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10月,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程祝寬研究員、南京農業大學吳玉峰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在Plant Cell雜誌(IF=9.618)發表題為「Oryza sativa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6 Contributes to Double-Strand Break Formation in Meiosi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對OsRDR6(Oryza sativa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6)參與水稻減數分裂DSB(雙鏈斷裂,Double-strand Break)形成的分子機製做了深入探索。博士研究生劉長振、助理研究員沈懿、以及已畢業的覃寶祥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文章中 RNA-seq、small RNA 測序、WGBS 由歐易生物提供服務。
據悉,程祝寬研究員長期從事水稻減數分裂方面的研究,在該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性科研成果,國際上享有盛名;而作為青年一代的吳玉峰教授,回國以後在計算生物學領域已發表多篇具有影響力的科研論文。
研究背景
由於在抗病毒防禦中的作用,植物RNA依賴性的RNA聚合酶(RDR)被廣泛研究,RDRs的作用與相關的DICER類蛋白和AGO(Argonaute)蛋白功能密切相關。RDR6是RDR家族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其在small RNA介導的基因沉默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功能。已有的研究表明RDR6在PhasiRNA (Phased small interfering RNA) 以及TasiRNA (Trans-acting small interfering RNA)的合成過程中發揮作用,並因此參與到抗病以及器官發育等多個過程。然而,目前對OsRDR6在減數分裂中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研究內容
本文基於一個可引起減數分裂特異表型的 OsRDR6 新等位突變體Osrdr6-meiosis (Osrdr6-mei ) 展開一系列研究,解釋了RDR6參與減數分裂過程中DSB形成的基本機制。作者首先將 OsRDR6 的野生型基因組序列導入純合Osrdr6-mei 突變體中,在遺傳上證實突變體的不育是由 OsRDR6 基因突變所引起。進而通過基因敲除(CRISPR-CAS9)以及等位雜交實驗構建了雙等位突變體Osrdr6-bi,發現OsRDR6對於減數分裂DSB形成是必不可少的。Osrdr6-mei 中small RNA的表達變化表明,水稻減數分裂過程中small RNA的合成調控依賴於RDR6。此外,WGBS分析還發現OsRDR6對small RNA的調節作用顯著影響全基因組DNA甲基化水平。在 Osrdr6-mei 中,small RNA表達差異導致與DSB形成相關的三個基因下調,這可能就是突變體中減數分裂DSB形成異常的原因。
研究路線
研究結果
1. 水稻不育突變系特性研究
首先,採用秈稻品種中秈3037獲得不育突變株,其表現出正常的營養生長,卻完全不育。自交雜合植株後代中可育株與不育株的分離比例為3:1,表明不育表型受1對隱性核基因控制。進一步將目的基因定位在1號染色體的長臂上,發現1個候選基因編碼水稻中的RDR6蛋白,故將該突變體命名為 Osrdr6-mei。
圖1 Osrdr6-mei 表型分析
2. 水稻DSB形成需要OsRDR6
通過染色體行為分析和螢光原位雜交(FISH)實驗確認Osrdr6-mei 花粉母細胞中的部分同源染色體在粗線期不能配對,在終變期可明顯檢測到單價體(不能配對的同源染色體)。進一步通過對花葯進行半薄切片實驗發現Osrdr6-mei 的花粉母細胞在減數分裂後期逐漸開始解體,表明減數分裂細胞可能已經凋亡。採用特異性識別磷酸化形式的水稻組蛋白γH2AX抗體進行免疫螢光染色來監測DSB形成,結果表明突變體中DSB的數目顯著減少。
圖2 Osrdr6-mei的細胞學分析
為進一步證實OsRDR6在減數分裂DSB形成中的作用,作者進一步構建了Oscom1 Osrdr6-mei 雙突變體。當 OsCOM1 功能喪失會導致非同源染色體粘連(這類非同源染色體的粘連是由於DSB修復異常所致,故粘連的發生依賴於DSB的形成),而在雙突變體中,異常染色體粘連的現象受到部分抑制。該結果在遺傳上證實 Osrdr6-mei 中形成的DSB較少。
3. 雙等位突變體Osrdr6-bi分析證實OsRDR6是DSB形成所必需
利用CRISPR-CAS9系統及等位雜交技術創建的雙等位突變體Osrdr6-bi,其不育表型與生長狀態同 Osrdr6-mei 類似。Osrdr6-bi 中,在減數分裂粗線期沒有觀察到同源染色體配對,且超過90%的減數分裂過程均受阻。
圖3 Osrdr6-bi 的遺傳構建和細胞學分析
由於ZEP1是水稻聯會複合體(Synaptonemal Complex, SC)的重要成分,對其進行免疫螢光染色發現:在 Osrdr6-bi 中ZEP1信號呈點狀分布,表明 Osrdr6-bi 中SC的形成不正常。且在 Osrdr6-bi 中沒有觀察到明顯的γH2AX信號,表明DSB的形成被完全阻斷。11號染色體全長FISH以及DSB修復相關的其它蛋白免疫螢光染色實驗也證實OsRDR6對於減數分裂DSB的形成是必需的。
