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外周T細胞淋巴瘤關鍵信息

2020-12-07 醫脈通

我國外周T細胞淋巴瘤:在NHL的佔比超二成


淋巴瘤的分類繁雜,病理診斷時涉及眾多標記物,其治療方案也根據病理分型的不同有所區別。中國一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我國約九成淋巴瘤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


按2016年WHO的分類建議,NHL又可分為B細胞NHL和T/NK細胞NHL,這兩種類型,在中國分別約佔整個淋巴瘤的66%和21%[1]。其中,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是來源於成熟T/NK細胞的一組高度異質性疾病。中國PTCL患者在NHL中的佔比(21.4%)高於歐美國家(10%-15%) [1,2],可以說有更大的診治需求。本篇我們就來探探PTCL的真面目。


2016年WHO分類標準中,PTCL又被細分為4個類別25個以上的亞型[3]。這麼多亞型,光看名字就能被繞暈,沒關係,通過圖1,大家的密集恐懼症會得到一定緩解。

圖1 PTCL分型(a 在某些病例中,可能主要累及淋巴結結外部位)


部分PTCL亞型臨床病理表現


以下表中的PTCL亞型具有侵襲性,它們不同的臨床病理表現可以幫助我們做出區分,進而有助於給出相應的治療建議[5]。(表1)


表1 部分PTCL亞型臨床病理表現


下面幾種類型人群佔比較大,是時候認識一下


一項納入1153例PTCL和NK/T細胞淋巴瘤的研究顯示,最常見的類型包括PTCL-NOS(25.9%),血管免疫母細胞淋巴瘤(18.5%),NK/T細胞淋巴瘤(10.4%),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9.6%),以及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其中ALK+6.6%,ALK-5.5%)[7]


1. 認識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從記住CD30開始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我們放第一個講,因為儘管它隱藏在PTCL眾多亞型中,卻很有辨識度。關於這個亞型,CD30猶如一個「定位導航「 。為什麼識別CD30這麼重要?一方面ALCL的定義提示我們,診斷的前提是識別CD30,而治療上的進展進一步突顯該標記物的意義。


ALCL被定義為以CD30陽性間變大細胞為特徵的一大類,根據臨床表現分為三種類型,系統性ALCL(sALCL)、原發性皮膚ALCL、乳房植入物相關的ALCL[5]。一項隊列分析顯示,sALCL約佔PTCL所有亞型的12%[4]。sALCL可再以ALK+和ALK-區分,ALK+sALCL在兒童和年輕人中更常見,ALK-sALCL則老年人更常見(>50歲),後者較前者的預後更差[5]。CHOP為基礎的化療是sALCL目前一線標準治療方案,但療效有限[6]


2020年5月,以CD30為靶點的更有效的藥物——注射用維布妥昔單抗在中國獲批。作為靶向CD30的抗體偶聯藥物(ADC),注射用維布妥昔單抗適用於治療以下CD30陽性淋巴瘤成人患者:復發或難治性系統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sALCL);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因cHL也呈CD30陽性表達)


2. PTCL-NOS:CD52、CD30、GATA3、TBX21有助鑑別


PTCL-NOS是一組有高度異質性的結節性淋巴瘤,歐美最常見,亞洲人群中佔PTCL的23%[7]。PTCL-NOS沒有特徵性的形態學表現,臨床最常見皮膚和胃腸道受累這樣的結外表現。32%-58%的患者有CD30表達,35%-100%的患者有CD52表達,33%的患者有GATA3的高表達,部分患者也可能有TBX21的高表達[5]


通過基因分析可以將這組人群與其他常見PTCL亞型如血管免疫母細胞淋巴瘤(AITL)和ALCL區分開,所有患者均需評估CD30表達。這個亞型的治療與PTCL的常規治療原則一致。


3. 血管免疫母細胞淋巴瘤(AITL)


這種亞型都屬於結節性PTCL,臨床上有與自身免疫相關的表現,包括關節炎和皮疹等。AITL的判斷基於它至少表達兩種及以上TFH細胞標誌物(PD-1、BCL-6、CXCL13、CD10、ICOS、CXCR5)[3]


組蛋白乙醯酶抑制劑羅米地辛、貝利司他(均尚未在中國上市)已被批准可用於復發PTCL治療。但從表觀遺傳學考慮,這些藥物可能對AITL更有效,並且已有相關研究報導了這樣的結論。研究表示,羅米地辛聯合5-氮胞苷用於AITL患者可以實現83%的應答率(RR)和50%的完全緩解(CR)[5]


