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亞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風險譜

2020-11-30 騰訊網

隨著對甲狀腺癌發生發展研究的深入,發現了生物學有侵襲性的這樣一些群體。各個亞型並不少見,具有不同的臨床病理特點及可能更差的患者預後,因此,細化PTC各亞型的病理分類,了解各個亞型的臨床及預後特點,能夠使臨床醫生指定更合理的治療方案,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狀腺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類型,約佔甲狀腺惡性腫瘤的80%。雖然PTC淋巴結轉移率為55%左右,但是絕大多數PTC患者預後良好,10年生存率超過90%,遠處轉移率為4%。然而,其中有一小部分PTC患者具有較高的侵襲性,預後差,包括高細胞亞型、實體/梁狀亞型、瀰漫硬化變異型、島狀甲狀腺癌、柱狀細胞亞型、PTC伴有微乳頭狀結構、PTC伴有釘狀突起特徵、PTC伴鱗狀上皮細胞癌、PTC與髓樣癌混合型等。

甲狀腺乳頭狀癌(PTC)的侵襲性變異在組織學亞型之間有何不同?

為了分析甲狀腺乳頭狀癌(PTC)侵襲性變異的發生率、臨床病理特徵和預後,美國加州塞繆爾·奧斯欽綜合癌症研究所的Allen S. Ho, MD等人,開展了一項隊列研究。

在2000-2016年之間納入5447例患者,發現侵襲性PTC變體的發生率年均增長大大超過了分化良好的PTC。PTC的各個變異之間以及相對於高度分化和間變性亞型的比較預後特徵和生存結果均存在顯著差異。

鑑於侵襲性PTC變體的發病率不成比例地上升、預後差異較大,對於組織學和預後不同的亞型,需要更加重視個性化的治療方法。

高分化乳頭狀甲狀腺癌(WDPTC)的結局已得到很好的表徵,但更具侵略性的變體對預後的影響遠未明確。這些罕見壓型導致其被合併為實際上可能是異質性疾病的風險。

這項隊列研究採集了2000年至2016年來自醫院和人群的美國癌症登記機構數據,來分析侵襲性PTC變異,包括瀰漫硬化變異型(DSV)、高細胞亞型(TCV)、島狀和低分化(PDTC)亞型。將這些變異與WDPTC和間變性病例進行了比較。數據分析於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進行。

瀰漫硬化亞型佔PTC的2%~6%,其病理特點為雙側甲狀腺葉或單側葉瀰漫性受累,擴張的淋巴血管區域內可見乳頭結構。以及出現廣泛的鱗狀上皮化生、淋巴侵犯、大量砂粒體、濃密的淋巴細胞浸潤和間質纖維化,並常伴有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高細胞亞型由Hawk和Hazard首次描述,是PTC最常見的侵襲性亞型,佔PTC的3%~19%,診斷高細胞亞型所需高細胞的比例和細胞高度,高度至少是細胞寬的2倍,高細胞比例從30%~70%不等。TCV預後較差與年齡較大、腫瘤大小及高頻率的甲狀腺外侵犯有關。治療上應給予甲狀腺全切和淋巴結切除術,當術前或術中發現局部侵犯的證據時,應行鄰近組織的整塊切除。

1984年Carcangiu等為乳頭狀癌伴局灶島狀成分這一特殊類型確立了診斷標準,重要特點是腫瘤細胞(含有許多可變數目的小濾泡)實體簇或「島」的形成,腫瘤小而均一,可變但始終存在有絲分裂活性,是一個中間分化、生物學商有侵襲性的癌。

使用加權最小二乘法通過年齡百分比變化(APC)計算年齡調整後的發病率。通過Cox回歸分析總體生存率和疾病特異性生存率。傾向得分匹配用於調整臨床和人口統計學協變量的生存分析。

總共鑑定出5447個侵襲性PTC變異(包括415個DSV、3339個TCV、362個島狀和1331個PDTC病例),以及35 812個WDPTC和2249個間變性病例。

在研究期間,觀察到攻擊性變異發生率顯著增加(APC,9.1[95%CI,7.33-10.89];P

存活率根據組織學亞型顯著不同,並注意到廣泛的死亡風險譜;WDPTC的10年總生存率為85.4%(95%CI,84.6%-86.3%),DSV為79.2%(95%CI,73.6%-85.3%),TCV 為71.9%(95%CI,68.4%-75.6%),PDTC為45.1%(95%CI,40.2%-50.6%),島型變異為27.9%(95%CI,20.0%-38.9%)和間變性病例為8.9%(95%CI,7.5%-10.6%)(P

即使通過多變量Cox回歸和傾向得分匹配對基線特徵的固有差異進行了調整,這些差異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

侵襲性PTC發病率的上升速度超過了WDPTC或間變性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而且,侵襲性PTC亞組的長期生存結果顯示出不同的臨床行為和廣泛的死亡風險,這表明治療應針對特定的組織學亞型。考慮到患病率不斷提高和結果截然不同的情況,需要對這些不同壓型、研究不足的人群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確定最佳的治療策略。

