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篇幅2590字 預計閱讀15分鐘
文丨塔裡木油田油氣工程研究院 石春燕
假如只告訴你8882米,或許你第一反應就是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呀!
1719年的銅版《皇輿全覽圖》標誌了珠穆朗瑪峰的位置,人類用了兩百多年才於1953年5月29日開天闢地第一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時燃爆全球。
珠峰是「大地之母」,像女神一樣神秘莫測,登山探險家和科學家趨之若鶩,夢寐以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珠峰就在那裡,看山是山,卻因為超乎想像的攀登難度,8844米遙不可及,挑戰者「折戟沉沙鐵未銷」,九死一生膜拜聖地,成功者屈指可數。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攀登珠峰難上難,比登天還難,攀登者武裝到了牙齒,還需要大本營的支援,需要好時機和好運氣。
去年大火的電影《攀登者》,穿梭時光,講述國人雪恥明志的震撼。攀登者屢敗屢戰,越挫越勇,以夸父追日之神勇,迎難而上,不懼艱險,挑戰極限,經歷風暴、雪崩、凍傷、截肢、殉難和犧牲,最終以戰天鬥地的理想信念,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華兒女與珠峰比翼齊肩,把五星紅旗插在了珠峰上,實現了中華民族笑傲珠峰的終極夢想,成就了比珠峰更巍昂的民族精神高度。
1
假如地下有一座珠峰,就好像戴著墨鏡或者乾脆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攀登珠峰,你還敢繼續攀登嗎?你可以像登山隊員一樣勇敢,像太空人一樣無畏,你有天大的本事單打獨鬥,可你能像孫悟空一樣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裡去嗎?遇到風暴、雪崩、冰裂縫以及壞天氣,各種你想不到的災難和妖魔鬼怪,你有什麼超級神器,「制勝寶典」和武功秘籍,有哪路神通廣大的神仙指道?你的戰隊裡有幾個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打硬仗的武林高手精誠合作戰妖降魔,保駕護航,遭受九九八十一難還能劫後重生,成功登頂,取到真經?
8882米,能繞一個400米操場22圈。如果再增加點難度,把8882米的堅硬鋼管鑽進緻密的巖石裡,怎麼才能不繞成圈,被擠壓被卡死和大幅度偏移?井位是一個點,可要找到地下埋藏石油的那一個點,可得腦洞大開,儘可能地發揮你的想像。
打了半天啞謎,其實只是想說打一口油氣井就像是往地底下攀登。不是瘋子,不是黃粱一夢,不是天方夜譚。塔裡木的油氣藏大都埋藏在超深地層,就像珠峰一樣等著你去攀登。從6000米到7000米再到8000米,步步為營,伏妖降魔。每年鑽探6000米以上超深井超過110口,佔到我國超深井鑽探的一半以上,鑽探的7000米以上超深井佔到我國超深井數量的七成以上。往上攀登珠峰難,往下攀登「地下珠峰」更不易。我國著名科學家、「兩彈」元勳朱光亞院士曾說:「原以為搞航天工作『上天』很難,沒想到搞石油鑽井『入地』也很難。」
以前人常說「有本事你把天戳一個窟窿」朱院士這樣的科學家幹成了。同理「有本事你把地鑽一個窟窿」塔裡木石油人幹成了。
跟地層打交道,看不見摸不著,困難大得不得了,現在科技進步了,有萬米鑽機,有PDC鑽頭,但誰能保證一直是好天氣,一直有好運氣呢?地層看不見,巖芯也不過是霧裡看花,科技工作者又不是孫悟空,能鑽進巖層裡看個明白,地下的巖層到了七千米、八千米深,那下的套管如同麵條一樣軟漂漂的不服從指令。科技工作者不是火眼金睛的孫猴子,又必須是火眼金睛的孫猴子。要從一塊石頭,一塊巖芯來判斷幾千米之下有沒有油,沒有火眼金睛的功力能行嗎?
2
科技工作者常駐鑽井現場,無數次在圖紙前凝神苦思,收集一切可能收集到的資料,開展相關實驗,加班加點研究計算,探討方案。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串「36524」的「數字密碼」,即1年365天,每天24小時,全天候都是待命狀態。有時候為了第一時間得知井下的具體情況,現場的一線工人和辦公室裡的科研人員同時加班加點到凌晨兩三點鐘是家常便飯。從事鑽完井現場工作,需要更長時間待在前線,甚至兩三個月都回不了家。
當危險來臨時,他們又是衝在一線的戰士。劉洪濤清晰地記得,2018年冬天,一口井遇到異常高壓,他衝上鑽臺接油管掛。當時身背的氧氣只夠用40分鐘,他在鑽臺上工作了40分鐘,終於接上。下鑽臺時,他的腿都軟了。如果再晚幾分鐘,如果溢出的氣體裡有毒,後果不堪設想。他們就是用這種精神頑命攻關,終於實現了安全快速穿越深地鑽完井「禁區 」,一點點地勾勒出了可通往8800米以下的「尋寶路徑」,開啟了地下深層油氣寶庫的大門。
當輪探1井開鑽時,塔裡木科技工作者就開始了向「地下珠峰」攀登。輪探1井地質資料極度匱乏,尤其在井深6800米後可參照的鄰井資料幾乎為零,面對著超深、超高壓、超高溫、高含硫等鑽探難題,存在溢流、垮塌、鑽具易疲勞損壞等風險,現有鑽井技術面臨著極大的考驗,科技工作者鍥而不捨向下攀登,超越自我,挑戰新的深度!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沒有金箍棒,不當大師兄。沒有捷徑可走,沒有作業可抄,必須自力更生,攻堅啃硬。歷經十年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塔裡木科技工作者突破了深地複雜壓力系統安全封隔、複雜難鑽地層快速鑽井、極端環境下井筒完整性三大關鍵技術瓶頸,針對輪探1設計了非標井身結構、非標套管和高性能鑽具,發明了各種提速利器,實現了深地鑽完井從「打得成」到「鑽得快」再到極端服役環境下「建得好」,確保輪探1井橫空出世,井深8882米一舉打破了亞洲紀錄,成為亞洲陸上第一深井,在「死亡之海」裡鑽探出大國深度,堪稱「地下珠峰」。
3
不光成功登頂,更令石油人歡欣鼓舞的是2020年1月19日輪探1井成功出油出氣,經酸壓測試,折日產原油133.46立方米、天然氣4.87萬立方米,創造了最深出油氣井紀錄。這不僅標誌著塔裡木盆地寒武鹽下超深層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證實了塔裡木盆地8200米以深地層依然發育原生油藏和優質儲蓋組合,也代表著塔裡木的鑽探技術水平成功躋身國際領先之列。
三十年如一日,塔裡木人尋找大場面,建設大油氣田的初心不改,用艱苦奮鬥的精神和「三老四嚴」的作風攻堅克難,潛心科研攻關,用科技利器強力支撐起油氣持續穩產上產的決心一以貫之,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為西部大開發豎起了一座更高的豐碑。
從當年鑽探的綠皮火車速度提升到現在的高鐵速度,從當年的千米淺地層勘探到現在攀登一座又一座地下高峰,令塔裡木科技工作者驕傲的是,在「一個被摔碎的盤子,然後又被踹了幾腳」的塔裡木盆地已經成功鑽探6口8000米以上超深井,正向著世界上8000米以上的山峰數量衝鋒,凱歌在大漠迴響,這是塔裡木油田人的驕傲!
圖源:石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