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蜻蜓44」星系98%為暗物質結論有誤

2020-10-25 參考消息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20日發表了題為《天文學家曾聲稱某星系的98%是暗物質,他們錯了》的報導稱,在2016年時,研究人員曾聲稱發現了一個幾乎完全由暗物質構成,幾乎沒有任何恆星的星系,名為「蜻蜓44」(DF44)。現在,根據進一步的研究,這種說法已經站不住腳了。全文摘編如下:

這個名為「蜻蜓44」(DF44)的星系屬於一類被稱為超稀疏星系的神秘天體。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一直爭論這些巨大、暗淡的天體是否擁有很低的質量,就像遍布在太空大片區域中的矮星系,抑或更像是看上去暗淡但質量巨大的類銀河系星系——它們看上去暗淡是由於兩個原因:它們幾乎沒有恆星,以及它們質量的很大一部分是存在於星系外緣的暗物質,即不發出光線的所謂暗物質暈。在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2016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認為,「蜻蜓44」是那些擁有巨大暗物質暈而幾乎沒有恆星的星系中的一個。他們估算了它的質量,認為它至少有98%是暗物質。

但是,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10月8日發表的一篇新的分析報告指出,早先的那項研究弄錯了。參加2016年研究的研究人員假定大部分的質量被吸入了暗物質暈中,但事實上新研究顯示的其總質量要低得多,表明「蜻蜓44」是那些散布在整個太空中、擁有正常比例暗物質的低質量矮星系中的一個。

「蜻蜓44」星系距離地球大約3.6億光年,因此天文學家們無法直接測量其質量。他們便藉助於替代手段。諸如天體圍繞星系的旋轉速度之類的特徵可以表明該星系的真實質量有多大,因為引力越大,就會使天體旋轉得越快。

在2016年,研究人員聲稱「蜻蜓44」星系擁有巨大的暗物質暈,因為該星系的球狀星團似乎在非常迅速地繞星系中心旋轉。球狀星團是指聚集在星系周圍的眾多恆星群。但是這些對速度的測算在2019年被證明是錯誤。

不過,這並未宣告認為「蜻蜓44」星系擁有大量暗物質的觀點的終結。這是因為當時該星系看起來確實擁有數目相對較多的球狀星團。

新論文的第一作者、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泰穆爾·賽義福拉希說,隨著時間推移,研究人員注意到了星系中球狀星團數量與該星系質量之間的大體關係。

而「蜻蜓44」星系似乎擁有較多的球狀星團,而非人們預想的那種擁有極少恆星的星系。早期的觀測估計有大約100個這樣的星團,後來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2017年的一篇論文中,這個數字被縮減到80。這將使得「蜻蜓44」星系質量剛好位於銀河系的質量範圍內——這是個令人震驚的結果,對宇宙學家如何理解整個時空範圍內星系形成的歷史具有巨大意義。在這個新模型中,星系將主要由暗物質天體構成,能夠在沒有眾多恆星或其他發光物質的情況下形成,太空中所有那些亮點都將只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已。

不過,賽義福拉希及其同事進行了計算,他們得到了一個小得多的數字:20。這表明「蜻蜓44」星系擁有正常的矮星系質量這個遠沒有那麼激動人心的結果。他說,兩個研究小組得出如此不同的數字並不讓人意外。

為什麼估算結果會有如此懸殊的差異?

賽義福拉希說,2017年的分析與2020年的分析之間的關鍵區別在於,兩項研究假定的「蜻蜓44」星系中大多數球狀星團的位置不同。2017年的團隊根據與矮星系相關的標準數字,粗略估計了星團會在距離星系中心多遠的地方公轉,然後尋找位於該區域的候選星團。而在2020年論文中,研究人員實際測算了進行公轉的星團離星系中心有多遠,結果發現這類星團的位置與「蜻蜓44」星系中心的距離比預期的近很多。僅統計這個較小區域內的可能星團數便產生了較小的數字。

