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汙水直接排入地下 村莊打40米深井仍出黑水

2021-01-19 中國網

半月談;揭開汙染地下轉移黑幕

編者按:水汙染兇猛如虎!滾滾汙水,不僅玷汙了環境,更直接侵奪百姓的健康和生命。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加大環保力度、百姓環境維權意識增強的背景下,一些排汙企業不是洗心革面,加大投資處理產生的汙染物,而是千方百計逃避監督檢查。於是,我們看到了汙染由城市向鄉村轉移的路線圖,看到了用暗管、暗渠偷排的種種伎倆。現在,我們又看到了另一種新趨勢——地下排汙。

地下排汙,即通過滲渠、滲井、滲透池以及巖溶通道等,向地下直接排放工業廢水、汙水。這種排汙方式,用專家的話說,猶如向人體打毒針,將對地下水造成點對點的、直接的汙染。而地下水汙染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老百姓喝的井水成了毒水,意味著比地表汙染多達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治理費用,甚至意味著汙染的不可逆——即使投下巨資,也難以恢復地下水環境。由此,我們大聲疾呼:行動起來,斬斷汙染向地下轉移的魔爪!

三地聚焦:那些生活在汙染噩夢中的人們

■ 半月談記者 高遠至 張洪河蔡玉高 秦亞洲

半月談記者選擇三個深受地下排汙困擾的地方採訪,帶領讀者去認識那些生活在噩夢中的人們,了解他們的困頓、憤怒與無奈。

大劉村:打40米深的井,出來的還是黑水

聽說記者來了解地下水汙染的情況,河南省內黃縣二安鄉大劉村支書劉建生衝著記者咧開嘴,用食指敲著滿口黃牙說:你看看,這就是喝水喝的。

劉建生今年46歲。他說,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村裡的地下水逐漸變壞,有異味,有時還發黑。「2008年,我打了一口井,40米深,可出來的全是黑水,沒法用。井裡還不斷往外散發臭味,最後只好埋了。」

大劉村祖祖輩輩打井飲水,過去一直沒出現過什麼問題。但自從井水被汙染後,村民們慢慢開始遭遇各種怪病的侵擾。劉建生說,從2000年後,村裡得食道癌等癌症的人越來越多。更可怕的是,有的小孩長著長著,骨頭就開始變形、扭曲。劉建生一邊說,一邊把手臂往後翻,把腿往兩邊擰,樣子怪誕而恐怖:「就像這樣!」

大劉村地下水汙染來自何處?村民們異口同聲地告訴記者,來自與二安鄉相鄰的鶴壁市濬縣王莊鄉,那裡有一個中鶴集團,主要生產澱粉、麵粉等,汙染嚴重。對於村民們的這個說法,內黃縣環保局局長趙明林也明確表示認可。

趙明林說:「因為我縣群眾反映強烈,我經常悄悄去中鶴那邊看一看,最近一次去是2009年6月。為了不引起注意,我一般把車遠遠停下,步行靠近。我發現在工廠邊上有一個30畝左右的大坑,裡面全是汙水。這些水一部分往地下滲,剩下的排到浚內溝(一條連接濬縣和內黃縣的排水溝),對地下水汙染嚴重。」

然而記者來到中鶴集團,繞著工廠轉了一圈,卻並未見到滲坑。附近聶村村民告訴記者:「以前有一個坑,特別臭,夏天蚊蟲亂飛。後來滲水滲不下去了,就填了,在北邊新挖了一個。為這個把我們村的地都強徵去了,說是挖魚塘養魚用的,實際裡面裝的全是髒水。」

經該村民指點,記者朝北看去,只見寬闊平坦的耕地中央,一圈圍牆矗立。從小路靠近,發現這青磚牆足有2米多高,長寬都在100米左右。記者貼近圍牆,從拳頭大小的牆洞往裡看,只見兩輛挖土機正在施工,裡面確有大坑,未見汙水,不過坑底有一層黑色的淤泥,與周邊正常土色明顯不同。

