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6G備選方案!太赫茲還能透視皮膚結構 診斷癌症擴散情況

2020-12-0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不只是6G備選方案!太赫茲還能透視皮膚結構,診斷癌症擴散情況

  近日,一項來自華威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CUHK)的研究成果表明,利用一種被稱為T射線的輻射來分析皮膚結構的新方法,可以比目前其他方案更詳細地了解皮膚區域的結構和水合程度,從而幫助改進溼疹、銀屑病和皮膚癌等皮膚病的診斷和治療。

  太赫茲輻射是指頻率從0.37THz到10THz,波長介於無線波中的毫米波與紅外線之間電磁輻射區域,所產生的T射線在物體成象、醫療診斷、環境檢測、通訊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常見的x光可以穿透許多常見的材料,如塑料、陶瓷和衣服,使它們在非侵入性檢查中具有潛在的用途。T射線的低能光子也是非電離的,這使得它們在生物環境中非常安全,包括安全和醫療篩查。

  由於傳播得更深的T射線衰減得太多,因此只有在反射回來之前穿過皮膚外層(角質層和表皮)的T射線才能被檢測到,這使得x光成像成為監測這些最外層的潛在有效方法。

  為了測試這一點,太赫茲光通過稜鏡聚焦到皮膚上,以將光線對準特定點位。根據皮膚的特性,反射回來的光線會略有不同,科學家則可以此比較光線進入皮膚前後的特性。

  然而,由於標準的太赫茲反射光譜存在局限性,為了克服這種缺陷,此次研究人員使用了橢圓偏振術,這種方法包括在皮膚的同一區域以多個角度聚焦T射線。

  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志願者在適應環境溫度和實驗室乾燥環境後,將手臂放在T射線設備的成像窗口上30分鐘。通過將皮膚貼在成像窗口的表面,阻止了水分從皮膚中逸出,這一過程被稱為阻塞。

  隨後,研究人員在半小時內每兩分鐘進行四次相互成直角的測量,這樣他們就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監測阻塞的影響。因為T射線對水特別敏感,所以當水在皮膚中積累時,差異會特別明顯。

  實驗結果表明,使用橢圓偏振術可以精確地計算皮膚的折射率(決定光線通過皮膚的速度),該折射率是在兩個方向上以直角測量的。

  這些折射率之間的差異被稱為雙折射,這是第一次在體內測量人體皮膚的太赫茲雙折射。這些屬性可以提供皮膚中含水量等有價值的信息,並能夠計算皮膚厚度。

  水合皮膚和脫水皮膚會有不同的折射率。對於患有皮膚病的人來說,可以定量地了解患者皮膚的水合作用。同時,如果要為患有溼疹或銀屑病患者改進護膚品,就可以利用該技術對不同產品的皮膚改善情況進行定量評估,或者區分皮膚類型。

  此外,該技術在癌症診治方面也有用武之地,在手術開始前可以使用太赫茲成像技術探測皮膚,以更好地了解腫瘤擴散的程度。皮膚癌會影響皮膚的特性,其中一些變化隱藏在皮膚之下,普通診斷無法察覺。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CUHK電子工程系博士後陳學全博士說:「眾所周知,x光對皮膚的水合程度很敏感。然而,我們的研究表明,角質層的細胞結構也對太赫茲反射做出反應。我們的技術使這種結構特性能夠被靈敏地探測,這提供了關於皮膚的全面信息,並且對皮膚診斷非常有用。」

  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的研究重點將著眼於改進儀器,並使其具備實際運用的功能。

(文章來源:前瞻網)

(責任編輯:DF506)

