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結構基礎知識——表皮層的生物結構

2020-12-04 美肌講堂

表皮位於皮膚的最外層,它直接體現出皮膚的外觀及健康狀態,並賦予了皮膚的質感,參與皮膚的保溼和膚色的形成,是皮膚美容的重要載體。

表皮屬於復層鱗狀上皮,主要由角質形成細胞(keratinocyte)構成,其間含有不同種類的樹枝狀細胞,如黑素細胞(melanocyte)、朗格漢斯細胞(Langerhans cell)和麥可細胞(Merkel cell)。

角質形成細胞(keratinocyte)角質形成細胞是表皮的主要組成成分,約佔表皮細胞的95%以上,細胞與細胞之間通過各種物質連接起來。角質形成細胞在分化和成熟的不同階段,其形態、大小及排列均有變化,最終在角質層形成富含角蛋白的角質細胞而脫落。

角蛋白(keratins)的有序排列是皮膚抵抗外界物理、化學、微生物損害的重要因素,表皮角蛋白是表皮細胞的主要結構蛋白,呈纖維狀,直徑約10nm,屬於中間絲家族。

根據角蛋白基因核酸序列的同源性將其分為兩類型,Ⅰ型分子量較小,呈酸性(K10~K20),Ⅱ型分子量較大,呈中性—鹼性(K1~K9)。Ⅰ型和Ⅱ型角蛋白基因分別位於17q12~q21和12q11~q13染色體區。成熟的角蛋白纖維是由Ⅰ型和Ⅱ型以1:1比例聚合而成的異種二聚體,因此在表皮中角蛋白是成對表達的。

角蛋白表達的不同表現了表皮細胞不同的分化階段,基底層表達的角蛋白是K5/K14,隨著基底層細胞的分化遷移到棘層出現了K1/K10的成對表達,在細胞進一步分化的過程中,K1/K10的表達逐漸增高,而K5/K14的漸減少。

因此,根據角質形成細胞各發展階段的特點,將表皮由外向內分為五層: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層和基底層。

1、角質層 是表皮的最外層,與皮膚美容關係最密切。由5~15層細胞核和細胞器消失的角質細胞和細胞間質構成,角質細胞核細胞間質的結構被比喻為「磚牆結構」,角質層完整的結構對維持皮膚屏障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細胞間質主要由脂質構成,結構脂質主要成分是神經醯胺、游離脂肪酸、膽固醇以及少量天然保溼因子(NMF)。

2、透明層 透明層(stratum lucidum)由1~3層無核的扁平細胞組成,金見於掌蹠部位。胞質中含有嗜酸性透明角質,它由顆粒層細胞的透明角質顆粒變性而成,具有防止水、電解質與化學物質通過的屏障作用。

3、顆粒層 顆粒層(stratum granulosum)由1~3扁平或梭形的細胞構成,正常皮膚顆粒層的厚度與角質層的厚度成正比,在角質層薄的部位僅1~3層,而在角質層厚的部位,如掌蹠,顆粒層則較厚,多達10層。

胞質中出現許多大小不等的強嗜酸性緻密顆粒,稱為透明角質顆粒(keratohyaline granule),這種顆粒無膜包被,包含約2nm電子緻密顆粒構成的不規則無定形聚合物。角質透明顆粒與張力原纖維密切相關。

顆粒層的代謝變化較大,表皮細胞在此層完全形化後細胞核消失,轉化為無核的透明層和角質層。在顆粒層上部的細胞間隙中,酸性磷酸酶、疏水性磷脂和溶酶體酶等構成一個防水屏障,使水分既不易從體外滲入,也阻止了角質層以下的水分向角質層滲透。

4、棘層 棘層(stratum spinosum)位於基底層上方,由4~8層多角形細胞組成,細胞較大,有許多棘狀突起,胞核呈圓形,細胞間橋明顯而呈棘刺狀,故稱為棘細胞。最底層的棘細胞也有分裂功能功能,可參與表皮的損傷修復。

角質形成細胞一進入到棘層就表達特異性K1/K10,它是表達終末分化和角化的標記,K1或K10基因缺陷導致一系列以皮膚屏障結構損害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皮膚疾病出現,如非表皮鬆懈性掌蹠角化病等。

棘細胞及顆粒層細胞內含卵圓形雙層膜包被的板層狀顆粒,成為Odland小體,也稱板層顆粒(lamellar granule)、板層小體(lamellar body)或被膜顆粒等,這種膜包被的顆粒大小約100nm×500nm,可見於胞質中任何部位,但在鄰近質膜的部位最明顯。