附近多位村民並不清楚這是在建什麼,不過他們向記者反映,中鶴集團的汙水處理廠運行不正常,「有檢查的時候才啟用,應付一下」。

對於當地群眾以及趙明林所反映的中鶴集團違法排汙情況,濬縣環保局知不知情?記者電話聯繫上濬縣環保局局長趙其林,但在被告知由辦公室主任接待,又由辦公室主任告知由環境監察大隊隊長接待之後,在環保局轉了幾個圈,終於誰都沒有採訪上,此後更是連電話也聯繫不上。因此,直到最後,我們也沒有聽到來自濬縣環保局的任何說法。

三王莊:堵廠、上訪,那些因水而起的爭端

「以前10多米深打上來的水就能喝,現在卻要70米開外才勉強敢喝。一般的淺層地下水,接一桶有半桶都是沉澱物。現在我們村裡得癌症和各種怪病的人特別多。」面對半月談記者,河南省新鄉縣古固寨鎮三王莊村委會主任孔慶祝雖然強作平靜,但嗓音的些微顫抖,還是暴露出他內心的波瀾。

據了解,三王莊村地下水所受到的汙染,主要來自村莊附近的鴻達紙業有限公司。該公司原本是鄉鎮集體企業,成立於上世紀70年代,為當地經濟做出過不小貢獻。2002年企業進行了股改,如今已為私人所有。

「2002年股改之前,這個造紙廠已經有汙染,股改之後,汙染更加嚴重。」孔慶祝告訴記者,當時為了掩人耳目,造紙廠修建了汙水處理廠。但實際上村民們都知道,這個汙水處理廠純粹是個擺設,因為汙水坑根本未作硬化處理。不僅如此,在坑底還打了20口深井,每口井大約40米深,直徑50公分。「就這樣,造紙廠通過滲坑和滲井把汙水直接排到了地下。這一招太損了,要不然,我們村的地下水也不會壞得這麼快。」

此後,鴻達紙業與三王莊村村民的矛盾越積越深,終於在2005年5月來了一次集體爆發。數百村民先是多次圍堵鴻達紙業的廠門,阻止其繼續生產,後又結伴到省裡上訪。這次事件,還導致了一場悲劇的發生——一名村民在上訪途中發生車禍死亡。而作為上訪的主要發動者,孔慶祝被判刑3年。

這場因地下水汙染爆發的爭端,最後由當地政府給村裡打了三眼深井而暫時平息。此後,村民們的吃水難雖然緩解了一些,但農業生產用水問題依然突出,村裡澆地還是只能用被汙染的地下水。

記者在當地了解到,遭受地下水汙染的不止三王莊一個村,緊鄰的延津縣邢店村也是如此。住在村頭的李明告訴記者,他家打了一口60多米的深井。「以前的井現在都堵上了,要不然裡面會冒出臭味,水更是沒法喝。」說著,李明拿來手電筒,照著水缸給記者看「深井的水」。「這個水好多了。」他說。不過記者注意到,李明家的鋁質水瓢底部,仍然有厚厚一層黃色水垢。

對於村民們反映的汙染問題,2002年上任的新鄉縣環保局局長李鳳仙稱從未聽到有關反映,並說縣環保局在鴻達紙業有包廠的人,常住廠裡監督檢查。從2006年開始,除一次生物菌超標外,其餘均為達標排放。對於滲井排汙的說法,李鳳仙表示,我們沒有聽到有人反映,也沒有查到過。鴻達紙業對此更是矢口否認。

然而有一點不可否認,三王莊地下水汙染越來越嚴重,而在村莊附近,除了鴻達,沒有別的企業。

金湖縣:事隔6年,老話題又成新問題

2004年,《半月談》雜誌曾在一篇題為《招商為何招來「百姓怨」》的文章中,報導過江蘇省金湖縣理士電池有限公司的汙染問題。當時,記者在廠內隨機採訪到的一名來自山東的工人表示,他們來之前就有人走了,說是生病、中毒了,「還死了一個呢」。幾個正在吃飯的工人告訴記者,他們上班戴著防毒面罩,這個工作不能幹時間長,幹兩年工廠就把你趕走了。此外,當時有群眾還反映:「這家公司主要生產原料為鹽酸、硫酸和鉛等,汙染物注入地下後造成地下水嚴重汙染。」

