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一種無處不在但又神秘的成分存在,星系的形成是很難理解的,這種成分被稱為暗物質。
天文學家經過測量後發現,星系的暗物質數量是可見物質的10到300倍不等。然而,幾年前,一個名為 "蜻蜓44 "超稀疏奇異天體的發現改變了這一觀點。研究發現,這個星系的暗物質數量是恆星的1萬倍。天文學家們被這一發現所折服,他們努力研究這個天體是否真的異常,還是在分析觀測中出了問題。現在我們有了答案。
由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卡普汀研究所領導,西班牙加拿利天文研究所和拉拉古納大學參與的一個國際團隊發現,蜻蜓44號星系周圍的球狀星團數量以及因此而產生的暗物質含量,比之前的研究結果要少得多,這說明這個星系既不獨特也不異常。
蜻蜓44星系位於科瑪星系團
蜻蜓44星系是在對科瑪星系團的深度調查中發現的,科瑪星系團有幾千個星系。研究人員認為這個星系非常特別,因為他們推斷出其暗物質數量幾乎與銀河系的暗物質數量相當,相當於十億太陽質量。
然而,蜻蜓44星系並不像銀河系那樣含有數千億顆左右的恆星,而是只有數億顆恆星,少了一千倍。這意味著,暗物質的數量是其恆星的數萬倍。如果真是這樣,它將是一個獨特的天體,其暗物質的數量幾乎是其恆星數量預期的100倍。
儘管如此,通過對蜻蜓44號周圍球狀星團系統的詳盡分析,研究人員發現,球狀星團的總數只有20個,而暗物質的總量約為發光物質的300倍,這意味著它並沒有超出這類星系的正常值。
加拿利天文研究所研究員伊格納西奧·特魯希略說:"事實上,我們只發現了20個球狀星團,而之前宣稱的是80個,這大大降低了該星系被認為包含的暗物質數量,此外,根據我們發現的球狀星團數量,蜻蜓44中的暗物質數量與這類星系的預期一致。可見物質與暗物質的比例不再是萬分之一,而是三百分之一。"
卡普汀研究所的研究員泰穆爾·賽福拉希指出:"蜻蜓44一直是一個異常現象,這些年來無法用現有的星系形成模型來解釋。現在我們知道之前的結果是錯誤的,DF44並不特別。"
加拿利天文研究所另一位IAC研究員、球狀星團專家麥可·比斯利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這個星系並不那麼單一,也不那麼意外。這樣一來,星系形成的模型就可以解釋它,而不需要修改。"
球狀星團的總數與一個星系的總質量有關。因此,如果測量球狀星團的數量,就可以找到暗物質的數量,特別是當可見物質的數量只佔總量的一小部分時。
加拿利天文研究研究員約翰·H·納彭說:"然而,對於球狀星團總數和星系總質量之間的這種關係,我們沒有一個物理解釋。這純粹是觀測知識。它可能與恆星以及球狀星團本身所形成的原始氣體的數量有關。一個星系中的暗物質越多,它所包含的氣體就越多。"
《皇家天文學會月報》刊登了這份研究報告。
暗物質的發現歷程
瑞士天文學家弗裡茨·茨威基
瑞士天文學家弗裡茨·茨威基在20世紀30年代觀察彗星團的運動時發現了暗物質。美國女天文學家薇拉·魯賓做了大部分關於暗物質的研究工作。
茲威基在1933年對我們現在所說的暗物質進行了第一次觀測。他對科馬星系團的觀測結果似乎表明它的質量是埃德溫·哈勃先前計算的質量的500倍,此外,這種額外的質量似乎是完全看不見的。雖然茨威基的觀測結果最初遭到了很多懷疑,但後來被其他天文學家證實了。
國女天文學家薇拉·魯賓做了大部分關於暗物質的研究工作
30年後,魯賓為暗物質的存在提供了一個巨大的證據。她發現:星系中心的旋轉速度與它們的極點相同,而當然,它們的旋轉速度應該更快。想一想唱片機上的黑膠唱片:它的中心旋轉速度比它的邊緣快。這也是我們在星系中應該看到的邏輯。但我們並沒有看到。解釋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是去推測,如果整個星系只是某個大得多的結構的中心,導致星系從中心到邊緣有一個一致的旋轉速度。
魯賓推測星系中缺失的結構是暗物質。她的想法遭到了天文學界的強烈抵制,但她的觀測結果後來得到了證實,並在今天被視為暗物質存在的關鍵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