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酵素產品原料種類繁雜,所含功能性生成分多樣,已有研究結果表明,酵素產品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夠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促進機體健康。《對話酵素》為大家找到一篇專門解釋酵素成分中的多酚在通便瘦身、養顏效果方面的最新發現。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企業科技與發展》上的《淺談酵素抗氧化活性成分——多酚》,《企業科技與發展》是一本由廣西科技情報研究所主辦的雜誌。
植物酵素中的多酚成分利於美白抗衰老
以往研究表明,多酚類物質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可清除機體新陳代謝產生的大量自由基,防止器官被氧化損傷,及時將毒素排出體外,有效預防高血脂、高血糖、心腦血管疾病。此外,多酚類物質還具有抑菌、抗病毒等作用。酵素美容、促進機體健康的功效與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酚類物質密切相關,其也被稱為「第七類營養素」。
現存文獻已有對食物多酚類物質含量測定的相關報導,但人群每天多酚類物質的攝入量目前還不能精確估計。從食物分布情況而言,人類酚酸類物質攝入量約佔多酚類物質攝入總量的1/3,類黃酮物質佔2/3,如Hertog等報導荷蘭人黃酮類、黃酮醇類的攝入量為2~21 mg/d;Sampson等報導美國人黃酮類、黃酮醇類的攝入量為20~22 mg/d;Kimira等估計日本人異黃酮類物質攝入量為30~40 mg/d。
多酚類物質的攝入量、機體吸收後存在時間與促進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研究酵素產品中多酚的含量、種類是有必要的。
而酵素產品經發酵工藝使多酚類物質含量提高、抗氧化活性增強。比如:藍莓發酵後總酚含量增加了24.7%,還原力和清除羥基自由基能力分別提高了20.4%和2.4%。毛酸漿發酵22 d後,不同發酵工藝製得的毛酸漿酵素均有較高的抗氧化性,毛酸漿酵素的還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有提高……眾多酵素研究表明,酵素產品經發酵確實提高了原料中多酚類物質的利用率。
酵素原料種類也能影響酵素產品中的多酚含量,但是發酵過後的多酚含量會增加,只是多酚的形態不同。酵素產品中多酚含量較高的原料主要為富含多酚類物質的果蔬發酵產品,例如桑葚、漢百草、諾麗果、人參等。另一方面,數據的差異與多酚類物質在原料基質中的存在形態有關。據統計,穀物類食品中結合態多酚遠遠高於游離態,玉米中結合態多酚比例超過90%,水果則恰恰相反,游離態多酚佔總多酚的比例可超過90%。
眾多科學實驗表明,被稱為「第七營養素」的多酚在對抗自由基引起的疾病(高血脂、高血糖、心腦血管疾病等等)方面的優勢。《對話酵素》會持續關注酵素在抗氧化方面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說,「抗氧化」這個概念是酵素接近年輕人的機會窗口之一。90後、95後對抗氧化概念的關注排名第4,第一財經CBNData《2018國民健康跨境消費趨勢報告》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