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探索入門指南,如何測量天體距離,如何選擇合適望遠鏡介紹

2020-12-05 漫話吱吱吱

導讀:夏日的夜空總是那麼晴朗,也正好是我們觀察星空,探索宇宙的好時機。在這個炎炎夏日的夜晚,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神秘的宇宙吧!

要當觀測星空當天文學家,不表示每次都得使用昂貴時髦的器材,有時候最好的工具,就是你的雙眼!

當你抬頭,你可以看到 180° 的天空。天文學家以度數來測量天空的距離和大小。例如 90° 表示從地平面(你正前方的那個點)到天頂(你正上方的那個點)的距離。

從望遠鏡看出去,你能看到的視野就縮減到只剩 1°。這時,天文學家會使用弧分或是弧秒來測量距離。每 1° 等於 60 弧分,每弧分等於 60 弧秒。

我們常會說,我對某件事情「了如指掌」。現在, 你也可以從你的指掌來了解太空喔!你的雙手就是讓你遨遊天空的基本配備。

手臂向前直直伸出,手掌張開手心向前,從大拇指尖到小指尖的距離就是 20°,大致也是北鬥七星第一顆和最後一顆星的距離。你也可以測量較短的距離。手臂向前直直伸出,手握拳,整個拳頭的寬度就是 10°。你小指頭的寬度就等於 1°,也就是整個月亮的距離,大拇指的寬度則是 2°。你可以不斷練習,等你熟悉這個技巧之後,可以培養自己目測的能力,一看就知道各個恆星或行星之間的距離。

一旦你掌握了天文學的基礎,你就可以拿起你的望遠鏡,去尋找宇宙中這些神奇美妙的東西!有些天體比較不容易觀測,不過熟能生巧,就多練習幾次吧!

我們在宇宙中的鄰近地區(還有更遠的地區),是天文學家最密集觀測的區域。就算曾經活著的所有人都發現一顆星星,我們還是沒能把銀河系中的星星全都找出來,更別提銀河系之外還有無數個星系裡的星星。但是你不必因此洩氣,你更應該拿起你的望遠鏡,繼續在天空中搜尋。

要找什麼呢?

在我們銀河系中,就有五件事物能讓人大為驚奇,絕對能滿足你在天文學上的渴求,而且會讓你忙得不亦樂乎。其中有些確實比較難找。

月球晝夜線

月亮很適合當作探索的起點。月球晝夜線是月球上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線,把月球分成相等的兩半。當陽光照射到這個介於光明和黑暗的區域,隕石坑和其他地質特徵的陰影就會拉長,讓月球的許多特徵變得更清楚。

木星的大紅斑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在每年某些時候,你可以清楚看到木星大紅斑的細節。大紅斑是個颶風,面積比地球大,狂暴地盤踞在木星表面已經好幾個世紀。

仙女座星系

你可以在銀河系附近的主要星系中,試著去尋找仙女座星系。這個星系距離我們 250 萬光年,就位在仙女座。在比仙女座更遠的地方,看看你可不可以找到 M32 和 M110 這兩個衛星星系。

M15

用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 M15 星系

M15 位在飛馬星座,是天空中最美麗的星系之一,並不難找。如果你使用的是小型望遠鏡,你只會看到一團模糊的斑點。所以你需要較大的望遠鏡,才看得到星系裡面個別的星星。不過就算只看到一團模糊的斑點,也是不錯的開始!

