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聞聯播》有關文化報導的框架分析

2020-11-22 人民網

摘 要:在當今世界的國家形象塑造中,文化形象的作用日益凸顯。作為我國文化形象的一個子系統,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不僅可以優化我國整體的文化形象,還可以給新疆帶來直接利益。新疆作為我國對外傳播的重要窗口,如何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凸顯新疆獨特的文化魅力以塑造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是當前值得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文化形象的塑造需要媒體進行積極有效的文化傳播。本文以新疆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為研究對象,找出其有關新疆文化的報導,從新聞框架理論出發,通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揭示出新疆電視臺是通過怎樣的新聞框架來建構新疆文化形象的。研究表明《新疆新聞聯播》對塑造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整體上來說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形象不夠全面、立體、文化創新較為缺乏等方面。

關鍵詞:文化形象;新疆新聞聯播;新聞框架

一、引 言

文化歷來是政治、經濟和社會活動的基礎與媒介,其作用的發揮既無處不在,又無可替代。在當今世界的國家形象塑造中,文化形象的作用日益凸顯。首先,表現在它與政治、外交等因素一起構成了約瑟夫?奈所定義的軟實力[1];其次,文化傳播所包含的政治意味較隱蔽,遭遇的接受阻力較小,成為國家形象構建的有效策略。作為我國文化形象建構的子系統,新疆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對外傳播,既服務於我國整體的文化形象,又能給新疆帶來直接利益。新疆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如何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傳播新疆特色文化,發揮先進文化對新疆的助推作用,這就需要傳媒積極進行文化的傳播。電視臺以其先進的傳播特點,理應責無旁貸的擔負起新疆文化傳播的重任。新疆電視臺作為新疆重要的主流媒體,肩負著新疆對內傳播政策方針、引導社會輿論、對外宣傳新疆的重要責任和使命。其《新疆新聞聯播》節目涉及新疆重要的時事、政治、經濟、社會、民生、文化、對外交往等方方面面,在全國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二、研究理論與方法

關於框架的定義,根據筆者查閱的文獻資料來看,主要有三類。第一類定義側重於新聞框架的效果,由恩特曼提出。以該定義為基礎的框架研究,可以用調查法來考量受眾框架在接受新聞文本前後是否發生改變,藉此找出傳者框架與受眾框架之間的相互關係[2];第二類定義不局限於選擇,而是把框架看成是積極的意義生產過程。美國學者蓋姆森指出,「『框架』是一組具有組織性的中心思想,不但能讓相關事件產生某種意義,並建議什麼才是主要的議題。」人們藉由框架來建構意義,以了解社會事件發生的原因與脈絡。前者代表了取材的範圍,後者則顯示意義的結構,是一種觀察事物的世界觀。在此定義基礎上的框架研究,主要採用內容分析法來找出文本的框架及其意義詮釋方式[3];第三類定義認為「框架」不僅是意義的生產,也是一種有規律的篩選手段。吉特林指出,這個定義側重於傳者框架。所謂傳者框架指的是傳播者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可能有意識、無意識(預存立場、專業化、經驗地)做出對新聞價值的判斷[4]。

本研究主要採用的是第二種定義,即由美國學者蓋姆森提出的「新聞文本框架」定義。通過對2013.1.1至2013.12.31全年的《新疆新聞聯播》採用10天一個間隔抽樣得562個樣本,通過從報導數量及內容、消息來源、報導體裁、報導傾向展開對《新疆新聞聯播》有關文化新聞的框架分析。

三、文化新聞框架分析

(一)報導數量及內容

本研究抽樣得562個樣本,並將抽得的樣本按照報導議題分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人文地理5大類。在562個樣本中,按照報導數量排序分別為:政治新聞有178篇,佔樣本總量的32%;經濟新聞有177篇,佔樣本總量的31%;文化新聞共有122篇,佔樣本總量的22%;社會新聞有58篇,佔樣本總量的10%;人文地理新聞有27篇,僅佔樣本總量的4%。其中,在122篇文化新聞中,有關藝術有40篇,佔樣本總量的33%;教育有27篇,佔樣本總量的22%;體育11篇,佔樣本總量的9%;民俗9篇,佔樣本總量的7%;文化交流和文化遺產各有7篇,分別佔樣本總量的5%;歷史有4篇,佔樣本總數的3%;娛樂、人文景觀各有3篇,分別佔樣本總量的2%;而沒有涉及文學的報導。

