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Engadget報導,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式,可以讓3D列印的塑料物體無需電池或通電,通過WiFi傳輸信息。他們通過試驗證明,可以利用市面上買到塑料物品和WiFi接收器來完成。該項目的研究生維克拉姆·伊耶(Vikram Iyer)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的目標是,在家裡用3D印表機中列印出一些塑料東西,讓它們可以向其他設備發送有用的信息。」
「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這些塑料物品與WiFi實現無線通信?這個從沒有人能做到。」
為了做到這一點,該項目團隊使用了如3D列印的彈簧、齒輪和開關,這些東西可以用來將「運動」轉化為「天線傳輸」的信息。
例如,他們製造了一個風速表(就是用來測量風速的東西),並將其固定在一個齒輪上。當齒輪旋轉時,齒輪與嵌入物體的天線相連,然後天線就能反射周圍的WiFi信號,而這個信號可以通過WiFi接收器解碼。
當風速越快,齒輪轉動的速度越快,信號傳輸的速度就越快。項目團隊還製作了一個秤和一個可以測量水流速度的流量計。
(通過水流來傳遞信號)
此外,他們還列印了三個小部件——一個按鈕、一個旋鈕和一個滑塊——它們都能通過類似的方式進行工作,可以用來與其他智能設備交換信息。
(按鈕)
(旋鈕)
研究者還開發了兩個智能物體,即一瓶清潔劑附帶一個流量計,後者可以用來跟蹤剩餘洗滌劑的數量,當快用完時,它能直接來下訂單;還有一個試管夾,它可以用來測量試管裡的液體並跟蹤存量。
最後,他們還開發了一種將鐵通過不同的模式放進3D列印的物體當中,舉例來說,當它被智慧型手機裡的磁力儀讀取時,就能用來傳達關於該物體重要的信息,比如這是個什麼、誰創造了它,或者一個機器人應該如何與之交互。
該項目研究員賈斯汀·陳(Justin Chan)稱:「這雖然看起來像一個普通的3D列印物體,但裡面有一些無形的信息,可以被智慧型手機讀取。」
該團隊目前正在向公眾發布他們的3D模型,這樣任何人都可以在家裡使用這些模型。
這項工作最近還在計算機圖形學、亞洲計算機圖形學和交互技術協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s SIGGRAPH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