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醫學創新與轉化大會 北京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

2021-01-07 網易

  日前,健康界在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張亞卓教授辦公室觀摩了一場在人體最精密、最複雜的區域上進行的手術——通過一個小小的切口,使神經內鏡進入顱內手術部位,手術區域的血管、神經及病變情況便實時、清晰地展現到屏幕上。在內鏡的「特寫」下,主刀醫生得以全景化地觀察到傳統手術中無法顯露的盲區,在深部視野中可以直視病變,並進行精細化的手術操作。

  這樣的手術在北京天壇醫院每年已經達到上千例。作為國內最早一批開展內鏡神經外科技術的醫生,北京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張亞卓教授和他帶領的團隊,為中國內鏡神經外科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北京醫學會舉辦「2020年北京醫學創新與轉化」大會之際,健康界專訪張亞卓教授,分享他對醫學創新的思考與展望。

  

  (北京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張亞卓教授)

  以「最小的創傷」為追求

  如今,北京天壇醫院應用神經內鏡技術治療顱底和腦室系統疾病的手術,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在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回顧內鏡神經外科發展的歷史,也是從「摸著石頭過河」開始的。

  張亞卓回憶到,22年前,在王忠誠院士的直接領導和指示下,北京天壇醫院建立了全國首個神經內鏡技術研發團隊。當時研發團隊的主要工作是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然後結合中國的疾病特點進行新技術的創新、研發、應用和推廣。

  在20餘年的努力下,張亞卓帶領的團隊現在已經解決了海綿竇腫瘤、顱底中線腫瘤、顱內外溝通腫瘤、腦室內病變等的一系列技術難題,獲得重要的技術進步。在垂體腺瘤、脊索瘤、顱咽管瘤、顱底腦膜瘤等顱底複雜疾病和腦室、腦池疾病的內鏡手術等領域,從臨床研究到技術開發,都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績。

  張亞卓介紹,內鏡神經外科發展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是由於進入新世紀以來,神經內鏡設備解析度歷經標清、高清、超高清的發展,4K內鏡和3D內鏡已經進入臨床使用,解析度的提高在術中能夠更清晰辨認病變和解剖結構,提高手術安全性;二是神經內鏡技術為臨床提供一個觀察、認識疾病全新的視角,建立新的手術應用解剖概念和手術路徑;三是內鏡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微創手術理念的更新,改變了神經外科的許多傳統觀念,進一步推動了神經外科技術的發展。

  內鏡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這些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具有「裡程碑意義」。神經內鏡手術在減少術後併發症,降低復發率,縮短術後恢復時間等方面,與過去相比都取得明顯進步。無論是手術創傷、手術質量,還是住院時間等,神經內鏡技術都表現出極大的優勢。

  因此,張亞卓總結到,這些變化給病人帶來最直接的好處是「以最小的創傷,讓病人獲得最大的效益」。

  既攀登高峰,也腳踏大地

  早期許多引進的內鏡神經外科技術,需要的設備條件很高,普通患者接觸高端技術的成本比較高。隨著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現在神經內鏡技術已基本覆蓋神經外科手術的各個領域,在越來越多的常見病多發病診治中得到應用。

  高端技術走入「尋常百姓家」,一方面得益於計算機、光學、影像等技術的進步,另一方面離不開科研人員對成果轉化的不懈追求。

  在天壇醫院,一批又一批專家學者致力於醫學創新與成果轉化。吳中學教授在神經血管介入技術領域,發明了多項填補國內空白的技術。吳教授的技術轉化成果,推動了國產產品替代進口產品,降低了產品價格,使老百姓實實在在獲得了收益。

  除了在結合臨床需求的專利技術國產化、精準醫學研究、新藥臨床研究上投入大量精力,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也著重推動疑難重症治療理念的革新。

  趙繼宗院士、王碩教授團隊踐行「腦心同治」新理念,將心內、心外科室資源與神經學科資源整合,打破學科界限,在重大疑難腦血管病的手術治療領域不斷提出新的方法。

  「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在每一個亞專業角度,都有專門領域的人才在研發創新新的理念和技術,同時幾十年如一日地對這些技術進行推廣。」張亞卓說。

  「醫學創新的成果應該由患者共享。」以此為目標,張亞卓和他帶領的團隊每年在全國巡迴培訓內鏡神經外科人才,還牽頭成立了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鏡培訓學院及中美意神經內鏡聯合培訓基地,為全國神經外科持續系統地培養高質量專業人才。

  張亞卓提到,以天壇醫院為代表的「領軍」團隊要在神經外科發展中做引領作用,一方面要不斷開發新技術,研究新理論,促進新理念形成,探索科學的高端前沿;另一方面要回應患者的需求,使技術能夠讓患者獲益是更重要的。這就需要讓基層的醫生能夠及時掌握新技術,讓他們能夠不斷地用各種方式立體化的更新知識。

  「醫學創新和醫療技術的提高,我們可以說一方面是『頭頂藍天』,也就是站在科學前沿,向科學的珠穆朗瑪峰衝刺;另一方面是『腳踏大地』,也就是普及到更廣大的人民群眾基本的疾病治療過程中,讓群眾都能從技術進步中受益。」張亞卓說。