沒想到的是,事隔6年,同一家企業、同一個問題,又浮出了水面。

今年4月初,半月談記者接到江蘇省金湖縣一名王姓市民舉報:位於當地的江蘇理士電池有限公司將未經處理的重金屬汙水直接排放到地下,造成地下水嚴重汙染。

4月14日,記者趕到金湖縣。在該縣工業園區內,記者驅車繞著這家企業的外圍走時,聞到了濃濃的酸味。

當天下午,記者就王姓市民舉報的地下水汙染問題走訪了多位群眾。「汙染太嚴重了!一節廢電池就可以汙染一大片水,何況是電池廠?」「地下水都被這家企業汙染了,受害的是子孫後代啊!」……採訪中,群眾無一例外地表示擔憂。

30多歲的姚永亮曾在理士電池有限公司當了近兩年司機,於去年底離開。他告訴記者,這家企業一般工人的月薪在2000元左右,這在經濟不算發達的蘇北,是非常不錯的。至於自己為什麼會放棄這樣一份工作,他說是因為廠裡的環境太讓人擔心,到處都瀰漫著刺鼻的酸味,他擔心長此以往身體會受不了。

姚永亮說,理士電池排放的汙染物危害性較大,而工業園周邊都沒有水域,聽說這家企業是將汙水通過滲井排放到地下的。這樣的汙水注入地下,肯定會造成地下水嚴重汙染。聽廠裡的工人議論,就是為了防止汙染消息外露,所以生產崗位上很少使用本地人,那些工人大多來自安徽、河南、湖北等地。

半月談:地下排汙:致命威脅悄悄逼近

■ 本刊記者 高遠至 張洪河蔡玉高 秦亞洲

地下排汙為禍百姓危害漸成蔓延之勢

鏡頭一:2010年4月8日,陝西省大荔縣蘇村鄉蘇村。提及吃水,村民趙三安蹲在自家的廚房門前直撓頭。幾年了,他和鄰居們每天用於做飯的井水抽上來都是黃色的,裡面漂浮著絮狀物,不沉澱一個小時很難飲用。村民們反映,蘇村的水源受到汙染,與村中的渭南奧威食品有限公司有關。由於沒有相應的汙水處理設施,該企業在廠區中挖了一個10米左右深的大坑,靠滲漏處理汙水。於是,蘇村村民通過網絡向有關部門投訴。經大荔縣環保局調查發現,該公司有利用廠內滲坑處理生產廢水的跡象。

鏡頭二:2010年3月23日,河北省高邑縣西大營村。村內的印染廠、漿紗廠、紡紗廠等工廠都集中建在村北。在這些廠房東側的隱秘處,有3個簡易的大土坑,裡面積滿了黑褐色的汙水。大土坑沒有進行任何防滲處理,每個坑之間都有一道豁口相接。一根直徑約6釐米左右的排水管搭在最東側大坑的東南角,黑褐色的汙水正譁譁地往坑中排放,旁邊還有五六根粗細相仿的排水管。當地村民擔憂地說,滲透到地下的汙水已經不少,現在家中用水必須經過過濾才敢飲用。

鏡頭三:2009年10月21日,河南省鞏義市回郭鎮蘇家莊村。接群眾舉報,省環保廳來到位於這裡的鄭州福源化工廠檢查。廠方負責人聞訊趕來,堅稱工廠沒有生產廢水外排,排出的都是生活廢水。但執法人員在其車間外發現一個密封的池子,打開一看,裡面全是散發著惡臭的黑色汙水,燻得執法人員直喊頭暈,休息了好大一會兒才恢復。在廠區東南方向1公裡處,執法人員又找到一個大滲坑,該廠的汙水從排汙口排出,流到滲坑,直接滲入地下,坑邊的植物都被燻死了。

……

類似的地下排汙事件已屢見不鮮。民間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為半月談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僅河北省,近兩年查處的通過滲坑、滲井等方式排汙的事件就達數十起。2009年3月3日~5日,石家莊市環保專項檢查行動小組對45家企業和相關水質斷面進行現場檢查和監測時,就發現有13家企業超標排放。包括元氏縣武棟恩格貝水洗廠、石家莊三潔友日用品化學品有限公司、石家莊福萊爾化工有限公司、河北白雲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等均是將汙水直接排入滲坑,汙水超標排放。

