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G 混合集成 ROSA

2021-01-20 OCBand

以下文章偶然遇到,算是對之前如下連結的補充吧,僅供參考,做產品還是要在協議、選型、工藝、客戶規格之間做全面的判斷,跟文章是兩碼事。

 

PLC平臺的TX和RX分析

 

ROSA封裝與具有2%折射率差異的平面光波電路陣列波導光柵(AWG)和四通道頂部照明的正-本徵-負(SGS)光電探測器(PD)陣列混合集成。AWG的輸出波導採用多模結構設計,可提供平頂光譜,並且其端面經過拋光處理以形成全內反射界面,從而實現與PD陣列的垂直耦合。ROSA的最大響應度約為0.4 A/W,每個傳輸通道的3dB帶寬響應頻率高達20 GHz。(國產2018年的文章,建議批判性地看)

 

對於100GbE應用,每個通道的比特率均為25Gbs。與國際電信聯盟(ITU)標準相對應,有兩種常用的波長分配,分別稱為粗波分復用(CWDM)和LAN-WDM。它們的通道間隔分別為20和4.5nm(800GHz)。

 

本文,同時介紹了4×20GHz使用基於二氧化矽的PLC AWG的CWDM和LAN-WDM接收器光學組件(ROSA)封裝,其中採用多模輸出波導來提供平頂光譜輪廓。AWG輸出波導的端面被拋光至40°角。拋光的小面用作反射鏡,代替光學稜鏡,倒裝晶片鍵合或垂直安裝的光電探測器(PD),以改變光的方向,並實現輸出波導與Si-Ge PD陣列之間的簡單光學耦合,無需使用額外的耦合透鏡。混合集成式ROSA封裝顯示出高線性度,並在0.4 A/W以上達到最大響應度(筆者注,0.4的響應度太小了點)。

 

ROSA的示意圖如圖1(a)。在接收側,光信號在通過AWG DEMUX後被分成四個通道,每個通道分別具有各自的波長。陣列的四個PD收集了單獨的光信號,將其轉換為電信號,在該信號中進行了強度調製和定向檢測(intensitymodulation and directed Detection,IM-DD)。IM-DD是短距離互連中一種常見且低成本的方法。通過這種配置,圖1(b)中顯示了設計好的ROSA封裝。將AWG輸出側的端面拋光到40°,從而形成用於無透鏡耦合的反射鏡。光線從端面完全內部反射,並直接耦合到PD感應區域。選擇了鍍金的W85Cu15合金作為晶片載體,因為其優異的導熱性和導電性。此外,它的熱膨脹係數接近於Si-Ge材料。(筆者注,批量還是選擇ALN吧)

 

圖1. ROSA的(a)電路圖,(b)封裝示意圖。

 

與常見的輸入和輸出波導為單模的AWG器件不同,這裡的AWG晶片的輸出波導具有多模結構,並具有較寬的平頂光譜輪廓。平頂型材對波長漂移具有更寬的容限,波長漂移是由直接調製(頻率啁啾),工作溫度變化引起的(筆者注,這裡說的兩點很對,通常我們只關注溫度對波長的影響,其實溫度會影響DBR也會影響波長,只是比溫度的直接影響小一點)。

基於二氧化矽的矩形波導芯具有2.0%的超高折射率對比度,與具有0.75%和1.5%的折射率對比度的二氧化矽相比,它能夠製造出更緊湊的器件。考慮到光纖耦合損耗和可製造性,設計的二氧化矽波導的芯高為4μm。模擬了不同模式的有效折射率與波導寬度之間的關係,並在圖2中進行了顯示。仿真中,選擇了1271和1331 nm這兩個波長,覆蓋了介於1271和1331 nm之間的所有其他波長,並具有相同的模量。

 

圖2.有效折射率(neff)和波導寬度之間的關係。

 

從仿真結果中,分別選擇4和11.5μm作為單模和多模波導的寬度。如圖2所示,具有這種寬度的多模波導可以支持四種模式。

 

為了更容易地組裝ROSA,正照鍺/矽PIN PD陣列被使用,其感光區域直徑為20微米,響應度高達0.9 A/W @ -3 V,暗電流通常為150 nA @ -3V。

 

