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顆直徑高達10千米的超級小行星高速撞擊地球會怎樣?現在的人類能夠抵擋住它的威力嗎?大概率是抵擋不住,但是我們人類完全不需要抵擋,因為我們能夠提前發現它的存在,然後將威脅消滅於萌芽。
但是當時間倒退回6500萬年前,一切就不一樣了。一種理論學說認為,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的恐龍滅絕於6500萬年前的一次小行星轟擊,那這是真的嗎,一顆小行星真能滅絕統治整個侏羅紀時代的恐龍嗎?
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為10千米的小行星以40馬赫(40倍音速,相當於13.6千米/秒)的速度直接撞擊地球,撞擊地球點為如今的墨西哥尤坎坦半島。根據計算,科學家們認為這個小行星的撞擊威力相當於100萬億噸當量的TNT炸藥,這次撞擊直接導致了地球的統治者恐龍一族的滅絕。
除了恐龍以外,當時地球總共超過80%以上的物種均在此次撞擊事件中倍滅絕。科學家們將這次大滅絕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這也是地球有史以來已知的第五次物種大滅絕。
為何一顆直徑長達10公裡的小行星會直接撞上地球呢?不僅如此,地球的直徑長達1萬兩千多千米,這顆小行星相對於地球而言就是一顆小芝麻,那為何這次撞擊能造成如此巨大的生物滅絕呢?
從爆炸威力來看,100萬億噸當量的TNT並不足以造成如此多的物種滅絕。事實上,小行星撞擊只是一個導火索,真正造成80%以上物種滅絕的原因是由撞擊引發的地球連鎖反應。
由於撞擊的威力巨大,撞擊發生後,全球的海嘯和火山均開始爆發,大規模的地震和森林大火更是源源不斷地發生,地球的穩態環境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壞,整個生物圈基本上陷入了一片崩潰狀態。
不僅如此,大量的火山噴髮帶出了大量的火山灰,這導致當時的地球基本上被遮天蔽日的塵埃所全部籠罩,陽光基本被遮擋,於是全球溫度開始了急劇下降。由於缺少了陽光的照耀,海洋中的藻類和成片的森林開始死亡,自然界的生產者遭遇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生物圈中的食物鏈被迅速地破壞,大批量的物種開始相繼滅絕。自然界中動植物的大批量滅絕,直接導致恐龍缺少了重要的食物來源,食物鏈基本徹底崩潰。
自然界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沒有任何生物能獨立於其他生物而單獨存在,這意味著無論多麼強大的個體生物,都必須要依附於大自然生物圈這個大環境才能生存。一旦大量物種滅絕,整個生物圈距離崩潰也就不遠了。在6500萬年前,處於食物鏈頂端的恐龍就滅絕了。
當然,恐龍的滅絕並不是短時間形成的,這場曠日持久的滅絕演化了上百萬年,最終恐龍徹底離場。而這時候,小型哺乳動物在熬過了地下嚴酷的環境後,開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經過了不斷地繁衍進化,人類終於脫穎而出,成為了地球唯一的主角。
短短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如今的人類超過了恐龍太多太多,我們不會被任何自然災難所滅絕了,唯一能夠滅絕我們人類的,只有我們人類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