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襲性小葉癌:症狀,亞型,診斷和治療

2020-11-30 生物谷


浸潤性小葉癌是一種從乳腺開始並易於周圍組織傳播的癌症。侵襲性小葉癌(ILC)也可稱為「浸潤性小葉癌」。它影響了約 10 例

診斷

為浸潤性

乳腺癌

的人群中的 1 例。


顧名思義,ILC 經常從其形成的乳腺(小葉)中擴散出來,並可侵犯和感染其他淋巴結。


ILC 類似於其他侵入性乳腺癌,因為它可以容易地傳播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然而,與其他乳腺癌不同,ILC 不會形成腫塊。


通過使用乳房 X 光檢查和超聲檢查的傳統乳腺癌檢查,ILC 比其他乳腺癌更難檢測。


類似地,由於在 ILC 的情況下乳房中通常不存在腫塊,這再次使其比其他類型的乳腺癌更難檢測。


症狀


ILC 可能首先不出現任何症狀,但隨著進展,可能會出現腫脹或腋下腫塊等症狀。


在最早的階段,國際勞工大會可能不會引起任何跡象或症狀。然而,隨著癌症的進展,可能會發生以下情況:


部分乳房增厚


新倒置乳頭


部分乳房腫脹


改變乳房的皮膚紋理


腋下疙瘩


乳房皮膚發紅或鱗屑


乳房或乳頭疼痛或刺激



醫生會進行一系列測試來

診斷

ILC,其中可能包括:


乳房 X 線攝影:胸部拍攝 X 光片。單獨的乳房 X 光檢查對檢測 ILC 並不好,因此它們通常需要與其他檢測結合使用。


超聲波:使用聲波拍攝內部乳房組織。像乳房 X 線照片,這些並不是顯示 ILC 的最有效的方法。


MRI:如果其他測試的結果不清楚,則使用磁性成像來拍攝乳腺組織的圖像並檢測癌症。他們還可以顯示乳腺有多少受到癌症的影響,以及它可能擴散的程度。


活檢:涉及去除和測試乳腺組織樣本。它可以通過手術或針提取來完成。它可以確認 ILC 和亞型的

診斷

。這些測試與乳房檢查,身體檢查和血液檢測一起使用。


最常見的是,ILC 由侵入脂肪組織和乳管周圍韌帶的小細胞組成。在 ILC 的典型案例中,癌細胞看起來非常相似,並以單一形式生長。


其他類型的 ILC 根據其生長模式進行分類。這些包括:


固體侵襲性小葉癌:癌細胞在大片之間生長,兩者之間幾乎沒有健康的組織。


肺泡侵襲性小葉癌:癌細胞以群體代替而不是經典的奇異模式生長。


管狀小葉浸潤性小葉癌:具有一些經典 ILC 的生長模式,但一些癌細胞也形成小管狀結構,稱為小管。


治療


ILC 有很多治療方案需要考慮。可能很難確定 ILC 的程度,因此這種癌症往往被積極對待。可能會推薦不同的治療方法。這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


癌症是否積極


它傳播了多遠


癌症的階段


一個人的整體健康


個人喜好


根據這些因素,ILC 可以用以下組合來對待:


手術 [乳腺切除術瘢痕]


乳房切除術去除了所有的乳腺組織,而不僅僅是受癌症影響的部位。


有幾種不同類型的手術可用於治療 ILC。手術選擇可能包括:



