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如何改變過去現在及未來——2020工作總結

2021-01-15 電子漿料技術

       回頭看一件事情,你的心若還是無法平靜,還起波瀾,那說明你還是沒有完全看透這件事。當你平靜回觀過去曾經的驚濤駭浪波瀾壯闊無底深淵時,你才能更好的把握現在及未來!因為一切不過是一種經歷一種過程直到最終都成為結果。

       所以,不要感嘆太陽能過去火熱的催生首富無數,也不要感嘆冷如深淵時他人高樓瞬時倒塌,只需順著技術這條線,努力看清其真正的走向及節點。

       太陽能一路走來雖然由資本投資驅動,但真正改變格局的卻是技術。不要和我討論沒有投資,那技術還不是躺在那裡,這沒有意義。不要總是割裂絕對的提這些問題,資本本身已足夠多,已成為了一個生產要素。即既然已是一個生產要素了,就不要再單獨討論他的意義及重要性了。

       相對資本等生產要素,所有生產要素裡目前最活的就是這技術本身了,他的重要意義已無須任何語言展開論證了。看看西方的科技文明是怎麼打開五千年文明的大清帝國大門的,那時的大清可是GDP佔全世界40以上的,資本無限充裕的。

       開始單晶一統天下,多晶開始了鑄錠爐的升級,從G2開始一路升級到G7乃至實驗室的G8,那時效率可是比單晶低1以上的,可就是如此一路打的單晶落花流水,直到10-13幾乎一統天下。那時的上海展會,單晶就隆基中環偏安一隅而已,那多晶是絕對的主角,那G7路子是那樣的宏偉,讓人直視困難!

       但隆基沒放棄,雲南寧夏布局,連續直拉,60釐米到6米的火箭,但這些還不夠,還缺少那一根線,儘管那根線在日本早已存在了不知多少年,亦如那4-8F在同和產品目錄上存在了多少年一樣的!!而同時的多晶陣營在幹什麼,我不知道,能知道的是除了不斷升級爐子眼看到熱場極限,面對那根線,面對本可以帥先大片化,想切多大就切多大的多晶,他們自己什麼都沒做。直到單晶用那根線結束了多晶的生命。

       多晶當年用升級爐子打敗了單晶,現在看很簡單,只是當年規模不大,大家並不覺得什麼。可當單晶打敗多晶用一根線時規模已來到了近百GW了,這根線就意義非凡了。可撇開規模,這根線和爐子升級本身並不算什麼的。但在特定時刻,你堅持去創新,去應用那些創新,未來你會發現,那些改變了歷史進程和方向!!

       那些意義皆非凡!!

       這些裡面當然離不開資本的身影,而對資本來說只有一個,選擇對了還是錯了。

        現在是單晶的天下,各類技術創新日新月異。Perc /TOPCON/HIt等各類技術路線漫天飛,各類投資亦是百億漫天飛的。像過去爐子升級那一根線改變格局一樣,這些技術路線裡那些將改變格局呢,大家都需要擦亮眼睛了,因為規模直奔200GW而去了。許多看我帖子的朋友知道,在太陽能10GW時我就開始說還要翻倍再翻倍,複次再複次 的。即使現在的百GW規模仍然是要翻倍再翻倍的。

         上篇帖子提到過去是弗勞恩霍夫ECN/IMEC新南威爾斯梅耶伯格應材杜邦給我們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可現在已轉移了。相對西方原創架構的創新,我們在一個體系框架內的優化升級速度為西方的數量級,這個節奏三點以後在愛琴海邊喝茶的人永遠也不會明白的!

         看看邁為聚合天盛這些國內新生的設備材料創新勢力,他們不但市場無敵,內部也是真真切切的集合技術數百的碩博團隊,是實實在在的,不是過去那種標誌意義了。這些碩博團隊為基礎,還集合了電池廠的電池技術人員,還有各輔助設備如印刷網版雷射等集合在一個實驗室裡,找那技術的極限變化,不斷的整合形成方案,給電池廠放大,產生效益再支撐繼續研發!!

         這是真真切切的國內技術研發勢力了,是產業自然演化出來的,不是什麼政策引導或者某個技術極致追求人幹出來的,是產業自然導向倒逼催生出來的,這個演化超出了我過去的感知。我將繼續追蹤這個趨勢,在後面帖子再闡述。

        現在是單晶的天下,未來呢?看過去單多晶薄膜共爭,你如果仔細看植物的光和作用,我覺得那未來是薄膜智能材料的,那材料就像植物光合作用一樣高效率無汙染的轉化太陽能。

        太陽能整個產業鏈已為我們主導,核心設備材料解決方案我們現在也有了,看未來這太陽能改變能源格局的產業盡在我們手裡了。我們第一次將能源這個經濟社會的基礎掌握在自己手裡了,這個產業將繼續發展,最終能否演化成我在10年帖子裡所推演的,即未來形成太陽能人民幣形式的結算方式,給人民幣一個能源的錨走遍天下,需要諸公一起努力!!!!

