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系統聯合化療後皮膚T細胞淋巴瘤易復發且加重?

2020-12-05 澎湃新聞

為什麼系統聯合化療後皮膚T細胞淋巴瘤易復發且加重?

2020-09-23 0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沈小雁 袁勇勇 上海瑞金醫院皮膚科

缺氧誘導因子

瑞金醫院皮膚科最新研究發現系統性聯合化療(CHOP方案)促進了皮膚T細胞淋巴瘤(CTCL)中缺氧誘導因子(HIF-1α)介導的糖酵解途徑和IL-17F通路的激活,通過HIF-1α抑制劑可以逆轉上述過程,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既揭示了化療不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機制,又提出了潛在的治療方法。

該研究成果近日在Experimental Dermatology發表,王博博士和李可嘉主治醫師並列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沈小雁副主任醫師和鄭捷教授。

皮膚T細胞淋巴瘤

皮膚T細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oma,CTCL)是一種原發於皮膚的T細胞來源的腫瘤。30年來針對CTCL多採用CHOP聯合化療方案,化療後迅速見效但腫瘤常在短期內復發且加重。瑞金醫院皮膚科鄭捷教授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提出「非化療」方法治療皮膚T細胞淋巴瘤中的最常見類型——蕈樣肉芽腫(蕈樣黴菌病,MF),取得了較化療更長的緩解期和生存期。「非化療」方法的理論基礎是將該腫瘤性疾病作為炎症性疾病對待,成功借鑑了炎症性皮膚病的「控炎」方式,從而有效「控瘤」,顯示「炎症」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化療後腫瘤容易復發,每次復發在腫瘤細胞侵襲性生長加速的同時都加重了皮膚及各個系統的炎症反應,最終導致患者死亡。化療在加劇腫瘤細胞的侵襲性生長及炎症發生中起了什麼作用,炎症反應又是如何產生的?

腫瘤細胞通常利用糖酵解作為能量代謝的主要來源,從而獲得更高的糖分解能力而促進腫瘤細胞自身的增殖,抑制糖酵解途徑能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在糖酵解的條件下T細胞更傾向呈現Th17表型,產生白介素17(IL-17),而Th17細胞有促進腫瘤生長的作用。瑞金醫院皮膚科皮膚淋巴瘤團隊在鄭捷教授的指導下,經過近十年探索,發現化療可以誘發CTCL腫瘤細胞糖酵解途徑的活化,糖酵解通路關鍵酶的表達增強,IL-17F表達增加,表明化療後糖酵解通路的激活與腫瘤復發增殖有關;同時腫瘤細胞在糖酵解激活後呈現Th17表型與Stat3/RORγt通路有關,而Stat3的活化影響CTCL的凋亡。此項研究進一步發現,HIF-1α即缺氧誘導因子,是調控化療後CTCL腫瘤細胞能量代謝變化和炎症因子釋放的關鍵因子,HIF-1α抑制劑可以抑制糖酵解途徑和stat3/IL-17F,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

該研究首次從能量代謝和炎症因子的角度研究了化療後CTCL糖酵解途徑的激活以及Stat3/IL-17F軸的活化,揭示了化療後CTCL再次增殖與不易凋亡的機制,並且首次發現了上述過程受HIF-1α調控,HIF-1α抑制劑可以有效抑制糖酵解和IL-17F通路,阻斷HIF-1α介導的通路有可能成為一種潛在CTCL的治療方法。

