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周T細胞淋巴瘤:在NHL的佔比超二成
淋巴瘤的分類繁雜,病理診斷時涉及眾多標記物,其治療方案也根據病理分型的不同有所區別。中國一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我國約九成淋巴瘤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
按2016年WHO的分類建議,NHL又可分為B細胞NHL和T/NK細胞NHL,這兩種類型,在中國分別約佔整個淋巴瘤的66%和21%[1]。其中,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是來源於成熟T/NK細胞的一組高度異質性疾病。中國PTCL患者在NHL中的佔比(21.4%)高於歐美國家(10%-15%) [1,2],可以說有更大的診治需求。本篇我們就來探探PTCL的真面目。
2016年WHO分類標準中,PTCL又被細分為4個類別25個以上的亞型[3]。這麼多亞型,光看名字就能被繞暈,沒關係,通過圖1,大家的密集恐懼症會得到一定緩解。
圖1 PTCL分型(a 在某些病例中,可能主要累及淋巴結結外部位)
部分PTCL亞型臨床病理表現
以下表中的PTCL亞型具有侵襲性,它們不同的臨床病理表現可以幫助我們做出區分,進而有助於給出相應的治療建議[5]。(表1)
表1 部分PTCL亞型臨床病理表現
下面幾種類型人群佔比較大,是時候認識一下
一項納入1153例PTCL和NK/T細胞淋巴瘤的研究顯示,最常見的類型包括PTCL-NOS(25.9%),血管免疫母細胞淋巴瘤(18.5%),NK/T細胞淋巴瘤(10.4%),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9.6%),以及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其中ALK+6.6%,ALK-5.5%)[7]。
1. 認識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從記住CD30開始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我們放第一個講,因為儘管它隱藏在PTCL眾多亞型中,卻很有辨識度。關於這個亞型,CD30猶如一個「定位導航「 。為什麼識別CD30這麼重要?一方面ALCL的定義提示我們,診斷的前提是識別CD30,而治療上的進展進一步突顯該標記物的意義。
ALCL被定義為以CD30陽性間變大細胞為特徵的一大類,根據臨床表現分為三種類型,系統性ALCL(sALCL)、原發性皮膚ALCL、乳房植入物相關的ALCL[5]。一項隊列分析顯示,sALCL約佔PTCL所有亞型的12%[4]。sALCL可再以ALK+和ALK-區分,ALK+sALCL在兒童和年輕人中更常見,ALK-sALCL則老年人更常見(>50歲),後者較前者的預後更差[5]。CHOP為基礎的化療是sALCL目前一線標準治療方案,但療效有限[6]。
2020年5月,以CD30為靶點的更有效的藥物——注射用維布妥昔單抗在中國獲批。作為靶向CD30的抗體偶聯藥物(ADC),注射用維布妥昔單抗適用於治療以下CD30陽性淋巴瘤成人患者:復發或難治性系統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sALCL);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因cHL也呈CD30陽性表達)
2. PTCL-NOS:CD52、CD30、GATA3、TBX21有助鑑別
PTCL-NOS是一組有高度異質性的結節性淋巴瘤,歐美最常見,亞洲人群中佔PTCL的23%[7]。PTCL-NOS沒有特徵性的形態學表現,臨床最常見皮膚和胃腸道受累這樣的結外表現。32%-58%的患者有CD30表達,35%-100%的患者有CD52表達,33%的患者有GATA3的高表達,部分患者也可能有TBX21的高表達[5]。
通過基因分析可以將這組人群與其他常見PTCL亞型如血管免疫母細胞淋巴瘤(AITL)和ALCL區分開,所有患者均需評估CD30表達。這個亞型的治療與PTCL的常規治療原則一致。
3. 血管免疫母細胞淋巴瘤(AITL)
這種亞型都屬於結節性PTCL,臨床上有與自身免疫相關的表現,包括關節炎和皮疹等。AITL的判斷基於它至少表達兩種及以上TFH細胞標誌物(PD-1、BCL-6、CXCL13、CD10、ICOS、CXCR5)[3]。
組蛋白乙醯酶抑制劑羅米地辛、貝利司他(均尚未在中國上市)已被批准可用於復發PTCL治療。但從表觀遺傳學考慮,這些藥物可能對AITL更有效,並且已有相關研究報導了這樣的結論。研究表示,羅米地辛聯合5-氮胞苷用於AITL患者可以實現83%的應答率(RR)和50%的完全緩解(CR)[5]。