乳腺切除術:去除所有乳腺組織,包括癌周圍的健康組織。


推薦的手術將因人而異,主要取決於癌症的階段以及侵襲性。


即使使用乳房切除術,乳腺癌的手術治療也被認為是局部治療。這是因為它只影響癌症活躍的身體的區域。


輻射


放射治療是另一種局部癌症治療。在輻射期間,癌症的目標是使用高功率,聚焦的輻射束直接瞄準受影響的地區。


輻射通常與手術聯合用於治療 ILC。


化療


化療使用非常強大的藥物殺死癌細胞。


像輻射一樣,化療通常不是 ILC 的第一個療程。然而,可以規定在手術前縮小 ILC 的面積。手術後也可以使用,以殺死任何可能殘留的癌細胞。


激素治療


大多數 ILC 是激素受體陽性,使激素治療成為可行的治療選擇。


在開始激素治療之前,將對 ILC 進行測試,以了解激素受體是否存在於癌細胞上。如果是這樣,激素會被阻止癌症使用身體的循環激素生長和傳播的能力。 ILC 的激素治療通常用於手術治療這種癌症。(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女性乳腺癌類型之:侵襲性小葉癌(ILC)|侵襲性|乳腺癌|小葉癌|浸潤...
    侵襲性小葉癌(ILC),有時稱為浸潤性小葉癌,是浸潤性導管癌後第二種最常見的乳腺癌。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統計,美國有超過180,000名女性,每年都會發現患有浸潤性乳腺癌。所有浸潤性乳腺癌中約有10%是浸潤性小葉癌(約80%是浸潤性導管癌)。
  • 未確定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和治療: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
    未確定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和治療: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和治療原則解讀
  • 研究人員發現兩種不同侵襲性的胰腺癌亞型
    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和海德堡幹細胞技術和實驗醫學研究所(HI-STEM)的科學家們首次成功地定義了兩種不同侵襲性的胰腺癌分子亞型,從而為腫瘤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見解。這可能是研發一種有針對性、以亞型為導向的治療方法的突破口。目前,研究結果已經發表於Cancer Discovery。大約95%的胰腺癌是所謂的腺癌。過去,人們曾試圖找出基因差異,但結果發現所有胰腺腺癌都攜帶類似的突變。
  • 侵襲性葡萄胎是什麼?一般有哪些症狀?此病的治療措施有哪些?
    例如侵襲性葡萄胎,此類疾病就是和女性健康密切相關的,不僅影響健康,甚至會直接影響生育問題等。注意了解此病的機制以及對身體的危害。01什麼是侵襲性葡萄胎?侵襲性葡萄胎是怎麼引起的?一般如何診斷?侵襲性葡萄胎的診斷依據:一般在清宮後下半年會經常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以及其他的一些症狀,例如咯血、頭痛、嘔吐、甚至是偏癱等症狀。陰道壁會逐漸地出現可見紫色和藍色轉移性結節。子宮增大,椎旁腫塊,卵巢黃體囊腫。血尿中HCG水平由低變高,或由陰性轉為陽性。胸部X光片可見多個棉質腫塊影。
  • 甲狀腺癌亞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風險譜
    隨著對甲狀腺癌發生發展研究的深入,發現了生物學有侵襲性的這樣一些群體。各個亞型並不少見,具有不同的臨床病理特點及可能更差的患者預後,因此,細化PTC各亞型的病理分類,了解各個亞型的臨床及預後特點,能夠使臨床醫生指定更合理的治療方案,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 侵襲性NK細胞白血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為進一步加深對ANKL的認識,我們現對其診斷與鑑別診斷進行簡述。臨床表現:呈高度侵襲性的臨床過程,病程短,病情進展極快。起病時多有明顯的全身症狀,包括高熱、乏力、盜汗、食慾減低、體重減輕等。惡性NK細胞臟器浸潤症狀較明顯,最常累及的部位依次為骨髓、外周血、脾臟、肝臟及淋巴結,也可累及漿膜腔、皮膚、中樞神經系統、腎臟、肺、扁桃體、縱隔及睪丸等。
  •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六版...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六版將於近日發布,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吳德沛教授表示,此次修訂第六版,源於實踐中的新發現,指南也應隨著臨床實際的變化而有變化;另外,國內醫學診斷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GM試驗、G試驗、PCR檢測,包括二代測序都在進步,給了臨床上很多提示;還有真菌對藥物的敏感性和藥物濃度的監測
  •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預防及治療
    中國侵襲性真菌感染工作組經反覆討論,參照國外的一些標準和指南,對我國2013年版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進行了再次修訂,以下為修訂後的侵襲性真菌病的治療部分內容。◆  診斷驅動治療診斷驅動治療是指患者在無臨床感染症狀或出現廣譜抗菌藥物治療無效的持續性粒缺發熱,合併IFD臨床影像學標誌(肺部影像學檢查提示IFD相關影像學改變)和微生物學標誌(如GM/G試驗陽性),且尚未達到確診或臨床診斷
  • 吉蘭-巴雷症候群及其亞型的診斷和鑑別診斷(二)_吉蘭-巴雷症候群...
    上半部分:吉蘭-巴雷症候群及其亞型的診斷和鑑別診斷(一)下半部分內容主要針對吉蘭-巴雷症候群及其亞型的鑑別診斷展開。該類疾病的鑑別診斷範圍很廣,病種諸多。但在卟啉症神經病發生前,患者都會存在嚴重的腹痛和精神症狀,或有癲癇發作等。其診斷依賴於尿液經紫外線照射或接觸氧氣後出現卟啉。
