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小編的朋友圈再次被「電池日」刷屏!當然,此「電池日」並非特斯拉9月22日舉辦的「電池日」活動,而是中國一家電池企業即將舉辦的國內首個「電池日」發布會。
脫胎於整車企業,擁有車企基因的蜂巢能源,計劃將於12月2日在無錫舉辦「蜂巢能源電池日」發布會,這或將是國內企業首個電池日活動。
作為全球電動汽車領導品牌,特斯拉引領了電動汽車全球發展的熱潮。同時,特斯拉對於動力電池技術的極致追求和大膽創新,一直影響著動力電池技術的創新。也正因此,特斯拉的電池日在全球都廣受關注,「電池日」亮相的新技術、新產品也成為業界競相討論的焦點。
事實上,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帶動下,國內動力電池技術創新如雨後春筍,如寧德時代提出的CTP、比亞迪的刀片電池、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等新技術、新材料都是國內動力電池生產企業率先推出應用。可以看出,國內少數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正走在技術研發創新的前列,部分巨頭在一些領域已經顯露出引領的能力。
在這種趨勢下,小編倒覺得國內也很有必要,舉行專業的「電池日」發布會,一則展示國內產業鏈企業在電池技術創新方面的新成果,開展全球範圍的電池技術交流,推動全球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二則能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增強和樹立中國在動力電池技術領域的創新和引領能力。
當然,即便這麼看來,國內的電池日如此有必要,但也鮮有哪家動力電池巨頭輕易效仿特斯拉,舉辦電池日活動。小編推測,一方面可能與傳統動力電池企業向來低調、內斂的風格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電池生產企業仍然對通過電池日活動展示技術心存芥蒂。
國內首個「電池日」 蜂巢能源憑什麼?
蜂巢能源,作為成立於2018年的國內動力電池新勢力,正如新生代的90後、00後人群一樣,輕裝上陣,敢於放手實踐,也更敢於展示「自我」。這或許是蜂巢能源在國內率先對標特斯拉,舉辦首個國內「電池日」活動的原因之一。
當然,如果空有一腔熱血,沒有真本領,蜂巢能源應該不敢玩這麼大的。畢竟要麼成功,要麼成仁。
今年5月,蜂巢能源率先發布了全球首款真正基於無鈷正極材料的鎳錳酸鋰「無鈷電池」。據蜂巢能源介紹,「『無鈷電池』性能可以達到NCM811同等水平,材料成本降低5~15%,相應帶來的電芯BOM成本可以降低約5%,將於2021年年中實現量產。」
事實上,「無鈷電池」是包括特斯拉、松下電池、LG化學等眾多國內外車企和電池生產企業一直致力攻克的難點技術,蜂巢能源採用「陽離子摻雜技術、單晶技術和納米網絡化包覆」等三項關鍵創新技術,率先突破無鈷技術瓶頸,也可以看到這家新企業的技術實力。
在材料創新方面,除了無鈷電池材料,蜂巢能源於2019年在業內率先發布了「NCMA四元材料電池」,這要比LG化學計劃的2021年推出NCMA電池產品更早。
在新工藝方面,從全球範圍來看,蜂巢能源還是最早在方形鋁殼電芯上採用 「高速疊片工藝」的企業之一。據了解,方形電池使用疊片工藝,可以有效提高方形電芯內部的體積空間利用率,進而提升電芯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但普通疊片工藝在方形電芯中存在效率較低等痛點,蜂巢能源已經掌握了高速疊片製造技術,開始在其電芯製造中廣泛應用。
PACK設計方面,蜂巢能源還研發了矩陣式PACK設計技術,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夠做到80%的成組效率,高於目前業界普遍的72%到75%的成組效率。
蜂巢能源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方面的開拓及創造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實力。
當然,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特斯拉的「電池日」主打技術牌,重磅推出新技術、新工藝,因而才吸引了全球汽車、電池產業界的目光。蜂巢能源要比肩特斯拉,推出電池日,會有什麼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亮相?這一點我們不妨從蜂巢能源近幾日發布的相關海報中進行簡單猜測。
「電池日」技術牌 蜂巢能源有秘密武器嗎?