獵戶座星雲獵戶座星雲是天空中一串彩色的美麗珠寶,位置就在獵戶座三星連成的腰帶正下方,是星際最厲害的奇蹟。這片星雲你用肉眼就看得到,但是雙筒望遠鏡或是小型望遠鏡能讓你看到它絢麗的全貌。

關於天文望遠鏡

雙筒望遠鏡好的雙筒望遠鏡外形和尺寸有很多種,就看你預算有多少。如果你才剛入門,一副雙筒望遠鏡就能讓你遨遊天空。雙筒望遠鏡視野很廣,讓你在把天體拉近拉遠的時候發掘更多樂趣。

天文望遠鏡如果你對天文學的熱愛,讓你想窺探行星更多細節,或是想看到遙遠星系的影像,雙筒望遠鏡的放大倍率不夠,這時你可能就會需要一支天文望遠鏡。要購買天文望遠鏡,我唯一的建議就是去諮詢身邊的天文學專家或朋友,也可以上網詢問專業的賣家,或是在相關的評論網站上發問。

小知識

的尺寸會以兩個數字來表示,前者代表放大倍率,後者代表光圈,也就是物鏡的直徑(單位:釐米)。例如:12×50,就表示你看到的東西會放大 12 倍。

光圈愈大,愈適合用來觀測天空,因為這樣看到的影像會愈亮,但是望遠鏡也會愈重。

使用放大倍率 7~12 的雙筒望遠鏡,搭配較大的光圈,你就能看到太陽系中的行星、星團、星雲以及一些星系。

天文觀測使用的雙筒望遠鏡,只要放大倍率大於 10 或 12,或是搭配 70 釐米以上的物鏡,就需要三腳架來支撐。

一個25×100的雙筒望遠鏡,就是不錯的入門款。

最後,如果覺得看科學吱吱吱漲知識的話,請點讚、分享、關注哦!