記者手中的另一份材料表明,遼寧省瀋陽市曾有60多家企業採用天然滲坑和滲井排放未處理的汙水,嚴重汙染了地下水。對此,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沈照理痛心疾首地指出:一些地區的企業採取滲坑、滲井方式向地下強制、惡意排放工業廢水,已成蔓延之勢。

「在這些地區,由於地下水被汙染,老百姓自己打的井太淺,水不能喝,只得求助於專業打井隊伍,所以街頭隨處可見專業打旱井的廣告。」沈照理說,「惡意排放廢水汙水居然催生出一個新行當,這在全世界當屬罕見,也表明我國地下水正面臨著被汙染的巨大壓力。」

政府執法力度加大汙染路線圖在延伸

近年來,隨著城市環保門檻的提高,許多城市對落後產能的淘汰力度不斷加大。為了生存,不少被淘汰的高汙染、高排放企業,開始向農村轉移。2007年8月,《半月談》為此刊登專題報導《鄉村,絕非汙染轉移的樂土》,勾勒出了一幅汙染企業下鄉的路線圖。

然而僅僅兩三年時間,這幅汙染轉移的路線圖上又延伸出了一條新渠道——地下。與汙染下鄉一樣,地下排汙也是為了逃避越來越嚴厲的監管。

面對近年來飲用水安全越來越受到威脅的嚴峻局面,2007年,當時的環保總局明確從2008年起,對跨省界斷面水質按年度目標進行考核和評定,對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務和汙染反彈嚴重的省份,暫停安排國家支持項目。200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六部委共同制定的《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專項規劃實施情況考核暫行辦法》,對淮河、海河、遼河、松花江、三峽水庫庫區及上遊、黃河小浪底水庫庫區及上遊、太湖、巢湖、滇池等水汙染防治重點流域共22個省(區、市)人民政府實施考核。主要考核跨省界斷面、湖區(水庫)斷面及重要支流斷面水質綜合達標率等指標。

各省也出臺了相應的措施。2009年4月,河北省發布《關於實行跨界斷面水質目標責任考核的通知》,要求各級環保部門負責對全省七大水系的56條河流、201個斷面進行考核。省環保廳負責考核主要河流跨設區市界的斷面;各設區市環保局負責考核本行政區域內跨縣(市、區)界的斷面。

從國控斷面到省控斷面,再到一些地方的市控斷面、縣控斷面,對於河流地表水汙染的監測網絡越織越密。這樣一來,一些不願處理汙水的無良企業,就開始選擇更加隱蔽的地下來排放汙水。河南省內黃縣環保局局長趙明林告訴半月談記者,企業這樣做可以節省相當可觀的成本,「我們這裡,處理1噸汙水,直接成本要5~6毛錢,還不包括前期投入和設備折舊等」。

民眾環保意識增強排汙企業暗渡陳倉

除了政府治理力度加大之外,民眾環保意識和維權意識的增強,也使得絕大多數企業不敢肆意明排汙水。對此,半月談記者在河北省蠡縣採訪時深有感觸。

蠡縣由於歷史原因,存在大量皮革、印染、毛紡織等小企業,這些企業有個共同特點,就是耗水量大、汙水產量大、汙水中有害物質含量多而且危害性大。因此,蠡縣是河北有名的汙染大縣。曾有媒體報導,該縣辛興鎮南宗村由於大量排汙,地下水被嚴重汙染,近10年來已有30多人患癌症去世,被稱為「癌症村」。

半月談記者前不久前往南宗村採訪時,發現當地環境已有改觀。村民告訴記者,這兩年政府治汙花了大力氣,鎮上修建了汙水處理廠,企業汙水全部進行集中處理。記者問南宗村村支書齊海順:你覺得現在處理過後的水質如何?齊海順正色道:COD(化學需氧量)是達標了,但「歐彈」達不達標可不好說。