4. 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與HTLV1病毒相關


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 (ATLL)是與HTLV1病毒相關的侵襲性淋巴瘤,感染者中有2.5%可能發展為ATLL,中位發病年齡是45歲。ATLL包括四個類型,每個類型臨床病程有所不同。患者會有血液受累、肝脾腫大、骨骼及皮膚受累、高鈣血症,以及低於10個月的中位生存期這樣的疾病特徵。90%的ATLL患者的TH2細胞和Treg趨化因子受體CCR4為陽性[5]


化療對ATLL的作用有限,目前的建議是化療聯合幹擾素和疊氮胸苷,以及早期進行幹細胞移植。惰性進展的患者可以聯用幹擾素和疊氮胸苷。


5. 淋巴結外NK/T細胞淋巴瘤:與EBV病毒感染相關


這一類型又分為鼻型,侵襲性NK細胞白血病(ANKL)與慢性NK細胞淋巴增殖性疾病,亞洲人群多見。可累及的器官有鼻腔、口咽、皮膚、胃腸道、睪丸等,也可在肝、脾、骨髓等部位播散。病理表現有CD2+、CD3-,CD56+、細胞毒分子+。WHO的分類規定將EBV病毒感染作為診斷該類型的必要條件。


這個類型預後較差,傳統的含蒽環素的方案(CHOP、環磷醯胺、阿黴素、長春新鹼、潑尼松龍或CHOP樣)對它無效,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效果也不佳。有研究表明左旋門冬醯胺酶對於復發難治患者有效,有可能讓Ⅰ/Ⅱ期患者得到治癒。Ⅲ/Ⅳ期和復發難治患者治療仍面臨挑戰,免疫治療、靶向治療或將成未來治療選擇[8]。


PTCL治療:新藥值得期待


當前,提高PTCL患者PFS和OS的探索集中在化療+各類新藥的聯合應用。2020年NCCN對PTCL一線治療的建議包括:CHOP/CHOEP/DA-EPOCH等化療方案、放療,以及在化療基礎上聯合靶向藥物、幹細胞移植,NCCN也非常鼓勵患者參與這類臨床研究[9]


即使進行了強化的一線治療,PTCL患者的反應仍不理想,且復發率高。在某些PTCL 亞型中,5年生存率可能低至7%,復發難治患者常處於預後差的高風險之下。可喜的是已有新藥獲FDA批准用於復發人群。未來,通過各種標記物來分辨患者並據此給予相應治療,將有望實現PTCL的最小殘留病(MRD),甚至治癒[7,10,11]


參考文獻:

[1].李小秋等.中國淋巴瘤亞型分布:國內多中心病例10002 例分析.診斷學理論與實際.2012;11(2):111-115.

[2].James O. Armitage, et al. The Aggressive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 2017 Am J Hematol. 2017;92:706–715.

[3].Swerdlow SH, et al. The 2016 revis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ymphoid neoplasms.Blood. 2016;127(20):2375-2390.

[4]. Vose JM,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4124–30

[5].Jasmine M. Zain,et al. Aggressive T-cell lymphomas: 2019 updates on diagnosis,risk 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Am J Hematol. 2019;94:929–946.

[6].Querfeld C, et al. Oncology. 2010;24:574-87.

[7].Vose ,et al.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8;26(25):4124-4130.https://ascopubs.org/doi/10.1200/JCO.2008.16.4558

[8].Eric Tse, et al.Best Practice&Research Clinical Haematology.32(2019)253-261.

[9].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T-Cell Lymphomas. V2.2019

[10].Vose J,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4124-4130.