圖4 野生型和 Osrdr6-bi 減數分裂細胞的FISH和免疫螢光染色分析
4. Osrdr6-mei 突變體對small RNA生物合成的影響
細線期花葯small RNA測序結果顯示,small RNA的長度在21-nt有一個主峰,在24-nt處有一個較小的峰。在 Osrdr6-mei 中,21-nt small RNA數量顯著低於野生型,而24-nt small RNA數量顯著高於野生型。進一步的分析表明,在 Osrdr6-mei 中表現出最顯著豐度降低的21-nt small RNA主要來自於基因組中的 phased 位點和未注釋區域,而在 Osrdr6-mei 中豐度顯著上調的24-nt small RNA來自基因座、重複相關區域和未注釋區域。
圖5 來自small RNA測序的大小分布、注釋和空間分布
通過分析位於基因和轉座元件(TE)位點附近的small RNA發現,與野生型相比, Osrdr6-mei 有更少的21-nt small RNA,卻有更多的24-nt small RNA,推測OsRDR6調控減數分裂花葯中的small RNA表達。
5. Osrdr6-mei 的DNA甲基化提升
對野生型和 Osrdr6-mei 花葯進行WGBS,結果顯示,在 Osrdr6-mei 中的非TE基因上下遊1kb和TE附近區域CHH甲基化水平要高得多,而且在 Osrdr6-mei 中發現了更多的CHH高DMR,揭示OsRDR6可能在DNA甲基化中起負作用。
圖6 DNA甲基化與small RNA之間的關係
在 Osrdr6-mei 中,CHH 高DMR對應的24-nt small RNA和21-nt small RNA的豐度明顯更高;在CHH低DMR對應的24-nt small RNA的豐度同樣更高,這意味著24-nt small RNA與DNA甲基化之間存在較為複雜的關係。
6. Osrdr6 突變體中 CRC1、P31comet 和 OsSDS 的表達水平降低
轉錄組測序共鑑定出778個差異表達基因,其中321個基因上調,457個基因下調。有422個(54%)與差異表達的24-nt small RNA有關。這些結果提示與 OsRDR6 相關的small RNA可能對基因表達有普遍性地影響。
圖7 在 Osrdr6 突變體中,CRC1、P31comet 和 OsSDS 下調表達
重點基因 CRC1、P31comet 和 OsSDS 是水稻減數分裂DSB形成所必需的,這些基因都是顯著下調的,螢光定量PCR結果也證實相同的變化趨勢。通過免疫螢光染色實驗發現,CRC1 和 P31comet 蛋白在 Osrdr6-bi 的花粉母細胞染色體中未檢測到信號,推測 OsRDR6 可能通過調節水稻中 CRC1、P31comet 和 OsSDS 的表達水平來調控減數分裂DSB的形成。
7. Osrdr6-mei 上下調基因受不同途徑調控
通過聯合分析觀察DEG周圍small RNA豐度變化,推測在 Osrdr6-mei 中,啟動子和3』調控區24-nt small RNA表達的增加可能與基因沉默(下調)有關,而相關基因的上調可能是21-nt和24-nt small RNA表達差異的綜合結果。
圖8 small RNA和基因表達之間的關係
由於植物中small RNA結合到AGO蛋白是由其5』末端核苷酸類別所介導,而映射到相關基因啟動子和3』調控區上的24-nt small RNA的5』末端核苷酸都偏向腺嘌呤,表明這些small RNA中的大多數可結合到AGO2或AGO4蛋白上。
從small RNA在上調基因周圍區域的分布來看,其調控機制比下調基因更為複雜。DMRs結果中相關的差異基因不包括CRC1、P31comet 和 OsSDS,這表明這些與減數分裂相關的基因表達水平改變,不是直接由small RNA介導的DNA甲基化水平改變所致,這其中的具體作用機制還有待繼續深入研究。
研究結論
本文為OsRDR6在調節減數分裂DSB形成提出了一個潛在模型。在野生型中,OsRDR6與其他small RNA合成蛋白共同合作,以維持絨氈層細胞和減數分裂細胞中small RNA表達的平衡。在 Osrdr6-mei 中,OsRDR6功能異常導致24-nt small RNA表達升高,特別是在下調基因的啟動子和3』調控區,並因此導致這些基因的表達水平降低。此外,這些24-nt small RNA更有可能與AGO2/4蛋白相結合併組裝成small RNA介導的沉默複合體來抑制這些基因的表達。
編者按
本文克隆了一個新的水稻 RDR6 突變體,Osrdr6-mei ;並解析了其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特異產生表型的分子機制。文中,作者首先確認不育性狀是由OsRDR6突變引起,其次利用small RNA測序、WGBS和RNA-seq技術,揭示了OsRDR6對於調節減數分裂時期花葯中small RNA平衡是重要的。在突變體中,與DSB形成相關的三個基因下調可能是導致突變體存在DSB形成異常表型的原因。這篇文章系統闡述了OsRDR6對於減數分裂DSB形成的重要作用機制,並突出多組學聯合分析之間互作關係,十分值得借鑑。
參考文獻
Liu CZ, Shen Y, Qin BX, et al. Oryza sativa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6 Contributes to Double-Strand Break Formation in Meiosis[J]. Plant Cell, 2020, 32: 3273-3289.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