記者一愣,不明白什麼是「歐彈」,後來經解釋才知道是「氨氮」,與COD一樣,是一種衡量水質好壞的指標。言談中,記者發現,當地村民對環保知識和環保政策相當熟悉,而且維權意識很強。臨別前,齊海順要走了記者的電話號碼,「有什麼問題我好聯繫你」。

不僅僅是河北蠡縣如此,半月談記者在河南、江蘇等地採訪,都有相似的感受。趙明林告訴記者:「現在整個社會的環保意識都增強了,如果直接外排汙水,不僅環保部門要查處,老百姓首先就不同意。所以如果企業能找個隱蔽的滲坑,把汙水往那裡一存,就算不能全部滲下去,經過沉澱的水至少看上去要好很多,再往外排群眾的意見也不會那麼大。」

滲井、滲坑五花八門 偷排、高壓排不擇手段

據半月談記者了解,北方地區的一些不良企業往往通過滲坑、滲井、滲透池等進行偷排。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記者:「由於地下水超採嚴重,我國北方形成了許多地下水漏鬥,地表水極易下滲,為滲坑、滲井排放汙水提供了可乘之機。」

公開資料顯示,僅河北省,目前已形成20個地下水漏鬥區,面積達4萬多平方公裡。其他不少省份也面臨同樣的形勢。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金生指出,在這些地區進行地下排汙,不僅會汙染淺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也很容易受影響,危害更大。

而南方一些汙染企業則通過溶洞排放工業廢水,使溶洞地下水受到汙染,因為溶洞之間多相互連通,往往會導致地下水汙染成片發生。

半月談記者調查時發現,除了挖滲坑、滲井偷排外,為了躲避查處,有的汙染企業竟用高壓泵將大量汙水直接注入地下。專家表示,這種惡劣行徑對地下水的危害遠遠超過滲漏,簡直是喪盡天良。

廢水、汙水向地下轉移不容忽視,固體汙染物違法填埋對地下水的危害也不可小覷。記者在中部省份某地採訪時獲知,當地環保部門查處了一家化工企業。該企業將含有有毒元素砷(氧化後俗稱「砒霜」)的固體廢物非法填埋地下,嚴重汙染了地下水,給當地百姓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了極大威脅。據了解,因重金屬造成的水源和土壤汙染已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百姓身體健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危害。

半月談:斬斷汙染地下轉移的黑手

■ 半月談記者 高遠至 蔡玉高王秀真 張洪河

地下水不同於地表水,被喻為人類的「生命水」。一旦遭受汙染,後果極其可怕。我國有關部門曾啟動了東部典型地區地下水汙染調查評價試點項目,評估結果令人震驚——微量有機汙染物普遍檢出,致癌、致畸變、致突變的「三致」物質不同程度檢出,地下水汙染呈區域性發展趨勢。而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地下水已經化驗出100多種汙染物,其中不少是致癌、致畸變和致突變物質。專家指出,河北涉縣、河南沈丘縣、天津北辰區、陝西華縣、廣東翁源縣等地頻頻出現的「癌症村」,都與飲用水汙染高度相關。

從目前來看,地下水汙染幾乎沒有治理的可能性,因為治理地下水汙染的高昂費用難以承受。財大氣粗的日本早在上個世紀就對其地下水汙染狀況進行了評估,得出的結論是:治理被汙染的地下水需要耗資800萬億美元!日本只能扼腕嘆息。

除了金錢成本,還有一個時間成本。地下水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內,缺氧、溫度低、無光照、流動緩慢、水交替周期長,一旦受到汙染,汙染物、水和介質間的相互作用過程很複雜。即使經濟上承擔得起治汙成本,清除汙染源也需要十幾年、幾十年甚至數百年。

而我國地下水汙染正在擴大,呈現出由點向面演化、由東部向西部擴展、由城市向農村蔓延、由局部向區域擴散的趨勢;汙染物成分則由無機向有機發展,危害程度日趨嚴重;地下水汙染面積不斷擴大,汙染程度不斷加重。