內容上,《新疆新聞聯播》主要是通過報導歌舞和藝術表演的方式,充分展現了新疆人民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如:「新疆愛樂樂團音樂季4月上演」(2013-3-27)、「閻清秀用《阿娜爾罕》提醒幸福」(2013-4-27)、「歌舞劇《情暖天山》傳遞大愛」(2013-7-8)等。在展現文化生活之外,《新疆新聞聯播》的文化新聞報導還著重凸顯了新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獨特的民俗風情,如:「木卡姆藝術 在傳承保護中煥發新生」(2013-5-18)、「東方的蒙娜麗莎」(2013-2-24)、「胡楊墩遺址發掘展現佛教藝術風格」(2013-2-14)等。

(二)消息來源

本研究建構的消息來源類目包括:官方、民間、學者、社會組織、企業。在122篇文化新聞中,除去消息來源不明確或沒有消息來源,一共有91篇報導有明確的消息來源。在這91篇報導中,消息來源於民間的有45篇,佔到總量的49%,幾乎佔據總量的一半;消息來源於官方的有21篇,佔到總量的23%;消息來源於學者的有13篇,佔到總量的15%;消息來源於社會組織的有11篇,佔到總量的12%;消息來源於企業的僅有1篇,約佔總量的1%。《新疆新聞聯播》在文化新聞報導中,作為信息來源民間多於官方、學者、社會組織和企業。

消息來源上,《新疆新聞聯播》有關文化新聞報導中,信息來源幾乎一半來自民間。如2013年5月8日的一則報導「文化帶頭人 豐富萬村千鄉文化生活」中引用了焉耆縣焉耆鎮文化帶頭人程煒的話:「把我選成文化帶頭人,這是對我的一種信任。我也希望通過我的號召力,把老人們從家裡吸引出來,然後讓大家健健康康的,快快樂樂的」。還有夕陽紅舞蹈隊隊員秦懷華:「特別高興,還不是一般高興,也會跳舞啊也會唱歌,也可以騎自行車」。在凸顯民間聲音的同時,也有一些來自官方、學者、社會組織和企業的聲音,但這些聲音所要表達的,還是對百姓文化生活和教育的關心,以及介紹在這些方面政府所做的工作。例如在 「文化帶頭人 豐富萬村千鄉文化生活」中還採訪了自治區文化廳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蔡曉榮:「我們想在1萬個村每個村不少於一至兩個文化帶頭人,以後逐年培育,逐年發展壯大起來」。

(三)報導體裁

本研究將新聞報導體裁分為:評論、消息、通訊、其他。在122篇有關文化新聞中,消息體裁的新聞共有118條,佔到了報導總量的96%;評論和通訊各有2條,分別佔報導總量的2%。

《新疆新聞聯播》有關文化新聞報導中,消息是最主要的體裁,佔到了新聞總量的96%。消息用簡要文字迅速、及時地報導新聞事實,以其獨特的優勢,已成為通訊社、報紙最大量運用的一種新聞體裁。在抽樣分析的過程中,筆者還發現《新疆新聞聯播》在節目的最後3分鐘,一般都會有6~7條簡訊,很多是一句話新聞。消息體裁的選用可以大大增加新聞量,充分滿足觀眾的信息需求。《新疆新聞聯播》可以適當的增加通訊、新聞特寫等體裁的報導數量,可以使觀眾全面、細緻地了解新疆、感受新疆獨特的文化魅力。

(四)報導傾向

本研究通過閱讀報導文本,將文本內容所呈現的報導傾向性按照通常劃分分為三類:一是褒義,即正面,包括關懷、鼓勵、反歧視、行動呼籲和讚美、肯定等;二是中性,即客觀且不帶任何褒貶色彩的事實陳述;三是貶義,即負面,批評。在122篇文化新聞中,正面報導共有20篇,佔到了樣本總量的16%;中性報導共有101篇,佔到樣本總量的83%;負面報導僅有1篇,不足樣本總量的1%。

《新疆新聞聯播》在文化新聞中,多以客觀且不帶任何褒貶色彩的事實陳述為主,即中性報導。如:「新疆愛樂樂團音樂季4月上演」(2013-3-27)、「歌舞主題晚會《印象·二道橋》今天首演」(2013-6-28)、「新疆新增5所單獨招生試點院校」(2013-3-27)等。也有直接表達讚揚之情的。如:「歌舞劇《情暖天山》傳遞大愛」(2013-7-8)、「東方的蒙娜麗莎」(2013-2-24)、「木卡姆藝術在傳承保護中煥發新生」(2013-5-18)、「西洽會『靚麗工程』展現新疆美」(2013-4-7)、「特色歌舞為旅途添歡樂」(2013-4-27)、「喀納斯湖畔的天籟之音」(2013-7-28)等。報導傾向上,《新疆新聞聯播》主要以中性為主,通過對事實的陳述,在潛移默化中給觀眾心中留下大美新疆的印象,從而塑造出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

