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器歷史起源與發展進程

2020-11-24 OFweek維科網

  雷射(Laser)是指通過受激輻射擴大的光,而雷射器是利用受激輻射原理使光在某些受激發的物質中放大或振蕩發射的器件。世界上第一臺雷射器是由maiman在1960年研製的人造紅寶石晶體雷射器。雷射器應用很廣泛,主要有打標、通信、光譜、測距、雷達、切割、武器、唱片、指示、矯視、美容、掃描、滅蚊等。

  雷射器工作原理

  除了自由電子雷射器外,各種雷射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均相同,產生雷射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是粒子數反轉和增益大過損耗,所以裝置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有激勵(或抽運)源、具有亞穩態能級的工作介質兩個部分。激勵是工作介質吸收外來能量後激發到激發態,為實現並維持粒子數反轉創造條件。激勵方式有光學激勵、電激勵、化學激勵和核能激勵等。工作介質具有亞穩能級是使受激輻射佔主導地位,從而實現光放大。雷射器中常見的組成部分還有諧振腔,但諧振腔(見光學諧振腔)並非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諧振腔可使腔內的光子有一致的頻率、相位和運行方向,從而使雷射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相干性。而且,它可以很好地縮短工作物質的長度,還能通過改變諧振腔長度來調節所產生雷射的模式(即選模),所以一般雷射器都具有諧振腔。

  除自由電子雷射器外,各種雷射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均相同,裝置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包括激勵(或抽運)、具有亞穩態能級的工作介質和諧振腔(見光學諧振腔)3部分。激勵是工作介質吸收外來能量後激發到激發態,為實現並維持粒子數反轉創造條件。激勵方式有光學激勵、電激勵、化學激勵和核能激勵等。工作介質具有亞穩能級是使受激輻射佔主導地位,從而實現光放大。諧振腔可使腔內的光子有一致的頻率、相位和運行方向,從而使雷射具有良好的定向性和相干性。

  雷射工作物質:指用來實現粒子數反轉並產生光的受激輻射放大作用的物質體系,有時也稱為雷射增益媒質,它們可以是固體(晶體、玻璃)、氣體(原子氣體、離子氣體、分子氣體)、半導體和液體等媒質。對雷射工作物質的主要要求,是儘可能在其工作粒子的特定能級間實現較大程度的粒子數反轉,並使這種反轉在整個雷射發射作用過程中儘可能有效地保持下去;為此,要求工作物質具有合適的能級結構和躍遷特性。

  激勵(泵浦)系統:是指為使雷射工作物質實現並維持粒子數反轉而提供能量來源的機構或裝置。根據工作物質和雷射器運轉條件的不同,可以採取不同的激勵方式和激勵裝置,常見的有以下四種。①光學激勵(光泵)。是利用外界光源發出的光來輻照工作物質以實現粒子數反轉的,整個激勵裝置,通常是由氣體放電光源(如氙燈、氪燈)和聚光器組成。②氣體放電激勵。是利用在氣體工作物質內發生的氣體放電過程來實現粒子數反轉的,整個激勵裝置通常由放電電極和放電電源組成。③化學激勵。是利用在工作物質內部發生的化學反應過程來實現粒子數反轉的,通常要求有適當的化學反應物和相應的引發措施。④核能激勵。是利用小型核裂變反應所產生的裂變碎片、高能粒子或放射線來激勵工作物質並實現粒子數反轉的。

  光學共振腔:通常是由具有一定幾何形狀和光學反射特性的兩塊反射鏡按特定的方式組合而成。作用為:①提供光學反饋能力,使受激輻射光子在腔內多次往返以形成相干的持續振蕩。②對腔內往返振蕩光束的方向和頻率進行限制,以保證輸出雷射具有一定的定向性和單色性。共振腔作用①,是由通常組成腔的兩個反射鏡的幾何形狀(反射面曲率半徑)和相對組合方式所決定;而作用②,則是由給定共振腔型對腔內不同行進方向和不同頻率的光,具有不同的選擇性損耗特性所決定的。

  雷射器如何分類

  雷射器的種類是很多的。下面,將分別從雷射工作物質、激勵方式、運轉方式、輸出波長範圍等幾個方面進行分類介紹。

  按工作物質分類根據工作物質物態的不同可把所有的雷射器分為以下幾大類:

  ①固體(晶體和玻璃)雷射器,這類雷射器所採用的工作物質,是通過把能夠產生受激輻射作用的金屬離子摻入晶體或玻璃基質中構成發光中心而製成的;