因為PD陣列的照明區域在頂部,並且AWG波導中的光傳輸方向是水平的,所以光轉向組件對於AWG和PD之間的光耦合至關重要。為簡單起見,將AWG晶片的輸出端面刻成一定角度以將光方向轉換為PD。如圖3所示,採用了三維(3D)有限差分時域(FDTD)方法來模擬結構。

 

圖3.傳播模擬的縱截面,夾角為40°。

 

在模擬中設置了四個監視器,它們與AWG的頂部之間的傳輸距離分別為0、10、20和30μm,以收集光功率並顯示光斑輪廓。光功率隨著圖4(a)所示的傳輸距離的增加而下降。還模擬了其他角度,如圖4(b)所示。隨著角度減小,反射鏡可以反射更多的能量。光電轉換效率與角度值敏感相關(筆者注,這裡只是學院派模擬的結果,應該沒有鍍AR膜,並且與實際經驗不怎麼匹配。不管怎樣,20um的距離和42度,這是工藝折中的現實選擇)。

 


圖4.傳輸損耗(a)在40°角下不同距離和波長處,(b)在20μm距離下不同角度和波長處。(模擬光源同時包含兩個偏振。)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是PD有限感應區域的束斑輪廓。如果光束輪廓擴展得太多(可能會超出感應區域),則PD無法收集所有光,這將導致額外的損失並降低接收效率。束斑輪廓被模擬並顯示在圖5中(筆者注,選擇42度還是挺好的,還算是圓形光斑)。

 

圖5.在(a)45°,(b)42°,(c)40°和(d)38°的20μm傳輸距離下的光斑輪廓。

 

AWG晶片是在二氧化矽平臺上製造的。首先通過熱氧化物在矽襯底上生長下部二氧化矽覆層。然後,通過摻Ge的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沉積核心二氧化矽層。之後,通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ICP)蝕刻工藝蝕刻波導結構,以形成尖銳且光滑的邊緣。最後一步是通過PECVD再次沉積上層二氧化矽覆層。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的照片顯示了圖6中的製造波導。

 

圖6.(a)單模波導和(b)多模波導的SEM照片。

 

為了更實際地耦合和對準PD陣列,將AWG晶片翻轉過來,以使來自輸出波導的反射光僅穿過薄的上覆層。通過三個步驟製成40°反射鏡。首先,使用鐵砂輪大致形成40°角。其次,在鐵板上用尺寸為1μm的SiC顆粒對端面拋光約30分鐘。在最後一步中,用直徑為0.5μm的二氧化鈰代替研磨劑進行拋光30分鐘,以得到作為反射鏡的超細小面,該面極其光滑並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損耗。在混合集成過程中,AWG晶片和PD陣列進行了主動對齊和耦合。PD陣列通過銀膠安裝在載體上。夾持AWG晶片,並用固定裝置向PD陣列移動,直到PD產生最大光電流為止。然後,將AWG晶片用UV膠粘合。ROSA的照片如圖7所示。

 

圖7. ROSA的照片。

 

測試了CWDM和LAN-WDMROSA的響應光譜,如圖8所示。在極化隨機條件下測量結果。光譜的頂部是盒狀的,兩者的最大響應度都高達0.4A/W @ -3V(筆者注,0.4是不行的)。考慮到PD晶片的響應率為0.9 A / W,光學損耗約為3.5 dB,這是由於AWG的傳輸損耗為1.5dB,AWG和PD之間的耦合損耗為0.65 dB(考慮到TE和TM模式)以及到AWG的豬尾線(AWG和光纖之間的連接器)損失1 dB。(筆者注,原文還有一點帶寬方面的描述,別看了,挺差的)

 

圖8.(a)CWDM和(b)LAN-WDM中的ROSA響應度(灰色區域表示CWDM和LAN-WDM網格)。

 

圖9. CWDM和LAN-WDM中的線性度。

 

圖10. CWDM和LAN-WDM中的小信號頻率響應。

 

表1. ROSA的性能比較

 


