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4月21日訊 (錢江晚報記者 丁潁鵑 鄭琪) 今年4月15日~21日是全國腫瘤宣傳周,我們特別關注甲狀腺癌,先請看右圖。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腫瘤近幾年發病呈陡峰上升。連續3年,甲狀腺癌已經成為杭州全人口發病率排第2位的惡性腫瘤,更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
為什麼甲狀腺腫瘤發病這麼迅速?目前的醫療技術能否根治它?昨天,錢報記者採訪了來自我省大醫院的甲狀腺疾病專家。
甲狀腺癌患者人數陡漲
是否因為補碘過頭了
體檢報告中,甲狀腺結節和腫瘤成為10大常見病之一。
是因為補碘過頭導致的嗎?業界認為有關,但不盡然。
採訪中,專家普遍認為,放射線和遺傳才是明確的高危因素。補碘等其他飲食習慣,以及環境汙染、藥物等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查證。
如果你是30~35歲的女性,中招甲狀腺疾病,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葛明華教授說,「不妨從雌激素攝入上找原因,比如化妝品、保健品等。」
浙醫二院甲狀腺外科主任王平介紹,橋本氏甲狀腺炎和甲狀腺癌有相關性。對一些伴有甲狀腺功能偏低的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來說,由於促甲狀腺素分泌偏高,會導致甲狀腺上皮細胞增長,因此容易誘發甲狀腺癌。
顯然全民補碘與甲狀腺疾病上升無法劃等號,但對部分人來說,減少碘攝入很有必要。邵逸夫醫院頭頸外科副主任謝磊建議,已查實有甲狀腺結節的,如身處沿海地區,可以少吃富含碘的食物(海帶、紫菜等)。
王平提醒,明確橋本氏甲狀腺炎的人,除了選擇無碘鹽,少吃海帶、紫菜、蝦皮等含碘高的海鮮之外,每年的複查也很重要。
刀是不是白開了
體檢還要查甲狀腺嗎
「從往年數據來看,甲狀腺良性結節佔了95%,其中大部分是不需要處理的。」謝磊的說法,讓拿到「結節」報告的人吃了定心丸。
而朋友圈中《從今往後,有一種甲狀腺腫瘤將不再被認定成癌症》的文章,讓很多查出甲狀腺癌的病人急了:刀是不是白開了?
但錢報記者在採訪中,甲狀腺診治專家坦言此文太誤導人了!
文章提到了最近發表在JAMA Onc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最近一個由來自不同國家專家組成的國際團隊認為需要對濾泡型甲狀腺乳頭狀癌進行了重新分類。這類腫瘤此前被認定為癌症,但實際上它根本就不是癌症,大家根本不必擔心!」
文章傳播很廣,王平主任告訴錢報記者:「甲狀腺乳頭狀癌有很多亞型,這篇文章對其中一種亞型的處理提出了意見,僅是一家之言,業內討論可以,但不適合廣泛傳播,因為這個亞型在甲狀腺癌中佔比非常少,一年也碰不到幾例。」
採訪中,專家的共識是:一年一次對甲狀腺進行超聲檢查仍然有必要,發現結節或是腫瘤,該手術時還是要手術——
前些天,王平做了兩例手術,病人一位81歲,還有一位28歲。
81歲的老爺子,77歲時查出甲狀腺癌,當時家人考慮到年紀大了,決定不做手術;5年後,老人依然健在,身子骨也挺好,想做手術了,但此時癌細胞已出現肺部轉移。
28歲是位年輕媽媽,早些年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但沒有按醫囑定期複查,這次手術中,醫生不得不施行甲狀腺全切,因為她的結節已癌變並累及雙側喉返神經。
謝磊副主任提到,甲狀腺癌有「家族遺傳化傾向」。他最近就遇到一對父女,先後被查出甲狀腺癌,都需要手術。
女兒今年30歲,去年懷孕時做了檢查,查出甲狀腺結節。順利生下孩子後,她今年準備做手術,術前查出甲狀腺已經出現側頸淋巴結的轉移。查出甲狀腺癌後,女兒讓家裡人都做了檢查。結果父親也確診患有右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
最靠譜說法是什麼
診治方法有何新進展
去年,省腫瘤醫院做了約2500例甲狀腺癌手術,其中微小癌手術佔2000例左右。錢報記者了解到,對於甲狀腺微小癌,一份由國內權威專家制定的診治共識,剛剛出爐。
中國抗癌協會甲狀腺癌專業委員會、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高明教授領銜的專家組,用一年多時間,起草和編寫了《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浙江省腫瘤醫院和邵逸夫醫院的專家都參與了制定。
葛明華教授是專家組副組長,他介紹了「共識」的部分要點——
1、對於一些低危的甲狀腺微小癌,即病理類型良好,腫瘤小於等於5mm,腫瘤位於腺體中央,沒有甲狀腺被膜侵犯和淋巴結轉移,沒有家族史等甲狀腺癌高危因素的微小癌,可以考慮三到六個月複查一次。如果病灶在進展,則建議切掉。
這等於解答了業界一直爭論的「小於1cm的甲狀腺微小癌到底要不要手術」的問題。
2、超聲檢查是早期排查甲狀腺微小癌的最可靠診斷方法。CT、磁共振檢查也可作為輔助診斷方法,但不推薦PET-CT用於早期排查;
3、手術是治療甲狀腺微小癌的主要手段。術後是否需要進行碘131治療,需要根據惡性程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