曾在西安市武警支隊服役過23年,轉業後成為戒毒所的一名管教民警。「很多年輕人,對毒品一無所知,你怎麼就敢碰?」9年警察生涯,徐峰每天都要和戒毒人員零距離接觸,目睹過無數個家庭因為吸毒而破裂,甚至毀滅。
  • 探秘江蘇自願戒毒康復所 用「心」治療讓強戒變自戒
    戒毒是治「心病」江蘇太湖戒毒康復所(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楊永生說:「通過我們戒毒所的各種療法,像曉風這樣從強戒變成自戒的戒毒學員正越來越多。」截至今年5月,戒毒康復所累計收治戒毒康復人員1025人,其中社會自願戒毒康復人員99人,目前在所接受康復治療的有29人。
  • 廣州華佑戒毒醫院
    這個長期、複雜的過程需要軀體、心理行為幹預、社會康復等綜合治療。  毒品形勢嚴峻,以往「重脫毒、輕康復」的觀念也在慢慢轉變,在實際戒毒治療過程中,心理康復治療已經成為戒毒工作重要環節已是共識。  但還是很多患者認為,吸毒只是損害了他們的身體,並沒傷害他們的精神和心理健康,認為只要治好了戒斷症狀,出院後吸不吸毒和治療沒有多少關係。
  • 從生理到心理的脫毒—— 戒毒「讀心術」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姜軍旗  陽光穿過雲層,灑在雨後的大地,烏雲漸漸遠去……王倩給自己的這幅繪畫作品取名為《信心》,畫中主人公沿著灑滿陽光的大道闊步前行,身後是雲層投射在地面的陰影。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法律意識的淡漠和對毒品危害的無知,是不少吸毒人員初次涉毒的主要原因。而家人和社會的不接納,加之沒有一技之長,是二次戒毒或多次戒毒人員比例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加強對毒品危害的宣傳力度,做好社區康復對接,為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創造條件。
  • 海豐一女子被處以強制隔離戒毒……
    今年以來,我縣禁毒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級禁毒部門的工作部署,縣委、縣政府和縣禁毒委高度重視吸毒人員管控工作,全力推進「8·31」工程,不斷完善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機制,全面落實管控措施,確保我縣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吸毒人員零脫失。
  • 探訪北京市強制隔離戒毒所 吸冰毒癮君子心理脫毒難
    ,數十名女性戒毒人員圍坐一圈,講述的她們不堪回首的過往……31歲的遼寧籍女子小張最先起立發言。這些強制戒毒人員通常需要強制隔離2年,他們需要先在公安局戒毒所中度過6個月,再送到司法局戒毒所繼續戒毒。這裡的戒毒人員中吸食海洛因等傳統毒品的在減少,更多的都是吸食冰毒等新型毒品的人,新型毒品要實現軀體脫毒不難,難點在心理脫毒,復吸的比例很大。
  • 國外禁吸戒毒模式述評
    在常年的禁毒實踐中各國已經意識到,單純的生理脫毒只能實現戒毒者對毒品依賴的短期戒除,即生理脫毒,並不能使戒毒人員真正戒除毒癮,戒毒更為重要的生理脫毒之後心理、行為、社會適應等全面心理脫癮,更重要的是幫助吸毒者開展心理康復和回歸社會康復治療。
  • 吸毒者成功戒毒:若有地獄 戒毒就是從地獄爬回人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經診斷評估,除戒毒情況良好的戒毒人員或需延長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員,一般吸毒成癮者接受強制隔離戒毒的期限為兩年。 傅忠在2014年進入上海青東強制隔離戒毒所,那時他46歲,已經吸食毒品17年。戒毒矯治兩年之後,2016年11月,他終於走出了那堵高牆。
  • 虛擬實境戒毒、正念防復發訓練……這些新型心癮戒治方法了解一下
    VR:科學評估戒毒人員對毒品的渴求程度如何科學地評估戒毒人員對毒品的渴求程度,是戒毒康復的第一大難題。一進入與外界隔絕的戒毒所,經過一段時間專業的戒毒指導和訓練,戒毒人員可能暫時會將毒品拋諸腦後,二維的毒品圖片或形似食鹽的毒品實物似乎難以激起心癮,但這只是一種偽戒斷狀態。
  • 社區戒毒網格化管理實現無縫對接
    街道辦事處禁毒專幹與戒毒(康復)人員籤訂《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協議書》,綜治E通網格員每周兩巡,民警每月與戒毒(康復)人員「見一次面」,為他們做「一次尿檢」,社區工作人員每月不定期開展法制教育、心理諮詢——這是海城區社區戒毒(康復)工作模式。
  • 兩名戒毒人員「變身」志願者
    在虎門,有一群較為特殊的志願者,他們專門為戒毒人員提供禁毒服務。南都記者昨日獲悉,由隔坑社區服務中心實施的兩大禁毒服務項目:禁毒宣講團巡迴入校教育和「心橋工程」幫教項目正在持續開展。項目採取「社工+志願者」幫教模式,為戒毒人員提供更為專業的服務。其中,有兩名戒毒人員不僅成功回歸社會,還「變身」志願者,反哺社會。
  • 四川涼山:建設戒毒與就業的綠色家園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公安機關緊緊抓住中央、四川省支持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加快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機遇,禁毒攻堅與脫貧奔康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打響了一場力度空前的禁毒助脫貧攻堅之戰。
  • 12.1特別策劃丨用忠誠大愛點燃病殘戒毒人員的生命之光
    為一個個病員解除疾痛之苦,得到他們的感激和敬重,點燃他們生命健康的希望之光,維護場所安全穩定,醫護人員倍感欣慰「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委屈,值!」建設醫聯體,開闢戒毒康復的成功之路「在這裡,我比社會上活得有尊嚴,我要重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