拯救人類的「生命水」成為擺在環保部門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如何斬斷汙染向地下轉移的黑手,儘快遏制這種危險的趨勢呢?半月談記者採訪了數位相關專家。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是中國水汙染地圖的繪製者,對水汙染防治頗有研究。他告訴記者,儘管滲坑、滲井排放方式非常隱蔽,但只要環境執法部門在審核企業的過程中做到嚴格、認真、細緻,還是有蛛絲馬跡可循的。

「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利用水平衡公式。一個企業的用水量和排水量都是可以查出來的,一旦發現用水量遠遠超過排水量的企業就要引起高度重視,很可能是企業通過滲井方式將一部分汙水排入地下了。」馬軍說。

此外,他還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環保部門應該公布汙染嚴重的企業名單,要求這些企業定期公布排放數據,隨時接受公眾的監督;此外,對一些可能存在滲井排放的企業,一定要實地調查,走遍企業的每一寸土地,讓任何可能的偷排方式都行不通。

二是進一步加大環保組織與公眾的參與度。「近年來,中國的民間環保組織和公眾參與環保的熱情越來越高,也取得了很多成效。」馬軍說,希望有關部門能進一步加大對民間環保組織的支持力度,讓汙染企業處於整個社會的監督之下。

三是加強對地下水系的研究和地下水質的監測。「正是由於對地下水系的研究和監測都不夠,給一些企業的地下排汙提供了可乘之機。」馬軍認為,相關部門應儘快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地下水水質監督辦法,在汙染企業周邊,科學設立地下水系水質監測點,一旦企業有滲井、滲坑偷排行為,環保部門就能立刻監測到。

記者了解到,對於地下排汙,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已有明確規定:「禁止利用滲井、滲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汙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汙水和其他廢棄物。」有上述行為之一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這樣的處罰力度顯然太輕。」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金生說,「對向地下惡意排放汙水的企業,尤其應該嚴懲,不僅要增加罰款數額,還要對單位負責人追究法律責任。」

然而,現實情況卻往往與此相反——許多汙染企業非但不受重罰,反而獲得地方保護。

半月談記者在多地採訪時均有群眾反映,對於地下排汙問題,他們向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多次反映,卻一直不見查處。「汙水處理廠平時不運行,只有有人來檢查時才啟動一下」。當地百姓普遍懷疑,環保部門和汙染企業串通一氣,「要不然怎麼知道有人來檢查」?

一些村民告訴記者,我們反映企業有滲坑、滲井排汙的行為,環保部門往往說,檢查過了,沒有這回事,可企業為什麼害怕我們參與檢查?我們反映地下水受汙染了,要企業賠償,可主管部門要我們拿出證據,證明是哪個企業造成的汙染,這對農民來說怎麼可能?

確實,對於一些地方政府來說,汙染企業上繳的稅收難以割捨,環保工作只能靠邊站。

記者在河南濬縣採訪時,吃了當地環保局的一個「閉門羹」。不過,在濬縣縣委宣傳部聊天時,也了解到當地環保局的一些難處。「環保局在我們縣所有單位中最差,交報刊訂閱費都困難,去年就是最後一個交的。」一名工作人員說,「我一個鄰居在環保局工作,聽說工資都發不出來。」

環保局地位如此,環保的地位更可想而知了。

「地方環保部門的領導由當地政府任命,工資由當地財政支付,怎麼可能不受地方利益影響呢?」中國環境科學院研究員趙章元說。河北省環保廳副廳長楊智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坦承,要是沒有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地方環保部門很難開展工作。

「地方黨委政府必須對環保負起責任,不要讓我們這一代把子孫後代的地下水都汙染完了。」楊智明認為,現在形勢嚴峻,尤其在北方,許多省份都面臨一個困難,就是缺少河流對汙染進行淨化。「北方不像南方,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比如河北省,除了北部以外,所有南部的河全是幹河,對汙水沒有自淨能力,直接下滲,所以實際上河道就是大滲坑。」

楊智明認為,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需在三個方面下大力氣:重中之重,是劃定包括農村在內的地下水水源保護區,這對規範工業項目選址意義重大;其次,對於新上項目,一定要根據環境容量、水資源容量進行嚴格把關;此外,對於過去建設的老企業,有的耗水大、汙染重,如果處在缺水的省份,必須有更高的排放標準,如果處在水源保護區內,必須搬遷。

