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發育所在植物減數分裂著絲粒配對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0-11-23 中國科學院

  減數分裂是真核生物配子形成過程中一種特殊的細胞分裂方式,是生殖細胞產生的前提。同源染色體之間正確的識別、配對是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相互作用的開始,對於後續染色體的正確分離至關重要。目前,同源染色體相互精確識別並完成配對的過程和分子機理尚不十分清楚。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韓方普研究組長期從事植物減數分裂研究。前期在玉米中觀察到減數分裂早前期有同源著絲粒配對的現象,優先於端粒花束的形成,與著絲粒功能直接相關(Zhang et al. 2013. Plant Cell)。近年來在很多物種減數分裂早前期都觀察到著絲粒配對或聚集的現象,表明減數分裂早前期的著絲粒配對在大多數真核生物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著絲粒配對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具體是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又是如何被精細調控的,還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尋找調控植物減數分裂早前期著絲粒配對的關鍵因子並探討其作用機理,將對揭示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分子機理提供新的認識。

  韓方普研究組收集玉米減數分裂I早前期和中期I後的花葯,利用染色質免疫共沉澱獲得與著絲粒特異組蛋白CENH3 結合的蛋白,通過質譜分析鑑定到減數分裂早前期著絲粒開始配對時與CENH3 結合的候選蛋白為玉米中的SMC3structure maintenance of chromosome 3)。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從間期到後期,SMC3定位在染色質上,在染色體臂上和著絲粒區都能檢測到SMC3的信號,並且著絲粒區信號富集。減數分裂過程中,從細線期到粗線期,SMC3以點狀信號定位在染色質上,並且在著絲粒區有大量富集(圖A-C),減數分裂細線期到粗線期是著絲粒配對的時期,SMC3在著絲粒區的大量富集說明SMC3可能參與減數分裂早前期著絲粒的配對。

  為了驗證SMC3的功能,構建了SMC3基因的CRISPR/Cas9載體和RNAi載體,並進行了玉米的農桿菌轉化。CRISPR/Cas9介導的突變率為100%smc3突變體植株生長極度緩慢,並且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出現高比例的姐妹染色單體提早分離(圖D)或粘連異常(圖E),以及染色體異常分離(F)。說明SMC3對維持姐妹染色單體間的粘連至關重要。在SMC3 RNAi轉基因植株中,減數分裂細線期到粗線期,著絲粒不配對,著絲粒區SMC3信號減弱,染色質上SMC3信號消失,粗線期染色質形態異常。說明SMC3不僅對維持姐妹染色單體間的粘連至關重要,也參與減數分裂早前期著絲粒配對過程,為揭示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的依據。 

  該論文於129日在線發表於The Plant Cell 雜誌(DOI:10.1105/tpc.19.00834)。韓方普研究組工作人員張晶為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 SMC3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的動態分布和smc3突變體細胞學特徵。A)野生型減數分裂細線期,(B)野生型減數分裂晚偶線期,(C)野生型減數分裂粗線期,(Dsmc3突變體姐妹染色單體提早分離,(Esmc3突變體姐妹染色單體粘連異常,(Fsmc3突變體染色體異常分離。綠色為SMC3抗體信號,紅色為CENH3抗體信號,標尺長度10微米。