[11].Bellei M, et al. Haematologica. 2018;103:1191-1197.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再續「尋理」| 成熟T/NK細胞淋巴瘤專場亮點與回顧(第三期)
    一:趙莎教授: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診斷經驗語錄: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可發生在不同的解剖部位,出現壞死是線索,EBER1/2檢測是基礎。:組織壞死是特點也是難點,當只取到壞死組織而沒有取到腫瘤組織時易漏診;血管中心性浸潤現象是診斷關鍵線索之一,但其他非NK/T細胞淋巴瘤的情況(例如中樞大B細胞淋巴瘤等)也會出現典型的圍血管或血管中心性浸潤現象;大量的炎性細胞可能會掩蓋腫瘤細胞,大量瀰漫的腫瘤細胞有可能誤導診斷方向;
  • 新型CD19 CAR-T 治療B細胞淋巴瘤
    另一方面,CAR-T治療面臨的毒副反應,如出現嚴重的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以及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作⽤等問題亟待解決。2010年,Kochenderfer等首次報導了CD19-CAR-T細胞治療一例B-NHL的療效,該研究所用的CAR-T細胞包含了一個CD28共刺激分子。目前的CD19-CAR-T可使超過40%的患者得到持續的緩解。
  • T細胞淋巴瘤 :兩種關鍵酶_T細胞淋巴瘤_NQO1_HO-1_免疫組織化學_醫...
    根據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淋巴組織腫瘤分類, 病理分型包括: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ENKTL)33例、ALK陰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K-negative, ALK-ALCL)8例、ALK陽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naplastic
  • Cell:利用CAR-T細胞作為微型製藥廠治療B細胞淋巴瘤
    2016年10月3日/生物谷BIOON/--最近針對免疫療法和基因工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的使用取得的進展已讓人們興奮不已。歷史上,CAR-T細胞免疫療法旨在給予免疫細胞所需要的信息來更好地將腫瘤細胞識別為外來的並攻擊它們,從而增強免疫系統。
  • 為什麼系統聯合化療後皮膚T細胞淋巴瘤易復發且加重?
    為什麼系統聯合化療後皮膚T細胞淋巴瘤易復發且加重?皮膚T細胞淋巴瘤 皮膚T細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oma,CTCL)是一種原發於皮膚的T細胞來源的腫瘤。30年來針對CTCL多採用CHOP聯合化療方案,化療後迅速見效但腫瘤常在短期內復發且加重。
  • 外周T細胞耐受:T細胞生命旅程中的檢查點
    「中心耐受」描述了胸腺細胞分化過程中的選擇機制,這些機制塑造了限制自身反應細胞存活的細胞庫,而外周耐受是由多種機制維持的,這些機制抑制外周T細胞對自身抗原的反應。研究表明,胸腺去除自身反應性T細胞的效率僅為約60-70%,使得外周原始T細胞庫含有大量低親和力、自身反應性T細胞。這些T細胞構成了自身免疫反應的潛在風險。
  • 一文讀懂腫瘤免疫治療新貴——CAR-T
    CAR-T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在體外和臨床試驗中表現出良好的靶向性、殺傷性和持久性,展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和發展前景。一個典型的CAR-T治療流程,主要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I.分離:從癌症患者外周血中分離純化出自身T細胞; II.修飾:T細胞激活後,利用基因工程將能特異識別腫瘤細胞的CAR結構轉入T細胞; III.擴增:體外培養,大量擴增CAR-T細胞至治療所需劑量,一般為十億至百億級別(
  • CAR-T細胞療法是什麼?一文讀懂免疫療法之星CAR-T細胞療法!
    至今CAR-T細胞療法已發展到第四代,第四代CAR-T細胞,也稱為「TRUCK」細胞,被另外的可誘導細胞因子工程化,其可以在激活時分泌細胞因子的CAR。當下,已有兩個相關的CAR-T細胞療法獲得FDA批准上市,分別是諾華的Kymriah(淋巴瘤)與吉利德的Yescarta(白血病)。而其他的CAR-T細胞療法相關臨床試驗研究,正在全球範圍內開展。
  • ...淋巴瘤的CAR-T細胞療法「YESCARTA」,這一療法目前已經向中國...
    文 / editor2020-11-09 15:01:42來源:FX168 【全球首款治療大B細胞淋巴瘤的CAR-T細胞療法亮相進博會】11月9日,在第三屆進博會上,美國Kite Pharma(吉利德科學旗下公司)攜手復星,展示了全球首款獲批用於治療大B細胞淋巴瘤的CAR-T細胞療法「YESCARTA」,這一療法目前已經向中國國家藥監部門提交上市申請,並被納入優先審評。
  • 免疫療法之CAR-T細胞療法
    2.分離T細胞:通過外周血血細胞分離機從腫瘤病人血液中分離出單個核細胞,進一步磁珠純化T細胞。 3.改造T細胞:用基因工程技術,把一個含有能識別腫瘤細胞且激活T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的病毒載體轉入T細胞,即把T細胞改造成CAR-T細胞。
  • 一文讀懂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新的基因分型