相關焦點

  • 企業汙染地下轉移黑幕:打40米深井仍出黑水
    滾滾汙水,不僅玷汙了環境,更直接侵奪百姓的健康和生命。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加大環保力度、百姓環境維權意識增強的背景下,一些排汙企業不是洗心革面,加大投資處理產生的汙染物,而是千方百計逃避監督檢查。於是,我們看到了汙染由城市向鄉村轉移的路線圖,看到了用暗管、暗渠偷排的種種伎倆。現在,我們又看到了另一種新趨勢——地下排汙。
  • 探訪羅馬尼亞巨型地下鹽礦 黝深井內別有洞天
    探訪羅馬尼亞巨型地下鹽礦 黝深井內別有洞天 (1/6) "← →"翻頁
  • 四季屯村供排水工程完工,汙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網,家裡地漏不反味了
    以前,農村地區大都採用管線內抽運的方式清理汙水,效率低,成本高,村民也不方便,經常向村鎮政府投訴汙水問題。近日獲悉,楊宋鎮四季屯村供排水項目順利完工。「現在,汙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網,通道暢通了,家裡的地漏不反味了,環境也變好了。這真是一件惠民工程!」四季屯村的村民說。
  • -8882米,揭秘:石油人攀登「地下珠峰」
    如果再增加點難度,把8882米的堅硬鋼管鑽進緻密的巖石裡,怎麼才能不繞成圈,被擠壓被卡死和大幅度偏移?井位是一個點,可要找到地下埋藏石油的那一個點,可得腦洞大開,儘可能地發揮你的想像。打了半天啞謎,其實只是想說打一口油氣井就像是往地底下攀登。不是瘋子,不是黃粱一夢,不是天方夜譚。塔裡木的油氣藏大都埋藏在超深地層,就像珠峰一樣等著你去攀登。
  • 入地8000米 第一口超深井為什麼選在塔裡木?
    像地球物理、地下微生物圈、測井、地下流體等科學研究,都可能伴隨這個項目得以實施。」許志琴的話,足以吊起科學家們的胃口。     ———三地落選———     為何不選東北平原?     有人提出,為什麼不在東北平原打這口井?
  • 廣東汙水處理設備-農村生活汙水生物處理技術
    一、農村生活汙水問題的產生農村住戶分布比較分散,房屋建築方位無規律,弄堂內私搭廚房廁所較多,且居民普遍安裝了衛生設施,廚衛汙廢水分別排放,廚房汙水均就近排河或明溝地下滲漏,衛生間汙水有化糞池的均排入化糞池,無化糞池的則地下滲漏,但化糞池汙水也沒有相應的排出口,絕大部分汙水還是通過化糞池滲入地下水或河流中,經農村生活汙水改造後
  • 大興|併入市政管線 建村級處理站 榆垡讓汙水處理不再難
    榆垡鎮汙水處理廠關停後,現有的汙水有了更好的去處——接入新航城西區再生水廠的市政管網。並增加了東甕村、西甕村、新橋村、辛安莊、黃各莊5個村的生活汙水處理。「由於這5個村距離市政管線較近,具備鋪設管線條件,現已鋪設管道並接入市政管網,村民家中的汙水可直接排入下水管道,進入新航城西區再生水廠進行處置。」榆垡鎮副鎮長劉輝介紹。
  • 山西省《農村生活汙水處理技術指南》(DB 14/T 727-2020)9月10起施行
    3.3 納管處理農村生活汙水收集後接入城鎮汙水管網,由城鎮汙水處理廠統一處理的方式。3.4 集中處理村莊或較大範圍內的生活汙水經收集後,集中接入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的方式。3.5 分散處理單戶或相鄰多戶的生活汙水就地就近進行利用或處理的方式。3.6 黑水人排洩及衝洗糞便產生的生活汙水。3.7 灰水除黑水以外的生活汙水,如廚房、洗衣和洗浴產生的汙水。
  • 《河源市汙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實施細則》政策解讀
    為加強和規範城鎮汙水排入排水管網的管理,保障排水與汙水處理設施安全運行,防治水汙染,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條例》《城鎮汙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細則。
  • 農村汙水處理承載更多希望
    一個村莊的汙水不需要輸運至另一個村莊,甚至一個村莊內可以規劃幾個汙水處理設施;一個村莊的汙水處理標準,可以回用、也可以進入農田成為灌溉水,這就需要增設消毒設備或汙水農灌專用設備;另外,一個村莊的汙染物源頭治理可以將黃水直接滅菌進入農田,也可與黑水一起進入資源化、能源化領域,做葉面肥、有機土壤調理劑、生物有機肥,都需要通過規劃把先進技術落到實處,見諸效益,讓農民滿意。