相關焦點

  • 遺傳發育所小麥著絲粒組成及其進化研究獲新進展
    遺傳發育所小麥著絲粒組成及其進化研究獲新進展 2019-07-23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韓方普研究組長期從事植物著絲粒的遺傳和表觀遺傳學研究。前期在小麥非整倍體及其野生近緣種雜交後代觀察到豐富的著絲粒變異現象,染色體重排誘導著絲粒序列減少、丟失、擴增、新著絲粒以及多著絲粒形成,不穩定的著絲粒可能造成染色體頻繁的斷裂和接合,暗示著絲粒在異源多倍體小麥物種形成過程潛在的功能。
  • 遺傳發育所在紡錘體組裝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絲與著絲粒起初會以隨機方式相連接,使得前中期存在許多錯誤的連接方式。比如一個著絲粒同時受到來自相反方向的紡錘絲牽引,這種現象被稱作merotelic連接。如果這些錯誤的連接不被糾正,將會導致著絲粒間的拉力異常,引起染色體的不同步分離。因此,真核生物採用了一種監控機制來延遲染色體分離,給糾正錯誤連接方式留有充足時間,該機制被稱作紡錘體組裝監控。
  • 遺傳發育所在細胞凋亡及基因組穩定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遺傳發育所在細胞凋亡及基因組穩定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基因組穩定性對於真核生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以及增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 韓方普研究組在植物著絲粒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本文轉載於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傳統的比較基因組學已經揭示基因組的進化過程伴隨著染色體的核型變化,例如兩條染色體末端融合成為一條新的染色體或者一條染色體插入到另一條染色體的著絲粒附近,以及在染色體其他位置從頭產生著絲粒導致著絲粒位置的多態性。
  • 動物所在小鼠精原幹細胞體外減數分裂研究中取得進展
    動物所在小鼠精原幹細胞體外減數分裂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7-05 動物研究所 【字體:男性不育約佔人類不育病例的50%,由多種遺傳和表觀遺傳變異所致,主要表現為生殖細胞缺失以及減數分裂啟動、完成和單倍體發育異常。長期以來由於缺少精原細胞幹細胞的體外培養、基因修飾以及分化模型,人類對精子發生以及男性不育的機理研究進展緩慢。
  • 再談著絲粒、著絲點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的修訂
    在有絲分裂後期,著絲粒一分為二,每條染色體的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紡錘絲牽引著兩條子染色體的著絲點移向細胞兩極。著絲點也稱動粒,在細胞分裂期位於著絲粒兩側,與紡錘體直接相連的結構,是紡錘絲的連接點,與染色體移動有關。動物和少數低等植物的著絲點為盤狀,高等植物的著絲點為球狀或杯狀。
  • 遺傳發育所在CRISPR-Cas9玉米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遺傳發育所在CRISPR-Cas9玉米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4-04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細胞分裂過程紡錘體組裝提出新觀點
    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雲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圖位克隆的方法,在水稻中克隆了植物中首個Bub1同源基因BRK1(Bub1-related kinase1
  • 紡錘體組裝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絲與著絲粒起初會以隨機方式相連接,使得前中期存在許多錯誤的連接方式。
  • 高中生物 | 減數分裂全攻略
    ,以及對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十分重要。一、細胞的減數分裂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每個物種的染色體形態、數目和結構都能保持恆定,與細胞的減數分裂有關。1、概念:減數分裂(meiosis)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細胞(配子)的過程中所特有的細胞分裂方式。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複製一次,而細胞連續分裂兩次,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體細胞減少一半。
  • Plant Cell:揭秘細胞分裂
    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雲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圖位克隆的方法,在水稻中克隆了植物中首個Bub1同源基因BRK1(Bub1-related kinase1),為解析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組裝提出了新觀點,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12月15日在Plant Cell雜誌上。
  • PLoS Gene:周榮家等減數分裂表觀遺傳調控研究獲進展
    近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周榮家教授和程漢華教授實驗室在減數分裂表觀遺傳調控方面取得新突破,相關論文「DNA demethylation and USF regulate the meiosis-specific expression of the mouse Miwi」,在線發表於遺傳學領域著名學術期刊《PLoS Genetics》(IF:9.543
  • 小鼠精原幹細胞體外減數分裂研究取得進展
    小鼠精原幹細胞(SSC)在RA和Sertoli Cell的作用下形成誘導分化型精原細胞(idSG)和正在進行減數分裂的誘導型精母細胞男性不育約佔人類不育病例的50%,由多種遺傳和表觀遺傳變異所致,主要表現為生殖細胞缺失以及減數分裂啟動、完成和單倍體發育異常。長期以來由於缺少精原細胞幹細胞的體外培養、基因修飾以及分化模型,人類對精子發生以及男性不育的機理研究進展緩慢。
  • 張亮然/王順心/陳子江合作在減數分裂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高等醫學研究院張亮然教授和生殖醫學研究中心王順心教授、陳子江教授合作在減數分裂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減數分裂過程中生成的大量的程序性DNA雙鏈斷裂需要以同源染色體為模板進行修復。目前認為,同源重組修復由同源染色體間形成的重組橋介導完成,需要核心重組酶DMC1、RAD51來完成同源搜索和隨後的修復。但是關於重組橋和DMC1/RAD51-ssDNA核纖絲的形成機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 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製片及不同時期的圖像特徵
    生物體在繁殖過程中通過減數分裂使得配子中的染色體數目只有體細胞中的一半,這樣再通過雌雄配子的結合又可以在後代細胞中恢復正常的染色體數目,從而保持了物種的穩定性,同時同源染色體在染色體配對過程中發生了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為後代表現的多樣性提供了遺傳的物質基礎。
  • 著絲粒裝配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 日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李國紅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著絲粒裝配調控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發育細胞》上。 有絲分裂是細胞生長和發育的重要過程,染色體的準確分離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事件之一。著絲粒是染色體上一個特殊的區域,如果著絲粒裝配出現問題,會使子代細胞中染色體出現異常,是導致胎兒發育異常和流產的主要原因。 著絲點蛋白A(CENP-A)是一種組蛋白H3的變體,此前,對CENP-A裝配到著絲粒的動態調控機制研究,學界仍然知之甚少。
  • 一文解決高考生物: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圖像問題合集,建議列印!
    減數分裂是高中生物中的重點和難點,許多學生就是因為對減數分裂過程和特點不夠清晰,造成遺傳本質的理解困難。因此,不僅要學習減數分裂過程,還需要掌握減數分裂的特點,從而真正理解遺傳的本質所在,做到對遺傳試題的解決不變應萬變。特別是現在的新高考模式下,生物被單獨分離,有絲分裂通常會和減數分裂同時檢測頻率增加,試題的難度又會不同程度的增加。
  • 植物所在花粉發育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花粉是植物有性生殖的執行者,對作物育性調控和雜種優勢的利用至關重要,其發育涉及精細調控的細胞分裂與分化以及嚴格監控的基因組穩定性。已有的研究顯示,內源小RNA特別是miRNAs在生長發育和基因組穩定性調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但對小RNA在花粉發育過程中的作用尚缺乏系統的認識。
  • 項目文章PC:水稻 RDR6 在減數分裂DNA雙鏈斷裂形成中的作用機制
    據悉,程祝寬研究員長期從事水稻減數分裂方面的研究,在該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性科研成果,已有的研究表明RDR6在PhasiRNA (Phased small interfering RNA) 以及TasiRNA (Trans-acting small interfering RNA)的合成過程中發揮作用,並因此參與到抗病以及器官發育等多個過程。然而,目前對OsRDR6在減數分裂中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植物維管發育表觀調控機製取得進展
    該研究藉助獨特的擬南芥管狀分子異位誘導系統VISUAL(Vascular Induced System Using Arabidopsis Leaves),通過一系列的甲基化組和轉錄組分析,確定了DNA主動去甲基化在維管發育中的作用,並揭示了木質部管狀分子分化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