4. 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與HTLV1病毒相關
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 (ATLL)是與HTLV1病毒相關的侵襲性淋巴瘤,感染者中有2.5%可能發展為ATLL,中位發病年齡是45歲。ATLL包括四個類型,每個類型臨床病程有所不同。患者會有血液受累、肝脾腫大、骨骼及皮膚受累、高鈣血症,以及低於10個月的中位生存期這樣的疾病特徵。90%的ATLL患者的TH2細胞和Treg趨化因子受體CCR4為陽性[5]。
化療對ATLL的作用有限,目前的建議是化療聯合幹擾素和疊氮胸苷,以及早期進行幹細胞移植。惰性進展的患者可以聯用幹擾素和疊氮胸苷。
5. 淋巴結外NK/T細胞淋巴瘤:與EBV病毒感染相關
這一類型又分為鼻型,侵襲性NK細胞白血病(ANKL)與慢性NK細胞淋巴增殖性疾病,亞洲人群多見。可累及的器官有鼻腔、口咽、皮膚、胃腸道、睪丸等,也可在肝、脾、骨髓等部位播散。病理表現有CD2+、CD3-,CD56+、細胞毒分子+。WHO的分類規定將EBV病毒感染作為診斷該類型的必要條件。
這個類型預後較差,傳統的含蒽環素的方案(CHOP、環磷醯胺、阿黴素、長春新鹼、潑尼松龍或CHOP樣)對它無效,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效果也不佳。有研究表明左旋門冬醯胺酶對於復發難治患者有效,有可能讓Ⅰ/Ⅱ期患者得到治癒。Ⅲ/Ⅳ期和復發難治患者治療仍面臨挑戰,免疫治療、靶向治療或將成未來治療選擇[8]。
PTCL治療:新藥值得期待
當前,提高PTCL患者PFS和OS的探索集中在化療+各類新藥的聯合應用。2020年NCCN對PTCL一線治療的建議包括:CHOP/CHOEP/DA-EPOCH等化療方案、放療,以及在化療基礎上聯合靶向藥物、幹細胞移植,NCCN也非常鼓勵患者參與這類臨床研究[9]。
即使進行了強化的一線治療,PTCL患者的反應仍不理想,且復發率高。在某些PTCL 亞型中,5年生存率可能低至7%,復發難治患者常處於預後差的高風險之下。可喜的是已有新藥獲FDA批准用於復發人群。未來,通過各種標記物來分辨患者並據此給予相應治療,將有望實現PTCL的最小殘留病(MRD),甚至治癒[7,10,11]。
參考文獻:
[1].李小秋等.中國淋巴瘤亞型分布:國內多中心病例10002 例分析.診斷學理論與實際.2012;11(2):111-115.
[2].James O. Armitage, et al. The Aggressive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 2017 Am J Hematol. 2017;92:706–715.
[3].Swerdlow SH, et al. The 2016 revis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ymphoid neoplasms.Blood. 2016;127(20):2375-2390.
[4]. Vose JM,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4124–30
[5].Jasmine M. Zain,et al. Aggressive T-cell lymphomas: 2019 updates on diagnosis,risk 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Am J Hematol. 2019;94:929–946.
[6].Querfeld C, et al. Oncology. 2010;24:574-87.
[7].Vose ,et al.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8;26(25):4124-4130.https://ascopubs.org/doi/10.1200/JCO.2008.16.4558
[8].Eric Tse, et al.Best Practice&Research Clinical Haematology.32(2019)253-261.
[9].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T-Cell Lymphomas. V2.2019
[10].Vose J,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4124-4130.
[11].Bellei M, et al. Haematologica. 2018;103:1191-1197.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