相關焦點

  • 不只是6G備選方案!太赫茲還能透視皮膚結構,診斷癌症擴散情況
    不只是6G備選方案!太赫茲還能透視皮膚結構,診斷癌症擴散情況  CHEN • 2020-12-01 14:38:52 來源:前瞻網 E
  • 6G突破口下的太赫茲會是醫學影像的未來嗎?
    與這些傳統的醫學診斷信號源相比,太赫茲波對細胞間質水有很高的敏感性,很容易被水分子或氧氣分子等極性物質吸收。利用水和其他組織對太赫茲波具有不同的吸收率這一特性,可將太赫茲波廣泛應用於對人體局部成像、癌症的早期診斷、藥物的研究等生物醫學研究中。
  • 太赫茲輻射射線技術:揭示了皮膚下的病變
    香港中文大學和英國華威大學的科學家表明,使用一種涉及分析從多個不同角度發射的太赫茲輻射射線的方法,他們可以對皮膚和皮膚區域的結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可以為科學家和臨床醫生提供一種表徵個人皮膚特性、協助管理和治療皮膚狀況的新工具。該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先進光子學研究》學報上。
  • T-射線技術讓皮膚結構顯露無疑!
    一種利用一種稱為T射線的輻射分析皮膚結構的新方法,可以幫助改善溼疹、銀屑病和皮膚癌等皮膚病的診斷和治療。來自華威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CUHK)的科學家研究發現,使用一種分析從幾個不同角度發射的T射線的方法,可以對皮膚和皮膚區域的結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 你的皮膚下面發生了什麼?T射線技術揭示皮膚結構
    ·威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太赫茲輻射或T射線可以揭示有關皮膚結構和乾燥的寶貴信息。· 可能是表徵皮膚溼疹和牛皮癬狀況的有用工具· 有潛力協助皮膚癌手術· 新方法使科學家能夠發現有關我們皮膚特徵的更多信息一種稱為T射線(太赫茲)的輻射技術來分析皮膚結構的新方法
  • 太赫茲波射線掃描器可測膚癌
    核心提示:太赫茲波射線能夠發現人體組織水份中的細小差別,一般來說癌細胞會比周圍的細胞含水量要多,所以更容易被發現,不過這項技術仍處於基礎研究階段,但是目前已經發現其諸多的應用前景。   據英國媒體報導,蘇格蘭科學家日前成功研製出一種新型掃描器,這種新型的掃描器使用一種少有人知的射線來檢測不容易被發現的癌症。
  • 浙江青年學者造出超高速太赫茲無線晶片,是實現 6G 的關鍵技術
    ,不僅可以傳輸太赫茲波,還能產生每秒 11 Gbit 的數據速率, 並能支持 4K 高清視頻的實時傳輸,且超過迄今為止 5G 通信每秒 10Gbit 的理論上限。太赫茲波的波段,能覆蓋半導體、等離子體、有機體和生物大分子等物質的特徵譜,因此太赫茲波可作為診斷媒介,去診斷物理和化學的反應過程,從而在材料科學等領域發揮出作用。因此近年來,業界對於太赫茲晶片的探索越來越多。
  • 6G 試驗衛星為何搭載太赫茲通信上天? 我們離6G到底有多遠?
    6G 試驗衛星為何搭載太赫茲通信上天? 我們離6G到底有多遠?為什麼要搭載太赫茲通信上天? 我們離6G到底有多遠?帶來對電子科技大學通信抗幹擾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主任、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通信的開創者、中國移動通信的著名專家李少謙教授的採訪。記者問,為什麼這顆衛星被稱為「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李少謙表示:這是完全錯誤的說法。實際上,這僅是一次太赫茲通信設備在衛星上的適應性試驗。
  • 6G衛星來了?電子科大太赫茲通信技術研究開創者:這次實驗和6G沒...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實際上,這僅是一次太赫茲通信設備在衛星上的適應性試驗。太赫茲通信未來應用有兩大場景,一是地面大容量通信,有可能用於6G;二是衛星與衛星、星與地之間的空間大容量通信。我們研製的設備在地面做實驗和應用很容易,但將來要用到了衛星上,就必須在衛星上做實驗。衛星上的設備受體積、重量、功率的限制,受太空環境的影響,太赫茲通信設備能否適應衛星搭載?能不能在衛星上正常工作?都需要上星實驗。
  • 江蘇省舉行醫用診斷X射線空氣比釋動能(診斷水平)計量比對活動
    採集病史資料是診斷的必要手段。醫療檢測設備為疾病的診斷提供重要的依據。如超聲波診斷、X射線診斷、心電圖診斷、內窺鏡診斷、放射性核素診斷等。內窺鏡檢查所收集到的是有關深部腔、道情況的資料。日前,江蘇省37家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參加了江蘇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組織開展醫用診斷X射線空氣比釋動能(診斷水平)計量比對活動。江蘇省計量科學研究院醫學所的工作人員本著科學準確的精神,積極吸取以往比對經驗,及時優化比對方案,各參比實驗室高度重視此次比對,嚴格按照比對方案開展比對工作。
