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Pangea:地球的未來超大陸將是什麼樣子

2020-10-30 科普島


(圖片來源:Hannah S. Davies /葡萄牙裡斯本大學)

不可思議的年代以前,地球各大洲都不在他們現在的位置。一個巨大的大陸佔據了整個地球,一個超大陸被追溯稱為Pangea(或者,如果您願意,可以叫Pangaea;無論哪種方式,它都是「全地球」的希臘語)。經過漫長而無限緩慢的破裂和大陸漂移過程,我們最終來到了我們熟悉的七大洲。

這就是您可能學到的故事-但這不是全部。從人類的角度來看,當前的世界地圖似乎是既成事實。但是板塊構造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即使是現在,我們仍在經歷著我們無法察覺的長期變化,這一變化持續了數億年。在Pangea之前有超大陸。如此深不可測的年齡,因此可能會有其他人。

革命的動搖者

十六世紀的製圖師亞伯拉罕·奧爾特裡烏斯(Abraham Ortelius)首次設想到美國,歐洲和非洲的海岸線像拼圖一樣可以相互配合。基巖中的地質相似性進一步表明,這些大陸曾經是單一塊體的一部分。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阿爾弗雷德·韋格納(Alfred Wegener)在1900年代初就闡述了這一想法,稱其為「大陸漂移」。


但是,由於韋格納的模型缺乏進行大陸運動的合理機制,因此該時代的大多數思想家都沒有意識到他的漂移。的確,直到1950年代,韋格納的想法才基本被否決,當時英國地質學家亞瑟·霍爾姆斯(Arthur Holmes)提出,地球地幔中的對流推動海底擴散。

福爾摩斯的見解激發了全球物理學家,地質學家和地震學家的後續研究。到1960年代後期,越來越多的證據使共識朝著接受板塊構造新科學的方向發展。這種範式轉變是如此迅速和完整,以至於有人稱其為「板塊構造革命」。

用高度簡化的術語來說,發生大陸漂移是因為地球物質中只有相對較小的一部分是固體。行星表面,包括陸地和海底,實際上都由巖石板組成,每個板厚約100公裡。這是巖石圈,位於一層過熱的巖石,即軟流圈上。在溫度約為1300°C的兩個區域之間的邊界處,地幔起著稠密的高粘性流體的作用,使剛性地殼浮起來。巖石圈的各個部分(七個主要的板塊和數十個微板塊)以極慢的速度在軟流圈上滑動,就像冰球在空氣曲棍球檯上一樣,在熱對流,重力和旋轉力的共同作用下移動。

超大陸的周期

這些大陸板塊的運動可能始於大約35億年前,隨著時代的發展,產生了許多構造,其細節在很大程度上是推測性的。早期的超大陸是在陸地仍從海洋中冒出時形成的,因此它們遠小於Pangea。第一個是Ur(當時是地球上唯一的陸地),形成於30億年前。它的遺骸構成了澳大利亞,印度和馬達加斯加的一部分。在接下來的3億年中,通過火山作用形成了另外的土地,與Ur聚在一起形成Kenorland。1億年後,肯諾蘭(Kenorland)分崩離析,並且循環重新開始。

隨著新的構造板塊的形成,它們與現有的陸塊相撞,形成了一系列越來越大的超大陸:哥倫比亞,羅丹尼亞和最近的Pangea,它們形成於大約3.35億年前,沿著中緯度從極點延伸到極點。大西洋。


決鬥假設

下一個Pangea會是什麼樣子?很難說。板塊構造的人類可觀察到的影響微乎其微-年位移量約為4釐米,這是蜜蜂翼展的寬度-如此好運,可以通過日曆和直尺進行跟蹤。儘管如此,研究人員已經從理論上推測了許多可能的結果。

1982年,美國地質學家克里斯多福·斯科塞斯(Christopher Scotese)提出了Pangea Proxima (字面意思是「下一個Pangea」)。(蘇格蘭人最初將他的假設稱為Pangea Ultima,意思是「最終的Pangea」,之後才最終對衝了他的賭注。)根據對先前超大陸形成的研究,Scotese想像出一個環形大陸。在他的情況下,美洲對接非洲向東傾斜,與歐亞大陸對接;後者已垂直翻轉;南美和印度形成了內海的海岸線。

