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只會下蛋的母雞」,寶媽直言:家有女兒,別輕易當全職媽媽

2020-12-04 育兒深度觀察

執筆:陳芳

主編: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在我們的認知中,女兒就是爸媽的小棉襖,貼心、孝順、會關心人,這也是很多家庭想要一個女兒的原因。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女兒都能擔得起小棉襖的稱呼,不合格的家庭教育,只會養出「漏風棉襖」。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女孩心疼爸爸,卻對媽媽說出這種話

前兩天一則視頻刷爆社交網絡,視頻中小女孩因為心疼爸爸下班之後要洗碗,就大聲質問為什麼媽媽不洗,還說其連這點小事都不做,不知道爸爸娶回來幹嘛。

媽媽也就順嘴回了一句「娶我回來生你啊」,誰知道小女孩竟然回到「那我可要努力學習,長大後不要像你,做一隻只會下蛋的母雞」。

視頻發到網上,引起網友熱議——

「養個孩子絲毫不知道理解媽媽,真的白養了。」

「孩子心疼爸爸是孝順,但是憑什麼讓媽媽去洗碗,真的孝順就自己去啊!」

「心疼這位媽媽,辛辛苦苦養孩子,在家打理好一家人的生活,最後卻被說成這樣。」

「 現在女人在家庭的付出不僅老公看不到,連孩子都看不到了。」

過來人:家有女兒,別輕易當全職媽媽

很多人覺得小孩子不懂事,可能只是一時失言,並不像成年人這麼多心思,想的那麼複雜,然而這種類似的問題早在很久之前就出現過無數次,以下言論是一些孩子曾經說過的話——

「錢都是爸爸掙的,你一天到晚什麼都不幹!」

「爸爸在外面那麼辛苦,下班你還和他吵架。」

「你為什麼這麼懶,整天待在家裡。」

「我不要你,我要爸爸!」

......

從這些言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孩子們的眼裡家庭事務就應該由「閒在家的媽媽」來做,並且這些工作都是沒有價值的。

他們看不到媽媽的價值,自然在心裡也會比較輕視,而反觀對爸爸的態度則更多的是崇拜和依賴,因為他們能清楚地看到其價值,「自己的吃穿住行都是爸爸掙來的」成為他們心中的固有理念。

這樣爸爸的形象就更高大,而媽媽的形象就更矮小。

尤其是有女兒的家庭,在她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都看到媽媽閒著待在家,往往容易造成女兒認知上的誤解,影響其未來個人價值判斷。

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父母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卻忘記對人格品德進行教育,這樣就會導致他們沒有辦法對事物進行清醒的認識,做出正確的判斷。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這一方面的教育對孩子而言即是啟蒙,也是中心。出生之後變回生活在家庭這個環境之中,其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都在此形成,因此父母必須重視並且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和思想。

1)爸爸對媽媽的愛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會否定媽媽的付出與爸爸的態度分不開,因此想要給他塑造正確的觀念,首先爸爸應該尊重、愛護並肯定媽媽的付出。

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妻子說「辛苦了」、「謝謝你」等話,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之下,孩子自然也能夠受到感染,明白媽媽的付出和努力,懷有感恩之心去愛媽媽。

2)不可溺愛

有的孩子能夠這樣對媽媽說出無理的話,主要是因為在生活中被過度寵溺,他會認為自己說什麼、做什麼都會得到別人的理解和誇獎,因此在說出這些話或者做出一些不合適的事情的時候也會更加放肆。

研究發現:孩子在兩歲之後就能基本上領會大人的意思,詞彙量也有了巨大的進步。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儘早立規矩。在兩歲以後就應該做到「按規矩辦事」,出現了錯誤一定要及時糾正和教導,讓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做好改正。

3)參與日常勞動

有的家長可能總擔心孩子太小不能勞動,怕累著或者是受傷,然而眾多研究表明,適度的勞動有益於身體發育,同時在勞動的過程中能更清楚的體會到媽媽的辛苦,看到其中的價值。

不同年齡家務分配——

1歲半~2歲:自己扔髒了的尿布;2~4歲:整理玩具、自己洗臉刷牙;4~6歲:自己穿衣服、收拾桌子、收拾房間以及鋪床換床單等;6~7歲:熟練掌握之前的技能,並學會洗碗和獨立打掃房間;7~12歲:使用洗衣機和烘乾機洗衣服,掃地、倒垃圾以及會做一些簡單的飯菜;13歲以上:獨立照顧自己的起居,做一些比較麻煩的家務,比如擦玻璃,家庭大掃除等。

