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辦事處禁毒專幹與戒毒(康復)人員籤訂《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協議書》,綜治E通網格員每周兩巡,民警每月與戒毒(康復)人員「見一次面」,為他們做「一次尿檢」,社區工作人員每月不定期開展法制教育、心理諮詢——這是海城區社區戒毒(康復)工作模式。
近年來,海城區不斷完善社區戒毒網格化管理,切實構建黨委政府「總指揮」、各職能部門「集體大合唱」模式,開創了社區戒毒(康復)各個環節無縫對接新局面,有力確保戒毒(康復)人員不脫管、不失控,幫助他們儘快戒除毒癮,順利回歸社會。
實行六級聯動 戒毒康復無縫對接
2016年,海城區因毒品消費、販毒問題較突出,被自治區禁毒委列為「通報警示地區」。海城區立改立行,整合資源,迅速組織開展禁毒重點整治工作,開創六級聯動無縫對接的管理模式,全面實施社區戒毒(康復)人員閉環式跟蹤管控。
為加強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的組織領導,海城區成立社區戒毒(康復)領導小組,並在轄區7個街道辦事處成立社區戒毒(康復)領導小組,每個社區均設有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由社區戒毒(康復)專職工作人員開展日常工作。
對強制隔離戒毒後轉入社區戒毒(康復)的吸毒人員,海城區禁毒辦組織轄區派出所民警、街道辦事處禁毒專幹、社區工作人員、綜治E通網格員以及家屬共同將其從強制戒毒所接出,工作人員當場與其籤訂《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協議書》,發出一份《致吸毒人員及其家屬的一封公開信》,每月及時開展尿檢、走訪、排查、建檔、錄入系統、心理輔導等工作;此外,網格員每周兩巡,準確掌握戒毒(康復)人員動向,摸排網格內吸毒可疑情況。截至今年7月,海城區籍現有吸毒人員網格化錄入434人,網格化管理錄入率100%,實現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建立服務中心 搭建多功能平臺
海城區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整合社會資源,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致力於打造北海特色的全區一流戒毒康復場所。
2017年3月9日,海城區禁毒委與廣西北海戒毒康復所籤訂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協議書,共建應急聯動機制,逐步健全對海城區戒毒(康復)人員實時關注的工作機制;同年3月17日,海城區在廣西北海戒毒康復所掛牌成立「北海市海城區戒毒康復中心」,將戒毒(康復)人員輸送至戒毒康復所就業,為他們回歸社會提供就業緩衝平臺。今年6月,首個社區戒毒(康復)服務中心揭牌啟用,海城區以中心建設為核心,積極搭建生理治療、心理矯治、技能培訓、就業安置、生活救助的多功能平臺,形成禁毒宣傳、戒毒指導、聯幫共管、信息共享、合作共建的運行模式。
貴州南社區的吸毒人員賴某,曾多次吸食毒品海洛因被強制戒毒,2017年4月26日解除強制戒毒後轉到貴州南社區進行社區戒毒(康復)。戒毒(康復)期間,賴某每月按時到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報到、到派出所尿檢、接受不定期走訪,截至目前,賴某每次驗尿都呈陰性,表現良好。他說:「之前接受強制戒毒,是有效果,但脫離了社會,一個人經常會感覺到孤獨苦悶,進入社區戒毒(康復)階段以後,得到了工作人員的監督和幫助,自己也有了歸屬感。」
據統計,2017年,海城區社區戒毒105人,社區康復88人;2018年1月-6月,社區戒毒88人,社區康復35人,管理報到率達到85%,進一步夯實了禁毒工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