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年的最後一天,此時此刻,你是什麼心情?什麼感受?可以跟我說說。
我已經把我20年一整年的開心、失落、興奮、憂傷、激動、憤怒等等很多情緒都融入到了這一個月的總結和復盤中,到今天只有帶些愉悅和充實的平靜。
在這種平靜中,我逐漸找到一種靜水流深的狀態,這種狀態讓我想到了一些亙古不變的東西,想到了一些永恆綿長的東西,比如過去、現在和未來。
1、過去
昨天晚上,老爸跟我說老家開始修建高鐵站了。我忙完知乎直播,就在電子地圖上找了找,大致位置在老家的東南角,靠近高速公路收費口。
心裡一想,等過幾年高鐵站建好,我從上海回家過年就更方便了,老家的年輕人和學生們也能更好的跟外界交流,獲得更多屬於自己的機會。
我又想到了我的過去,那時候從老家出來求學,可沒有高鐵,基本都是做綠皮火車,還要先坐一兩個小時的長途汽車才能轉乘綠皮火車。
有時候獨自上路,有時候和大學的哥們結伴同行,光在路上聽過和見過的故事就很多,比如最離奇是親眼見過拿假鈔成功行騙的團夥。
現在看來還挺折騰的,但當時沒有一點辛苦,甚至還覺得都很新鮮和刺激,所以每次離家都是充滿希望的,每次回家也是歸心似箭。
這種狀態,其實和天下所有的年輕人都一樣,心野、想浪。只不過時過境遷,綠皮火車變成了高鐵,路上的見聞變成了手機和ipad.
但是,只要是年輕人,或者心懷夢想的人,在本質上都一樣,需要和渴望各種可能性,就像我在總結一說的,人生需要更多可能。
而可能的一方面是充滿了無數機會、機遇,另一方面也充滿了無數未知和風險,所以,我們始終都在不確定性中把握相對確定,就像2020年一樣。
2、現在
如果有人問我,我們年輕人當下的環境怎麼樣?我會說越來越現實主義,我說的現實是褒義詞,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貶義詞,因為只有現實才能腳踏實地。
我回憶了一下今年看過的優秀電視劇,勝出的基本都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從年初的《安家》到年中的《平凡的榮耀》再到年尾正在追的《大江大河2》。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網際網路的造富神話,讓一小撮人先富了,問題是先富並沒有帶後富,反而給很多後來的年輕人造成了不好的示範。
很多年輕人包括中年人不是想著一夜暴富,就是想著通過其他歪門邪道完成第一桶金,形成了這樣的奇特現象:每月賺的不多,卻認為幾十萬很少。
於是,一面看不上踏踏實實工作,認認真真勞動,一面又不得不敷衍行事,打卡撞鐘,浮躁、戾氣、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等等不好的惡習都出來了。
現在好了,環境越來越現實,好好工作的人會得到機會、得到獎勵,幻想一夜暴富和歪門邪道的越來越得不到機會,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正在扭轉。
只要不是幻想一夜暴富和歪門邪道,我認為現在的機會是遠遠比過去多的多的。
比如,很多找我諮詢職業發展的經驗的同學,都是在各自專業領域走專業路線的人,他們所獲的職業上的機會和空間,就比我在同齡的時候多。
再比如,很多找我諮詢商業化和行業發展的機構,都是日本、美國、歐洲的一些國外公司,就是想通過諮詢包括我在內的行業專家,學習中國的發展。
現在的年輕人不僅是中國的年輕人,更是世界的年輕人、行業頂尖的年輕人。
3、未來
今年,我所在的行業和圈子有一句話很流行——當下的消費品都值得重做一遍。
事實上,未來中國的很多東西都需要重做、重塑。比如社會的風氣、職業的操守、教育制度、公平機制、創新精神等等,而這些是最艱難、最本質的改革。
就以教育為例,現在主流的教育體系和教育方法是為了適應工業化社會的需要,用標準化的內容大規模、無差別的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以適應社會分工。
這樣的好處有很多,大家都能看到,但是這樣的壞處也很明顯,越來越多:
比如,同質化競爭和內捲化越來越嚴重,現在考研人數和考公人數持續性攀升,目的卻不是為了科研和服務公眾,而只是為了遠離就業的壓力。
再比如,模仿和抄襲可以,但是獨立自主創新不行,特別是高精尖領域,掌握行業標準和最高話語權的巨頭說封殺就封殺,說斷貨就斷貨。
雖然這些事情都有一些臨時性方法進行調整和周旋,但是本質上,從長期主義來看,只有徹底改革教育,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生命線。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我把自己未來十年的方向調整為,面向職場人幫助職場人解決問題的教培諮詢機構,也是想以一己之力幫助年輕人更好的經營未來。
20年還有幾個小時就要過去了,我很感謝這一年的自己、諮詢者和各種經歷、見聞、感受,這些都會化為動力源源不斷的支持我21年繼續走下去,做更好。
學新聞出身的我,每年看《南方周末》的新年獻詞都能感受到它想傳遞的勇氣、信念、責任和擔當,從今往後不多看,因為我開始寫自己的新年獻詞了。
最後,躬身入局者,皆是我輩。未來看中堅,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新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