相關焦點

  • 望遠鏡購買指南第二部分:如何挑選望遠鏡
    終於到了你要買望遠鏡的時刻。不過首先要確保你已經閱讀了第一部分的指南。接下來的內容也要認真閱讀哦。不管你最後打算選擇什麼類型的望遠鏡,絕對不要從百貨商場、垃圾郵購目錄還有電視購物頻道上購買!這樣的話很容易誘惑剛入門的天文愛好者以及為小孩著想的父母或者祖父母,家長們期望自己的孩子未來心系宇宙,到時可以用這個工具來「探索天堂奇觀。」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望遠鏡不光浪費錢,而且最後也沒什麼用處。
  • 天文學家是如何測量天體的距離的呢?
    原標題:找一把「尺子」,丈量星辰大海 天文學家找到的距離最遠的天體,已經接近可觀測宇宙的邊緣,也即100多億光年之遙。但你有沒有想過,這麼遠的距離,天文學家是如何測量出來的? 近日,利用克卜勒望遠鏡數據,天文學家又發現一顆與地球個頭相仿的行星K2-229b。這顆行星距離地球2.6億光年,即24萬億公裡。
  • 乾貨|適合孩子的入門級天文望遠鏡挑選指南
    每年四月是國際天文月,如何能讓在大城市裡宅家修煉上網課的神獸們,暢意的觀察浩瀚星空?如何把孩子對天文宇宙的好奇變成內驅力?這時候老母親們也許需要一副天文望遠鏡!今天小編就來細緻地聊一聊:1.天文望遠鏡怎麼選?2.從基礎級看月亮套裝到真正的入門級天文望遠鏡都有哪些?
  • 產品推薦 | 你與星空的距離,只差一個雙筒望遠鏡
    大家經常會在選購雙筒望遠鏡的時候看到一組數字:比如7×50或8×42。這些數字是什麼意思呢?對於觀星而言,望遠鏡的前埠徑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前埠徑越大,成像就越亮。50毫米口徑的雙筒望遠鏡能接收的光線兩倍於35毫米口徑。天文雙筒望遠鏡的口徑至少需要達到40毫米,低於此口徑的望遠鏡可用於日間觀察,但夜晚時則無法收集到足夠的光線來看清天體。
  • 無線電波測量法和三角測量法 如何科學的測量天體的距離?
    知識點:無線光波測量法和三角測量法是測量天體距離常見的的方法。無線光波測量法是通過我們發送出的無線電波,碰到目標後會反射回來,被我們再次接收到,計算電波從發射到被目標返回所用的時間,將其除以2(往返時間變成單程時間),再乘以光速,就能知道目標天體的距離了。而三角測量法我們先設置一條「基線」,其精確長度當然是我們可以掌握的,然後在基線的兩端分別測量目標的角度。這樣,兩條不同角度的視線就和基線共同構成了一個三角形。
  • 天文望遠鏡選購指南:入門者須知
    許多年來,很多業餘天文學家們對我講述著他們對星空的熱情是如何被第一架天文望遠鏡所點燃。9歲那年,透過的第一架望遠鏡凝視月球那迷人的景象讓我至今難忘。以至於40年來,我從未厭倦過抬頭仰望星空的感受。然而,這並不是你從你家後院的望遠鏡裡看到的東西。目之所及但是一部好的小型望遠鏡會向你展現一系列令人驚喜和豐富多彩的天體奇觀。讓我們從太空中離我們最近的鄰居-月亮開始吧。由於它是夜空中最大而且最亮的天體,所以月球非常適合作為小型望遠鏡的觀測目標。
  • 觀星小白的超實用手冊:《國家地理終極觀星指南》
    近期,「未讀」出版的新書《國家地理終極觀星指南》會告訴你答案。  初級觀星者的完美入門之選  《國家地理終極觀星指南》是一本十分適合初級觀星者的入門指南。在本書中,作者重點講述了觀測點的選取,觀星必備的天文學基礎知識,引導你進入天文學的世界提供了充足的信息。
  • 開啟星空探索:星特朗天文望遠鏡體驗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溫柔v風暴為了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具備一定的天文學知識對小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而培養天文學愛好的最好手段,就是觀星了,浩瀚的星空可以帶給他無限遐想,而要想觀測星星就必須要有一個天文望遠鏡,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展示一款適合初學者使用的入門級的 天文望遠鏡——星特朗SCTW
  • 趣科普|秋冬季星空天文課程,認知星空,星座,星組和月球觀測—我和星空有個約會(12月多期/徐匯/2H)
    天文學的入門,就是觀星。趣趣特別想送給孩子們這堂天文科普課,仰望星空,領略星空的美麗、了解宇宙的宏大,鍛鍊孩子的主動探索能力。通過望遠鏡觀測星空,揭開月亮、土星的神秘的面紗,體驗天文學家眼中的宇宙世界,培養孩子們觀察力和好奇心,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探索星空的種子。
  • 天文望遠鏡的性能及如何選購
    借本文的機會,向朋友們介紹一下天文望遠鏡的主要參數有哪些,我們應如何選購一臺適合自己的天文望遠鏡。首先,作為天文觀測用的望遠鏡,第一個重要參數就是望遠鏡的口徑,也就是物鏡的口徑(D)。這個物鏡就是我們望遠鏡前面的那塊鏡子,其專業名稱為&34;,而相對我們眼睛看的那個小鏡子叫做&34;。