作者:沈小雁 袁勇勇

原標題:《為什麼系統聯合化療後皮膚T細胞淋巴瘤易復發且加重?—瑞金醫院皮膚科發現缺氧誘導因子(HIF-1α)調控化療後腫瘤細胞增殖》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外周T細胞淋巴瘤關鍵信息
    認識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從記住CD30開始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我們放第一個講,因為儘管它隱藏在PTCL眾多亞型中,卻很有辨識度。關於這個亞型,CD30猶如一個「定位導航「 。為什麼識別CD30這麼重要?一方面ALCL的定義提示我們,診斷的前提是識別CD30,而治療上的進展進一步突顯該標記物的意義。
  • ...全國白血病·淋巴瘤會議│白鷗教授:套細胞淋巴瘤新靶向藥物進展
    另外,SOX11、CDKN2A缺失和TP53基因突變,Myc的高表達以及miR-18b的過表達,都有可能與MCL的預後不良相關,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2.  新靶向藥物進展雖然數十年來MCL的治療已顯著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在高強度治療後復發,且復發後預後極差,總生存不足2年,並且繼發性MDS和AML發生率也隨之增加。另外,老年患者對高強度治療不能耐受。
  • 淋巴瘤不見了,仍要按計劃化療
    初始採用標準方案治療的淋巴瘤患者未達到完全緩解;或達到完全緩解後復發;治療中無效或進展和經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後復發,即考慮為「復發難治性淋巴瘤」。腫瘤消失後,原計劃的化療仍要繼續       「臨床上我們會遇到一些患者,可能2-4個周期之後,原本的腫塊就已經摸不見了,甚至在CT檢查上也顯示不出來。
  • 復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CAR-T治療的最新研究進展
    復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CAR-T治療的最新研究進展
  • 天津市腫瘤醫院淋巴腫瘤科 淋巴瘤患者指南
    ●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疾病進展較慢,傳統化療治療後較易復發。—常見亞型是:小淋巴細胞淋巴瘤(又稱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濾泡性淋巴瘤。●侵襲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疾病病程進展較快,如不及時治療會危及生命。—常見亞型是: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3.怎麼會得淋巴瘤這種病?
  • CAR-T療法在復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中的應用 | CAR-T專欄
    CAR-T療法在復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中的應用 | CAR-T專欄
  • 瑞金新知速遞 第170期|沈小雁副主任醫師發現系統化療後促進皮膚T細胞淋巴瘤HIF-1α介導的糖酵解和IL-17F通路活化
    【中文摘要】背景:系統性化療通常作為晚期皮膚T細胞淋巴瘤(CTCL)治療最後的選擇。化療的主要弊端在於腫瘤的復發和系統性化療的副作用。目的:研究腫瘤細胞在CHOP化療後的代謝改變。方法和結果:在晚期CTCL,患者CHOP化療後在生存時間和緩解時間未顯示明顯受益。HIF-1α在晚期MF患者的皮損病灶和腫瘤細胞株及CTCL腫瘤鼠模型中表達明顯升高。CHOP化療後顯示了HIF-1α依賴的糖酵解活性的增加及IL-17F明顯升高。
  • 2020 ASH | 免疫化療序貫聯合來那度胺一線治療套細胞淋巴瘤研究...
    2020 ASH | 免疫化療序貫聯合來那度胺一線治療套細胞淋巴瘤研究結果公布
  • ...母細胞性_漿細胞樣樹突細胞_血液皮膚腫瘤_免疫表型_醫脈通
    患者常因皮膚、淋巴結、骨髓及血液 等不同部位受到累及而就診於皮膚科、血液科或腫瘤科, 初診較困難。其腫瘤細胞呈母細胞性,但具有特徵性免 疫表型 CD4+ CD56+ CD123+ ,不表達髓系、T 細胞以及 B 細胞特異性標誌。迄今尚缺乏標準的治療方案與共識, 急性髓系、淋系白血病及侵襲性淋巴瘤的化療方案均被 用於治療此病,目前傾向於採用高強度化療聯合造血幹 細胞移植(HSCT)。
  • 中國濾泡性淋巴瘤診斷與治療指南_濾泡性淋巴瘤_FL_治療指南_醫脈通
    分子遺傳學檢測可有Bcl-2 重排,細胞遺傳學或螢光原位雜交(FISH)檢測t(14;18)或t(8;14)可以協助診斷。此外,有研究提示氟達拉濱具有骨髓幹細胞毒性,且可能與繼發腫瘤有關,因此應該避免過早使用,特別是將來擬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SCT)治療的患者。5.年老虛弱FL 患者的治療:對於年老虛弱不能耐受聯合化療的患者,一線可選用單藥利妥昔單抗、單藥化療、利妥昔單抗聯合單藥化療,並加強支持治療。
  • CAR-T細胞免疫療法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中的應用
    但為保證移植成功,需進行大劑量放化療及免疫抑制治療,使受者免疫功能恢復延遲,易發生感染及復發,嚴重者甚至死亡。微移植僅針對腫瘤細胞進行小劑量化療,治療全程不使用免疫抑制劑,並通過多個序貫療程的供者造血幹細胞輸入,形成供者細胞微嵌合,供者細胞一方面產生移植物抗腫瘤(GVT)效應,一方面激活受者免疫系統產生受者抗腫瘤效應。
