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凝聚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文化的周原黃天厚土,壯麗地矗立著一座蜚聲中外的古剎法門寺,又名「真身寶塔」,位於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裡處的法門鎮。東距西安120公裡,西距寶雞96公裡,5A景區,被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第九大奇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東漢桓、靈二帝時期,發跡於隋,鼎盛於唐,有「關中塔廟始祖」之說。北周前名阿育王寺,隋改成寶寺,唐高祖李淵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名法門寺。
唐時修瑰琳宮24院,僧尼500餘人。明隆慶三年(公元1579年)關中地震,唐建四級木塔玉碎,始建13級8面仿木構式,高47米的磚塔。1981年寶塔崩塌。1987年清理塔基發現藏寶地宮。1988年重修仿明磚塔,新設有旋轉樓梯可登塔。1994年新建仿唐的大雄寶殿。自北魏到唐代,法門寺是皇帝迎送佛指的聖地。法門寺之所以享譽中外,家喻戶曉,不僅是寺塔本身的歷史悠久,皇家風範,也因為發現了數千件國寶和佛指舍利的橫空出世。法門寺因為有塔,而又因為塔的坍塌,裸露了無數奇珍異寶而聲名大噪。
法門寺保持了塔前殿後的格局,以真身寶塔為寺院中軸,塔前是山門、前殿,塔後是大雄寶殿,這是中國佛教寺院的典型格局。寺院的西院是法門寺博物館,有多功能接待廳、珍寶閣等建築。主要建築有:真身寶塔,法門寺地宮,法門寺佛學院,法門寺博物館,法門寺合十舍利塔,佛光大道。
典藏的文物有:舍利,八重寶函,金銀器,香具,玻璃器,瓷器,絲織品,佛經,佛像,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宮打開期間共發現有4枚舍利。其中兩枚為白玉所制,另一枚為一高僧的舍利。這三枚都屬於「影骨」,和「靈骨」放置在一起是為了保護後者。
八重寶函共有八重,大小不同,層層相套,依次揭開,光芒眩目。法門寺地宮中珍藏的金銀器多達120多件。香具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法門寺地宮文物時,發現有薰香品9件。琉璃器地宮中的琉璃器多是盤、碟、碗等承託器皿。共有20餘件。在法門寺地宮開啟前,對秘色瓷一直有各種說法,有認為秘色指的是一種釉色的隱秘,也有人認為是對一種顏色的叫法。唐朝時中國的絲綢織物已發展到一個高峰,地宮中的絲織品就成了很好的佐證。法門寺現在所指法門寺中最早的佛經是武則天時的「千佛碑」所刻《大般涅槃經》,但現已無存明代的13層寶塔上共有88個佛龕,每龕一佛,到1939年整修時只剩下68尊。後經清理共有98尊佛像,許多都裝有佛經,為明代和民國的裝藏 。
地宮十最,第一,地宮中所出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於今發現的獨一無二的兼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第二,在諸多佛塔地宮中,法門寺地宮是於今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個。第三,地宮形制與文物的陳列方式,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唐代密宗金剛界曼荼羅。第四,法門寺地宮藏有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絕無僅有的玳瑁幣。第五,地宮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唐代宮廷茶具,當是於今所知的年代最早、等級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宮廷茶具。
第六,地宮中的一枚雙輪十二環金花銀錫杖是於今發現的年代最早、體型最大、等級最高、製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被譽為「錫杖之王」,堪稱稀世珍寶。第七,地宮中發現的14件唐宮廷秘色瓷是於今發現的年代最早、有碑文佐證的秘色瓷器。第八,地宮出土的700多件絲織品。第九,盛裝第一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寶函是迄今發現的製作最精美、層數最多、等級最高的舍利寶函,為唐懿宗所賜之物,第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45尊造像頂銀函,上面鏨刻金剛界45尊造像曼荼羅,是於今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密宗曼荼。
回首凝望法門寺,為中華民族能有這樣的智慧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