四、結 語

自20世紀90年代前蘇聯解體以來,西方國家利用中亞五國經濟衰退之時全面進駐,在中國周邊形成傳播包圍態勢,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攻擊我國的民族政策。在此背景下,新疆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對外宣傳窗口,新疆電視臺主動發出自己的聲音,遏制西方分化宣傳,維護新疆社會穩定,繼而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新疆電視臺作為新疆重要的主流媒體,其《新疆新聞聯播》積極的文化新聞報導,充分展現了新疆人民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著重凸顯了新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獨特的民俗風情,這無疑是對「民族文化滅絕」論調的有力回擊。《新疆新聞聯播》對塑造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整體上來說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形象不夠全面、立體、文化創新較為缺乏等方面。

參考文獻:

[1] 章一平.實力的內涵與外延[J].現代國際關係,2006(11).

[2] 黃旦.傳者圖像:新聞專業主義的建構與消解[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3] 馬志娟.美國媒體的中國威脅形象:知覺還是錯覺?[D].廈門大學,2006.

[4] 王貴斌,張建中.媒介、社會真實與新聞文化的建構[J].當代傳播,2001(1).   

相關焦點

  • 中國財經媒體對「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框架分析
    本文試圖探究中國財經媒體在「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中如何通過選擇新聞框架進行議題建構,傳統財經媒體和財經新媒體關於「中美貿易戰」新聞報導框架的各自特徵。本文試圖通過研究分析和發現當前關於「中美貿易戰」新聞報導存在的問題,為今後相關報導提供參考借鑑。
  • 突發公共事件的報導對比框架的分析
    (戈夫曼,1974)根據戈夫曼的框架分析理論發展出三個傳播學研究領域:從新聞生產的角度來研究媒體框架如何被建構; 從內容研究的角度來考察媒體框架是什麼; 從效果研究的角度來分析受眾如何接收和處理媒介信息,即受眾框架。
  • 新型主流媒體中的少數民族形象報導框架
    「框架」概念源自貝特森[3],由戈夫曼將這一概念引入文化社會學,後再被引入到大眾傳播研究中。戈夫曼認為,框架是人們將社會現實轉化為主觀思想的重要憑據,也就是人們或組織對事件的主觀解釋與思考結構。框架理論被廣泛地用以分析媒體對新聞事件進行報導時的組織原則和探討傳媒對人們認知特定群體形象的影響因素,習慣稱為「新聞框架」。
  • 《新聞聯播》主持人享受什麼待遇和級別?
    「政事兒」注意到,近日傳出兩則跟《新聞聯播》主持人有關的消息:《新聞聯播》的第一位男播音員趙忠祥當上了麵館老闆,在南京開了家「三生麵館」;「70後」主持人郎永淳辭職,準備去美國照顧妻兒。  首個主動辭職的《新聞聯播》主持人  自《新聞聯播》1978年1月1日正式開播以來,郎永淳還是第一位主動辭職的主持人。  據媒體報導,郎永淳的妻子長年疾病纏身,目前正在美國接受治療,為了照顧患病的妻子和留學美國的兒子,郎永淳選擇從央視離職回歸家庭。
  • [新疆新聞聯播]2016至2017年冬季為新疆56年來最暖冬
    [新疆新聞聯播]2016至2017年冬季為新疆56年來最暖冬 2016至2017年冬季為新疆56年來最暖冬。
  • 11月3日央視新聞聯播主要內容 今日新聞聯播66分鐘
    晚間,《新聞聯播》預告今日播放時長達66分鐘。從7月下旬到9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科學家座談會、基層代表座談會、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當面聽取各方面對制定「十四五」規劃的意見和建議。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上徵求意見。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與,留言100多萬條,有關方面從中整理出1000餘條建議。
  • [論文]網體對「躲貓貓」事件報導的框架分析和比較(組圖)
    摘 要:隨著國內媒體報導方式的不斷突破與發展,用框架理論分析報導的研究方式越來越受到關注與重視,這幾年的研究成果頗為豐碩。  本研究試圖運用框架理論,以新華網和新浪網為例,分析網絡媒體對「躲貓貓」事件前後的報導,探尋網絡對高關注度事件的報導框架。
  • 框架與新聞文本建構
    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有關「受害者」的新聞報導框架,來分析媒介如何通過報導來完成有關「受害者」的議題建構。 本研究除了對框架建構結果進行呈現,也將試分析框架理論的形成過程,以期通過研究,來探尋「框架的形成是否是一種社會運動和議題建構的過程」(鄧惟佳,2008)。 研究著重於有關「受害者」報導的框架研究,不僅僅是因為相關研究較少。
  • 新聞框架下網絡輿論與網下媒體報導對比研究
