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 | 戚益軍/程祝寬合作揭示水稻生殖特異phasiRNA的靶標...

2021-01-17 網易

2020-10-16 12:15:10 來源: BioArt植物

舉報

  責編 | 王一

  水稻、玉米、小麥等禾本科植物是主要糧食作物。在禾本科植物雄性生殖器官花葯中特異表達著一類小RNA—phasiRNA (phased small interfering RNA) 。phasiRNA的前體由pol II 轉錄,經miR2118或miR2275靶向切割後,RDR6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6) 將切割片段轉化為雙鏈RNA,這些雙鏈RNA進而分別在DCL4或DCL3b的連續切割下生成首尾相連的一系列21-nt 或24-nt phasiRNA。在水稻生殖細胞中,眾多phasiRNA與生殖細胞特異表達的MEL1/OsAGO5c相結合。phasiRNA生成通路關鍵因子的功能缺失或特定phasiRNA的異常可導致溫敏或光敏雄性不育,表明phasiRNA在調控雄性生殖細胞發育和植物育性中發揮重要功能。但迄今為止,phasiRNA的靶標及其功能機制尚不清楚。

  2020年10月1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生物學研究中心戚益軍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程祝寬研究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21-nt phasiRNAs direct target mRNA cleavage in rice male germ cell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系統鑑定和分析了水稻雄性生殖細胞中的phasiRNA及其靶標,並闡明了21-nt phasiRNA通過切割mRNA調控靶標基因的作用機制。

  

  在這項研究中,戚益軍研究組與程祝寬研究組合作,利用顯微攝取的方法分離收集了減數分裂I早前期、四分體時期和小孢子時期的雄性生殖細胞。通過低起始量小RNA測序,系統鑑定了生殖細胞中的phasiRNA,發現21-nt phasiRNA在減數分裂I早前期生殖細胞中豐度最高。此外,戚益軍研究組開發了低起始量降解組建庫測序的方法,該方法可用ng級總RNA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檢測mRNA降解產物。運用此方法,發現435個蛋白編碼基因及71個轉座子可被不同序列的21-nt phasiRNA切割。這些靶標基因在碳水化合物生成及代謝通路中富集。在突變體rdr6-2和 mel1-4中,21-nt phasiRNA的積累減少,部分靶標基因表達上調,表明21-nt phasiRNA可通過切割mRNA調控靶標基因表達。

  

  圖註:a,處於不同發育時期的水稻雄性生殖細胞。i,減數分裂前的穗,標尺=0.2 cm;ii,經DAPI染色的減數分裂前花葯橫切面,標尺=30 μm;iii, 減數分裂I早前期的蟲狀細胞,標尺=50 μm;iv, 四分體,標尺=50 μm。b,用低起始量降解組測序鑑定水稻雄性生殖細胞中21-nt phasiRNA的作用靶標(3個例子)。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植物生殖細胞中phasiRNA的靶標和作用模式,是phasiRNA研究的一個突破性進展,同時為利用phasiRNA開發作物雄性不育系提供了新思路。

