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芬蘭人一直被黑,說他們不是純種歐洲人?

2021-01-13 好奇組長

在中文網際網路上流傳這一個傳說,芬蘭人不是純歐洲血統,他們是黃種人。震不震驚?看芬蘭人的長相,無論如何你也不會覺得他是黃種人。那麼,流傳的這個傳說,完全就是扯淡咯?非也,至少這個淡不是我們扯出來的,而是一百多年前芬蘭人的鄰居瑞典人提出的。從此「困擾」了芬蘭人一百多年。

1

18世紀中葉,瑞典博物學家林奈在他的書《自然系統》中,將人類分成五個不同的人種:野人,美洲人,歐洲人,亞洲人,非洲人。

在這裡我們要了解一下博物學家到底是什麼?就是指對動物,植物,礦物等等有研究的人。在十七十八世紀,你對這些自然的東西比較痴迷,你也可以輕鬆的成為博物學家,因為這不是一門系統的科學。達爾文其實就是博物學家,但他寫出了《物種起源》,突然就上升到了一個高度,人家不僅痴迷動植物,全世界各地跑去收集標本,還能加以深度研究,所以就跟那些一般的博物學家區分開來了。

這位林奈博物學家當然也是有一定段位的,有一定影響力的,他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種族主義者,從他對五種人類的劃分總結就可以清晰的看出這一點。

野人:用四肢走路,體毛濃厚,頭腦簡單,非常愚蠢。

美洲人:黃銅色的皮膚,黑頭髮,性格暴躁,容易憤怒,十分固執。非洲人:小捲髮,鼻子扁平,嘴唇很厚。性格衝動,粗心大意。沒有規矩,沒有生產力,缺乏智慧。亞洲人:黑頭髮,黑眼睛,膚色較暗。多愁善感,自視清高,得理不饒人,視錢如命,剛愎自用。歐洲人:皮膚白皙,藍眼睛,金髮。樂觀積極向上,身體強壯,富有創造力。性格敦厚,遵紀守法。

你看林奈對五種人種的總結,對他們歐洲人自己充滿了各種溢美之辭,對其他種族的總結往往是不好的詞彙,全是缺點。對這五種人外貌的總結基本是合理的,就不深究了,關鍵他「厲害」的是能從外貌上看出人種的性格,這可太「了不起」了!林奈完全是充滿優越感的、以上帝視角來評價其他的種族,在他眼裡,歐洲人就是上等人種,在座的其他都是渣渣,都是粗鄙的。

2

1840年左右,另一位瑞典解剖學教授,覺得他的同胞林奈提出的人種劃分不科學。他認為應該以人的「頭圍指數」來劃分人種,從頭骨分為「長頭型」和「短頭型」兩種人。又進一步說明,包括瑞典人在內的歐洲人屬於長頭型,而他們的鄰居芬蘭人屬於短頭型,所以芬蘭人不是歐洲人。那麼芬蘭人是什麼人呢?這位解剖學教授認為,芬蘭人是黃種蒙古人後裔。

我們要知道,歐洲人對蒙古人的印象並不好,歷史上蒙古人橫掃半個地球,差點打到歐洲去,在歐洲人眼裡蒙古人是侵略者,是十分橫暴野蠻的人種。

瑞典人很快接受了這位解剖學教授的這種說法,強行將芬蘭人劃為黃種蒙古人的後裔。總之就是不黑一把這位芬蘭鄰居,心裡不會舒服。

鄰居嘛,經常發生點小摩擦,小矛盾是常有的事,互相懟來懟去也很正常。況且在1809年的時候,芬蘭已經被俄羅斯帝國統治,成為了一個大公國。在瑞典人看來,芬蘭人已經不是我們一夥的了。不黑你黑誰?