Odland小體首先出現在棘層,它們包含由磷脂、神經醯胺、游離脂肪酸和膽固醇構成的的脂質混合物,隨著表皮的分化,脂質的分布和含量也發生改變,磷脂減少,神經醯胺、游離脂肪酸和膽固醇增多,至顆粒層頂部,顆粒層細胞向角質細胞轉化時,Odland小體通過胞吐作用將其脂質內容物釋放到角質層的細胞間隙,即形成結構脂質。

在角質層構成非常重要的皮膚屏障結果。Odland小體還包含多種水解酶,如酸性磷酸酶、糖苷酶、蛋白酶和脂酶。這些酶針對細胞外環境中脂質和橋粒蛋白的活性可能對屏障形成和表皮自然脫屑很重要。

在疾病狀態下,如銀屑病皮損的顆粒層則變薄或消失,結構及潤澤脂質(細胞間脂質和皮脂)的合成及分泌減少,因此,在臨床上可見銀屑病患者皮膚乾燥、脫屑,從而表示,臨床治療銀屑病時,需輔助使用含有脂質成分的保溼劑,以補充神經醯胺的不足。

5、基底層基底層(stratum basal)位於表皮的最底層,是除角質層以外與皮膚美容相關最密切的機構。基底層僅為一層柱狀或立方狀的基底細胞,與基底膜帶垂直排列成柵欄狀。

細胞間以橋粒連接,與基底膜帶則以半橋粒連接。基底層與真皮交界處呈波浪狀,由表皮伸入真皮的表皮腳與真皮突向表皮的乳頭鑲嵌組成。

基底層細胞處於未分化狀態,具有生長分裂能力,細胞中特異性表達K5/K14,即增生特異性角蛋白,在表皮細胞增殖、分化障礙的皮膚病如銀屑病中,K5/K14會表達於基底層以上的表皮中。