蜂巢能源作為動力電池領域的「新秀」,率先推出無鈷電池,事實上在業內還是引起了一些質疑的聲音。也因此,業界也期待其有更多、更詳細的無鈷電池信息披露。
據悉,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在今年9月份已經開始樣車測試。此外,蜂巢能源在9月還發布了無鈷電池「E平臺」「H平臺」,兩個平臺分別對標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市場。在「電池日」上,蜂巢能源會不會發布無鈷電池相關產品體系的開發進展以及其它更多信息,這一點相信要等到「電池日」當天才能揭曉。
據電池中國網了解,在蜂巢能源的「電池日」海報中,蜂巢能源用了這樣一句slogan:蜂·覓——不曾有所追求,何來無鈷蜂登?小編猜測「電池日」可能會有比較關鍵的無鈷電池新信息發布。
當然,關於無鈷電池情況,蜂巢能源已經在今年5月的專場發布會上詳細介紹過,如果沒有其它新技術或新乾貨,預計蜂巢能源也不會要在國內率先扛起「電池日」的大旗,從蜂巢能源的海報中,我們還看到了今年業界最為關注的「安全」問題。
10月份,威馬汽車接連發生多起電動汽車自燃事故,最終鎖定問題出在動力電池上,威馬汽車將召回1200餘輛汽車;國外方面,近期寶馬、通用、現代、福特因整車電池存在安全隱患宣布將召回約20萬輛電動汽車。很顯然,動力電池的安全已成為產業發展必須要邁過的一道坎。
據悉,威馬汽車召回的問題車輛,是因電芯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混入了雜質,導致動力電池產生異常析鋰;寶馬的問題車輛也同樣因電池供應商生產裝配過程中的失誤,一些微小焊渣可能留存在電池單元殼體內未被檢測到。兩者在極端情況下都會引發電池起火,存在安全隱患。
現代、通用召回車輛則因這些車輛搭載的LG化學提供的電池在充滿電或接近滿電時,存在起火隱患。業內人士認為,LG化學給這兩款車型提供的電池存在電壓一致性有偏差的問題,由於均按照同樣的BMS標準,存在部分電芯在正常電壓下有過充情況,進而存在引發電芯發生熱失控的風險。
可以看出,威馬、寶馬召回車輛暴露的是電芯設計和製造環節的安全問題,通用、現代的問題車輛則可能在電池BMS環節。
日前,蔚來汽車上線了100kWh「只冒煙、不起火」電池包,據悉,該電池包材料採用了更安全的中鎳高電壓單晶材料,電池包採用無熱蔓延設計,同時還利用了全天候溫控、雲端融合BMS等技術來保障電池的安全,就是一種從多個環節實現安全的很好嘗試。
動力電池的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材料、電芯、BMS、PACK到整車,各個環節的安全設計都同樣重要。蜂巢能源透露出即將發布的「電池日」關於安全的信號,會不會有什麼重磅技術或安全解決方案發布?
11月17日,蜂巢能源歐洲工廠正式落戶德國薩爾州,項目總投資20億歐元,其電芯模組工廠將於2023年年底建成投產,模組PACK工廠最早可在2022年年中投產。蜂巢能源成為繼寧德時代、孚能科技之後,第三家在歐洲建廠的國內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從國際上來看,目前在歐洲建廠的非本土動力電池企業也僅有韓國的LG化學、三星SDI、SKI等幾巨頭。同時,蜂巢能源還拿下法國PSA的7GWh動力電池訂單。
成立僅僅兩年,在技術、市場、產業鏈和國際化上動作頻頻,蜂巢能源的實力可見一斑。當然,相信這遠非其全部,到底蜂巢能源還有多少隱藏的秘密沒有被發掘,相信會在「電池日」上有所收穫。
來源:電池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