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ASH | 免疫化療序貫聯合來那度胺一線治療套細胞淋巴瘤研究結果公布
2020-12-02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020年12月5日-8日,美國血液學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會議——ASH年會將以線上虛擬會議的形式舉行。本次ASH年會上,免疫化療序貫聯合來那度胺一線治療套細胞淋巴瘤(MCL)的研究結果公布。醫脈通將其主要內容整理如下,供廣大讀者參考。
研究背景
適合強化療的MCL患者通常採用免疫化療以及高劑量化療+幹細胞挽救鞏固治療(cHDT/SCR),但該方法尚未在隨機試驗中證明總體生存期(OS)獲益。高危MCL患者(TP53異常、高增殖指數,組織學呈原始狀態)經cHDT/SCR治療的預後較差,且並非所有MCL患者都適合這種治療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者開展了一項免疫化療序貫聯合來那度胺治療高危(定義為胚樣/多形組織學和/或Ki67≥30%)患者的II期研究,該療法分為三個階段:①來那度胺(每天15mg,第1-14天)+R-CHOP,21天為一周期,共4個周期;②R-HiDAC 共2個周期(基於年齡阿糖胞苷起始量為1-3g/m2;16例患者發生血液學毒性後取消3g/m2的劑量);③每月使用1次利妥昔單抗+來那度胺(每天15mg),共治療6個月。
納入標準:未經治療的II-IV期MCL,KPS≥70%、各器官功能良好。≥2/3的患者為高危MCL。使用clonoSEQ分析法對外周血(細胞DNA)進行微小殘留病(MRD)評估。每個治療階段完成後均進行PET/CT和MRD評估,並在利妥昔單抗+來那度胺維持治療6個月後進行MRD評估。
主要研究終點是3年無進展生存(PFS)率(根據高危患者的預期比例,PFS≥75%可接受,PFS≤60%不可接受)。
研究結果
在納入研究的49例患者中,有47例可評估PFS(來那度胺-R-CHOP治療期間1例患者疾病進展[PD],1例患者出現治療毒性)。表1列舉了47例可評估患者的特徵:64%的患者為高危MCL,18%的患者有TP53突變。45例患者完成了維持治療(1例在R-HiDAC期間PD,1例退出研究進行了cHDT/SCR治療),43例患者達到完全緩解(CR),1例患者疾病穩定(SD),1例在治療結束時PD。總緩解率(ORR)為91%,全部為CR(圖1)。生存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為2.8年,3年PFS率為64%(95%CI:50-82),OS率為85%(95%CI:74-99)。不同TP53狀態的3年PFS率不同(突變型14% vs 野生型85%,P<0.0001,表2)。在4例PD患者中,3例伴有TP53突變,1例突變類型未知。在野生型TP53患者中,按風險分層的預後無顯著差異(表2)。
45例患者獲得了MRD結果,其中87%(39/45)的患者成功完成了用於MRD評估的腫瘤克隆鑑定。MRD結果如圖2所示。
在來那度胺-R-CHOP治療後的37例患者中,以1x10-5(1E5)的靈敏度檢測初始治療(來那度胺-R-CHOP和R-HiDAC)的MRD結果,仍有相當比例(32%,12/37)的患者為MRD+,其中11例來那度胺-R-CHOP治療後MRD+的患者經R-HiDAC治療後轉為MRD-。以1x10-6靈敏度(1E6)檢測經R-HiDAC治療的患者,其中5/20例患者為MRD+。在有緩解的患者中,MRD+相對於MRD-患者中位PFS較短(23.1個月 vs NR,P=0.03)。
治療的最後階段(利妥昔單抗+來那度胺維持)和觀察期,治療結束時37例患者有1E5 MRD結果,4例為MRD+,其中2例(在評估2周內)復發,其餘2例MRD+患者的中位PFS為4.9個月,而32例無復發MRD-患者的中位PFS為37.4個月(P<0.001)。
經過6個月的觀察,治療結束時處於MRD-的6例患者轉為MRD+(1E6)。治療結束後6個月1E6 MRD狀態與PFS相關:在20例無復發患者中(6例MRD+,14例MRD-),MRD-患者的中位PFS為30.8個月,而MRD+患者的中位PFS為13.2個月(P=0.02)。
研究結論
在序貫免疫化療聯合來那度胺治療高危MCL患者的新療法中,TP53突變患者的預後較差,並且未達到3年PFS率≥75%的主要研究終點。在野生型TP53患者中,即使對於Ki-67升高(≥30%)的患者,該治療方案也非常有效,緩解率較高,3年PFS率可達85%,治療結束時MRD-比例較高。
很多患者在R-HiDAC治療後轉為MRD-,這突出了阿糖胞苷在MCL中的療效。誘導化學免疫治療(來那度胺-R-CHOP+R-HiDAC)後,1E5(97%)和1E6(80%)MRD-率較高,且後者可預測緩解持續時間。在治療結束6個月後,數例患者從MRD-轉為MRD+並最終復發,這表明更長時間的維持治療可能是有益的。治療結束後6個月1E6 MRD可預測緩解持續時間。
參考來源:
Zachary D. Epstein-Peterson, Connie Lee Batlevi, Philip Caron, et al. Frontline Sequential Immunochemotherapy Plus Lenalidomide for Mantle Cell Lymphoma Incorporating MRD Evaluation: Phase II, Investigator-Initiated, Single-Center Study. 2020 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 #119.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