    新聞原本就不是映照現實原樣的鏡子,它帶有對現實解釋的框架 ,即新聞框架。新聞媒介的議程設置和框架效應不但決定受眾關注的對象,也會影響受眾對關注對象的認知和理解,因此媒介在個人、組織、國家的形象塑造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王秀麗、韓綱,2010)。有關輿論傳播新聞,即使是同樣的內容,也根據特定的脈絡與觀點不同的構建新聞展開方式,由此產生不同的新聞框架。
  • 昨晚,《新聞聯播》兩次聚焦徐州!
    昨晚,《新聞聯播》兩次聚焦徐州!昨晚,《新聞聯播》兩次聚焦徐州!>昨晚,咱徐州的這個地方同樣引起了央視《新聞聯播》的關注徐州市馬莊樂團榮獲「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基層文藝院團先進集體」稱號咱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報導↓↓↓1988年10
  • 央視女主播李梓萌再度亮相《新聞聯播》(組圖)
    lt; 李梓萌與羅京李梓萌    CCTV.com消息:中央電視臺女主播李梓萌今晚在《新聞聯播》節目中亮相,與她搭檔的是《新聞聯播》男主播羅京。主持《文化報導》、《國際時訊》欄目。      [點擊觀看視頻]  2006年6月5日李梓萌、康輝首次亮相《新聞聯播》評論:《新聞聯播》有新面孔 康輝李梓萌露面即獲好評
  • 央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新聞1+1》轟炸谷歌
    6月18日晚消息,中央電視臺今晚在《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新聞1+1》節目中連續曝光了「谷歌中國」網站仍然存在大量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內容,網際網路舉報中心也對谷歌中國網站進行強烈譴責,要求其徹底清理色情信息
  • 歷屆央視新聞聯播女主持人盤點
    自1978年1月1日開始CCTV新聞聯播開播以來,屈指一算42年了,央視新聞聯播一直是收視率最高的,也是國家對外的窗口。所以,對新聞聯播主持人要求非常高,今天我們共同看看這些年有哪些人做了主持人,盤點一下新聞聯播女主持人。
  • 《新聞聯播》主播又上新了,她叫寶曉峰
    @央視新聞 9月12日消息,新聞聯播又來了一位新主播:寶曉峰。這與9月10日央視《新聞聯播》的新主播潘濤上線僅隔一日。寶曉峰,央視主持人,主播央視新聞欄目。曾經主播過:《亞洲報導》《新聞早8:00》《媒體廣場》《朝聞天下》《新聞30分》。現任《新聞直播間》《午夜新聞》主播。參加過中央電視臺優秀青年社會實踐考察團的活動。寶曉峰簡歷寶曉峰,遼寧人,生於呼和浩特,蒙古族人,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
  • > 氣象百科 -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_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是什麼意思...
    摘要 1980年7月7日,電視節目《天氣預報》誕生了,由於緊跟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因此被稱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在30多個年頭中,《天氣預報》節目領航式地開啟了公共氣象服務的先河。
  • 新聞聯播熱點解讀 11月30日央視新聞聯播內容回顧
    李克強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0日下午以視頻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
  • 央視《新聞聯播》片頭畫面寬高比已改為16:9
    原標題:央視《新聞聯播》片頭畫面寬高比已改為16:9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與央視綜合頻道7月17日19時播出的《新聞聯播》對比,18日同時段播出的《新聞聯播》片頭畫面寬高比已由4:3改為16:9,並且畫面顯示「高清」字樣。
  • 還原西方新聞框架理論的本真
    美國學者認為,「框架包含了選擇和凸顯兩個作用,框架就是把認為需要的部分挑選出來,在報導中特別處理,以體現意義解釋、歸因推論、道德評估及處理方式的建議。」「在社會現實的建構中,存在著新聞工作者的框架和受眾個體的框架,兩者之間不一定存在高度的相關性」①。國內有人強調,新聞框架「是指人們用來認識和闡釋外在客觀世界的認知結構」。②「國內的框架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聞文本的框架分析」。
  • 媒體框架與受眾框架的比較分析
    摘 要:媒介框架理論為研究媒體與受眾的關係確立了一種視角,本文選擇國內電視媒體報導魏則西事件的個案作為研究對象,對深圳都市頻道和法治頻道的相關報導進行內容分析,以了解他們的新聞框架。同時,又通過電話問卷調查,試圖了解公眾接收電視媒體報導事件的特殊框架。
  •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_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象百科
    摘要 1980年7月7日,電視節目《天氣預報》誕生了,由於緊跟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因此被稱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在30多個年頭中,《天氣預報》節目領航式地開啟了公共氣象服務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