在接下來的十年中,美國和南非研究人員提出了另一種安排,稱為Amasia。從大西洋的逐漸擴張推斷,他們設想太平洋將隨著美洲向西漂移,與澳大利亞融合,然後順時針旋轉到西伯利亞而「關閉」。歐亞大陸和非洲保持目前的縱向位置,但向北移動,整個團塊圍繞北極盤旋。南極洲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大陸。

在1990年代後期,英國地球物理學家羅伊·利弗莫爾(Roy Livermore)提出了一種他稱之為新羅萬加(Novopangaea)的構造。在這裡,美洲形成了它的東部邊緣,它們的西部海岸線像鉗子一樣搖擺在一起,在樞紐處擁抱南極洲和澳大利亞的對接。非洲向西北延伸。

2016年提出的最新預測Aurica建立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研究基礎上,該研究將海洋潮汐與超大陸循環聯繫起來。Aurica與Novopangaea大致相似,但造成了中國和印度與歐亞大陸其他地區之間的裂痕,導致前者從西方與澳大利亞相撞,而後者則向東環繞地球,然後與新的超大陸對接。


進化的繁榮

但是,下一個超大陸出現了,該循環將產生災難性的環境影響。每當兩個板塊相遇時就會發生暴力後果。碰撞會產生山脈或火山;平行滑動的板塊會產生地震不穩定的斷層線。Kenorland和Rodinia的解體引發了天氣模式,導致冰河時代長達數百萬年。

但是,5.5億年前羅迪尼亞的解散也為陸地生活創造了必要條件。大陸板塊的碰撞抬高了海床,形成了較淺的盆地,使水生生物得以進化到旱地。周期的未來迭代可能同樣會引發進化熱潮。

當前的構造活動似乎相對穩定,並且可能會保持數千年。任何變化都至少在未來1億年之內–到那時我們都將不再受到關懷。(正如利弗莫爾(Livermore)在2007年打趣的說: 「這一切的美妙之處在於,沒人能證明我做錯了。」)但是,思考我們留給那些追隨我們的人們的世界的形狀是令人著迷的-遙遠的生物就像人類來自恐龍一樣。