這對芬蘭人卻是一個打擊。經常被黑的多了,就成真的了。

我們要考慮當時的時代背景。當時歐洲殖民主義在亞洲、非洲、美洲,不斷殖民擴張,他們用人種的劃分來替殖民帝國統治合法性背書,他們編出了一個道理:黃種人、美洲人、黑人(特別是黑人)沒有治國能力,需要由白種歐洲人來統治。

芬蘭人慌了。如果真被全歐洲認可芬蘭人屬於黃種人,那也就是說,他們理應受到別人的統治,理應被殖民。芬蘭人一看,這不行啊,人家還要民族獨立建國呢(19世紀末,正是芬蘭民族運動風起雲湧之時)。

3

當然,後來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芬蘭人自動就民族獨立了。但他們並不能滿足,他們得證明自己不是黃種人啊,而是高貴的歐洲白人,有能力治理國家。

既然瑞典人用「科學的方式」證明了我們不是歐洲人,那我們也得用「科學的方式」懟回去。

在1921年有一位芬蘭學者發表了一篇文章,先是痛斥反駁了芬蘭人有黃種人血統的說法。然後說,雖然芬蘭人的頭型較短,但是身高、膚色、眼睛都與北歐人種完全吻合,芬蘭人其實是「獨特的歐洲人種」,叫「東波羅的海人種」。

現在更科學的人種劃分下,我們當然不懷疑芬蘭人是純正的歐洲白人,前提是我們不知道有一個說法——芬蘭人是黃種人後裔。當我們知道這個說法之後,再去看芬蘭人就會覺得,嗯,真的很像黃種人,你可以找出一萬處像的地方。這就是心理暗示。當年希特勒說日耳曼人是高貴的雅利安血統,不斷的暗示,不斷的暗示,德國人都信了,於是他們要去統治別的「劣等民族」,一切都覺得非常合理了。