資料圖片:「蜻蜓44」屬於超稀疏星系。(美國趣味科學網站)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蜻蜓44」星系暗物質構成之謎解開
    有研究人員稱,其所含暗物質數量是普通物質的萬倍——99.99%是暗物質,與其同類星系大相逕庭,因此,其形成無法用現有模型解釋。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撰文指出,他們的新研究表明,該星系所含暗物質僅為普通物質的300倍,與同類相差不大,現有模型就可以闡述其形成,顛覆了此前的觀點。
  • 「蜻蜓44」星系暗物質構成之謎:數量僅為普通物質300倍
    幾年前,「蜻蜓44」(Dragonfly 44)星系橫空出世。有研究人員稱,其所含暗物質數量是普通物質的萬倍——99.99%是暗物質,與其同類星系大相逕庭,因此,其形成無法用現有模型解釋。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撰文指出,他們的新研究表明,該星系所含暗物質僅為普通物質的300倍,與同類相差不大,現有模型就可以闡述其形成,顛覆了此前的觀點。
  • 科學家發現一暗物質星系 99.99%物質神秘未知
    中國日報網8月26日電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8月25日報導,科學家近日新發現了一個暗物質星系,其內部物質99.99%是神秘、未知的暗物質。這個星系名叫「蜻蜓44」,距離地球大約3億光年。「蜻蜓44」的質量和銀河系相當,但其能量僅有銀河系的1%。科學家推測,「蜻蜓44」只是眾多暗物質星系之中的一個。
  • "蜻蜓44 "星系由99.99%暗物質構成之謎解開
    如果沒有一種無處不在但又神秘的成分存在,星系的形成是很難理解的,這種成分被稱為暗物質。天文學家經過測量後發現,星系的暗物質數量是可見物質的10到300倍不等。然而,幾年前,一個名為 "蜻蜓44 "超稀疏奇異天體的發現改變了這一觀點。研究發現,這個星系的暗物質數量是恆星的1萬倍。
  • 「蜻蜓44」星系被發現,它的密度極低,科學家此前的推論都錯了
    同時,它的亮度只有銀河系1%,這讓它完全符合超稀疏星系的特徵。緊跟著,在「蜻蜓44」星系的研究中,有科學家表示,「蜻蜓44」星系中的99.99%物質,全部由暗物質組成。這個猜想真的正確嗎?假設它是正確的,那麼,用人類現有的星系形成理論來看,是沒有辦法解釋「蜻蜓44」星系的,這就讓「蜻蜓44」星系成為了宇宙中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
  • 科學家承認4年前搞錯了,曾以為這個星系完全由暗物質構成
    和可見物質一樣,暗物質也並不是均勻分布在宇宙中每個角落的,而是也有密度的高低之分。在有些星系中,暗物質的比例相對更低一些,而在另一些星系之中,暗物質的比例則相對更高。但是,像蜻蜓44星系這麼高的暗物質比例,還是令科學家們吃了一驚。
  • 解決了由99.9%暗物質構成的奇怪星系的難題
    目前,如果沒有普遍存在但神秘的成分暗物質的存在,很難理解星系的形成。天文學家測量了星系周圍暗物質的數量,發現暗物質的數量在可見物質數量的10到300倍之間變化。然而,幾年前,一個名為蜻蜓(Dragonfly )44非常分散的天體的發現改變了這種觀點。人們發現,這個星系的暗物質是恆星的10,000倍。
  • 「暗物質星系」之謎被破解,但還有一個更大的謎等著我們
    多年的觀測結果顯示,星系中暗物質與普通物質的比例通常在10比1至300比1之間。幾年前,有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極為鬆散的星系,名為「蜻蜓44」,隸屬於后髮座星系團。這個星系的暗物質含量與銀河系的暗物質含量相當,但恆星數量只有銀河系的千分之一。這意味著其暗物質和普通物質的比例達到了令人瞠目的10000比1。
  • 沒有暗物質的星系又現身?暗物質理論面臨更大的挑戰
    1933年,天體物理學家弗裡茲·茲威基(Fritz Zwicky)利用光譜紅移測量了后髮座星系團中,各個星系相對於星系團的運動速度,他得出的結論支持了雅克布斯.卡普坦的假說。儘管科學家們對暗物質的研究已近一個世紀,證實了暗物質遍布於整個宇宙中、其總量是一般物質的6倍等等,可暗物質仍籠罩於重重神秘面紗之下,科學家們對它的了解比較有限、而且爭議極大。
  • 天文學家聲稱星系是98%的暗物質。或許他們錯了
    早在2016年,研究人員聲稱發現了一個幾乎完全由暗物質組成,幾乎沒有恆星的星系。現在,在仔細檢查中,該主張已經破裂。星系蜻蜓44(DF44)屬於一類神秘物體,稱為超擴散星系或UDG。自198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爭論這些龐大,昏暗的物體是否具有低質量,例如在寬廣的太空中塗抹的矮星系,還是更像是看起來暗淡的沉重的銀河系星系,其原因有兩個:因為它們幾乎沒有恆星,並且因為其質量的很大一部分是在銀河系外圍發現的暗物質,所以所謂的暗物質光環不發光。
  • 騙吃騙喝騙感情:99.9%由暗物質組成的奇特星系之真實面目
    「蜻蜓44」星系是在對后髮座星系團的深入調查中發現的,后髮座星系團由上千個星系構成。研究伊始,這個星系曾被研究人員認為非同尋常,因為從其中推斷出的暗物質總量幾乎和銀河系的一樣多,也就是相當於十億個太陽質量!
  • 科學家從特殊星系中發現暗物質的線索,沒暗物質的星系是什麼樣?
