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達是突泉
興安盟突泉縣位於東北三省和內蒙古交匯處,是連接華北的咽喉,緊鄰俄蒙,屬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亞三角經濟區。距離瀋陽530公裡、距離長春460公裡、距離哈爾濱635公裡、距離大連和滿洲裡口岸在800公裡左右。縣城距離白音胡碩火車站40公裡、烏蘭浩特火車站、飛機場100公裡、洮南火車站110公裡、距離通遼飛機場230公裡。以省際大通道、突泉—洮南油路為主的公路網絡交通四通八達。
神秘老頭山
「老頭山者,其名不見經傳,厚積質樸,其勢嶽峙雲天;群山拱抱,主峰巍然,橫亙突泉西北,縱踞興安嶺南。靜若幽蘭,大美不言,翩若驚鴻,百媚流斕……」一首《老頭山賦》寫出了突泉老頭山的奇險巍峨,展現了大美醴泉驕人的雄姿。
位於寶石鎮西北部海拔為1392.1米的老頭山,充滿了傳奇色彩。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年鬧災荒,一個窮苦人上山採藥賣錢渡命。為了方便,他不把藥鋤背回家,放在山上。可第二天總有藥材採好放在鋤頭邊上。到底是誰做的呢,他假裝回家,又悄悄返回,遠遠觀察。半夜裡有一位老者到山上採藥,邊咳嗽邊說,「這是老天爺讓我幫助這些窮苦人啊!」窮苦人把情況告訴鄉親,鄉親們都說這是山神爺顯靈幫助大家,都上山採藥賣錢,終於渡過了災年,「老頭山」也就從此流傳開來。
AAA級旅遊區——明星湖旅遊度假村
九曲迴腸的蛟流河幾經周折,在突泉縣東杜爾基鎮境內汪成了一個面積達7000畝的大水窩,形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好去處——明星湖。
杜西溝
突泉縣學田杜西溝瑰麗多彩的秋天,五彩繽紛,儼然就是天然的調色板,色彩眩目得讓人心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個時節,杜西溝處處層林盡染,和周邊的村落形成了一幅幅天人合一的水墨山水畫,顯得靜謐悠遠。這種迷人的秋天,天高雲淡,楓葉似火,紅過春天,美過初戀,為多少人所嚮往、陶醉。
AAA級旅遊區—突泉賽銀花現代農業生態園
賽銀花現代農業生態園是突泉縣「產業培育、農民轉移、扶貧開發」三位一體重點工程,於2011年規劃建設,2013年投入使用。
蔚藍的天空下,飛簷鬥拱、韻味古樸的朱漆牌樓大門彰顯格外大氣美觀,「突泉賽銀花現代農業生態園」幾個鎏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走進大門,古色古香的園區管理中心,清新雅致的休閒亭廊和活動廣場,為生活在這裡的農戶們增添不少詩情畫意。一座座溫室大棚整齊排列,一條條硬化道路四通八達。水、電、綠化、亮化、沼氣、太陽能、有線電視等生活設施完善齊備。最讓人感到欣喜的是農戶家的大棚裡生機盎然。
曙光花海
近年來,突泉縣曙光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園區依託自然資源,打造了「曙光花海」這一休閒觀光景區。隨著遊樂設施的日漸完善,曙光花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得以提升,前來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成為當地旅遊勝地。
美食多多
突泉縣不僅景色秀美,美食更是一絕,突泉十大小吃帶你領略風味人間。香綠誘人的飯包、色澤金黃的煎豆包、原汁原味的石磨豆腐,今天介紹的這三種小吃是否能挑動你的味蕾,讓你垂涎欲滴呢~
煎豆包
都說「別拿豆包不當乾糧」,那麼接下來就先瞧一瞧、聽一聽、品一品突泉十大小吃之一煎豆包。
【小吃起源】:
很久以前,農民每天都是兩餐,天亮食早餐,下地勞動後,天黑食晚餐。這對於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農民來說,兩餐間隔太長了。人們是受不了的。因此,農民們每年初冬時節,用黃米磨成面,做成雞蛋大小,裡面有豆餡的豆包,放在外面凍實,以備開春下地時蒸食。黃米屬於消化慢的糧食。所以用黃米麵製成的黏豆包,成了農民們抗餓的主要食品。同時,作為春節期間民俗食品,而深受農民喜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如今人們已不再把黏豆包作為一種抗餓食品了,而把它做為一種地地道道的具有北方特色的風味小吃了。
突泉兒女人傑地靈,地域特色凸顯,地域口味獨特。傳統的豆包味道屬於上一輩的老人們,如今生活水平提高,突泉人民更加追求精細質感的生活,吃得自然也要有所改良,有所創新。
突泉自古盛產葵花,自然也就盛產葵花油了,過去人們貧困,不捨得吃油,如今走在小康之路上,將金黃的豆包用熱熱的純天然葵花油炸一炸,豆包的香味伴著葵花油的香味慢慢散溢出來,真是饞得人們直流口水。這就是人人愛吃、人人稱讚的突泉煎豆包和它背後的小小歷史。
六戶幹豆腐
六戶幹豆腐作為突泉縣六戶鎮的特色農產品,已經有百年的歷史。勤勞的工匠們,始終堅持「品質第一、信譽至上」的原則,在選豆、泡豆、磨漿、熬漿、點豆腐、潑豆腐、壓包、揭包到成品等製作工藝上狠下功夫,做到了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整個加工的過程需要十幾道工序,並且耗時近10個小時左右。工匠們半夜就起床開始做豆腐,整個過程繁瑣且勞累。
六戶幹豆腐具備幹、薄、細、韌的特點,深受百姓喜愛,在周邊地區及突泉縣城供不應求。
石磨豆腐
終於到了我們的軟妹子石磨豆腐登場了,相傳吃過的人只會說三句話「軟軟的、滑滑的、香香的」。那就讓我們共同見證突泉的石磨豆腐究竟有多軟,有多滑、有多香,石磨技術有多古老、多傳統。下面即將揭開它的面紗。
【小吃起源】:
在突泉,石磨豆腐頂數果樹隊農家院的好吃又有名。他家手藝是從祖上傳下來的,現在的手藝人名叫徐士宇,早在民國時期,徐士宇的爺爺製作豆腐、醬幹便很出名,之後將手藝傳給了他的兒子。如今這位老人已經80多歲了,徐家豆腐製作手藝又被他的兒子繼承下來。徐志宇,一個四十多歲的老漢是突泉石磨豆腐的第三代傳人,徐志宇說:「我對豆腐有一股溫情,它甚至影響到我的處世態度。跟人相處,不能要求對方的心情永遠是春天,朋友難免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難免失言、失態、失禮、失約,我們只有懷揣像豆腐那樣柔軟寬厚的心,才能容忍別人的不是。朋友相交,夫妻相處,如果沒有『豆腐修養』,很可能造成終生的遺憾。」 石磨豆腐是平民食品,卻含有深遠的哲學道理,它平民但並不平凡。
石磨豆腐是採用現代工藝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方法製作出的一種營養、健康、價值極高的綠色食品。石磨豆腐在製作過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符合綠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含有優質蛋白,可以起到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的功效。製作豆腐的原材料是突泉本地產的優質大豆。
美食美景邀您一起共度完美假期!
(突泉微訊)
來源:興安日報官方微信
編輯:張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