含黑色素生長細胞,產生黑色素,保護真皮層。黑色素多少及大小決定肌膚顏色。此外線照射下會產生更多黑色素。

了解表皮層生物學結構,有助於日常健康的皮膚管理。

相關焦點

  • 不了解皮膚基礎結構和類型,就不要談改善皮膚問題
    今天多多老師來跟大家詳細講一下今天是第一課,這節課老師和大家超詳細的扒一下皮膚結構以及自我檢測膚質的方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正確護膚的第一步,認識皮膚皮膚由外向內分為三層:表皮、真皮、皮下組織表皮層的結構就像平時吃的香香脆脆的手抓餅一樣有著不同的層次,從裡到外是分為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以及最外層的角質層(說到手抓餅,已經開始流口水了哈哈哈...)
  • 人體皮膚的結構解析
    人體皮膚的結構解析皮膚覆蓋全身表面,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之一全身各處皮膚的厚度不同,背部、項部、手掌和足底等處最厚;腋窩和面部較薄,尤其是眼周皮膚更薄(眼部皮膚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膚可從外到內分為:表皮、真皮
  • 2015教師招聘生物學科基礎知識《細胞的基本結構》
    2015教師招聘生物學科基礎知識《細胞的基本結構》 來源:教師招聘網  時間:2015-03-09 16:49:55  為幫助考生更好的備戰
  • 生物3D列印GelMA基血管化皮膚
    (1)表皮含有4 ~ 5層上皮細胞,可形成角質化的復層鱗狀上皮;(2)真皮由真皮成纖維細胞(DFs)產生的膠原和彈性蛋白纖維相互連接的網狀結構組成,真皮內的血液和淋巴管為皮膚提供營養,並與真皮成纖維細胞相互作用;(3)皮下組織血管分布良好,主要由脂肪、血管和神經組成。這些不同的皮層提供了獨特的微環境,其中每一層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與其他層溝通,從而實現其特殊功能。
  • 帶你認識皮膚組織結構
    我們皮膚一共分為三大層,5小層,每一層都有它的作用與功能第一大層,表皮層,又分為5小層1、角質層:起著是保溼、防護的作用是由無核的死細胞構成,含有角蛋白,抵禦侵害;角質層含水量在20%-25%左右高了皮膚吸收不了,低了皮膚便會幹燥,緊繃,如果角質堆積過多,皮膚會暗黃、粗糙響護膚品的吸收,如果角質層比較薄,容易敏感,起紅疹
  • 人體皮膚的結構·表皮
    在基底層中形成的細胞被新生的細胞不斷推往體表,直到最後從皮膚表面脫落。這是一個持續不間斷的過程。每一個時刻,在不知不覺之間,隨著數百萬的細胞緩慢向外移動,我們的皮膚不斷的進行自我更新。      那裡的細胞是凋亡的,乾癟的(扁平的),像屋頂瓦片一樣相互緊密簇擁在一起。隨著細胞上移,他們的形狀變得越來越扁平。隨著細胞的移動,他們開始退化和逐漸失去活力。他們失去了水分,變幹,扁平。
  • Nature:幹細胞形成近乎完整皮膚結構,長出毛髮
    多能幹細胞生成含人類毛囊的皮膚針對皮膚組織工程的研究始於1975年。從那時起,科學家就開始將表皮和真皮細胞分離出來,在體外培養,用於皮膚移植等治療中。但是,想要讓人造皮膚具備正常皮膚所包含的毛囊、汗腺等等附屬結構,始終是一大難點。
  • 初中生物小題集練之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初中生物小題集練——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1、不屬於動物組織的是(      ) A.上皮組織        B.肌肉組織            C.機械組織            D.結締組織   2、構成植物體的保護組織具有保護內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 主管藥師基礎知識-生物化學2-核酸的結構與功能
    下載知識星球APP,找董旺青的藥師圈,每天十分鐘語音,幫助您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藥學專業知識。主管藥師基礎知識三、DNA的二級結構是雙螺旋結構,三級結構是超螺旋結構,真核細胞是核小體結構;RNA的二級結構是發卡型的單鏈結構,tRNA的二級結構是三葉草型,tRNA的三級結構是倒 「L」形。rRNA的二級結構含有大量的莖環結構。四、超螺旋沒有特定功能。
  • 學習護膚第一課:了解皮膚的基本結構,認識皮膚屏障的重要性
    在不斷科普美妝護膚知識的過程中,我總是會發現有些姐妹的錯誤理念「十頭牛都拉不回來」!因此我覺得很有必要來科普一波最基礎的知識,也是咱們學習護膚的第一課——了解皮膚的基本結構,認識皮膚屏障的重要性!看完也許你就明白為何我總是討厭皂基、討厭酒精、討厭無腦補水等錯誤的護膚手段了~皮膚的基本結構總體來說,皮膚分為三層:表皮、真皮、皮下組織。表皮:又可以分為5層(角質層、顆粒層、棘層、基底層、透明層),位於最下層的基底層細胞是與基底膜緊密相連的,而基底膜下方為真皮層。
  • 結構工程師基礎知識輔導:材料的結構與構造
    材料的結構與構造  建築材料的性質與其結構、構造有著密切關係。也可以說材料的結構、構造是決定建築材料性質的極其重要因素。因此,要掌握建築材料性質,合理使用材料並能解決某些工程問題的話,就需要具備材料結構、構造的有關知識。
  • 主管藥師基礎知識-生物化學1-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主管藥師基礎知識-生物化學1-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mp306:24來自董旺青書友會一、蛋白質的組成元素:碳、氫、氧、氮、硫。五、模體:2個或3個具有二級結構的肽段,在空間上相互靠近,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間結構,稱為模體。代表:鋅指結構、alfa-螺旋-環-alfa-螺旋。六、結構域,有獨立的生物學功能。七、鐮刀細胞貧血:正常人血紅蛋白β亞基6位穀氨酸,變成了纈氨酸。
  •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結構》說課稿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3章第2節的內容,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是:概述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要達到這一要求,學生要以已學的DNA的化學組成知識為基礎,理解DNA分子的空間結構,自主完成DNA分子結構模型的構建。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是高中生物課程重要內容之一。
  • TFT-LCD基礎知識- 結構
    DAS BG CTO知識架構運營科 出品第746篇推文綜述:在TFT LCD中一般採用背光技術
  •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兢兢業業的皮膚是如何保護你的內部器官的
    我們的皮膚其實很厲害,按大類分其實可以分為堅固的角質層,一個生生不息的中層(表皮層),以及一個提供支持的底層(真皮層)。剛剛我們強調了皮膚是一個活著的器官,它需要在幾十年的時間內保護內部器官,這就要求角質層必須是「不斷生長」的。
  •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重點歸納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  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需要載體的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  3、酶的化學本質: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 結構素描的基礎知識和技巧
    結構素描是畫幾何體、靜物及人物等素描之前必須要練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物體的構造結構,更易於起稿定型。結構素描,又稱"形體素描",其主要特點是以線條為表現手段,不施明暗,沒有光影變化,而強調突出物象的結構特徵。
  • T-射線技術讓皮膚結構顯露無疑!
    一種利用一種稱為T射線的輻射分析皮膚結構的新方法,可以幫助改善溼疹、銀屑病和皮膚癌等皮膚病的診斷和治療。來自華威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CUHK)的科學家研究發現,使用一種分析從幾個不同角度發射的T射線的方法,可以對皮膚和皮膚區域的結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 2019年中考生物複習指導:生物形態結構
    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     (1)理解蝗蟲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理解蝗蟲的發育(不完全變態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蟲的主要特徵。     (3)知道蝗蟲對農作物的危害。
  • 研究揭示葉綠素生物合成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
    研究揭示葉綠素生物合成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0:53:54 葉綠素生物合成中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這一成果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Nigel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