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戒毒網格化管理實現無縫對接

2020-11-29 北海市政府信息網

    街道辦事處禁毒專幹與戒毒(康復)人員籤訂《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協議書》,綜治E通網格員每周兩巡,民警每月與戒毒(康復)人員「見一次面」,為他們做「一次尿檢」,社區工作人員每月不定期開展法制教育、心理諮詢——這是海城區社區戒毒(康復)工作模式。

 

    近年來,海城區不斷完善社區戒毒網格化管理,切實構建黨委政府「總指揮」、各職能部門「集體大合唱」模式,開創了社區戒毒(康復)各個環節無縫對接新局面,有力確保戒毒(康復)人員不脫管、不失控,幫助他們儘快戒除毒癮,順利回歸社會。

    實行六級聯動 戒毒康復無縫對接

    2016年,海城區因毒品消費、販毒問題較突出,被自治區禁毒委列為「通報警示地區」。海城區立改立行,整合資源,迅速組織開展禁毒重點整治工作,開創六級聯動無縫對接的管理模式,全面實施社區戒毒(康復)人員閉環式跟蹤管控。

    為加強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的組織領導,海城區成立社區戒毒(康復)領導小組,並在轄區7個街道辦事處成立社區戒毒(康復)領導小組,每個社區均設有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由社區戒毒(康復)專職工作人員開展日常工作。

    對強制隔離戒毒後轉入社區戒毒(康復)的吸毒人員,海城區禁毒辦組織轄區派出所民警、街道辦事處禁毒專幹、社區工作人員、綜治E通網格員以及家屬共同將其從強制戒毒所接出,工作人員當場與其籤訂《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協議書》,發出一份《致吸毒人員及其家屬的一封公開信》,每月及時開展尿檢、走訪、排查、建檔、錄入系統、心理輔導等工作;此外,網格員每周兩巡,準確掌握戒毒(康復)人員動向,摸排網格內吸毒可疑情況。截至今年7月,海城區籍現有吸毒人員網格化錄入434人,網格化管理錄入率100%,實現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建立服務中心 搭建多功能平臺

    海城區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整合社會資源,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致力於打造北海特色的全區一流戒毒康復場所。

    2017年3月9日,海城區禁毒委與廣西北海戒毒康復所籤訂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協議書,共建應急聯動機制,逐步健全對海城區戒毒(康復)人員實時關注的工作機制;同年3月17日,海城區在廣西北海戒毒康復所掛牌成立「北海市海城區戒毒康復中心」,將戒毒(康復)人員輸送至戒毒康復所就業,為他們回歸社會提供就業緩衝平臺。今年6月,首個社區戒毒(康復)服務中心揭牌啟用,海城區以中心建設為核心,積極搭建生理治療、心理矯治、技能培訓、就業安置、生活救助的多功能平臺,形成禁毒宣傳、戒毒指導、聯幫共管、信息共享、合作共建的運行模式。

    貴州南社區的吸毒人員賴某,曾多次吸食毒品海洛因被強制戒毒,2017年4月26日解除強制戒毒後轉到貴州南社區進行社區戒毒(康復)。戒毒(康復)期間,賴某每月按時到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報到、到派出所尿檢、接受不定期走訪,截至目前,賴某每次驗尿都呈陰性,表現良好。他說:「之前接受強制戒毒,是有效果,但脫離了社會,一個人經常會感覺到孤獨苦悶,進入社區戒毒(康復)階段以後,得到了工作人員的監督和幫助,自己也有了歸屬感。」

    據統計,2017年,海城區社區戒毒105人,社區康復88人;2018年1月-6月,社區戒毒88人,社區康復35人,管理報到率達到85%,進一步夯實了禁毒工作的基礎。