相關焦點

  • 2億年後,下一個超大陸會是什麼樣子?四個推理圖讓你耳目一新
    我們腳底下地面看起來十分硬實,科學家也將地球這層地面比喻成「堅硬雞蛋外殼」,但實際上它們正以每年幾釐米的速度在地球上移動,未來必然會聚在一起形成一個超級大陸。自從地球誕生以來,地球內部板塊運動從沒有停歇過。地球6大板塊就像「著了魔」一樣,一直遵循著這句名言上規律:聚集,然後分離,再聚集,再然後分離......一直這樣循環運動下去。
  • 2億年後地球什麼樣?會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
    點藍色字關注「科普懷化」來源:新華網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月25日報導,研究人員日前發表報告稱,未來歐亞大陸將與美洲大陸發生碰撞,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2億年後的地球會是什麼樣的呢?雖然它看起來似乎依然很熟悉,但現在的地圖已經完全不適用於這顆新的星球。這顆地球出現的時間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近2億年。這時候七大洲已經合併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的超大陸,而這個新的超大陸已經將過去的各個大洲全部囊括在內。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阿馬西亞」。這很有可能就是地球在遙遠未來的樣子。報導稱,實際上,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
  • 地球45億年的地質史中,盤古大陸並非唯一超大陸,也不是最後一個
    但地球構造板塊的持續運動引出了一個問題:地球會不會出現另一個盤古大陸?答案是:會。在地球45億年的地質歷史中,盤古大陸並非唯一的超大陸,它也不會是最後一個。3億年後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在整個爭論當中,這部分沒有太大的疑義。」
  • 板塊漂移,中國未來要麼變天堂,要麼成荒漠,美歐可能會更慘!
    那麼未來呢?未來地球將變成什麼樣子呢?12月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議將召開一次在線會議,美國宇航局(NASA)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物理學家麥可·韋(Michael Way)領導的一項研究將在會上發表,該研究討論了未來地球陸地分布對地球氣候穩定性及可居住性的影響,對在其它行星上尋找外星生命也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
  • 地球大陸將在2億後融合,形成地球「超大陸」
    按照該假說,目前的地球板塊也並非固定不變,也在不斷移動著,按照目前的移動方向,大約2億年之後,地球大陸將重新融合,形成「超大陸」。超大陸的形成,可能會導致冰河世紀的發生:2020年,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GU)會議中,科學家展示了地球大陸漂移的未來模型,根據數學模型的演示,大約經過2億年左右的時間,地球大陸就會重新融合。
  • 遠古時代的地球大陸是什麼樣的?
    大陸並不一直都是如今的樣子,但是,地球上確實一直都有大陸。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目前地球上展現的7個正式大陸的熟悉形態已經經歷了許多變換。許多科學家認為地球一開始是一個巨大大陸,像一塊骨頭一樣乾燥。在地球歷史的幾個時間點上,所有的陸地地塊都被粘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超級大陸。最新的這些超級大陸被稱為「盤古大陸」,意思是「所有的土地」。 它在大約2億年前開始分裂,首先形成了兩個超級大陸,岡瓦納大陸(在南半球)和勞亞古大陸(在北半球)。最終,這兩個超級大陸也分裂了,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大陸。
  • 趙國春:重建超大陸的中國科學家
    就是這個在自己眼中不是「非常聰明」的人,率先提出全球大陸在20億—18億年期間相互拼合形成一個超大陸。在近40年的學術生涯裡,趙國春秉持著對地球科學最純粹的熱愛,憑藉著一以貫之的努力和堅持,潛心鑽研,勇於創新,在前寒武紀地質和超大陸演化研究領域,發出了屬於中國科學家的聲音。
  • 從火星看地球是什麼樣子?
    未來馬斯克移民火星的夢想實現,人類移民火星後,不禁遙望地球故鄉,地球從火星上看會是什麼樣子? NASA的火星好奇號漫遊車為我們率先體驗並拍攝從火星遙望地球的照片。
  • 未來人類會是一個什麼樣子?五大猜測滿足你的好奇
    在歷史進程中人類對於自身的思考是最多的,從遠古智人到現代人再到未來人類,人類總是在不斷尋求一種新的突破。未來人類的想像就是其中一部分,未來人類到底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呢?下面讓我們去看看人類對於未來人類的猜測。五大未來人類:單一人百萬年後,高度全球化的後果導致不同人種均被同化,不同膚色融合到一起,種族特徵逐漸消失。
  • 人類進化的下一階段是什麼樣子?
    4.這個問題的正確說法是:地球上智慧生命的下一個階段是什麼樣子?接下來,我們依次探討下這四個問題。第一:什麼是智慧生命?仔細觀察下會發現,整個地球只有一個智慧生命種族,就是人類。那麼為什麼會只有這一個智慧生命呢?有沒有可能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還存在另外一個智慧生命的種族呢?我相信是有的,比如傳說中的狼人、吸血鬼、巨人、矮人、精靈等等,很可能就是某個智慧生命種族的具象化。只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由於某種致命劣勢,被人類消滅乾淨了。