  • 想給娃買天文望遠鏡?不知道這些,全是白花錢!丨理性選購指南
    因為後端的目鏡是可以自由更換的,不同的目鏡能夠帶來不同的放大倍率,可以按天體的大小選擇合適的目鏡來觀察。舉個例子,主鏡焦距800毫米,是稍大的折射鏡和稍小的反射鏡通常採用的焦距,如果使用普通的24毫米目鏡,放大倍率就是33倍,如果更換較短的8毫米目鏡,則將放大率提升到100倍。
  • 如何測量天體間的距離?光是如何定義的?一光年到底有多遠?
    前言:如何測量天體間的距離?光是如何定義的?一光年到底有多遠?宇宙對我們地球上每個居民來說是廣闊無窮的,渺小的人類處於茫茫的宇宙之中如一粒米般的大小,以宇宙中的各種天體作為參照物來看人類完全是微不足道的。
  • 科學家是如何知道天體距離我們有多遠呢?
    經常聽到各種關於天文的報導,動輒距離上千上萬光年,對於如此遙遠的距離,科學家又是如何得知的呢。簡單一個字概括,就是「看」,用啥看?用望遠鏡看。不過,測量地月距離就不需要利用望遠鏡了,由於距離很近,直接採用電磁波測距就行了,由於電磁波的速度是光速,一來一回就可以計算地月距離了。下文主要說說那些距離地球比較遠的天體,究竟是如何計算天體距離的。
  • 恆星距離我們如此遙遠,科學家是如何測量恆星到地球的距離
    通過視差的角度和和基線的長度,就是測量出所觀察的對象到觀測者的距離。視差法廣泛應用於測量學。而這種方法也經常用於宇宙星體距離測量。在地球上以較遠的星空為背景,觀察一顆距離較近的恆星。由於地球公轉觀測者在對於星空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所以一般地球公轉6個月再觀測恆星,此時就利用三角函數sinπ=a/D測量出恆星於地球的距離。
  • 科學分析,18世紀天文學家們是如何測量地球與其他行星間的距離?
    大家好,歡迎來到努力分享科學知識,17至18世紀時,望遠鏡性能有了長足的進步,天體方位的測量精度提高了幾十倍,1716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提出利用金星凌日的機會來測量太陽和地球的距離。實測非常困難直到1836年以後,三位不同國籍的天文學家在根據伽利略的方法成功的對恆星距離進行了測算。然而一開始他們遇到的難題和前人一樣,那就是天上的恆星很多,到底應該選擇哪顆恆星才更方便測算他們的選擇對象的時間。
  • 仰望星空——天文望遠鏡入門指導
    這種系統通常使用在望遠鏡、照相機、無線電天線、太陽電池板上。現在,有眾多型號的民用天文望遠鏡以經緯儀為底座。原本經緯儀不能通過垂直與水平的刻度位置來尋找天體,但這些新型號的望遠鏡內置電動馬達,校準後可以自動尋找天體與追蹤。但是我們知道,天體的公轉是以北極星為中心,使用經緯儀跟蹤天體時僅僅追蹤的是這個天體相對於地平垂直兩軸的相對位置,視野中的天體實際上是在緩緩旋轉的。
  • 如何選擇一款入門天文望遠鏡
    撰文 |香瓜媽審稿+批閱|火眼金睛普林小虎隊家長關於如何選擇天文望遠鏡網上有太多文章了,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入門天文望遠鏡的選購,給小朋友看星星看月亮,增添一些生活中科學的驚喜。同樣的星體,通常在大望遠鏡中比小的看起來更棒!選擇天文望遠鏡時,放大倍數是一個常見的誤區。放大倍數(magnification power)指的是物鏡和目鏡的焦距比,跟物鏡直徑是兩個不同的參數。放大倍數起的作用就是放大但並不增加集光能力,並不是越大越好。過大的倍數使影像更大,但同時變得更暗,大氣抖動也放大了,使影像更模糊。
  • 我們該如何測量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
    天文學家們如何計算從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如何知道太陽的真實大小?如何確定地球繞太陽運行的速度?顯然,只要我們能從這些問題中先找到一個答案,就可以找到其他問題的答案。但是,我們怎樣才能找到第一個答案呢?簡短說明:我們實際測量的是地球到其它一些天體的距離,比如金星。
  • 怎樣選擇雙筒望遠鏡
    那麼口徑大一些小一些沒什麼太大關係,但如果你想在暗處用雙筒望遠鏡觀察,如觀看天體,那麼口徑大一些就很重要了,一般來說。選擇大小、重量、口徑都適合你觀測活動需要的雙筒望遠鏡為好。  視場  視場是通過望遠鏡能看到的範圍。視場的大小由物鏡和目鏡決定。對於雙筒望遠鏡物鏡,目鏡已經確定,所以視場也是一個確定的值。
  • 如何挑選你的第一架天文望遠鏡
    不過只要知道了本文描述的最基本的幾項原則,你就可以選擇與你的觀測興趣、生活方式和預算相適合的望遠鏡了。本文是一篇快速指南,可以幫助你認識現今可以買到的所有類型的望遠鏡。知道了這幾點基本常識後,你就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概念,當在市場上四處搜尋新的望遠鏡時,能夠知道要去挑選什麼(以及避免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