又聯想到最近愛因斯坦在他亞洲之旅時寫的日記,其中多處涉及對中國人的評述,可以說是相當「令人遺憾」了。種族歧視從未消失過,即使在大科學家身上。

相關焦點

  • 芬蘭人自帶「抗疫基因」
    記者的一位朋友也說,他爺爺以前選了一片林子想買下來建房子,但往高處一站,剛好看見遠處鄰居家冒出的炊煙,爺爺當即就認為這不是一個宜居的地方,因為離別人家太近了!尊重個人空間是基本社交準則所以有人說,芬蘭人是天生的孤獨者。他們喜歡獨處,善於獨處;不愛寒暄,扎堆閒聊和沒事串門更是少見。疫情下的社交限制,對芬蘭人來說,不過是日常,是黑暗漫長的冬夜裡宅家的另一種形式。
  • 「咖啡不要加糖,生活需要苦一點」,芬蘭人的生活哲學可信嗎?
    白鷺:我之前很不理解,為什麼北歐的國家可以每年都榮登幸福國家排行榜的前幾名,沒有陽光的冬天,沒有日落的夏天,究竟有什麼好幸福的?但或許幸不幸福,真的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據聯合國全球幸福報告顯示芬蘭已經連續兩年排名第一,顯然是被世界認可的「最幸福國家」。我很好奇是什麼造就了芬蘭人這麼高的幸福指數呢?
  • 漫畫《芬蘭人的噩夢》走紅:「社交恐懼症」患者的集體治療?
    這一漫畫甚至催生了一個新詞來形容社交尷尬:「精芬」,即「精神上的芬蘭人」,「泛指像芬蘭人一樣不愛社交、極度注重個人空間的一類人」。《芬蘭人的噩夢》的豆瓣圖書條目下有大批自稱「精芬」的讀者出沒。對讀者而言,「找到組織」的欣喜之處在於驚悉「原來大家都有這種感受」,於是不用再為自己的尷尬而尷尬。
  • 亞洲人為什麼會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還比歐洲人的比例高?
    亞洲人帶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東亞人身體內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佔比甚至高於歐洲人。智人祖先走出非洲後,一直在跋涉,他們在歐洲大陸與尼安德特人的融合記錄在後代的基因裡,然後帶到了亞洲,大洋洲。線粒體數據分析證實,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類擁有的共同的祖先,在77萬年前到55萬年前,智人種族和尼安德特人種族分支演化。40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是歐亞大陸西部的主要人類,他們的地盤從歐亞大陸的西邊一直蔓延到亞洲腹地的阿爾泰山脈。
  • 種族歧視就是一個笑話,這個世界上本就沒有「純種」的人類
    筆者-小文我們都知道,尼安德特人是歐洲人的祖先,但是為什麼亞洲人也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而且奇怪的是,亞洲人基因中的尼安德特人血統佔比甚至比歐洲人還要多。人類進化一共經歷了猿人類、原始人類、智人類、現代人類四個階段,但並不是每個階段中的物種都停留在一個地域上的,智人在走出歐洲後就一直在長途跋涉。智人與尼安德特人融合後的基因帶到了亞洲和大洋洲,目前,除了非洲以外,全世界的人類都有著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也就是說,根本不存在純種的人類。
  • 芬蘭人與野生動物們的奇特相處!
    記憶中的羊駝難道不是生活在大草原,生氣就向人吐口水的生物?怎麼還能和人類和諧共處?點開攝影師的更多圖片,發現這位居住在赫爾基辛的攝影師阿列克斯(Aleksi Poutanen)拍攝的這組《動物朋友》(Fellow Creatures)系列。這些主人公都是芬蘭人和他們的夥伴。因為在20世紀60年代,芬蘭經歷了從農村到城市的快速遷移。在短短十年時間裡,城市迅速發展起來。
  • 什麼是「純種」動物?它們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嗎?
    在人類飼養的動物中,最受人追捧,也是最昂貴的就是「純種」的動物。就拿藏獒和馬兩種動物來說吧,在藏獒「神話」沒有破滅以前,最貴的藏獒的價格被炒到了5000萬人民幣,而最貴的藏獒必備的條件就是必須是「純種」的。
  • 二戰中的芬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先後和蘇德兩大強國交手
    二戰爆發後,芬蘭先後捲入了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與德國、蘇聯兩大強國先後交手,而且讓對手吃了不少的苦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1917年2月6日,芬蘭宣布脫離俄國獨立,從此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儘管蘇聯政府承認了芬蘭的獨立,但他們對芬蘭的獨立一直耿耿於懷,所以蘇聯策動了芬蘭國內布爾什維克進行起義,導致芬蘭陷入了內戰中。芬蘭人平定了國內起義後,遂對蘇聯採取了嚴重的敵視政策。
  • 活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他們卻每天都「生不如死」
    活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他們卻每天都」生不如死「芬蘭位於歐洲北部。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海岸線長1100公裡。地勢北高南低。但芬蘭人的形象常常是陰鬱的,獨來獨往,不與人有眼神交流,甚至認為看著別人是非常沒有禮貌的;他們不苟言笑,把歡笑視為 '' 禁忌 '';他們十分重視私人空間。對於更加 '' 外向善談 '' 的國家來說,芬蘭人有點 '' 不太正常 ''。連芬蘭人都開自己的玩笑:內向的芬蘭人在與你說話時會看著自己的鞋,外向的芬蘭人會看著你的鞋。
  • 印度人竟然是白種人!那為什麼皮膚還這麼黑,專家給出專業解釋
