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皮膚下面發生了什麼?T射線技術揭示皮膚結構

2020-12-05 核技術CCNTA

·威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太赫茲輻射或T射線可以揭示有關皮膚結構和乾燥的寶貴信息。

· 可能是表徵皮膚溼疹和牛皮癬狀況的有用工具

· 有潛力協助皮膚癌手術

· 新方法使科學家能夠發現有關我們皮膚特徵的更多信息

一種稱為T射線(太赫茲)的輻射技術來分析皮膚結構的新方法,可以幫助改善皮膚狀況(如溼疹,牛皮癬和皮膚癌)的診斷和治療。

華威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CUHK)的科學家表明,使用涉及分析從多個不同角度發射的T射線的方法,他們可以對皮膚和皮膚區域的結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它比目前的方法所允許的水分多得多。

他們的方法在《先進光子學研究》中已有報導,可以為科學家和臨床醫生提供一種表徵個人皮膚特性,協助管理和治療皮膚狀況的新工具。

太赫茲(THz)輻射或T射線位於電磁頻譜上的紅外線和WiFi之間。T射線可以穿透許多常見的材料,例如塑料,陶瓷和衣服,使其在非侵入性檢查中很有用。T射線的低能光子也不會電離,從而使其在生物環境(包括安全性和醫療檢查)中非常安全。

由於穿過深層的T射線衰減太多,因此只能檢測到穿過皮膚外層(角質層和表皮)反射回來的T射線。這使T射線成像成為監視這些最外層的潛在有效方法。為了測試這一點,太赫茲光通過稜鏡聚焦在皮膚上,以使光線在特定的焦平面上對準。根據皮膚的性質,光線會稍微不同地反射回去。然後,科學家可以比較光線進入皮膚之前和之後的特性。

但是,標準太赫茲反射光譜法存在局限性,為了克服這些缺陷,這項新研究背後的科學家們改為使用橢圓偏振法,該方法涉及將T射線以多個角度聚焦在同一皮膚區域。

他們成功地證明了使用橢圓偏振光法,他們可以準確地計算在兩個彼此成直角的方向上測量的皮膚的折射率(確定光線穿過皮膚的速度)。這些折射率之間的差異稱為雙折射-這是首次在體內測量人皮膚的THz雙折射。這些特性可以提供有關皮膚中有多少水的有價值的信息,並可以計算出皮膚的厚度。

華威大學物理系和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的艾瑪·皮克韋爾·麥克弗森教授說:「我們想證明我們可以對人體皮膚進行橢偏測量,並計算出皮膚的特性。準確。在普通的太赫茲反射成像中,厚度和折射率作為一個參數組合在一起。通過以多個角度進行測量,您可以將兩者分開。

「水合的皮膚與脫水的皮膚會有不同的折射率。對於皮膚病患者,與現有技術相比,我們將能夠定量地探測皮膚的水合作用。如果您要為患有溼疹或牛皮癬的人改善護膚產品,我們將有可能對使用不同產品改善皮膚或區分皮膚類型進行定量評估。

對於皮膚癌患者,您還可以在手術開始之前使用THz成像來探測皮膚,以更好地了解腫瘤的擴散範圍。皮膚癌會影響皮膚的特性,其中一些在皮膚表面之下是看不見的。」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後陳雪泉博士說:「眾所周知,T射線對皮膚的水分含量敏感。但是,我們指出角質層的細胞結構也對太赫茲反射起反應。我們的技術使該結構特性能夠被敏感地探測到,從而提供有關皮膚的全面信息,對於皮膚診斷非常有用。」

為了測試他們的方法,研究人員讓志願者在適應環境溫度和實驗室乾燥後,將手臂放在T射線設備的成像窗口上30分鐘。通過將他們的皮膚緊貼成像窗口的表面,他們阻止了汗水從皮膚中逸出,這一過程稱為阻塞。

然後,研究人員在半小時內每兩分鐘以彼此成直角的角度進行四次測量,以便他們可以隨時間監視閉塞的效果。由於T射線對水特別敏感,因此,隨著水分在皮膚中累積,它們可能會看到明顯的差異,這表明該方法可以顯示出產品在保持皮膚水分方面的有效性。

進一步的研究將著眼於改進過程的儀器以及它如何作為實際設備工作。

Pickwell-MacPherson教授說:「我們沒有任何真正準確的可以測量臨床醫生可以使用的皮膚。皮膚科醫生需要更好的定量工具來使用,並且易於使用。

「如果效果良好,您可以去診所,將手臂放在掃描儀上,繪製出咬合曲線,並推薦適合皮膚的產品。我們可以獲得更多量身定製的藥物,並開發針對不同皮膚反應的產品。它可能確實符合當前對定製醫學的關注。」

·「利用互補的太赫茲橢圓儀配置來探測體內皮膚的水合作用和細胞結構」發表在Advanced Photonics Research,DOI:https : //doi.org/10.1002/adpr.202000024

