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蜂巢能源是特斯拉之後,首個舉辦電池日的中國品牌。
12月2日,蜂巢能源在無錫舉辦了以「蜂啟·領未來」為主題的國內首個電池日。活動上,蜂巢能源發布了公司在電池方面的多項新產品和新技術,下面就來看看都有哪些?
無鈷電池開始接受全球預定
低鈷甚至無鈷是動力電池技術演化的重要方向,最早提出的無鈷概念的特斯拉,在今年9月的電池日上並沒有兌現承諾。
蜂巢能源是國內最早提出無鈷材料和電芯的開發的企業,電池日上,蜂巢能源正式宣布無鈷電池接受預定,這意味著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將進入量產倒計時階段。屆時,蜂巢能源也將成為全行業率先實現無鈷電池量產的電池企業。
按照規劃,蜂巢能源無鈷電池涵蓋E&H兩大平臺,可實現A00-D級車型全場景應用,可覆蓋300至800+公裡全系車型。
熱失控系統性解決方案「冷蜂」發布
在此次電池日上,蜂巢能源首次對外發布了熱失控系統性解決方案——冷蜂,通過材料、電芯、電池包、監控系統四大層級的原創技術徹底解決電池系統的熱失控問題。
材料方面,蜂巢能源推出了採用新型果凍狀電解質的果凍電池,具有高電導、自癒合、阻燃等特點,能在幾乎不降低電性能的同時阻止熱擴散。「果凍電池」的耐熱溫度提高至150°C,同時具備「自癒合」特性,在實驗室樣品滿電針刺測試中,可實現 「不起火、不冒煙、自癒合」。
在果凍電池的電芯基礎上,蜂巢能源在電池PACK環節,通過洩壓、噴發物控制、降溫、報警、隔熱等多種方式,來實現PACK安全防護,進一步防範動力電池熱失控的風險。
在系統監控方面,蜂巢能源開發了「蜂雲平臺」,電池安全預警的準確率達到90.9%,並可以實現對於內短路提前2個月的預警。
新技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此次電池日上,蜂巢能源還介紹了其在電池工藝及製造環節的一系列創新,包括疊片3.0技術、乾電極工藝應用、AI與製造的深度結合等,這些創新技術對於動力電池大規模製造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進一步降低,都將產生極大的影響。
蜂巢能源的超高速疊片3.0工藝把生產速度從0.45秒/片提升到0.125秒/片,讓疊片工藝在生產效率上超越了卷繞工藝,這項技術將在2021年6月投入使用。
同時,蜂巢能源還在積極研發乾電極技術,相關的實驗室將在2021年1月投入使用。乾電極技術不但可以將電池的性能提升5-10%,還可以讓生產車間的佔地面積減少55%(不再需要佔地面積較大的烘箱環節)。另外,蜂巢能源還與西門子等合作夥伴在AI製造方面有多項合作。
蜂巢能源表示,技術的變革將讓設備成本降低20%,製造費用降低30.22%,生產工序將從12步減少到6步。
預計2021年有效產能達6.91GWh
公開資料顯示,蜂巢能源的前身是長城汽車動力電池事業部,自2012年起開展電芯的預研工作,2016年12月成立電池事業部,2018年2月獨立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是蜂巢能源成長迅速。今年9月和10月,蜂巢能源已經進入國內裝機量TOP10行列。
據了解,蜂巢常州工廠一期4Gwh產能已建成,質量總合格率已經達到了93.5%。明年的目標達到行業95%的領先的水平。目前是給長城汽車以及其他一些外部客戶在開始送貨,包括EV和PHEV三條產線都已經全線貫通。
楊紅新透露,蜂巢能源的常州二期工廠已經啟動,預計2021年有效產能將達6.91GWh,目標要進入國內TOP3。在德國,蜂巢能源累計投資20億歐元建設工廠,設計總產能24GWh,日前蜂巢能源官宣確定在德國薩爾州建設模組PACK工廠和電芯模組工廠,前者最早2022年第二季度投產,後者計劃2023年底投產。
對於未來蜂巢能源還有更大的目標——配合上市的計劃,蜂巢計劃2022年外銷比例超過50%。2025年目標出貨量銷量要突破40GWH。
在更為前沿的電池技術儲備和開發上,蜂巢能源以無錫 118 全球鋰電創新中心為平臺,還在進行包括全固態電池、膠囊電池、自消氣電池、混合正極材料等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探索麵向未來十年的鋰電行業新技術。
蜂巢能源是特斯拉之後,首個舉辦電池日的中國品牌,此次發布的一系列電池產品和安全創新解決方案,對解決汽車電動化發展目前面臨的安全等問題具有重要影響,同時也將帶動行業加大對技術創新的重視和投入力度。
平安證券之前的研報表示,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市場空間非常廣闊,預計到2030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達1577Gwh,市場規模擴張5倍至8000億左右。
從格局上看,國內供應商格局已經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而高端產能不足及OEM亟需掌握電池話語權,使得電池格局仍將變動,二梯隊及新進企業仍有一定時間窗口期。
蜂巢能源的優勢有二個:一是脫胎長城汽車、天然擁有OEM客戶背書,且屬於新進供應商,沒有存量的舊工藝設備包袱;二是其產能全球布局歐洲先行,技術路線三元為主、磷酸鐵鋰為輔。
蜂巢能源在電池日上的表現,說明國內電池企業在安全、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已經在慢慢追趕特斯拉等國外企業,將來或將在世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