相關焦點

  • 當下可以改變過去、現在和未來
    「威力之點在當下」來改變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因為,新的生命、心靈已經從過去發出新的能量。心靈已經在你以為的過去重新創造,可是你以為的過去其實是心靈的現在。你們都會有夢到小時候的情況而屢屢在目、栩栩如生的經歷,因為對心靈而言,它根本不受到時間的限制,而我們仿佛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只是一個時空中的幻想。
  • 未來十年,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接下來讓我們暢想一下未來科技會怎樣走入我們的生活。吃萬物生長靠太陽,而太陽的能量必定有限,而如何存儲太陽能,如何製造「人造太陽」,這將會大大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從過去追求的吃飽,已經變成了吃好,吃的精緻。
  • 一個改變了過去、現在與未來意義的男人
    有些事件看起來發生在當下,而有些卻像是發生在過去或者未來。生日派對總是緩慢逼近、即將到來。終於到了那特別的一天時,派對是現在進行時的;結束後,它卻滑進了記憶和過去。這個世界的過去性、當下性和未來性看似真實存在——但果真如此嗎?
  • 2020年雜想:過去、現在和未來
    我已經把我20年一整年的開心、失落、興奮、憂傷、激動、憤怒等等很多情緒都融入到了這一個月的總結和復盤中,到今天只有帶些愉悅和充實的平靜。在這種平靜中,我逐漸找到一種靜水流深的狀態,這種狀態讓我想到了一些亙古不變的東西,想到了一些永恆綿長的東西,比如過去、現在和未來。
  • 技術改變未來 選擇在於現在
    技術在改變人們的未來,未來也會因為今天人們的改變而不再一樣。「分布式帳本」、「去中心化」、「不對稱加密算法」、「共同維護」、「可編程性」等技術特點決定了區塊鏈與傳統的網際網路架構不同。現在還依託傳統網際網路架構,以後,或許顛覆。比如,現在的雲計算並不是真正的「分布式」,要依託雲數據中心AWS、微軟、阿里雲等。
  • 靈芝:「過去」「現在」和「未來」
    靈芝的心靈舞蹈成長營,ID:lzwd22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01有時候,那些樸實的道理因為太過於耳熟能詳,而常常被我們忽略在李笑來老師的課程裡,有一個概念關於「過去」「現在」「未來」在我的排序裡,未來>現在>過去02「現在」,是如何而來的?
  • 物理學是如何解釋過去、現在、未來,以及命運的?
    物理學是如何解釋因果論的?霍金在《時間簡史》中,介紹了物理學是如何研究時間的。我們常常不會留意到的「時間」,它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它到底有沒有盡頭?人能不能回到過去,穿越去未來?這些問題在物理上到現在還沒有搞清楚。但是,物理學似乎說清楚了什麼是「過去、現在、未來」。
  • 過去,現在與未來
    歌詞以孩子和敘述者的二重視角,對於冷峻的現實採取悲觀態度的同時,留下了一句稍存希望的勉勵:   「因為我們改變的世界,將是他們的未來。」   但事實上,這種「改變的世界」正在慢慢到來,我無法評價這種改變的意義,但至少在我的價值取向與情感態度裡,這是值得懷疑的,換到歌詞中的話,大抵便是「我不願意我們改變成這樣的世界,成為我孩子的未來。」   前幾日,公眾號推送了一句簡單的「姑妄言之」,依舊是羅大佑的歌詞。
  • 我們人,生活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交織中
    在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會為了過去的事情而憂愁,會為了將來做出打算。而和我們類似的動物,只能夠對當下進行反應。被動地接受環境的變化。它們永遠生活在當下,不會回憶過去,更不會擔憂未來。人類的不同,能夠成為這個地球上獨一無二的生物的原因,是我們會總結過去的經驗,同時會為了未來,而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
  • 物聯網分析的過去、現在、未來
    打開APP 物聯網分析的過去、現在、未來 物聯網發展趨勢 發表於 2020-12-04 16:23:13 過去20年,卡特彼勒一直在推動行業領先的連接解決方案,1999年推出第一款遠程信息處理設備,現在正在通過先進的數據科學和物聯網解決方案來支持數字戰略。
  • 吐槽過去,總結現在,面對不斷變化的未來——二胎媽媽的新年自白
    一、吐槽過去小時候,爸爸總說我是個沒用的人,說我長大了連屎都沒有得吃。然後全家人一起嘲笑我,我會附和他們笑笑。工作的時候,立志考CPA,跟爸爸說我的志向,結果,我爸又說「你沒有那個魄力」,我像洩了氣的皮球。也許,就算工作了,我的內心因為幼年的空洞,停止了發展,我還在不停的想要獲得認可。
  • 8句非常勵志的句子,既然改變不了過去,那麼就努力改變未來
