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是中原一帶比較常見的鳥類,河南及山東、山西、安徽、河北的部分地區,對鳩鳥統稱為「斑鳩」。每年的三月份,當聽到叢林或田野發出「咕咕」的叫聲,標誌著斑鳩已經進入了交配期,雄斑鳩在求偶時表現出挺胸、兩翅低垂、不斷點頭和圍繞雌鳥走動的行為,雌斑鳩也以相似的動作回應;因為這「咕咕」的叫聲,百姓們把斑鳩喚作布穀鳥。
斑鳩屬鳩鴿科鳥類,品種很多,大體身長約27到35釐米;三國時期吳國陸璣在他的詩經體著作《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下卷載有:「今梁宋之間謂布穀為鴶鵴,一名鳩鴿科部分種類的統稱;鳩形鵠面;鳩杖擊谷,一名桑鳩。」
漢 青銅鳩杖首
陸璣文中的鳩杖有著很深的歷史和文化淵源。傳說鳩的食腔很大,從來沒有被噎住過,世人稱之為不噎之鳥;而人上了年紀以後,因各種疾病的出現,容易產生厭食吃不進去飯的情況,在疹療技術不發達的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古人認為是因噎廢食被奪去了生命;為求長生,達官顯貴們就製作了鳩形的杖首,安裝在拐杖上給老人們使用,期盼能成為胃口好,吃的香,身體棒的老壽星。
南陽漢畫像石 執鳩杖吏
西漢時期,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漢明帝重視忠孝禮儀,在位期間,他老人家主持過一次祭祀壽星的儀式,同期還專門安排了一場特殊的宴會,邀請普天之下年滿70歲的古稀老人,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賓。盛宴之後,每人獲贈不少酒肉穀米,還有一把做工精美的鳩杖。
漢 青銅鳩杖首
漢明帝為表示敬老愛老,賦予老年人一系列的特權,其證明就是宴會上頒發的鳩杖,當時裝有鳩形杖首的拐杖稱為王杖。
南陽漢畫像石 執鳩杖吏
後來,這些敬老的詔令果然被不折不扣的執行了。1981年,甘肅武威發現了一批漢朝竹簡,上面記載了若干條刑事案件,第一樁說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毆打持杖老人,後來被判斬首棄市。
漢 錯金銀青銅鳩杖首
第二樁說的是一位鄉級基層官員,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觸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拘押老人,雖然沒有毆打行為,但這位不尊重老人的小吏也被處以極刑,斬首示眾。
南陽漢畫像石 執鳩杖吏
「鳩」既然是這麼主貴的東西,作為祖國的花朵和未來的小朋友們,只有享用上這份「高大上」的尊崇,方顯爸爸媽媽對他們的厚愛。漢代出現「鳩車」這樣的寶貝玩具,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漢 青銅玩具 鳩車
「鳩車」原本是先秦時期,一種專門在沙舟上行駛的運載工具 ,《呂氏春秋 慎勢》講述的很清楚:「水用舟,陸用車,塗用楯,沙用鳩,山用欙。」其意思大概是專門有一種輪子寬厚的大車,可以有效防止車輪陷入沙中,方便行駛於鬆軟的沙灘或沙漠地帶。
南陽漢畫像石 許阿瞿墓銘
漢代人取鳩車之名,做成兒童們的玩具,一來是了解鳩為吉祥長壽的不噎之鳥,二者鳩車可以輕鬆行駛在沙舟上如走坦途,那就寓示著手牽鳩車的小寶貝們長命百歲,前途光明吧。
漢 青銅玩具 鳩車
晉代張華的《博物志》介紹:小兒五歲曰鳩車之戲,七歲曰竹馬之戲。告訴我們那些玩鳩車的小朋友們,其年齡段,大約在撒丫子跑的五歲左右,再長些年紀, 腿腳更硬實些,就該騎竹馬玩了。
南陽漢畫像石 許阿瞿墓銘局部
總之,每個人都有一段快樂的童年時光,很值得回憶喲, 清代詩人孫枝蔚《憶昔篇寄示燕榖儀三子》詩中就有這樣美好的回味:「憶昔為童子,神清嗜好寡,亦未戲鳩車,亦未乘竹馬。
漢 青銅玩具 鳩車
本文轉載自南陽唐王府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