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木子科學小講堂,我是你們的木子,每天一個科學小知識,今天木子要給大家講的是如何挑選一臺合適的望遠鏡,相信這對很多天文愛好者來說一定很受用,其實我們的人眼也是一臺望遠鏡,那如果說要再形象一些的話,可以給大家一個比喻,人眼的極限相當於是可以看到12.5公裡之外的一支燭光,當時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情況下。
物鏡的口徑越大就意味著通光量越大,同一時間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光,對望遠鏡來講,不管是什麼樣的望遠鏡,都要有一個聚焦的過程,光通量大,聚光的本領也就更強了,所以就能夠看到更暗的天體,因此望遠鏡的通光有效口徑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因素,所以這個口徑和極限星等之間有著量化的對應關係,極限星等和望遠鏡物鏡的面積是成正比的,也就是和口徑d的平方成正比,比如說一架12釐米口徑的小型望遠鏡,收集星光的能力就達到了人眼的400倍,那麼理論極限星等就是12.5等。
再比如說現在地面上最大口徑的光學望遠鏡,夏威夷的凱克口徑是十米,那麼它的這種能力就是肉眼的270多萬倍,理論的極限星等就達到了22等,不管你是折射、反射還是折反射,其實對於望遠鏡來說是口徑為王,這話是沒錯的,如果說買望遠鏡的話首先就是你要想好到底買多大口徑的,當然也要提醒大家口徑越大價格肯定越高,而且可能重量也會適當增加一些,這個其實還考慮到你要把這個望遠鏡放在哪,是帶出去玩呢還是就是放在自己家裡造的一個高級的天文臺裡?
第二個指標叫做相對口徑又叫做光力,我們把它記做大寫的英文字母a,定義為望遠鏡物鏡口徑d和物鏡焦距f之比,不過我們通常會使用光力的倒數,也就是焦距f比上口徑d,我們把它叫做焦比,記作f斜槓後面加一個數字。我相信到這喜歡攝影的朋友應該能馬上反應過來了,這個就是相機鏡頭上的那個光圈,數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所以光圈它不僅僅是鏡頭末端開口大小的問題,實際上還和鏡頭的焦距有關,這就是為什麼變焦鏡頭它的最大光圈並不是一個固定值,焦距大了光圈反而就小了。
我們再來看望遠鏡,它的光力反應的也是聚光的本領,天體的亮度與光力的平方是成正比的,所以光力越大也就越有利於觀測行星、彗星這種我們所謂叫有視面天體,還是舉個例子,一個口徑100毫米焦距1200毫米的望遠鏡,它的焦比就是f12,一架口徑200毫米焦距1500毫米的望遠鏡,它的焦比就是f7.5,那麼如果你要拍照的話,這臺焦比7.5的望遠鏡看到的東西會顯得更亮一些,曝光時間相對來講就可以減少一些了,這就是大光圈和小光圈了,只是放到望遠鏡上這個就更誇張一些了。
換句話說,如果你希望看土星環、木星、大紅斑更爽一些,那就應該選大光圈的或者挑f斜槓後邊數字更小的望遠鏡,相同口徑的情況下可以儘量選擇焦距大一些的,但是焦距大的話望遠鏡就會顯得更長一些,攜帶起來或許會有一些不方便,所以有利有弊。以上就是木子帶來的全部內容了,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讚、收藏和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