·這項工作由香港研究資助局,英國研究與創新機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和英國皇家學會資助。

相關焦點

  • T-射線技術讓皮膚結構顯露無疑!
    一種利用一種稱為T射線的輻射分析皮膚結構的新方法,可以幫助改善溼疹、銀屑病和皮膚癌等皮膚病的診斷和治療。來自華威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CUHK)的科學家研究發現,使用一種分析從幾個不同角度發射的T射線的方法,可以對皮膚和皮膚區域的結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 太赫茲輻射射線技術:揭示了皮膚下的病變
    T射線只檢測到穿過皮膚外層,即角質層和表皮,然後再反射回去,因為傳播到更深處的T射線會衰減太多。這使得T射線成像成為監視這些最外層的潛在有效方法。為了測試這一點,太赫茲光通過稜鏡聚焦在皮膚上,以使光線在特定的焦平面上對準。根據皮膚的性質,光線會稍微不同地反射回去。然後,科學家可以比較光線進入皮膚之前和之後的特性。
  • 太赫茲還能透視皮膚結構,診斷癌症擴散情況
    ,可以比目前其他方案更詳細地了解皮膚區域的結構和水合程度,從而幫助改進溼疹、銀屑病和皮膚癌等皮膚病的診斷和治療。由於傳播得更深的T射線衰減得太多,因此只有在反射回來之前穿過皮膚外層(角質層和表皮)的T射線才能被檢測到,這使得x光成像成為監測這些最外層的潛在有效方法。為了測試這一點,太赫茲光通過稜鏡聚焦到皮膚上,以將光線對準特定點位。根據皮膚的特性,反射回來的光線會略有不同,科學家則可以藉此比較光線進入皮膚前後的特性。
  • 帶你認識皮膚組織結構
    當有棘層受損,皮膚的彈性會下降、皮膚會鬆弛,還有些伴有紅血絲、敏感、皮內有丘疹似的痘痘5、基底層被稱為基底母細胞層,具有分裂、繁殖的作用,是決定我們皮膚的外觀和質感的,在基底層中含有4%~10%的黑色素細胞,色素顆粒,是決定著我們皮膚顏色的深淺所以天天在想著美白的,通過美白丸,美白粉人,不見得皮膚能白多少,因為這是基因決定的。
  • 動物所等揭示人類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皮膚的衰老伴隨其屏障和防禦功能的降低以及皮膚衰老相關疾病發病率的升高。由於皮膚的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技術難以精確揭示皮膚衰老過程中不同細胞類型的變化規律和分子機制。為進一步明確人皮膚衰老過程中細胞和分子水平的改變,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學測序技術繪製了不同年齡段的多種皮膚細胞類型(包括表皮基底細胞、有棘細胞、顆粒細胞、黑色素細胞、真皮細胞等)的基因表達圖譜。分析表明,富含表皮幹細胞的表皮基底細胞具有較高的異質性並可被分為6個細胞亞群。此外,中年組與老年組的皮膚相較於年輕組具有更為相似的轉錄組特徵,提示眼部皮膚在中年時期已經發生顯著的衰老相關基因表達變化。
  • 研究揭示人類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皮膚是機體衰老過程中最先出現衰老表徵的組織之一。皮膚的衰老伴隨其屏障和防禦功能的降低以及皮膚衰老相關疾病發病率的升高。由於皮膚的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技術難以精確揭示皮膚衰老過程中不同細胞類型的變化規律和分子機制。
  • 太赫茲還能透視皮膚結構 診斷癌症擴散情況
    太赫茲還能透視皮膚結構,診斷癌症擴散情況   近日,一項來自華威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CUHK)的研究成果表明,利用一種被稱為T射線的輻射來分析皮膚結構的新方法,可以比目前其他方案更詳細地了解皮膚區域的結構和水合程度,從而幫助改進溼疹、銀屑病和皮膚癌等皮膚病的診斷和治療。
  • 為什麼系統聯合化療後皮膚T細胞淋巴瘤易復發且加重?
    缺氧誘導因子瑞金醫院皮膚科最新研究發現系統性聯合化療(CHOP方案)促進了皮膚T細胞淋巴瘤(CTCL)中缺氧誘導因子(HIF-1α)介導的糖酵解途徑和IL-17F通路的激活,通過HIF-1α抑制劑可以逆轉上述過程,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既揭示了化療不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機制,又提出了潛在的治療方法。
  • 研究揭示人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與合作單位在線發表於《發育細胞》的一項研究,繪製出人皮膚老化的單細胞轉錄圖譜,揭示出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並發現了2個促進皮膚細胞增殖、減輕炎症、抑制衰老的關鍵因子。,實則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層結構組成。