    1、既然改變不了過去,就讓他過去吧,至少我們還能改變未來。過去不管是好是壞,都已經成為過去,只有未來才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我們無法忘記的過去,有時候後變成阻礙我們繼續前行的阻力。2、無法忽略的昨天,是給今天留下的陰影。
  • 過去、現在與未來
    但是,美國的優勢沒有改變它的致命軟肋,即沒有改變美帝國的大幅吸納—消耗模式的自足性與穩定性困局。 在其關於維持和平的本土性根本原因和動力的理論基礎之上,他在2004年列出了將導致美國「帝國」最終衰落的的14對矛盾,這一預測在伊拉克戰爭之後經過修改,最終成書為《美帝國的崩潰——過去、現在與未來》,中文版於2013年出版。
  • 2020年VS2010年:智慧型手機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和娛樂模式
    參考消息網9月29日報導歐洲新聞社馬德裡9月29日發表了題為《2020年VS2010年: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休閒和工作模式》的報導,10年前智慧型手機的主要用途是聯繫和娛樂,同時為我們的工作提供最低程度的服務。
  • 2020年個人工作總結開頭語
    現將這一年的學習、工作情況總結如下。(2)不知不覺2020年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回首過去的一年行政部的工作,內心不禁感慨萬千,過去的近一年是忙碌而充實的一年,也是我加入行政部以來從陌生到熟悉的一年。這一年中工作的點點滴滴,讓我不斷地學習、成長著。雖沒有轟轟烈烈的戰果,但也算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驗和磨礪。
  • 過去、現在和未來
    當地球人說「太陽現在出來了」時的「現在」,對金星上的觀測者來說已是「過去」,而對火星上的觀測者來說則還是「未來」。如果火星上的航天員報告說:「他現在發現了……」我們必須理解,他所說的「現在」是4分多鐘以前的事。如果將來能在土衛六上考察,由於土衛六與地球的最近距離達12.79億千米,那裡的航天員報告說他「現在要如何如何」,他那個「現在」其實已是1個多小時以前的事。
  • VR/AR顯示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為何VR/AR顯示技術遲遲沒有取得突破?各家顯示技術供應商在這一年裡到底取得了怎樣的進展?未來又是怎樣的?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你要了解VR/AR到底是如何顯示圖像的。 這四種波導結構中應用最廣泛的是全息波導與衍射波導,幾乎佔據了全部的AR市場,未來也依然是這兩種波導結構平分天下,全息波導佔比略高於衍射波導。
  • 馮端:漫談物理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因此他從物理學歷史發展的角度,窺測未來的前景,並表示了物理學有光明的未來。如今,20年過去了,正如馮端先生的預想,物理學正在急速地發展中,而且有更多的未知問題在等著我們。撰文 | 馮端 (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一個非常大而且重要的題目,也是一個非常難講的題目,特別是涉及物理學的未來,結果往往是貽笑大方。
  • 2020年終總結及2021年工作計劃 年終個人工作總結開頭和結尾
    2020年就快要過去了。在過去的一年裡,你收穫了什麼?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你有什麼新的計劃?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2020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計劃,裡面附帶年終個人工作總結開頭和結尾。  2020年終總結及2021年工作計劃  >>年終個人工作總結開頭  歲月荏苒,時光如梭,忙碌的2020年即將過去,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忙碌的工作中不覺得到了年末,回首自己這一年來的工作,看到了成績也發現了不足,現自己今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情況
  • 過去的事,無法改變,未來卻仍可期待
    過去的事,無法改變,未來卻仍可期待。倘若我能像「愛情公寓」裡,有個彈幕盒ㄧㄧ可以回到過去的按鈕,我也會像他們一樣,想方設法的將盒子銷毀。回到過去,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一切從頭再來,如今經歷的悲痛與絕望,都需再經歷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