  • T細胞淋巴瘤 :兩種關鍵酶_T細胞淋巴瘤_NQO1_HO-1_免疫組織化學_醫...
    HO-1為血紅素分解代謝的限速酶, 誘導血紅素降解為膽綠素/膽紅素, 一氧化碳(CO)和Fe2+; HO-1具有抗炎、抗氧化應激、抑制細胞凋亡等作用[]; 國外多項研究表明, HO-1在多種腫瘤細胞中高表達, 且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化療抵抗、腫瘤轉移和預後不良密切相關
  •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陽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研究進展_淋巴瘤...
    DLBCL)是一種罕見並具有特徵性形態學、免疫表型和細胞遺傳學特點的惡性淋巴瘤,是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獨立亞型。胞質和胞核著色模式與t(2;5)(p23;q35)染色體易位形成NPM-ALK融合基因有關,細胞質顆粒狀染色模式由t(2;17)(p23;q23)染色體易位形成CLTC-ALK融合蛋白所致。而ALK+DLBCL以t(2;17)(p23;q23)染色體易位形成CLTC-ALK融合基因為主,免疫組織化學顯示為胞質內顆粒樣著色。
  •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靶向治療進展_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_基因表達...
    儘管近年來CD20單抗(美羅華)聯合傳統化療方案(R-CH0P)顯著提高了療效,但對於高危DLBCL病例,3年生存率仍低於60%,有待進一步提高。本文總結近年來DLBCL的主要生物學研究進展及2015年靶向治療方面的重要臨床研究結果,探討DLBCL未來的治療方向。
  • 新型CD19 CAR-T 治療B細胞淋巴瘤
    CAR-T治療在惡性血液腫瘤方面,如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細胞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均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結果。但CAR-T治療仍然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首先,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對CAR-T治療敏感,存在治癒率低的問題;其次,接受CAR-T治療後即使獲得完全緩解的患者仍會出現疾病復發。
  • 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靶向藥物治療進展_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_非霍奇金...
    2012年有學者首次提出未來有可能不再需要傳統化療即能治癒淋巴瘤。2013年第55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報導了多項關於靶向治療DLBCL的最新臨床試驗,結果令人鼓舞。DLBCL的治療靶點主要包括B淋巴細胞表面抗原、B細胞內信號轉導通路和細胞微環境。
  • 中樞淋巴瘤化療效果理想(醫說新語)
    原發性中樞神經淋巴瘤是一種罕見的原發於顱內或脊髓的惡性淋巴瘤。以往手術是治療該淋巴瘤的主要手段,但手術風險大、術後復發率高;放療雖然能延長患者生存期,但接受放療的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較易出現遲發性神經毒性不良反應,表現為腦功能失調、進展性痴呆、尿失禁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最新衛健委診療規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聯合化療
    慢性白血病則分為慢性髓性白血病,常稱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及少見類型的白血病。目前按照WHO造血系統和淋巴組織腫瘤分類,CLL與小淋巴細胞淋巴瘤為一類疾病,所以CLL的診療規範歸入淋巴瘤部分。
  • 中醫在身邊|淋巴瘤化療出現不良反應?中醫調理顯功效!
    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結和結外淋巴組織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其發生大多與機體免疫應答過程中淋巴細胞增殖分化產生的某種免疫細胞惡性轉變有關。這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可以使用化療、放療、手術治療、靶向治療等多種治療方法,但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式是以化療為綜合治療的根基。
  • 兒童B細胞淋巴瘤存活率再提升!「無藥可用」時,如何化被動為主動?
    然而,強化化療也可能導致治療相關的死亡的增加。為進一步改善治療結果,研究人員亟需尋找化療以外有效的低毒性療法。  美國科羅拉多州兒童醫院託馬斯·格羅斯(Thomas Gross)醫學博士說:「利妥昔單抗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早期的研究已表明,化療聯合利妥昔單抗可以延長成人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