相關焦點

  • 一文看懂半導體雷射器發展歷程及應用現狀
    今天我們主角是半導體雷射器,小編將帶大家一起回顧它的發展歷程及應用現狀。雷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6年愛因斯坦發布的《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 一文。愛因斯坦首次提出受激輻射理論,為日後雷射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40年後,關於能否用半導體材料形成雷射的話題開始被物理學家注意,艾格瀚等科學家提出了許多半導體雷射器的設想及可能。
  • 起源與發展—英語的歷史
    今天就帶你詳細地深入了解一下英語的歷史。英語由26個字母組成,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下的語言。而英文字母源於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又源於希臘字母,希臘字母則是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所以,英語的歷史相當之久,現在是世界上使用較廣泛的語言,也是國際通用語言。英語的發展時期可分為古英語時期、中古英語時期、現代英語時期。
  • 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歷史介紹
    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歷史   1962年9月16日,通用電氣公司的羅伯特·霍爾 (Robert Hall)帶領的研究小組展示了砷化鎵(GaAs)半導體的紅外發射,這種半導體具有「奇怪的」幹涉圖形,意味著相干雷射 - 首個半導體雷射器的誕生。
  • 紫外雷射器原理和發展前景
    前言雷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廣泛運用到工業、醫學、通信、軍事等領域,推進了社會發展的進程。故而有人稱它是20世紀以來續核能、電腦、半導體之後,人類的又一重要發明。同時也被譽為「最快的刀」、「最快的尺」、「最亮的光」的稱號。
  • 光纖雷射器市場爆發 國內外發展情況如何
    眾所周知,光纖雷射器已成為全球主要的工業雷射器之一。相比於半導體雷射器、固體雷射器和CO2雷射器,光纖雷射器在全球工業市場的佔有率已超過50%。然而隨著光纖雷射技術的不斷發展,光纖雷射切割對傳統加工技術和CO2雷射加工產生巨大的衝擊。相比於傳統衝床加工,光纖雷射是非接觸式加工,產生的應力較小,噪聲低,完全可以對鋁、銅等高反性材料進行批量加工;相比於CO2雷射加工,光纖雷射的電光轉換效率達到40%,耗電量僅是CO2雷射器的1/3,加工速度提升了2~3倍。
  • 中國的上古文明深刻影響了人類發展的進程​
    就像中國的四大發明深刻影響了人類發展的進程!是否讀過一點歷史?非常簡單,按照當時的認知,我們華夏有五千年的文明,當然,今天是另外一個認知,也就是華夏最少有上萬年的文明史。近些年,科學的發展,一切都在改變我們的認知。
  • co2雷射器的發展趨勢
    打開APP co2雷射器的發展趨勢 發表於 2019-07-08 15:55:44   co2雷射器   CO2雷射器是一種以CO2來產生雷射輻射的氣體雷射器,是目前用最廣泛的雷射器之一,它有著一些非常突出的高功率、高質量等優點。
  • 美國開發出新型納米級光源 透析納米雷射器技術簡介及發展應用
    監控活細胞內部進程的能力將極大地改善我們對細胞功能、細胞內生理進程和細胞信號路徑的基本認知。  楊培東和裡法茨警告稱,納米線光源技術的發展才剛剛起步。裡法茨把它比喻為10年前的原子顯微鏡觀察法,那時原子顯微鏡技術也是剛剛起步。裡法茨說,這種技術不會取代現有的顯微鏡技術,但是它將幫助科學家做到現在不能做到的事情。「當然,這種納米線光源的潛力如果得到全面發掘,它將會生產大量的新知識。」
  • 雷射器國產替代已到萬瓦級別 超高功率驅動雷射產業鏈全線發展
    萬瓦雷射的應用在效率、質量和成本三方面都顛覆了傳統加工(甚至是中低功率雷射加工)的能力,極大地推動了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進程,進一步提升我國高端製造業的競爭力,並推動了雷射設備領域行業向超高功率快速發展。曾劍鋒認為:「萬瓦級雷射器的誕生很好地解決了效率和質量之間的矛盾。
  • 日語的起源:漢語在日語起源、發展過程中的影響
    通過對當今日語的觀察,不難推測在日語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中,漢語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漢語就沒有如今的日語。筆者接下來將簡述日語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以及漢語對日語的影響,並對日語成熟後的影響進行自己理解的闡述。
  • 中國光纖雷射器的發展與展望
    與傳統的固體及氣體雷射器相比,光纖雷射器具有雷射光束質量好、能量密度高、電光轉換效率高、散熱性能好、結構緊湊、免維護、柔性傳輸、可加工材料範圍廣等優良特點,被譽為「第三代雷射器」。光纖雷射器電光轉換效率可達30%-35%,是傳統固體、氣體雷射器效率的幾倍,非常節能環保。
  • 聲光調Q固體雷射器國內外發展現狀