相關焦點

  • 16awg是多少平方線 電線選購注意事項有哪些
    對於電線的了解,相信朋友們都比較熟悉,它是我們生活中使用非常頻繁的一款產品,對於很多人來說,在購買時總是會感到迷茫,畢竟現在的電線種類實在太多了,就比方說16awg,可能很多人都不懂是什麼意思,那麼16awg是多少平方線呢?電線選購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 混合集成量子光路
    混合集成光量子系統是指將產生、操作和檢測非經典光的元件集成在一個穩定、高效的平臺上。它突破了單個材料平臺的許多限制,但同時也帶來了由於不同材料集成而產生的新挑戰。量子光路中的各個部分不能在單一材料的系統中全部實現,所以混合集成量子光路是大勢所趨。混合集成量子光路的概念是將生長條件和集成上通常不相容的不同構件組合在同一個功能光路中,以執行特定的量子任務。混合集成的概念在光學領域並不陌生——III-V族雷射器和矽光子光路已經通過晶片鍵合、納米線鍵合和轉印等方法實現了混合集成。
  • DARPA開發集成混合模式射頻電子產品
    當前基於單個晶片的商用射頻混合模式系統(SoC)是在數字的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平臺上實現的; 這種技術已經使用了數十年,用於構建集成電路、高度集成的收發器、微處理器等。儘管遵循摩爾定律的軌跡不斷發展和擴展並獲得了高集成度,但這些CMOS平臺仍無法支持更高頻率下的以更大的信號帶寬和更高的解析度所進行的操作,從而從根本上限制了其在新興國防射頻應用領域對下一代混合模式接口的應用。
  • 業內領先的AWG公司宣布小型化多源協議該協議可以減少封裝管腳尺寸...
    如需了解更多有關AWG MSA的信息,請登陸www.awgmsa.com.    這些多源協議定義了AWG模塊公共的機械特性和電路接口,包括:封裝尺寸、螺栓孔、電插針位置與分布、光纖位置、熱電阻與固件。光學性能參數,比如:插損、串擾和通帶並未在該協議中規定,而是由成員公司各自確定。
  • 高性能混合集成DC/DC變換器設計
    1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27911.htm  隨著航天航空等電子工程系統小型化技術的發展,整機電源供電系統開始採用由混合集成DC
  • IFOC 2020|光庫科技:薄膜鈮酸鋰混合集成器件應用與挑戰
    9月7日,光庫科技代表在專題三「通信半導體晶片發展」上發表主題為《薄膜鈮酸鋰混合集成器件應用與挑戰》的演講,分享半導體電子集成與光子集成,InP和SiPh光子集成,傳統鈮酸鋰調製器和薄膜鈮酸鋰光子集成,以及薄膜鈮酸鋰光子集成面臨的挑戰。
  • OptiNet2018 | 飛昂通訊毛蔚:混合集成是光電晶片未來方向 產業需...
    矽光大熱下混合集成會是未來主流   矽光是目前火熱的話題,矽光器件可分為有源器件和無源器件,有源器件包括探測器、雷射器和調製器,而毛博士介紹了飛昂公司在調製器和探測器方面的設計和理解。調製器經典做法是使用P/N MZI通過調製波導改變相位,兩束光經過不同的相位後進行相干就能得到不同幅度的調製。
  • ...2020預告 | 光庫科技Dennis Zhou:薄膜鈮酸鋰混合集成器件應用...
    光庫科技調製器總監Dennis Zhou將在本屆訊石研討會上發表主題為《薄膜鈮酸鋰混合集成器件應用與挑戰》的演講,敬請關注!   具有「光學矽」之稱的鈮酸鋰是一種集光折變效應、非線性效應、電光效應、聲光效應、壓電效應與熱電效應等於一體的材料,可以製備集成光子迴路中的光波導、光開關、分/合束器
  • DSP集成開發環境中的混合編程及FFT算法的實現
    1  引言        CCS(Code Composer Studio)是TI公司的DSP集成開發環境。它提供了環境配置、源文件編輯、程序調試、跟蹤和分析等工具,幫助用戶在一個軟體環境下完成編輯、編譯連結、調試和數據分析等工作。
  • 光電集成技術研究綜述
    但是部分矽基有源光電器件(尤其是矽基雷射器)由於材料自身特性,性能尚未達到最優,進而產生了混合集成技術。 混合集成通常將由不同材料體系(如III-V族半導體材料、有機聚合物、鈮酸鋰等)構成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光電器件晶片通過粘接互連或鍵合等方法集成在矽襯底或其它基板上。