相關焦點

  • 女兒心疼爸爸洗碗,說媽媽是「只會下蛋的母雞」,網友:白養你了
    但是女兒隨後的一番話,便震驚了網友:女兒說媽媽是一隻只會下蛋的母雞。說話的小女孩洋洋得意,時不時的翻著白眼。當博主將這個視頻發出來的時候,以為大家都會誇獎孩子機靈,心疼老爸。卻沒有想到大翻車,評論區都是一水的批判,批判女孩講這話不應該。
  • 母雞不下蛋怎麼辦 家養老母雞不生蛋怎麼辦
    後來母雞開始生蛋了,就沒有殺她們,而是用閒置的籠子養了起來。兩隻母雞一隔一天就生一隻正宗的土雞蛋,然後就開始不生了,光吃東西不下蛋。為了讓她們恢復下蛋,小編也徹底學習了養雞的知識。母雞不下蛋怎麼辦?家養老母雞不生蛋怎麼辦?
  • 定遠一隻雞有「公雞頭 母雞身」 不會下蛋會打鳴
    動物一般都分公母,例如公雞母雞,就比較好區分:公雞體型較大,毛色鮮亮,而且有高高的雞冠,和長長的墜子。而母雞體型相對較小,毛色和雞冠,也沒有公雞那麼明顯。然而,在定遠縣倉鎮的倉南村,村民王朝安家卻養了一隻「怪雞」——它有公雞的腦袋,母雞的身子,雖說不下蛋,偶爾卻會打個鳴,你說奇怪不奇怪。
  • 「咯咯咯」到「喔喔喔」 嬌媚母雞不下蛋只打鳴
    下蛋公雞如何見母雞倒不知道,但大邑的陳文元卻知道,變性母雞如何與同籠姐妹相處!這隻母雞(該叫公雞還是母雞,記者很為難)先是不下蛋,然後變羽毛,現在學打鳴……但這隻怪雞卻沒因此飛黃騰達,反而差點遭來殺身之禍!這些天,當地村民說這不吉祥,建議主人殺了它!
  • 母雞下蛋之後,為何會大聲鳴叫?難道是叫我們去撿雞蛋?
    記得去年我家院子還沒有重新裝修,最東邊牆角有塊空地,媽媽感覺閒著也是閒著,於是就養了三隻老母雞,說是下的蛋比較有營養,給我兒子煮著吃
  • 母雞從不下蛋,老農想宰殺一探究竟,打開蛋愣住了
    母雞從不下蛋,老農想宰殺一探究竟,打開蛋愣住了最近老張家的母雞整天咯咯亂叫,滿院子溜達就是遲遲不見下蛋。張老漢午休的時候,母雞更是叫的異常歡快,上下撲騰,搞得整個後院烏煙瘴氣,雞飛狗跳。被一隻母雞欺負!這算啥?張老漢今年六十多歲了,身體非常棒,吃嘛嘛香的,老伴最近去城裡女兒家了,沒有老伴天天在耳邊聒噪,張老漢別提有多開心了!後院餵了十幾隻家禽,張老漢每天起床喂喂家禽,沒事出去打溜,別提過得多開心了。但是好景不長,自己的一隻老母雞卻突然變得非常奇怪,每天咯咯亂叫,滿院子亂跑,一連幾日不下一個蛋。
  • 公雞被宰殺後母雞不再下蛋 每日寂寞打鳴終變性
    下蛋公雞如何見母雞倒不知道,但大邑的陳文元卻知道,變性母雞如何與同籠姐妹相處!這隻母雞(該叫公雞還是母雞,記者很為難)先是不下蛋,然後變羽毛,現在學打鳴……但這隻怪雞卻沒因此飛黃騰達,反而差點遭來殺身之禍!這些天,當地村民說這不吉祥,建議主人殺了它!
  • 鯊魚會下蛋?
    你知道哪些動物會下蛋嗎?你肯定知道雞、鴨這樣的家禽會下蛋,可能還知道烏龜、蛇這樣的爬行動物也會下蛋。但你有沒有聽說過,鯊魚也會下蛋呢?
  • 農村散養的母雞不下蛋,怎麼辦?真不下蛋跟沒發現下蛋,做法不同
    在農村,人們散養雞很常見,而母雞是散養狀態,也就是說平時白天大部分的時間是不在家裡的,說它不下蛋,有可能是真不下蛋,也有可能是在戶外其他的地方下蛋了而你卻不知道而已,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一、若是母雞真的不下蛋了,那你得看看是不是你養的這隻母雞產蛋太久了
  • 公雞在母雞下蛋觀摩會上的講話
    各位母雞下午好:今天看了幾位母雞的產蛋過程,覺得大家非常辛苦,其中好的方面前面幾位已經說過了,我就不囉嗦了。下面就下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談談我的看法,不當之處敬請諸位批評指正。現在是模式的時代,沒有模式下不了好蛋。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是張母雞,你看看人家在「五步十環節」模式下,不費吹灰之力就下了一個優蛋。
  • 母雞為什麼不需要公雞也能下蛋?公雞存在的還有意義嗎?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比如科莫多龍雖然是兩性繁殖的動物,但是它們一些個體甚至可以孤雌繁殖,還有一些兩性繁殖的動物只需要交配一次就擁有終生生育的能力,比如螳螂、蟑螂、蟻后、蜂王等等。因此,不管用什麼辦法繁殖,它們都能產下後代。
  • 母雞為什麼可以自己下蛋?難道不需要公雞嗎
    對於雞大家都不會陌生,大家在生活中也會經常會吃到雞蛋。過去的時候,經常看到別人家裡會養雞,因為養雞是一件划算的事情。平時養的雞產出的雞蛋,既能滿足家人食用,多出來的雞蛋還可以拿去賣錢。而且,餵養雞是比較省事的,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可能吃上一隻。