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學亞型眾多,且常常多種形態並存。高侵襲性PTC亞型會顯示出與其他類型明顯不同的生物學行為,而這將直接關係到臨床下一步治療方案的確定。PTC多種亞型並存且存在移行,對於高侵襲亞型有些即使所佔比例小於30%,仍具有臨床預後意義,對於幾種亞型共存時,在報告中按照所佔含量百分比依次列出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此外,分子分型目前已成為肺癌、乳腺癌、膠質瘤等多種腫瘤病理診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侵襲性PTC亞型在形態學上既保留了CPTC基本的核特徵,又存在各自獨特的結構特點,而越來越多的研究也開始關注其分子水平的特徵,所以將來PTC病理診斷應用分子分型成為可能。

與典型PTC比較,大部分亞型有不同的生長形式和一定的細胞學特點,有幾個亞型表現出侵襲性更強的行為,甲狀腺外浸潤率高,遠處轉移常見,對放射性碘不敏感,預後較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希望將來對這些不常見腫瘤的組織學診斷和自然史更加熟悉,能進行前瞻性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導臨床。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isk Spectrum AcrossAggressive Variant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JAMA Oncol. Publishedonline March 5, 2020.doi:10.1001/jamaoncol.2019.6851.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article-abstract/2761983?appId=scweb