相關焦點

  • 廣東省戒毒系統致力於「網際網路+」建設
    屆時,將大幅提升戒毒業務管理能力和效率。  二是積極推進場所智慧醫療建設。創新「網際網路+」理念,推進疾病遠程監控系統。如廣東省女子戒毒所推行「所院合作」體檢模式,引進了「一網三端」疾病遠程監控系統。「雲端」資料庫採集、儲存海量的戒毒人員健康數據等醫療信息,實現了疾病信息自動記錄、分析歸類、自動生成、電子病歷等醫療管理,截至目前累計自動收集、智能處理、實時反饋健康監測數據近11萬條。場所戒毒人員疾病管理開始從被動治療走向主動防治。該創新模式得到司法部高度評價,並經新華社刊發海內外。  三是搭建遠程數據化心理矯治平臺。
  • 「加減乘除冪」做實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
    李 貞 任 俠 孔令偉近年來,山東省濟寧高新區洸河街道為有效解決基層社會治理難題,以推動基層治理重心下沉社區為主線,緊密結合「雙基」三年行動計劃,綜合運用「加減乘除冪」五項措施,逐步做實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實現管理無死角、服務全方位,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 全通州將建一張統一網格 網格化管理將進「一把手」考核標準
    記者從通州區了解到,通州確定用3至5年時間,構建「一個組織體系、一套運行機制、一張統一網格、一個信息平臺、一支綜合力量」的網格化治理格局,全面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綜合服務管理水平,為副中心建設的精細化管理添磚加瓦。
  • 2021昌平兩會|網格化管理社區 構建治理新格局
    李長榮代表 霍營街道華龍苑中裡社區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霍營街道華龍苑中裡社區由4個自然小區組成,共有住宅樓38棟2754戶,常駐人口7700人,社區佔地面積0.23平方公裡。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社區以小區自然院落為基礎區劃分為6個服務網格,以黨建引領、多元協商為工作思路,探索構建小區網格化精細治理新格局。2020年,華龍苑中裡社區黨支部廣泛吸納居委會、物業公司、轄區單位、業委會、物管會和黨員隊伍、志願者隊伍參與社區建設,不斷提高社區管理、人口計生、文化體育等基層服務保障水平。
  • 濟南市司法局調研戒毒工作
    濟南市司法局調研戒毒工作 2019-08-01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戒毒人民警察「初體驗」
    第二批派駐戒毒人民警察已經「出徵」各區司法局了!讓我們來看看現場情況吧~面對面交流對接梅江戒毒所與北辰區司法局進行對接2018年我市首批82名派駐戒毒人民警察參與社區矯正工作,他們充實了社區矯正一線執法力量,使基層派警難、執法難的問題得到了初步緩解,同時,派駐警察積極將成熟的教育矯治理論方法和寶貴經驗運用到社區矯正實踐,給社區矯正工作注入了「新鮮血液
  • 廣州實施「四個無縫對接」,精準防範跨境輸入
    3月19日,廣州市第47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上,廣州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魏敏表示,市商務局目前正強化入境旅客轉送和後續服務的銜接配合,對旅客目的地、社區防控體系、省內外市口岸城市、各地駐粵駐穗辦事處及機場和火車站等進行「四個無縫對接」,強化閉環管理,積極穩妥地開展入境人員服務保障工作。
  • 綜合保稅區出口業務增長迅猛 網格化管理既有速度也有溫度
    原標題:綜合保稅區出口業務增長迅猛 網格化管理既有速度也有溫度   去年底,「踐行囑託開新局」主題採訪團來到江蘇省徐州市。
  • 河南創新「診斷評估」判斷強制戒毒人員是否回歸社區
    新華網河南頻道10月21日電 (李麗靜、董芳)10月19日上午,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檢察院駐河南省強制隔離戒毒所檢察室的檢察幹警馬曉琳、GPS多道心理測試師平明磊、法醫李文凱正在對強制隔離戒毒人員馬明(化名)進行診斷評估,以判斷其是否能夠回歸社區,開始正常生活。 據介紹,這是鄭州市管城區檢察院為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監督進行的管理創新。
  • 朱正威|網格化治理應著力加強「韌性」建設
    更多內容,請點擊封面購買本期雜誌「後疫情時代」的基層網格化治理自2004年北京市東城區嘗試實施「萬米單元網格管理」以來,網格化管理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基層治理實踐的各個領域,並逐步實現了由空間網格化、信息網格化向服務網格化的轉型升級,
  • 四川涼山:建設戒毒與就業的綠色家園