  • 結婚兩年,婆婆說我是不下蛋的母雞,我送了一樣東西直接讓她閉嘴
    但是我的婆婆一直為抱孫子的事而悶悶不樂,甚至有的時候會對我發火,說我不是一個好兒媳婦。面對她的數次責備,我一直選擇忍耐,不跟她吵,而老公因為是單親家庭,所以跟他媽媽的感情很深厚,他不好說他媽媽的不是,也選擇對此事默不作聲。
  • 母雞不需要公雞幫忙,卻能天天下蛋,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世界上,有很多人喜歡吃肉,中國人也不例外,簡直就是肉食動物,甚至無肉不歡。比如雞肉就是大家經常吃的,畢竟雞肉的價格非常便宜,可以說所以肉類裡最便宜的了。而且雞還會下蛋,下的雞蛋也是大家經常吃的,就算沒吃也會放在冰箱裡面備用。
  • 十萬個為什麼 | 為什麼公雞打鳴、母雞下蛋?
    我們先來講講,公雞為什麼會打鳴?其實啊,公雞打鳴是對於光刺激的一種本能的反應。為什麼這麼說?或者呢,咱們之前講過,如果給鳥籠蒙上一塊不透光的布,鳥兒們會覺得夜晚來臨了,也會睡覺。公雞也是一樣,在夜裡,它們感覺隨時都有可能受到攻擊,所以常常感到非常不安。而到了清晨,天亮了,公雞的眼睛又能夠看到東西了,於是變得很興奮,而為了表達這種興奮的心情,就高興地打起鳴來。這就是公雞對於光刺激的一種本能反應。經過很長時間,早上打鳴就成為公雞的一種習性延續下來。
  • 一隻奇特的雞:公雞頭 母雞身 不下蛋 會抱窩
    這隻雞生長在四面環山、水源和食物充足的自然環境中,記者看到,這隻雞的頭是公雞頭、身子卻是母雞身,站在群雞中,引人注目。村民說,說它是母雞吧,它的雞冠卻是紅豔高昂,一般母雞的雞冠比較小,沒那麼高,也沒那麼鮮紅;說它是公雞吧,它走起路來卻是大腹便便的樣子,有時候還抱窩。
  • 母雞不需要公雞幫助也可以下蛋,這是什麼原因?雞蛋有什麼不同
    文/玉濁清母雞不需要公雞幫助也可以下蛋,這是什麼原因?雞蛋有什麼不同很多人都覺得農村的生活非常的無聊,因為沒有過多的娛樂方式,也沒有娛樂場所。老師群的人在閒暇之餘也會養一些雞鴨鵝等牲畜不僅是為了打發時間,同時也為了自己在吃的時候比較方便。比如說再次家的院子裡養一些雞,還能夠生出一些雞蛋,這些雞蛋吃的時候也特別的放心,因為是自己家飼養的。不過,人們對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總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疑惑。但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眾說紛紜。同時也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
  • 為什麼母雞有沒有公雞都能下蛋,難道是雌雄同體嗎?怎樣區分?
    人們經常會問一個問題,是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這個問題也成為了一個千古難題,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不過也是一個奇葩的問題,但是細心的朋友們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那麼母雞為什麼沒有公雞也能夠下蛋呢?難道是雌雄同體嗎?
  • 為什麼母雞和公雞不交配就能下蛋?那公雞存在有什麼意義?
    既然母雞不用與公雞交配就能下蛋,那麼,公雞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呢?人類養雞已經有十分漫長的歷史,它們最初從野生的紅原雞馴化而來,時間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而紅原雞的來頭不小,它們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恐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吃的雞肉可謂是「恐龍肉」。
  • 農場想添幾隻鴨 雞媽媽不負眾望孵化9隻小萌鴨
    浙江在線04月26日訊有句常言說「龍生龍鳳生鳳」,可是,在北侖一家農場裡卻發生了一件比較有趣的事情,經過27天的孵化期,農場裡一隻母雞成功孵化出9隻小鴨寶寶,而且雞媽媽還視如己出地關照著每一隻鴨寶寶。來看看這和諧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