相關焦點

  • 最新流調結果:我國甲狀腺癌發病率年均增加12.4%!性別差異明顯
    了解甲狀腺癌的長期變化趨勢對於疾病預防和控制戰略的制訂至關重要,但長期以來,我國甲狀腺癌的流行病學的描述尚不全面。為此,研究人員探究了2005-2015年間中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變化趨勢,本項研究近期發表於Endocrine期刊。本項研究使用的數據來源於中國癌症登記年報,研究人員對2005-2015年間的甲狀腺癌發病和死亡情況進行回顧性隊列評估。
  • 溫州疾控中心公布2014年居民死亡疾病譜 惡性腫瘤死亡率居首
    昨日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2014年度溫州市居民死亡疾病譜:全市共報告死亡人數43175例,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居死亡疾病譜前三位。去年,甲狀腺癌是女性群體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而心腦血管疾病是65歲以上老年群體的首位死因。
  • 廣東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速最快
    最近,「中國癌症地圖」在網上瘋傳,平時鮮為人關注的甲狀腺癌竟在全國各地高發。在湖南,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僅次於宮頸癌,高於乳腺癌,成為危害湖南人身體健康的「二號殺手」。廣東也未能倖免,據了解,甲狀腺癌已經成為廣東發病率增速最快的癌症。
  • 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發病率躍居全球第一,中國發病率死亡率最...
    (原標題: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發病率躍居全球第一,中國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為肺癌) 雖不必談癌色變,但癌症一直是人們健康面臨的潛在威脅。
  • 精彩推薦│劉志豔:分化性甲狀腺癌形態學譜系與分子生物學特徵
    本文對分化性甲狀腺癌(DTC)形態學譜系和分子生物學特徵進行綜述。目前已有基因學數據揭示,DTC在體細胞突變負荷和腫瘤分化上呈特徵性基因-形態學表型。這些新的發現,可進一步洞悉甲狀腺癌發生發展的機制,有效地將甲狀腺癌臨床病理和基因學特徵相結合,以指導DTC的臨床治療。近30年,甲狀腺癌發病率成倍增加,主要歸因於亞臨床病例的增加[1]。
  • COVID-19 癌症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原發性腫瘤亞型和患者人口統計學的影響:前瞻性隊列研究
    研究的主要結果是原發性腫瘤亞型、年齡和性別以及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流行率和入院期間的病病死亡率的影響。我們使用單變量和多變量模型分析了腫瘤亞型和患者人口統計學(年齡和性別)對COVID-19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影響。
  • 研究進展∣779例甲狀腺癌患者基因分析
    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平均每年增長4.5%。雖然大多數DTC患者通過手術治療得到治癒,但與遠處轉移和間變性轉化相關疾病有較高發病率和死亡率。間變性甲狀腺癌(ATC)是一種罕見但具侵襲性的甲狀腺癌,預後很差。 目前來看,一般給予晚期DTC和ATC患者全身治療方案,而關於該疾病的基因表達譜知之甚少。
  • 中國甲狀腺癌人數突然飆升,到底為什麼?
    文|菠蘿(一)毫無疑問,中國的癌症患者越來越多,絕大多數癌症類型的發病率都在提高。不同癌症的增長速度是不同的。下圖是中國女性2000年到2014年的癌症發病率變化曲線。從中可以看出,女性最常見的三個主要癌種:乳腺癌、肺癌和結直腸癌,不僅發病率較高,而且都還在持續上升。但真正增長最突兀,看起來最恐怖的,是那條紅色的線!那是啥東西?甲狀腺癌!甲狀腺癌在中國曾經是很少見的。
  • 核醫學診治甲狀腺癌的重要作用
    原標題:核醫學診治甲狀腺癌的重要作用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近年來以其發病率呈全球性增高趨勢而引人關注。除甲狀腺髓樣癌外,絕大部分起源於濾泡上皮細胞的甲狀腺癌保留了攝碘功能,這使核醫學的放射性碘-131(131I)成為甲狀腺癌術後的重要治療手段。
  • 應該擔心GLP-1受體激動劑的甲狀腺癌風險嗎?
    西班牙裔人群甲狀腺髓樣癌的發病率最高(0.21例/100000名女性·年和0.18例/100000名男性·年)。實驗證據胰島β細胞並不是體內唯一可以表達GLP-1受體的細胞。一項不良事件報告系統資料庫回顧性研究顯示,接受艾塞那肽治療的參與者(30例)與對照組相比(3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更高(OR,4.7)。但是,這項研究並未均分甲狀腺癌類型及對回顧性資料庫的固有局限性進行解釋。
  • 治療甲狀腺癌有哪些方法_更好的方法是
    核心提示:近年來,全球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1]。2018年全球新增甲狀腺癌病例數約為56.7萬,在所有癌症中發病率排名第9[2]。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也大大增加。在上海和杭州等城市,它已上升為女性惡性腫瘤的個位。
  • 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多高?《自然醫學》定義6種糖尿病前期亞型
    近日,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德國圖賓根大學和德國糖尿病中心(DZD)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根據一項25年的研究數據,確定了6種不同的糖尿病前期亞型。這6種亞型在發展為2型糖尿病時具有不同的風險水平,這將有助於臨床醫生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並控制糖尿病前期和隨之而來的其他問題。
  • 【全國甲狀腺腫瘤學術大會精彩實錄】之百辯MDT——楊明:中國人群乳頭狀甲狀腺癌特異突變譜和新型抑癌IncRNA
    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以遺傳變異檢測等為代表的精準治療帶來了一些腫瘤診斷及治療方式的轉變。
  • 【福島青少年甲狀腺癌發病率增118倍】日本福島核輻射問題再一次上...
    2020-11-28 04:20:49來源:FX168 【福島青少年甲狀腺癌發病率增之後,圍繞福島核輻射和核廢水問題持續引發全球關注。如今9年過去了,數據調查顯示,目前,在福島曾下達疏散指令的十一個地區,重建後居民的居住率只有30.9%,農田耕種面積為32.2%,工商業重啟率也僅有30.9%。更加令人擔憂的是,二月份發布的居民健康調查中,福島縣青少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加了118倍,相當於每100萬人中就有236人患病。
  • 越來越多孩子被甲狀腺癌盯上!11歲少年確診甲狀腺癌,3年後抗癌成功…
    東亞和南亞幾乎佔了甲狀腺癌負擔的一半,女性佔大部分(發病率為70.22%,死亡率為58.39%,DALYs為58.68%)。 而在兒童和青少年人群中,同樣也會出現甲狀腺癌。據統計,美國15-19歲青少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位居所有惡性腫瘤的第8位,在女孩中高居第2位。而在中國,青少年甲狀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甲狀腺癌是30歲以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 2015中國癌症統計數據:發病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點擊查看 隨著發病率和死亡率越來越高,癌症正成為中國首要的死亡原因和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儘管這些估算中仍然有不精確的地方,但這可能為中國未來的癌症防控提供可供參考的基線和評價標準,並幫助發現最需要援助的地區。
  • 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第一,肺癌如何預防和篩查?專家建議來了
    在中國,肺癌佔據發病率及死亡率首位,是我國「名副其實」的癌症第一殺手。肺癌的發病原因是什麼,哪些是高危人群,如何遠離肺癌,一起來聽聽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部腫瘤中心主任江躍全怎麼說。 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是最高 早期無明顯症狀據江躍全介紹,目前,肺癌仍然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 最近3年杭州甲狀腺癌發病人數陡升 罪魁禍首是放射線和遺傳
    浙江在線04月21日訊 (錢江晚報記者 丁潁鵑 鄭琪) 今年4月15日~21日是全國腫瘤宣傳周,我們特別關注甲狀腺癌,先請看右圖。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腫瘤近幾年發病呈陡峰上升。連續3年,甲狀腺癌已經成為杭州全人口發病率排第2位的惡性腫瘤,更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
  •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排名前十癌症 死亡率最高的是這個
    近日,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郝捷發布"我國最新癌症現狀和趨勢",公布目前我國排名前十的癌症,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肺癌皆居於前列,胃癌緊隨其後。好消息是,這些癌症的早期診斷率已經明顯提升。肺癌死亡率排名首位:注意遠離"三霾"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男性肺癌發病率最高,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等緊隨其後;女性乳腺癌發病率最高,肺癌、結直腸癌、胃癌、甲狀腺癌等緊隨其後。
  • 援鄂護士查出晚期甲狀腺癌!這個「友善癌」,也會翻臉變惡魔
    這類甲狀腺癌看似「友善」,但也需警惕近年來,我國甲狀腺癌發病率逐年增長。甲狀腺癌偏愛年輕人(30-40多歲),尤其是年輕女性。連桌球世界冠軍王楠、央視主持人朱迅等名人,都曾患甲狀腺癌。發病初期的甲狀腺癌往往沒有什麼症狀,你也感覺不到異常,常常是在體檢時被發現,或者像周國紅這樣,腫瘤擴散轉移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