    科學界把宇宙中的物質分為能直接看到的和不能直接看到的,並且認為不能直接看到的物質佔據了宇宙總質量的90%,那些炫麗的星系、星雲等物質只佔據了全宇宙的10%左右,科學家認為宇宙中的大多數星系是受到暗物質的影響維持運行的,然而近幾年天文觀測中發現了幾個完全不受暗物質影響的星系,這些星系顛覆了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地位,其中典型就是NGC 1052-DF2星系這類奇怪的超漫射星系
  • 暗物質研究的最新進展 中國「悟空號」或能揭開一部分謎團
    幾年前,「蜻蜓44」(Dragonfly 44)星系橫空出世。有研究人員稱,其所含暗物質數量是普通物質的萬倍——99.99%是暗物質,與其同類星系大相逕庭,因此,其形成無法用現有模型解釋。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撰文指出,他們的新研究表明,該星系所含暗物質僅為普通物質的300倍,與同類相差不大,現有模型就可以闡述其形成,顛覆了此前的觀點。
  • 科學家發現一個無暗物質星系 或顛覆暗物質定義
    網易科技訊 3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一個由天體物理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已經發現了一個距地球6500萬光年的星系,其包含的暗物質數量很少,甚至可以說這個星系根本沒有任何暗物質。研究負責人表示,這種現象雖然不能顛覆科學家對星系形成的理解,但完全可以改變天體物理學家對暗物質的定義。迄今為止物理學家還不太了解暗物質。對於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單一粒子有多重,或者說暗物質是如何形成的,物理學界尚無定論。也沒有人能夠在地球上捕捉到暗物質粒子。但是經過30多年的天文觀測,大多數研究人員都認同的事實是:宇宙中有很多暗物質。
  • 星系家族中最極端成員,天文學家:99.67%都是暗物質
    一個違反常理的極端星系自從2016年被發現後,星系「蜻蜓Dragonfly 44」(簡稱:DF44,也被人們暱稱為幽靈星系)。如此稱呼它,一方面,它幾乎完全顛覆著科學家過去對於星系的認識,而建立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DF44,似乎天生就是一個讓人無法解釋的極端的、異常分子般存在著。
  • 在暗星系中,發現暗物質的新線索,更加確定:暗物質是存在的!
    暗星系是被稱為低表面亮度星系,正是由於它們,才獲得了關於宇宙中最大謎團之一暗物質的重要確認和新信息。國際高級研究學院(SISSA)天體物理學家Chiara di Paolo、Paolo Salucci和Erkurt Adnan一起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發現盤狀星系可以用宇宙關係來表示。
  • 這個孤立的星系中心卻充滿了暗物質!
    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數據,發現了一個被孤立了數十億年的星系,其核心中包含的暗物質比預期要多。這個星系被稱為Markarian 1216(縮寫為Mrk 1216),包含的恆星年齡在宇宙年齡的10%以內,也就是說,幾乎和宇宙本身一樣古老。
  • 99.99%都是暗物質?這個神秘星系的謎團終於解開了
    暗物質是科學家為保證實際觀測與現有理論相洽而引入的概念,它們是人類現有理論框架下認識宇宙必不可少的一環。比如,暗物質對維繫星繫結構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沒有額外的暗物質,所有星系都將分崩離析。然而,幾年前發現的一個神秘星系徹底刷新了我們的認知——它所含暗物質的質量居然高達普通物質10000倍。也就是說,該星系99.99%由暗物質構成,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黑暗星系。這個神秘星系名為Dragonfly 44,距離我們約3.2億光年,天文學家在對后髮星系團的一項深入探測中發現了它的蹤跡。
  • 新研究發現更多暗物質包裹著星系團,可能動搖宇宙理論
    與從城市街道上拔地而起的高樓一樣,每個星系也被包裹在自己的暗物質小球裡。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試圖理解暗物質是如何肩負起宇宙「城市規劃者」的角色,塑造我們宇宙的結構。不過,最新的研究發現,無論暗物質是什麼,它的行為都出乎研究人員的預料。   近日,《科學》刊發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調查了11個巨大星系團使經過的光線彎曲的情況。
  • 哈勃新數據解釋了星系中缺失的暗物質
    2018年,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美國宇航局/歐空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其他幾個天文臺,首次發現了銀河系附近的一個星系,該星系缺少了大部分暗物質。NGC 1052-DF2星系的這一發現對天文學家來說是一個驚喜,因為據了解,暗物質是當前星系形成和演化模型中的一個關鍵成分。事實上,如果沒有暗物質的存在,原始氣體就會缺乏足夠的引力來開始坍縮並形成新的星系。一年後,天文學家又發現了另一個缺失暗物質的星系NGC 1052-DF4,這進一步引發了天文學家對這些天體性質的激烈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