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北京霧霾漫天,到了呼吸不暢的地步,晚上我走在門前的馬路上,突然一輛車從身後駛過,驚出我一身冷汗,看著車遠去,心中極是抑鬱,卻又不知該如何排解。回到家中昏昏睡去,竟然夢到了拉薩那滿天的星光。從1998年開始,我陸陸續續去了拉薩16次,或許不止16次,一個地方去的次數多了,常常不知道為什麼還要一再去,像是解脫不開的一世的輪迴轉世,有那麼多繚亂模糊,不可思議的緣分牽掛。
拉薩是個古城,歷史悠久,沒有大城市那麼熱鬧繁華。過去的吐蕃王朝篤信佛教,所以這裡的人們淳樸自然。中心城區不大,方正規矩散落著很多古建築、古樹,一條並不寬闊的拉薩河,波瀾不驚,也不洶湧,卻總在身邊,自東向西,悠悠留他,穿城而過,緩慢專心安分,有一種讓人慢下來的安定路線。拉薩有著許多著名的景點,都是我在頭幾次進藏時懷著一種朝聖的心態。
去的次數多了,漸漸生出一種深刻的矜持,覺得沒什麼特意想看的。 再到後來就發展成懶惰,不願再出去亂跑,什麼也不想做,大部分的時候都是睡到自然醒,形跡變得簡單而枯燥,其中最熟悉最親切的大昭寺,把北京東路一帶向西移過布達拉宮就覺得好遠。在大昭寺門前磕長頭廣場上曬太陽,八廓街上轉轉經,北京東路上喝咖啡看看書,就成了一天又一天的日程。等到一天才發現假期已經結束,又要離開,心中又開始盤算,是不是要去幾個地方看看景點,可細算時間,我覺得太緊張。這種做法一次一次如此,自己有時想想也覺得好笑,可是仍是不改,只是每次離開拉薩,回到北京,最不習慣的時間的緊迫感,每天早晚在無邊的車海裡總是覺得恍如隔世,就像一場美夢,驟然驚醒。
每次去拉薩,我都是住在北京東路附近的青旅,青旅就是青年旅社的簡稱,住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費用相對比較便宜。 當然住宿條件也會比較差,我住在那裡倒不是為了省旅費,而是覺得那裡熱鬧方便。那片區域的青旅很多,拼車出遊也很方便,傳統藏式四合院裝修,中間有天井,白天陽光很好,我很喜歡坐在天井的長尾椅上發呆曬太陽,
這裡的青旅都有一個特點,滿牆的塗鴉,每次入住我都會看看有什麼好玩的內容。 按我看來,這些塗鴉大致分為三類,一是抒發情感,二是表達愛情,三是各種顯擺,有的畫畫,有的作詩,有的寫名句寫散文,其中也不乏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確實很有意思。最觸動我的一句話就是世上一切的不幸都來自於對自己的愛。這句話讓我一直記憶至今。
青旅還是驢友的聚集地,經常能遇到一些大神級的人物。有一次我坐在樓下的長凳上曬太陽,過來一個推自行車的小夥子,個子不高,圓臉他比曬得很黑,自行車也很破舊,它極認真地把車鎖在鐵欄杆上,看見我在看他,小夥子有些不好意思,邊收拾東西邊說,他騎這個車進過4次藏,這次準備騎行大北線,和這車有感情了,實在是不能丟。
當時就讓我大吃一驚。還有一次我去樓下管子和朋友吃飯,朋友介紹了一個廈門女孩,其貌不揚。後來聊天中才知道,他居然繞著大昭寺轉經1萬圈,嗚嗚嗚。
我常住的青旅附近,菜市場我經常會路過。有一次我看到有位紅衣老喇嘛在菜市場買菜,便有些好奇跟在他身後也裝著挑選蔬菜,他動作很慢,總是微笑著跟蔡老闆對話,語調也不快,只是說的藏語,聽不懂是什麼意思,每個菜老闆都很客氣,收錢的時候總是會微微躬身,再三感謝,走了幾家菜攤,老喇嘛買了些土豆、蘿蔔、白菜、豆腐,還去買了些酸奶,我只顧跟著,他就看到我了。對我微笑著點點頭,我一下子有些不好意思,便忙假意選了罐酸奶,不甜,回身時只見他已經拎著一大包物品緩緩地走向了入口。
剛到拉薩,我曾經問過當地的朋友,西藏最有名的特色小吃有哪些?其中有位藏族朋友就建議我去吃藏面,還專門用筆寫下了店名,又畫了一幅很詳細的地圖,只是我實在沒看懂,我去吃的時候只是打上車跟藏族司機一說,車子便飛了出去,到了麵館才知道原來是家很小的店子,裡面基本都是當地人,已經過了飯點兒,可人還是很多,到了前臺才知道這裡只有三個品種,初次吃藏面並不覺得有多好吃,麵條很粗,基本和筷子差不多,湯是清澈的牛肉湯,加一點牛肉粒和蔥花,辣椒醬是自己放的,我看藏民們都放了,也就加了點,吃一口,覺得有些辣,有些鹹。不料吃到第二回第三回,對那個味道心裡有興趣,不忘了。
每次去拉薩的第一頓,基本上都是藏面,不過我一般不會像初來拉薩的朋友推薦這家店,除非對方要在這裡玩一段時間,又再次回頭的可能有些味道需要長時間相處才能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