  • 癌症患者,明明癌細胞已經擴散,為啥精神很好,食量也很大?
    通常來說,我們認為那些癌細胞已經擴散的癌症患者,往往會身體消瘦、精神不振、吃飯的胃口也會變差,這是因為癌細胞對身體造成了傷害。不過為什麼有些患者,明明癌細胞已經擴散,但是依舊精神很好,而且吃飯的時候食量也很大呢?到底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往下看一看。
  • 太赫茲量子波對早期癌症的預防與應用
    現代社會的工作競爭不斷「升溫」、生活壓力提高,伴隨著自然資源的緊缺和環境汙染加劇,癌症患者越來越多,美國的一項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每三人中,一人有患癌症的可能性
  • 高透性是指太赫茲對許多介電材料和非極性物質具有良好的穿透性
    太赫茲波所處的「承前啟後」的獨特頻段使其具有很多獨特的性質,包括高透性、低能性、指紋譜性以及相干性。高透性是指太赫茲對許多介電材料和非極性物質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可對不透明物體進行透視成像,是X射線成像和超聲波成像技術的有效互補;低能性,顧名思義是指太赫茲光子能量很低,只有4.1meV(毫電子伏特),對人體級生物體十分安全;指紋譜性則是源於不同的分子對太赫茲的吸收及色散特性不同,形成特有的「指紋譜
  • 可能引發科學技術革命性發展的太赫茲技術
    而廣義的太赫茲波頻率範圍可包含整個中紅外和遠紅外波段,頻率最高可達100THz。由於太赫茲波在電磁波譜中的位置十分特殊,它處在電子學和光子學的交叉領域,所以既不完全適合用經典的光學理論來解釋,也不完全適合用電子微波理論來研究。因此,以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太赫茲波段被認為是電磁波譜中的「禁區」。
  • AI助力癌症診斷 提供精準腫瘤治療方案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13日電(馮方)4月12日下午,江蘇華生基因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青島百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IBM Watson腫瘤解決方案(Watson for Oncology)(以下簡稱WfO)在北京舉行合作籤約儀式。
  • 太赫茲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2)相比紅外光,太赫茲波的透射性強,對大部分乾燥、非金屬、非極性材料都有較好的穿透能力,可進行透視成像、無損探測,以及在較惡劣氣象條件下成像等。 (3)頻譜「指紋」特性。
  •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有助實現6G電信連接
    這將成為太赫茲應用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訊》上。太赫茲波是指頻率介於微波與紅外之間的電磁波,由於其性質特殊,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如機場安全掃描儀、痕量氣體檢測、超高速通信技術和醫療技術等。但目前商用的太赫茲源還只能以連續波模式運行。
  • 侵襲性小葉癌:症狀,亞型,診斷和治療
    浸潤性小葉癌是一種從乳腺開始並易於周圍組織傳播的癌症。侵襲性小葉癌(ILC)也可稱為「浸潤性小葉癌」。它影響了約 10 例診斷為浸潤性乳腺癌的人群中的 1 例。顧名思義,ILC 經常從其形成的乳腺(小葉)中擴散出來,並可侵犯和感染其他淋巴結。
  • 太赫茲成像能清晰識別早期乳腺癌
    日本大阪大學和法國波爾多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利用向非線性光學晶體照射雷射時局部產生的太赫茲波,首次對小於0.5毫米的早期乳腺癌進行了太赫茲成像,無需染色即可高精度成像。這是以往病理診斷也難以識別的。
  • 新發現:癌症擴散的主力,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癌基因擴散的主力,竟然不在染色體上?最近,美國科學家發現,從染色體上脫落後,癌基因才變得「兇猛」起來。儘管這一研究目前還不能用於癌症治療,但的確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