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程祝寬課題組題為 A strategy for generating rice apomixis by gene editing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水稻中4個減數分裂和單倍體誘導相關基因進行編輯,創製了水稻無融合生殖遺傳材料。
無融合生殖是一種特殊的植物無性繁殖方式。通過無融合生殖,植物可以產生與母本基因型相同的克隆種子後代。在作物中導入無融合生殖可以實現F1雜交優勢及任何複雜基因型在世代間的固定。儘管無融合生殖在上百種被子植物中被發現,但在栽培作物中卻缺乏穩定的無融合生殖現象的報導。在自然植物物種中發現了一系列參與形成無融合生殖的遺傳位點,但目前還沒有將它們運用到栽培作物中,來實現無融合生殖的繁殖方式。
該研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水稻中OsSPO11-1、OsREC8、OsOSD1以及OsMATL同時進行敲除,獲得四突變體AOP(Apomictic Offspring Producer)。OsSPO11-1、OsREC8和OsOSD1是參與水稻減數分裂過程的三個重要功能元件。其中,OsSPO11-1參與減數分裂DSB的形成,是染色體同源重組起始的關鍵。OsREC8是姊妹染色單體間黏連複合物的關鍵組分,而OsOSD1是實現減數分裂從第一次分裂過渡到第二次分裂的關鍵組分。同時敲除這三個基因可以導致水稻減數分裂細胞同源重組消失,姊妹染色單體提前解離,並導致第二次減數分裂消失,從而實現從減數分裂到有絲分裂的轉變,形成二倍體的克隆配子。對四突變體 AOP 的減數分裂細胞進行染色體行為觀察,發現其減數分裂過程確實轉變成了有絲分裂過程。進一步運用免疫螢光細胞學實驗觀察,發現指示同源重組的關鍵細胞學標記γH2AX、OsMER3和HEI10在 AOP 中均沒有信號,說明同源重組在突變體中確實沒有發生。螢光原位雜交實驗表明,AOP 形成的小孢子是二倍體細胞。這些結果均表明 AOP 確實產生了二倍體的克隆配子。通過上述觀察,OsMATL的突變對二倍體克隆配子的形成沒有影響,OsMATL在水稻中突變後可以使得突變體在自交或作為父本進行雜交時具有2%-6%的誘導單倍體的能力。通過組合Osmatl和上述三個減數分裂基因的突變,可以實現二倍體克隆配子轉變為二倍體克隆後代,從而實現無融合生殖。
程祝寬課題組的博士生謝恩為該論文第一作者,程祝寬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技部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經費支持。
原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ipb.1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