  • 【綜述】淋巴瘤病理診斷新進展
    、預後評估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以及臨床專家的建議,對部分淋巴瘤類型的定義、診斷標準及命名進行修訂,並提出一些新的暫定類型,使之既有助於鑑別診斷已明確定義的淋巴瘤類型,也便於識別一些少見類型,以利於進一步研究和資料積累。
  • 線粒體DNA或成三陰性乳腺癌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新靶點
    因為此類乳腺癌缺乏內分泌及抗HER2治療的靶點,所以目前尚無針對性的標準治療方案。但是近期有研究表明,線粒體DNA或是三陰性乳腺癌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新靶點。曾有研究表明,線粒體缺陷與乳腺癌的發生存在著一定關聯,但科學家們依舊無法確定線粒體DNA改變與TNBC轉移和化療拮抗的關係。
  • 中心粒的微小細胞結構變化使腫瘤更具侵襲性和耐藥性
    研究人員觀察到,在最具侵襲性的亞型癌症中,稱為中心粒的微小細胞結構的數量和大小增加。這項研究將於3月28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有些腫瘤比其他腫瘤更具侵襲性和耐藥性。臨床醫生渴望找到新的診斷、預後和治療工具,使他們能夠以更加個性化的方式預測結果並治療患者。該研究可能有助於這一過程。
  • 接受化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患兒侵襲性真菌病的管理_騰訊新聞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發生細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等感染性併發症的風險較高,為患者帶來嚴重痛苦,延長治療時間。感染是血液系統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發生感染時常需中止化療。本文以近年來發布的指南為依據,總結接受化療或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患兒的侵襲性真菌感染(infectious mold infection, IMI)的預防、診斷和治療。
  • Surgery | 家族性非髓樣甲狀腺癌侵襲性更高嗎?
    對高危家族的FNMTC患者,和來自於SEER資料庫中進行過前瞻性篩查的53571例乳頭狀癌及其亞型患者(NMTC,即排除了MTC、ATC和差分化癌)進行對比分析 [2]。20例因篩查而發現,58例因臨床異常而被診斷。平均年齡43歲,發病高峰年齡30-44歲(51%),女性佔72%。細針穿刺細胞學結果,AUS/FLUS 6例,FN 4例,可疑惡性4例,惡性46例。組織病理學結果,經典型PTC 65例,濾泡癌1例,濾泡亞型PTC 10例,高細胞亞型PTC 2例。手術範圍,全葉切除74例,半葉切除4例,中央區淋巴結清掃36例,側頸區淋巴結清掃8例。
  • 侵襲性淋巴瘤走向復發難治別無他選?這樣做或可以避免!
    導語 淋巴瘤診療中,目前仍存在許多難點和疑點,一方面需要依靠立體化、多層次的綜合分析以提高淋巴瘤診斷的正確率,另一方面需要更精準、個體化治療及管理以改善預後。
  • 雲端相聚 共話學術│2020中國血液創新論壇-「侵襲性淋巴瘤專場...
    開場致詞 周道斌教授指出:侵襲性淋巴瘤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類淋巴瘤。目前不同亞型淋巴瘤的治療藥物和手段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仍有很多問題尚未解決。此次會議特別邀請國內血液腫瘤同道對於未被滿足的臨床治療需求進行了探討,也期待本次大會可以呈現更為精彩的內容。
  • 侵襲性真菌病致化療患者死亡率上升 分級預防和診療是關鍵
    在如此難題的基礎上,腫瘤分子靶向治療的廣泛應用增加了發生侵襲性真菌病的風險,而侵襲性真菌病讓腫瘤患者面臨著高致死率的風險。9月5日,2020年最新中國《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六次修訂版)》發布,新版針對流行病學、診斷、治療等方面均做出了修訂,其中對靶向治療藥物引起的侵襲性真菌感染高危人群重新進行了定義,並且制定了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標準。
  • 解碼CD30+淋巴瘤診斷,Get臨床與病理必備知識點
    在精準醫療時代,精準診斷是個體化、精準化治療的前提,有效發揮維布妥昔單抗療效的先決條件是對系統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sALCL)和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這兩種CD30陽性淋巴瘤做出準確診斷。那麼,如何準確診斷和鑑別診斷?讀完本文你一定會收穫滿滿。 CD30是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成員之一,可通過激活不同的信號通路促進細胞增殖或凋亡[1]。
  • 出國看病科普:直腸脫垂有什麼症狀,怎麼治療
    面對癌症等重疾,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選擇出國看病,尋求更好的治療。據了解,出國看病諮詢與服務機構盛諾一家與歐美的頂級醫院合作多年,為中國患者開通了出國看病綠色轉診通道,還為出國看病的患者及家屬科普疾病相關知識。下面詳細講解什麼是直腸脫垂,有什麼症狀,怎麼治療。
  • Cell:研究揭示了侵襲性腦癌很難治療的原因
    這種疾病很難治療,主要是因為每種腫瘤都含有多種細胞。侵襲性腦癌在患者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以至於研究人員爭論是否應該將膠質母細胞瘤視為一種單一的疾病。一項新的研究可能有助於闡明是什麼導致了這種重要的異質性,並使膠質母細胞瘤如此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