    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最常見的病理亞型,約佔新診斷NHL的30%[1]。該研究在可用結果數據的患者中定義了五個不同基因亞型:C1型(N=56,主要為BCL10、TNFAIP3、UBE2A、CD70突變和BCL6易位,多為ABC來源的DLBCL病例);C2型(N=64,存在TP53雙等位基因失活,影響染色體穩定性和細胞周期,與ABC/GCB來源無關);C3型(N=55,主要為BCL2、CREBBP2、EZH2、
  • 科學家揭示PD1封鎖治療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外周免疫特徵
    科學家揭示PD1封鎖治療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外周免疫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1 18:57:00 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Margaret A. Shipp和X.
  • Science特刊:一文讀懂CAR-T細胞療法最新進展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一起了解風頭正盛的CAR-T細胞療法。CAR-T細胞療法屬於過繼性T細胞轉移(adoptive T-cell transfer,ACT)的一種,這是輸血醫學的一個新領域,涉及淋巴細胞回輸以實現抗腫瘤,抗病毒或抗炎作用。該領域從臨床前研究到臨床應用一直得到快速發展,去年我們見證了兩款CAR-T細胞療法的上市,用來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
  • 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靶向藥物治療進展_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_非霍奇金...
    (DLBCL)是一組在臨床表現、免疫學特點、基因特徵和預後等方面均具有很大異質性的惡性腫瘤。不良反應主要是外周神經毒性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由此初步可見,應用Pinatuzumah vedotin治療復發難治的B細胞NHL有效,與利妥昔單抗聯用並不能增加其療效。由於樣本量小,兩藥聯用治療復發難治DLBCL的II期臨床試驗也正在進行中。
  • 4圖6表│教你如何診斷套細胞淋巴瘤
    套細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一種少見類型的目前仍不可治癒的B細胞淋巴瘤,約佔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6%,發病率男女比例為2~4:1,診斷的中位年齡約為60歲。常伴有全身性淋巴結腫大和骨髓受累,也可有外周血,脾臟,肝臟,胃腸道(淋巴瘤樣息肉病),Waldeyer氏環,肺和胸膜的累及,80%以上的患者診斷時即為Ann Arbor Ⅲ~Ⅳ期(見表1)。
  •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陽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研究進展_淋巴瘤...
    DLBCL)是一種罕見並具有特徵性形態學、免疫表型和細胞遺傳學特點的惡性淋巴瘤,是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獨立亞型。CD30多表達於活化的B或T細胞、霍奇金淋巴瘤相關的R-S細胞和間變大細胞淋巴瘤(ALCL)腫瘤細胞上。相關研究證實了ALK融合蛋白和CD30間存在生理性聯繫,但至少目前尚未證明CD30對ALK融合蛋白功能有促進作用。很有可能CD30僅僅只是ALCL的一個診斷性標記,而在導致ALK陽性ALCL和DLBCL的形成過程中,CD30和ALK融合蛋白之間沒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相關性。
  • 血液系統疾病診斷思路圖解病例病例之T/NK淋巴瘤骨髓浸潤伴噬血
    早期可不侵犯外周血和骨髓、腦脊液及漿膜腔等,但隨著疾病進展,淋巴瘤細胞可以侵犯到以上組織和器官。淋巴瘤的診斷與鑑別診斷和分型應以病理活檢為準。但當患者未確診淋巴瘤,骨髓常規檢查,在骨髓中見到異常淋巴細胞,結合臨床及其他檢查結果,骨髓也可以報告為淋巴瘤骨髓浸潤。
  • 這家醫院用CAR-T治療一名惡性淋巴瘤患者
    經過三個月的治療,一名MALT惡性淋巴瘤患者張先生從鄞州人民醫院出院了。這是寧波首例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細胞治療惡性淋巴瘤。22年前,張先生不幸患上了一種名為MALT的惡性淋巴瘤,這種淋巴瘤相比於侵襲性淋巴瘤惡性度較低,卻容易復發。
  • 小B細胞淋巴瘤專場亮點與回顧
    分子遺傳學特徵 80%的FL都存在t(14;18)(q23;q32)與BCL-2重排,克隆內腫瘤細胞也呈現一定的異質性。、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濾泡結構的其他淋巴瘤(與高級別FL)、瀰漫浸潤模式(與低級別FL)、伴有較多成熟漿細胞時的鑑別診斷要點進行了總結(詳見直播回放)。
  •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靶向治療進展_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_基因表達...
    作者: 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中心淋巴瘤科  蔡綺純  李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