    調Q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是雷射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突破。它是將連續或者脈衝雷射能量壓縮到時間寬度極窄的脈衝中發射,從而使得光源的峰值功率提高几個數量級的一種技術。,峰值功率也只有幾十千瓦量級,這顯然滿足不了各個領域對雷射應用的要求,正是這種要求推動人們採用並發展了雷射調Q技術,人們利用調Q技術使固體雷射器產生了脈寬為納秒,皮秒量級峰值功率為吉瓦量級的巨脈衝。
  • 工業CO2雷射器的發展及應用
    1、前言  二氧化碳雷射器是目前連續輸出功率較高的一種雷射,它發展較早,商業產品較為成熟,被廣泛應用到材料加工、醫療使用、軍事武器、環境量測等各個領域。在雷射的發展和應用方面,CO2雷射器的製作和應用較早也較多,早在1970年代末期,就有從國外直接進口CO2雷射器,從事工業加工和醫療等應用。從80年代末期開始,CO2雷射器被廣泛引進並應用在在材料加工領域。
  • 高端裝備製造業—雷射器五大發展趨勢分析(附雷射器產業鏈全鏡圖)
    隨著雷射器在工業加工領域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展,未來幾年內,雷射器行業將會出現如下發展趨勢:   1)脈衝光纖雷射器向高平均功率、高峰值功率方向發展   在雷射的許多應用中,例如雷射深雕、雷射清洗等需要高平均功率、高峰值功率的脈衝光纖雷射器,將高光束質量、小功率的雷射器作為種子光源,雙包層光纖作為放大器,容易獲得高平均功率、高脈衝能量的脈衝雷射輸出
  • 漫談雷射器的發展歷程
    雖然世界上第一臺雷射器誕生於1960年,但要追溯雷射器的發展歷程,還得從1917年說起,這一年,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名為《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的文章,建立了「受激輻射」的理論,為四十多年後雷射器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  什麼是受激輻射?
  • 雷射二極體泵浦固體雷射器的發展與應用
    雷射二極體泵浦雷射器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最快,應用較廣的新型雷射器。他的發展與半導體雷射器發展密不可分。1960年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的問世。1962年第一隻同質結砷化鎵半導體雷射器問世。Chesler和Singh給出端面泵浦雷射器在多橫模和單橫模工作狀態下的理論模型,並在假定均勻泵浦的前提下求得的理論泵浦閾值與實驗結果基本符合。1976年,實現了用超發光二極體端面泵浦的Nd:YAG雷射器在室溫下連續運行。20世紀80年代以來,半導體雷射器及其陣列的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極大的推動了固體雷射器件、技術和應用的發展,並帶動了固體雷射器的全面復興。
  • 歷史上的今天,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
    以下資料來自網絡公開資源,由孫壯編輯整理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在160年前的今天,1859年11月24日(農曆1859年11月1日),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歷史循環論讓位於進步史觀,它當時更多地預示著一個新的軸心時代的到來。
  • 人類的起源及歷史
    C.R.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一書,闡明了生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發展規律。隨著化石材料的不斷發現,測定年代方法的不斷改進,人們對人類起源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儘管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但已經可以大致勾劃出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線索。
  • 半導體雷射器發展方向及其應用分析
    來自雷射產業鏈從業人員共聚一堂,一起探討雷射技術發展及產業趨勢。  本次研討會重點探討雷射先進技術及應用,特邀行業內知名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通過主題演講形式,為行業帶來最新的技術分享及應用方案解讀,並針對雷射產業發展發表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其中,北京凱普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劉佳發表了「半導體雷射器發展方向及其應用」主題演講,針對半導體雷射器技術及最新產品方案進行了詳細分析。
  • 高亮度固體雷射器技術發展研究
    本文從高亮度固體雷射器的宏觀需求出發,梳理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體現前沿水平的高亮度固體雷射器技術及其發展趨勢,提出實現兆瓦級以上功率雷射輸出的優選技術路徑,針對領域發展瓶頸論證關鍵技術及其攻關路徑,還就我國高亮度固體雷射器領域的未來發展提出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