  • 淺析光電集成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的國偉華等人採用量子阱混雜技術實現無源、有源光電器件的片上光子集成,製備了InP基的單片集成光學相控陣列。該單片光子集成電路集成了雷射器、分束器、移相器、半導體光放大器、探測器等元件,實現了5°×10°的二維波束偏轉掃描。 (二)矽光子集成 矽光子集成按材料和製造工藝又可分為單片集成和混合集成。
  • 採用雙向PFC和混合變頻器解決方案
    儲能開發人員要克服的關鍵設計挑戰在於系統集成,以最終實現更低的系統成本、更小的外形尺寸以及更少的組件和子系統數量。對於能量存儲來說,系統集成意味著通過從單向功率轉換階段轉向雙向功率轉換階段,將電池充放電的兩條獨立路徑合二為一。
  • 集成混合雲存儲對於企業來說有什麼意義
    人們需了解如何集成這種技術,並使所有硬體、軟體和服務有效地工作。 大多數企業都有某種形式的混合雲策略。但是,許多策略都是可以快速展現投資回報率的簡單項目。 諸如備份和長期歸檔之類的應用程式可以將原有的磁帶庫和異地租賃保管庫替換為AWS Glacier或Google Cloud Coldline之類的雲計算冷存儲服務,從而迅速獲得收益。
  • 光迅陣列波導光柵型(AWG)密集波分復用器件納入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
    隨著光通信的發展,光器件的集成化趨勢猶為突出。光迅公司在現有的設備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平面光波導器件開發優勢,自行研發了平面光波導集成器件中的典型器件——陣列波導光柵(AWG),並早在2001年提出了立項申請,得到863課題組的批准,2004年項目完成,建立了一條完整的平面波導工藝線,為製作平面光波導集成器件提供工藝平臺。
  • 矽/有機混合雷射器輸出紅光
    作者:Bridget Marx 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有機半導體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混合矽/聚合物面發射紅光雷射器。該款雷射器利用聚合物增強矽基的雷射輸出,具有室溫運行和可調諧的特性,其有望成為用於晶片之間通信的低成本光源。
  • 矽3D集成技術的新挑戰與新機遇
    美光的混合存儲器模塊(HMC)[3]和海力士的寬帶存儲器(HBM)[4]開始進入量產階段,這兩個解決方案都連接矽中介層,面向高性能計算(HPC)應用。Xilinx於2012年提出在矽中介層製造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的概念[5],該技術最初採用CoWoS集成工藝[6],引起供應鏈巨變,後來改用兩個28nm FPGA和兩個65nm混合信號晶片堆疊在65nm中介層上[7]。
  • 用於人體連續呼吸監測的類皮膚混合集成電路
    針對上述問題,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將類皮膚的柔性混合電路與可延展柔性傳感單元集成的柔性化策略,並基於人體臉部幾何形貌特徵設計出面膜式的呼吸監測系統,利用傳熱學分析構建基於可延展溫度傳感器的呼吸監測原理,提出壓縮屈曲構型作為傳感器工作形態以提升傳感器信噪比和力學順應性,用以解決現有呼吸監測技術中器件剛性、有線導聯、傳感單元與信號處理單元分離帶來的不舒適感、精度差
  •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研究進展
    因此,目前相對較成熟的矽光子片上光源方案主要是基於III-V材料,通過一定的集成手段在矽光子晶片上實現III-V材料雷射器的製作。矽基片上光源按照集成方式的不同分為兩類:混合集成與單片集成。混合集成是指雷射器或其增益材料並不是直接在矽材料上生長製作,而是採用特定的工藝,將雷射器或其增益材料轉移至矽光晶片上,構成片上光源。
  • 關於微慣性器件MEMS與ASIC系統集成關鍵技術的分析
    其中,IBG20隻有一個數模混合ASIC電路,而IBG21的電路功能則由中間的模擬混合信號ASIC和右側的數字ASIC共同實現,進一步提升了電路噪聲水平和陀螺性能指標。另外,IBG21可以採用水平或立式兩種焊接安裝方式,這樣在一個平面上就可以實現三軸角速率測量。這種獨特而實用的安裝方式沿用於後續的SAR100、SAR150、SAR250等型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