    「昭覺的禁毒和打擊外流犯罪工作任重道遠,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的管控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必須讓這些人有路可走,才能讓毒品無處可去,只有從根本上掃除脫貧攻堅的攔路虎,儘可能把社戒社康人員吸附在當地,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幫助他們增收,才能帶領老鄉們致富奔小康。」昭覺縣公安局駐灑拉地坡鄉警企共建就業幫扶基地民警說。
  • 匯川區:網格化信息化治理 打造平安幸福家園
    在烏江恬苑社區,居民有什麼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找社區網格員。   據上海路街道烏江恬苑社區黨支部書記胡小梅介紹,通過我們網格化管理,有效整合網格資源,做到定格定人定崗定責,將社區管理服務力量下沉到網格,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情在格中系」的機制,讓社情民意表達渠道更暢通,同時也提高了辦事效率,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 「陽光工程」助戒毒康復人員重塑人生
    怎樣讓從戒毒所出來的吸毒人員找到人生方向,這是禁毒工作需要破解的難題。賀蘭縣禁毒辦專職副主任陳建忠介紹,賀蘭縣創造以陽光工程就業安置為核心,集生理脫毒、身心康復、就業安置、融入社會為一體的社區戒毒、社區康復「陽光工程」,為戒毒康復人員提供找回自我、找回自尊、找回自信的平臺,幫助他們回歸社會。
  • 國內首個城市級網格化無人機管控系統震撼發布
    傳統手段如雷達、光電和無線電測向都難以應對城市複雜環境,也很難實現大規模組網、大區域無縫覆蓋。上海特金無線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特金」)在本屆大會上給出了漂亮的答案——正式推出TDOA城市級網格化無人機管控系統(簡稱「網格化系統」),構建城市級大區域無縫覆蓋的低空安全治理體系,打造業界領先的「網格化智慧城市低空感知網」解決方案。
  • 「警界警事」張鋒同志深入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中心和禁毒教育基地...
    為進一步推動創建禁毒示範城市工作深入開展,友誼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禁毒委主任張鋒一行人於11月29日上午對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中心和禁毒教育基地進行了督導檢查,友誼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曉冰以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檢查。
  • 從生理到心理的脫毒—— 戒毒「讀心術」
    「我們注意到許多女性戒毒人員希望有人真誠信任她們,並真正願意傾聽她們的故事,走進她們的內心。」但由於戒毒所條件所限,無法實現心理治療的全程跟蹤輔導,姜峰將他的研究轉向了繪畫,並希望藉此建立針對女性戒毒人員的心理輔導方式。
  • 涼山這個特殊社區,讓他們找到家的感覺
    2017年11月,第一批戒毒居民入住綠色家園語錄塔社區,「三戒三管」閉環式戒毒康復新模式開始探索實施。作為首批入住者之一,李麗很快發現這裡和別的戒毒場所不一樣,「光稱呼就不同。」在這裡,社區管理人員並不叫他們「戒毒人員」等,而是稱他們為「居民」。事實上,整個管理體系都立足於「居民」二字。
  • 博士、戒毒民警化身「直播員」,傳遞網絡正能量
    趙廣軍於2019年被廣東省三水強制隔離戒毒所聘為「戒毒工作形象大使」,多次參與該所禁毒戒毒宣傳工作,帶來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趙廣軍生命熱線網絡直播積極引導正能量,邀請醫生、律師等各領域的達人來到直播間,從專業的角度解答民眾關心的問題,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戒毒條例》自6月26日起施行 廢止《強制戒毒辦法》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對涉嫌吸毒人員進行檢測,對吸毒人員進行登記並依法實行動態管控,依法責令社區戒毒、決定強制隔離戒毒、責令社區康復,管理公安機關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戒毒康復場所,對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提供指導和支持。  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管理司法行政部門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戒毒康復場所,對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提供指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