  清華大學戚益軍教授與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程祝寬研究員為該論文共通訊作者,清華大學博士後姜鵬飛和博士生連璧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清華大學博士生付澤宇和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博士生劉長振、助理研究員沈懿參與了該研究的部分工作。該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和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提供經費支持。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034-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清華中科院共揭示水稻生殖特異phasiRNA的靶標和功能機制
    Nature Comm | 戚益軍/程祝寬合作揭示水稻生殖特異phasiRNA的靶標和功能機制責編 | 王一在水稻生殖細胞中,眾多phasiRNA與生殖細胞特異表達的MEL1/OsAGO5c相結合。phasiRNA生成通路關鍵因子的功能缺失或特定phasiRNA的異常可導致溫敏或光敏雄性不育,表明phasiRNA在調控雄性生殖細胞發育和植物育性中發揮重要功能。但迄今為止,phasiRNA的靶標及其功能機制尚不清楚。
  • 李毅課題組揭示首個單子葉植物特有抗病毒基因AGO18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AGO18工作模式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毅課題組與清華大學戚益軍教授以及福建農林大學吳祖建教授合作該研究通過生物信息學、分子生物學以及遺傳學手段,發現了第一個單子葉植物特有的、且能夠被病毒侵染特異誘導表達的宿主抗病毒基因AGO18,揭示了該基因在水稻與病毒相互作用過程中的抗病機制,並進一步發現該基因具有廣譜抗病毒功能。水稻作為長期以來備受多種病毒侵害的重要糧食作物,在生產上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
  • 陳月琴/張玉嬋課題組解析水稻生殖期phasiRNA調控減數分裂的機制
    有趣的是,在水稻等作物中,有一類特殊的小分子非編碼RNA phasiRNA在減數分裂前期短暫且大量地表達,但它們存在的意義還不清楚。近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月琴教授/張玉嬋副教授課題組通過結合多組學分析以及一系列突變體功能分析實驗,解析了這一類生殖期phasiRNA在調控減數分裂前期基因表達變化中的重要功能及調控特性。
  • 朱楊博士等揭示TFL1-FD的靶標基因和FT的競爭機制
    Nature Comm | 朱楊博士等揭示TFL1-FD的靶標基因和FT的競爭機制植物發育是貫穿整個生命周期的生物學主題之一,不僅受到體內外因素綜合調控,而且和動物相比能較大程度影響植物形態。對高等植物而言,開花是其一個重要的發育特徵,也是植物從營養形態到生殖形態的一個質變過程。搞清楚頂端分生組織全能性細胞如何受精確調控而分化並保持花序分生組織和側生分生組織特性是如何人為改變植物地上部分形態建成的關鍵一步 【1】。
  • 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報導葉綠體逆行信號調控擬南芥microRNA生成...
    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報導葉綠體逆行信號調控擬南芥microRNA生成的重要機制清華新聞網12月29日電 12月2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植物生物學研究中心戚益軍研究組在《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葉綠體到細胞核逆行信號調控擬南芥microRNA生成」(Chloroplast-to-Nucleus
  • 稻屬基因組與生殖相關的phasiRNA的進化機制及作用特點
    .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陳明生課題組在稻屬基因組中揭示生殖相關的phasiRNA的進化機制及作用特點來源 | 遺傳發育所禾本科植物生殖發育階段的花葯中大量表達21nt 和24nt的phasiRNA,分別由miR2118和miR2275誘導。phasiRNA合成通路關鍵基因的突變均影響水稻花粉育性,與兩系法雜交水稻密切相關的光敏不育位點pms1和pms3近來也發現是phasiRNA的產生位點,說明這些小RNA在水稻生殖發育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清華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揭示植物AGO1促進基因轉錄新功能
    清華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揭示植物AGO1促進基因轉錄新功能清華新聞網1月2日電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在《發育細胞》期刊(Developmental Cell)發表了題為《擬南芥ARGNAUTE1在植物響應激素和脅迫過程中結合染色質並促進基因表達》(Arabidopsis ARGONAUTE 1 Binds
  • 清華戚益軍研究組在擬南芥長非編RNA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清華戚益軍研究組在擬南芥長非編RNA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3日電 11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生物學研究中心戚益軍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擬南芥中長非編碼RNA的系統鑑定揭示反義RNA調控MAF4基因」(Global identification of Arabidopsis
  • 研究揭示調控水稻光周期開花複合物CCT/NF-YB/YC的轉錄調控機制
    88月25日,The Plant 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我校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稻團隊和蛋白質科學研究團隊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兩個團隊利用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和結構生物學技術闡明了CCT 家族蛋白與NF-YB、NF-YC
  • 水稻亞種間的生殖隔離有望被打破
    研究物種間生殖隔離的機制是進化生物學中的重要工作。水稻兩個亞種——亞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間的雜交不育受S1位點的控制。
  • 中科院遺傳所程祝寬課題組創製水稻無融合生殖遺傳材料
    該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水稻中4個減數分裂和單倍體誘導相關基因進行編輯,創製了水稻無融合生殖遺傳材料。無融合生殖是一種特殊的植物無性繁殖方式。通過無融合生殖,植物可以產生與母本基因型相同的克隆種子後代。在作物中導入無融合生殖可以實現F1雜交優勢及任何複雜基因型在世代間的固定。
  • 研究揭示phasiRNA的進化機制及作用特點
    禾本科植物生殖發育階段的花葯中大量表達21nt和24nt的phasiRNA,分別由miR2118和miR2275誘導。phasiRNA合成通路關鍵基因的突變均影響水稻花粉育性,研究發現,與兩系法雜交水稻密切相關的光敏不育位點pms1和pms3也是phasiRNA的產生位點,這說明這些小RNA在水稻生殖發育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Nature:發現讓生殖細胞返老還童的潛在新機制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4620。圍繞著人類和大多數其他動物生殖的秘密之一就是它們的生殖細胞如何保持青春。之前的研究已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胞中的蛋白發生變形並聚集在一起,這是衰老過程的一個主要部分。人們也已知道當一個細胞發生分裂時,它遭受的損傷會存在於它的兩個子細胞中。這提示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錯誤應當會阻止一種物種通過生殖加以繁衍---該物種的生殖細胞應當遭受著太多的破壞。事實上,這並不是大量研究的目標。
  • 揭示先天免疫模式識別受體TLR13特異識別單鏈RNA的分子機制
    清華大學柴繼傑研究組在《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發文揭示先天免疫模式識別受體TLR13特異識別單鏈RNA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9月8日電 8月3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柴繼傑研究組與王宏偉研究組、王佳偉研究組以及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Dekai
  • Cell Res:戚益軍等小非編碼RNA參與DNA損傷修復機制研究獲進展
    2014年3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變異與精準生物醫學實驗室楊運桂研究組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戚益軍研究組合作研究發現,小非編碼RNA(diRNA)及其效應蛋白Ago2調控DNA同源重組修復重要因子Rad51在DNA雙鏈斷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位點的招募,從而調節DNA修復的作用機制,相關論文在Cell Research
  • 南農/華農合作團隊揭示生長素穩態調控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機理
    12月29日,南京農業大學李姍教授研究組和華南農業大學王少奎教授研究組合作在The Plant Cell發表了題為Natural Allelic Variation in a Modulator of Auxin Homeostasis Improves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Rice的研究論文,揭示了生長素穩態調控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機理
  • 無精子症研究新突破,多單位合作揭示男性生殖支持細胞重要功能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李錚教授、上海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周智教授、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王晨琛研究員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孫杰教授合作,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揭示新型肺癌腫瘤靶標—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張雯雯)記者3月25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項目的支持下,該所李功華博士在黃京飛研究員的指導下,建立了新的系統生物學模型,並發現可能是新型的針對肺癌的腫瘤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