    相信大家都在網上看過印度人的圖片,他們大多都是深棕色的皮膚還有比較大的五官,幾乎與歐洲人的白種人特點是完全不沾邊的,那麼為什麼專家卻論定印度其實是白種人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探究一下。首先還從印度幾千年前的一場人種入侵開始說起,當時居住在歐洲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從北方不遠萬裡而來,並且徵服了當時印度的土著人, 所以雅利安人就成為這片土地的統治者,而印度的土著居民則逐漸被趕到南方做奴隸。雅利安人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所以將國內分為幾個種姓,這些印度土著就是最低等的種姓,並且分配到了最辛苦的職業。
  • 為什麼說種族融合對人類的未來生存至關重要?
    (原標題:為什麼說種族融合對人類的未來生存至關重要?)蒙古帝國的擴張、阿拉伯的奴隸貿易、說著班圖語的人穿越非洲、歐洲對外進行殖民…所有這些活動都在我們的基因組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另外一些時候,人類基因組數據也能給我們帶來驚喜,幫助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解決爭端。比如很久以來,人們一直以為從頭到尾就只有一波遊牧民族穿過了橫跨在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上的大陸橋,成功實現了對美洲原住民的殖民統治。
  • 這種小動物,喜歡群居,卻有「社交恐懼症」,有點像芬蘭人……
    有的人可能會想起那裡美麗的自然風光,芬蘭有三分之一的國土在北極圈內,那裡的冬天長達半年之久,去那裡看雪景一定是個不錯的選擇;有的人可能會想起重金屬音樂,因為他們把搖滾樂當成了民族音樂。然而很少人會知道在芬蘭還有一種獨特的「風景線」——社交恐懼式排隊。
  • 百年純種狗培育:畸形審美觀,500種基因缺陷,人類一手造就!
    純種狗的出現但人類對狗的品種培育方向的管控是源自100多年前的十九世紀,此前的狗都是自然雜交的形式繁育,但在十九世紀後期的歐洲,富裕的貴族以及中產階級需要尋求一些新的玩具,因此對狗外形與力量以及各種特徵的要求日漸增加
  • 為什麼吉克雋逸是那麼黑:吉克雋逸和袁婭維他們好嗎
    #說到吉克雋逸,我們都知道她是一位非常有實力的女歌手,她也出現在了歌手的舞臺上,讓我們認識了這個非常有魅力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女孩。當你想到吉克雋逸時,你會想到她的黑皮膚,很多人還想知道吉克雋逸為什麼這麼暗,是自然的還是故意做成這種樣式的?
  • 這個北歐最「高冷」的國家,為什麼防控疫情最成功?
    在網絡發達的當下,一些北歐社會裡流傳的各種小秘密(嚴格地說,是刻板印象)被好奇的人搬到了漢語世界裡。於是,一個叫做「精芬」的漢語網絡詞彙誕生了,「精芬」的全稱是「精神上的芬蘭人」,泛指像芬蘭人一樣不愛社交、極度重視個人空間的一類人(解釋也來自網絡)。這確實是外界對於芬蘭人的刻板印象之一。
  • 為什麼現代科學源於歐洲而不是中國?
    為什麼現代科學源於歐洲而不是中國?很多人用文化差異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們可以找到比文化更好的解釋,就是地理和生態差異形成的不同國家體制,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眼前需要來解釋傳統文化。歐洲的學者就曾以研究上帝創世,而不是挑戰教堂來為科學辯解。最後一點,即便文化的確是問題之一,那文化差異又如何解釋?如果孔教阻礙科學,為什麼孔教在中國佔支配地位,而非諸多學說中的其中一種?
  • 印度人明明長得很黑,為何卻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呢?
    寫在前面:印度人長得那麼黑,為什麼卻屬於白種人,而不是黑種人?地球上的70億人口,主要可以分為4大人種:白色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和棕色人種。這其中,白種人數量最多,佔人類總數的55%;其次是黃種人,大約佔人類總數的37%;其次是黑種人,大約佔人類總數的8%。
  • 人類簡史:科學革命為什麼發端於歐洲,而不是東方?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寫了一本書叫《人類簡史》,書中的論述或許能夠幫我們解答這樣的疑問:科學革命為什麼是發端於歐洲,而不是東方?科學革命起步很晚,距今只有五百年。科學革命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
  • 史上最慘獅子,純種全數滅絕,如今不足100隻,引發科學家擔憂
    可能現如今的人們對於獅子最多的了解就是一些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非洲獅了吧,不得不說非洲獅能夠在危險重重的草原上生存下來的確是讓人敬佩的,不過在非洲除了生存著兇猛的非洲獅,曾經還有一種更加兇狠的獅子的存在,這種獅子便是舉世聞名的巴巴裡獅,而巴巴裡獅這個種類在地球上似乎註定是個悲劇,有人稱巴巴裡獅是史上最慘的獅子。
  • 純種原雞多少錢一隻?
    純種原雞多少錢一隻?對於原雞這一古老雞品種,養殖戶並不陌生,原雞屬於我國古老雞種,由於其肉質獨特、純正,而受到了消費者青睞,在市場上也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對於原雞具體品種的多少,很多人並不是很清楚,今天就來說說原雞有幾個品種?純種原雞多少錢一隻?原雞有幾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