  • 大量伽馬射線首先照射到的是皮膚的角質層,使角質層從結構上瓦解
    那是空氣中的原子吸收高能射線變成激發態,然後又回到非激發態時放出的光譜,其實當裂變反應發生時也就是不可見光,主要是穿透力極強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如果強度較大,僅暴露一下皮膚就會變紅,因為大量伽馬射線首先照射到的是皮膚的角質層
  • 皮膚的結構是什麼樣?
    皮膚的結構皮膚分為:(1)表皮:無血管、無神經末梢,有再生能力。(2)真皮:有血管、有神經,沒有再生能力。(1)酸性保護膜(皮脂膜):在表皮的上面一層,醫學上稱為界面活性劑,是由汗腺分泌的汗水和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乳化而成的,呈弱酸性PH4.5—6,可保護皮膚,防止水分入浸和流失。可預防過敏,防止細菌感染。皮膚PH值不平衡時,皮膚就很容易過敏,形成敏感性皮膚。
  • 皮膚科醫生都在說防曬:陽光紫外線對皮膚究竟做了什麼
    它以強大的地球磁場、大氣層和空氣層,基本攔截屏蔽掉了外來的致命射線。抵達地球表面的日光,最終包括6%紫外線,52%可見光及42%紅外線。日光輻射帶來了最初的光合反應和物質合成,參與啟動了35億年前生命物質DNA的出現,照耀著也引導參與著史詩般的物種進化。萬物生長靠太陽,是宇宙真理。
  • 曬一曬太陽皮膚為啥會變紅?因為你的皮膚很受傷
    你身上暴露部位的皮膚會出現紅斑、水腫甚至水皰,之後會還會出現色素沉著、爆皮等等症狀。那麼你有沒有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曬傷會使你的皮膚變紅甚至變黑?曬傷背後的科學眾所周知,照亮地球並且帶給我們溫暖的陽光是一種電磁輻射,但陽光中還含有紫外線輻射。與可見光不同,這種輻射能夠穿透皮膚,進入細胞這個人體最大器官的細胞核。
  • 學習護膚第一課:了解皮膚的基本結構,認識皮膚屏障的重要性
    因此我覺得很有必要來科普一波最基礎的知識,也是咱們學習護膚的第一課——了解皮膚的基本結構,認識皮膚屏障的重要性!看完也許你就明白為何我總是討厭皂基、討厭酒精、討厭無腦補水等錯誤的護膚手段了~皮膚的基本結構總體來說,皮膚分為三層:表皮、真皮、皮下組織。
  • 大量伽馬射線首先照射到的是皮膚的角質層,使角質層從結構上瓦解
    那是空氣中的原子吸收高能射線變成激發態,然後又回到非激發態時放出的光譜,其實當裂變反應發生時,反應堆內的顏色就是這種幽藍色,但是與電視劇不同的是,代理總共是迪亞特洛夫辯稱當班人員,操作無大礙,主要原因在於反應堆設計缺陷,不過放射性物質藉助爆炸的衝擊波,以及大氣流動開始迅速向周圍飄散,說說輻射對人的危害,輻射對普通人來說神秘而又可怕,一個看不見的殺手卻只為喚起有機生命心中的最深扯的恐懼
  • 【學術前沿】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研究組合作揭示人類皮膚衰老新機制
    【學術前沿】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研究組合作揭示人類皮膚衰老新機制 2020-11-25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來皮膚都是皺皺巴巴的 ——皮膚表面形貌
    藉由珀萊雅化妝品功效評價中心的專業人員與設備,再結合他們前期研究結果,美麗研製推出了第一期人體皮膚基礎科學科普性文章《科學辨別皮膚類型,幫你選對化妝品》。而在此次,我們將推出第二期合作成果,在本期中我們將藉由珀萊雅的儀器設備觀察到皮膚的微觀結構,了解到化妝品公司是如何利用這些高尖端儀器來進行化妝品功效評估的。
  • 皮膚結構基礎知識——表皮層的生物結構
    表皮位於皮膚的最外層,它直接體現出皮膚的外觀及健康狀態,並賦予了皮膚的質感,參與皮膚的保溼和膚色的形成,是皮膚美容的重要載體。1、角質層 是表皮的最外層,與皮膚美容關係最密切。由5~15層細胞核和細胞器消失的角質細胞和細胞間質構成,角質細胞核細胞間質的結構被比喻為「磚牆結構」,角質層完整的結構對維持皮膚屏障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 不了解皮膚基礎結構和類型,就不要談改善皮膚問題
    不同角度告訴大家怎么正確的護膚,手法是什麼,怎麼內調外養皮膚更好?今天多多老師來跟大家詳細講一下今天是第一課,這節課老師和大家超詳細的扒一下皮膚結構以及自我檢測膚質的方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正確護膚的第一步,認識皮膚皮膚由外向內分為三層:表皮、真皮、皮下組織
  • 瞿昆團隊揭示系統性硬化症皮膚纖維化主要致病細胞
    由於皮膚纖維化是SSc患者普遍的臨床症狀且可以反映內部器官的病變程度,更易獲得的皮膚組織成為研究SSc發病機制的理想樣本。目前人們對 SSc的發病機制及致病細胞類型知之甚少,何種細胞類型的變化導致了疾病的發生, 依然是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