  • 兩億年內地球將形成超級大陸!
    研究人員認為,尼泊爾大地震進一步表明,2億年內地球上將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美亞大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地質學家李正祥博士在研究中發現,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正在進一步靠攏。尼泊爾大地震顯示,地球各大洲正逐漸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利用最新科學技術,研究人員如今可以模擬、估測出未來數千萬年間的構造板塊的變化。
  • 兩億年內,地球將形成超級大陸
    研究人員認為,尼泊爾大地震進一步表明,2億年內地球上將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美亞大陸。地球的各大陸正在緩慢靠攏(左)。大約在5000萬年後到2億年內,將會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美亞大陸。2012年的研究表明,新的超大陸中心位於北極。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地質學家李正祥博士在研究中發現,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正在進一步靠攏。
  • 淺析「缺根少魂」的超大陸旋迴理論學說!
    作為人類生存的大本營星球,人類一直孜孜以求地探索地球演化的奧秘。期望在揭開地球演化神秘面紗的同時,也深入了解人類自身演化的歷史。要探尋地球演化的秘密,自然少不了古陸與海洋的演化。在人類不懈的努力下,已經形成了統一認識,現在地球表面分散的古陸板塊,是由史前超級大陸裂解演化而來。
  • 青山周平 : 未來的家是什麼樣子?
    青山周平 : 未來的家是什麼樣子?,隨著越來越多的共享成為可能,我們對很多東西的需求和選擇正在逐漸被壓縮,城市將逐漸成為一個超大的共享空間。 分享人:青山周平  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人主持建築師未來的家是什麼樣子
  • 趙國春院士:南渡北歸重建超大陸—新聞—科學網
    趙國春此刻知道了地質學院不僅僅教如何認識與研究地球,而是研究、認知整個太陽系裡的這些固態星球是怎麼形成的?它們什麼時間形成?在不同階段它們是怎麼演化的?地球這個星球在太陽系裡它現在處於什麼樣一個位置,如何變化及趨勢? 地球的青年期、壯年期、老年期...... 讓他感覺到宇宙的浩瀚和人類的渺小,他覺得地質學太有趣了,充滿了要探究的太多神奇。
  • 一萬年後地球會是什麼樣子?
    一萬年後地球會是什麼樣子?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星球,在人類誕生以前,地球上就曾經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的現象,在那個時候地球上的生物紛紛消失殆盡,所有活下來的動物,以及植物,通過食用死去動物以及植物的屍體,苟延殘喘活了下來,在這其中就有我們人類的祖先,哺乳動物。因此,對於我們人類文明而言,我們並不知道未來的地球是否會遭受同樣的厄運?
  • 未來人類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預測5種生命形態,你怎麼看?
    在人類存在於地球的數萬年間,我們戰勝了殘酷的淘汰機制,最終成為了地球上的最高霸主,人類在這顆星球上收世事的繁延,雖然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實現永生,但人類的文明卻是在延續的。科學家曾經推測,太陽只有50億年的壽命了,人類也將只能存在5億年的時間,如果人類還有5億年的時間生存,那麼未來的人類是什麼樣子的呢?在漫長的自然演變中,人類的形態其實一直在發生改變。
  • 解密超大陸-超地幔柱旋迴在大陸地殼生長演化中的角色
    我們認為控制地球動力學系統的主要因素是超大陸-超地幔柱旋迴,它控制了板塊運動和大陸地殼的形成和演化。深部地幔過程極有可能通過控制物質交換和熱源,進而影響年輕大陸地殼的形成及其後續演化。然而,巖石組合和大陸地殼的化學組分是非常不均一的,因此一個關鍵問題在於如何定義和識別年輕大陸地殼的特徵。
  • 廣州地化所揭示哥倫比亞超大陸裂解到羅迪尼亞超大陸聚合的轉換過程
    超大陸是大陸地殼形成以後與下覆巖石圈地幔耦合成的剛性巖石圈板塊,在塑性的軟流圈地幔上由75–90%的剛性陸塊匯聚成的巨型陸塊。超大陸的聚合和裂解對地球的內部圈層及其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而理解這些影響的重要一環即揭示古老的超大陸如何從裂解到聚合形成新的超大陸的過程。
  • Rodinia超大陸演化新模式:劇變之始與華南之難
    古生代冰川沉積、熱帶植物及沉積物以及其他古生物化石的證據表明,石炭紀-三疊紀存在一個統一的超級大陸,魏格納命名為Pangea。1991年三位地球科學家(Moores,Hoffman, Dalziel)分別在Science及Geology上發表文章,認為新元古代時期(1000-542Ma)地球上存在過另一個超大陸Rodi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