  • 亞洲陸上第一深井是怎樣誕生的
    在塔裡木盆地鑽出「珠穆朗瑪峰」亞洲陸上第一深井是怎樣誕生的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8882米的輪探1井,井深甚至超過了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成為亞洲陸上第一深井的同時,更標誌著塔裡木盆地寒武鹽下超深層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證實在塔裡木盆地
  • 日本可能要把放射性汙水排入太平洋……
    就日本福島核電站大量輻射汙水遲遲未處理一事,日本環境大臣近日表示,如果2011年發生核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未來出現「放射性汙水存放空間不足」的問題,那麼,日本將「不得不把這些含放射性氚的汙水排入太平洋以稀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 7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工程建設標準《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汙水排入...
    1.0.2 本標準適用於排水戶汙水排入集中處理設施的管理,其中納入城鎮汙水管網的執行GB/T 31962。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項規劃編制、處理設施建設改造和運行維護等涉及汙水排入集中處理設施的要求可參照本標準執行。   1.0.3 排水戶汙水排入集中處理設施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 「汙水靠蒸發」困局如何破解
    今年2月,省生態環境廳印發的《2019年全省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項工作推進方案》提出,今年我省將新增完成4000個村莊、累計實現9000個村莊生活汙水治理。不同於城市汙水的集中處理,農村生活汙水存在排放點位分散、排放隨意、收集困難等治理難點。
  • 農村生活汙水何處去?——農村汙水治理「梗阻」現象調查
    、8米寬的渠道被傾倒的各種垃圾堵塞,水渠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垃圾水道」(11月28日攝)。在華北某濱海城市一座村中,檢查組發現,該村西側排水渠與鮑丘河交界處,一條約60米長、8米寬的渠道被傾倒的各種垃圾堵塞,水渠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垃圾水道」。而在該村東北水渠河長公示牌附近就有生活汙水直接排入,水面漂浮綠色青苔、白色泡沫,散發刺鼻惡臭。記者梳理發現,在一些臨近城區、人口密集的村鎮,河湧水體黑臭情況更為突出。
  • 汙水排進小清河200米河段成「黃河」 生活汙水量超負荷所致
    小清河還鄉店段一排汙口向河道排放汙水,200餘米河道被染成黃色。 實習生盧震 攝近日,有網友反映稱小清河還鄉店段一排汙口不斷往外排汙水,氣味刺鼻。靠近排汙口處約200米長的河道被染成黃色,與周邊正常水域顏色「涇渭分明」.
  • 1萬米的地下,傳來了奇怪的聲音!科拉超深井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美國成功登月之後,蘇聯自知不敵,但並不想認輸,於是將目光放在了地下,既然美國上天,那麼蘇聯就入地,畢竟人類也一直對地下尤為好奇,並猜測地球是否是空心的,地下也存在著一個不輸給地面的生態文明。蘇聯也自然瞭然於心,開始尋找時機停下科拉超深鑽井工程了,直到1990年傳出一段奇怪的來自於1萬米以下的錄音,由於錄音聲音較為陰森恐怖,所以又被稱為
  • 司法局長拍黑水直排錢塘江 公開「叫板」環保部門
    記者昨天在金中一的微博圖片中看到,排澇閘口江面出現了近百平米的深黑色江水,與周邊形成了鮮明對比,看來「黑水直排」確有其事。不過,據當地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錢塘江外六工段排澇閘周邊的黑水現在都已消失,先前的黑水也並非像一些人猜想的汙染企業偷排,而是排澇時閘口淤泥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