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絲粒與著絲點
在有絲分裂後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是著絲點一分為二,還是著絲粒一分為二呢?紡錘絲牽引的是著絲點還是著絲粒呢?有的版本說著絲點,有的說是著絲粒,在這裡我初步探討一下。
1. 著絲粒(Centromere):在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相連處,有一個向內凹陷的縊痕,稱為主縊痕,光鏡下相對不著色。著絲粒處於主縊痕的內部,是主縊痕的染色質部位。
近來在電鏡下觀察發現的資料表明,著絲粒為染色質的結構,將染色體分成二 臂,在細胞分裂前期和中期,把兩個姐妹染色單體連在一起,到後期兩個染色單體的著絲粒分開。
著絲粒是一種高度有序的整合結構,在染色體上的著絲粒位置是恆定的,因而著絲粒的位置直接關係到染色體的形態特徵。
2. 著絲點(Kinetochore):在細胞分裂時,紡錘絲附著在著絲粒區域,即通常所稱的動粒(原來稱著絲點)部分。
在有絲分裂或減數第二次分裂中,在前期,作為一種特化結構的動粒在每一條染色體的著絲粒兩側形成,動粒與動粒微管相連;在中期,動粒微管為染色體定位,使著絲粒排列在兩個紡錘體極中間的平面(赤道板)上;在後期,與姐妹染色單體相連的著絲粒分離,產生兩個子染色體,同時動粒微管逐漸縮短,特化結構動粒也消失。動粒是一個動態結構,在一定的分裂期出現。
著絲點是著絲粒結合蛋白,在有絲分裂染色體著絲粒部位形成的一種圓盤狀的結構,微管與之連接,與染色體分離密切相關,每一個中期染色體有兩個動粒,位於著絲粒的兩側。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微管與著絲點相連,牽引染色體在分裂中期進行染色體列隊,在分裂後期,牽引分開的染色體分別向細胞的兩極運動。
因此,著絲點和著絲粒並非同一結構,它們的功能也不同,但它們的位置關係是固定的,有時用著絲點或著絲粒泛指它們所在的染色體主縊痕位置是可以理解的。
獲取教學信息、試題分析、疑難解析和教學圖片,請關注微信訂閱號「上海生物教學」(shanghswjx);學習疑難解答、學習交流、獲取更多教學資源請加QQ群:105017243 566231137(若105017243已滿請加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