  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是智能化

  「智能化一定是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 張亞卓說:「無論從整個神經外科發展,還是從技術角度來講,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將是現代技術與智能的融合。」

  張亞卓認為,在神經外科技術上,智能化內鏡技術最容易開發和實施,並且是重要的發展方向。這個方向包括應用內鏡技術與導航等高科技方法的融合,能夠提高手術過程中對病變的識別能力、分離和切除能力。

  另一個方向是精準醫學的發展,精準醫學能夠從分子水平上提升個性化治療疾病的效果。比如腦腫瘤的治療,未來會在分子水平上做到更精準,治療更有效。精準治療過程中會研發出很多新的靶點,建立新的機制,同時研發新的藥物。

  除此之外,現代儀器設備的發展也是正在提速的「賽道」。「因為神經外科是個高端學科,嚴格說來它是個現代科技依賴型學科,每一個現代科技的發展都會在一個領域上拓寬治療水平,增加治療範圍,同時提高治療效果。」張亞卓說。

  因此,對內鏡神經外科領域的探索,在未來將不斷突破原有的技術邊界,推動新方法、新理念、新思想的產生,推動內鏡神經外科不斷的創新與發展。

  但同時,張亞卓也提到,現在醫療儀器設備整體上有賴於臨床醫生。比如,神經內鏡手術操作與傳統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相比差別很大,對操作精細程度要求更高,均需要長期訓練和操作才能適應。對內鏡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的理解也需要長期經驗的積累,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科學、系統的培訓,使更多的神經外科人才更好地掌握神經內鏡技術,才能保障內鏡神經外科的可持續發展。

  實際上,神經內鏡技術已經成為部分腦部疾病的首選治療手段。但在現實中,一提到要給腦部做手術,許多人還是會「談腦色變」。張亞卓認為,這是由於目前國內相關的技術應用還存在較大的差異,患者在治療的時候,對醫院是否開展了此項技術,醫生經驗是否豐富,在很多時候還存在「信息差」。

  對此,張亞卓坦言,對患者的教育、科學知識的普及和醫學創新成果的推廣也是科研人員未來需要承擔起來的一項責任。隨著現在新媒體等傳播渠道的發展,通過網絡進行科普,也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這項技術的普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二十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年會召開
    EICU為持續管理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保障,已成為急診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議希望能拓展大急診急救體系,促進急診醫學的發展」,這是6月23日召開的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二十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會議暨首屆中國急危重症大會開幕式上大會主席陳玉國教授強調的。
  • 唐山市醫學會召開神經科學分會成立大會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唐振中) 11月27日,唐山市醫學會主辦、唐山市工人醫院承辦的「唐山市醫學會神經科學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年會、唐山市心理衛生協會整合醫學分會第四屆年會和第二屆神經免疫和認知障礙高峰論壇」在世德花園酒店隆重召開。
  •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松靈:醫學創新轉化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本報記者 閻俏如 北京報導近年來,伴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和相關政策的落地,醫學創新轉化備受關注,醫生和醫療機構在醫學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11月28日,由北京醫學會主辦、北京市衛健委、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作為支持單位的「2020北京醫學創新與轉化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大會以「創新、轉化、融合、發展」為主題。
  • 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北京醫學會)醫學科普訓練營第八期成功舉辦
    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北京醫學會)醫學科普訓練營第八期圍繞「如何做一場精彩的健康宣教」的主題,邀請了北京醫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顧晉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左力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孟化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減重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劉春霞護士,分享了他們開展健康宣教工作的寶貴經驗。
  • 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一次全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在杭州開幕
    11月5日上午,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一次全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在杭州隆重開幕。本次大會由中華醫學會和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主辦,浙江省醫學會、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承辦。
  • 北京朝陽醫院血管外科成功舉辦第七屆微循環朝陽血管醫學論壇
    11月27日-28日,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以下簡稱朝陽醫院)血管外科承辦的中國微循環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2020學術年會暨微循環血管醫學(朝陽)論壇(2020MEC)暨亞太血管學術聯盟(APAAA)北京學術會議及市級繼續教育學習班於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 哈醫大二院田家瑋教授當選國家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人民網哈爾濱12月2日電 日前,由國家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暨中關村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北京醫師協會介入專科醫師分會、吳階平醫學基金會微創介入醫學專家委員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主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等承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微創介入醫學學術大會
  • 市中心醫院承辦市重症醫學、護理、質量控制年會暨醫學聯盟大會
    初冬時節逢盛會,為深入開展信陽市重症醫學年度的學術交流,總結2020年市重症醫學的發展與質量控制,信陽市中心醫院成功承辦信陽市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重症護理分會年會、市重症醫學質量控制年會暨重症醫學聯盟大會。
  • 北京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專委會換屆 地壇醫院多人當選任職
    北京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專委會換屆大會於11月20日下午在京舉行,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三科主任邢卉春教授當選第四屆微生態專委會主任委員、消化內科副主任魏紅山教授當選副主任委員    大會現場,北京預防醫學會副秘書長劉楓介紹了學會概況,她希望新一屆的微生態專委會可以為促進微生物學科的繁榮和發展,專業人才的成長和提高多做貢獻,並預祝換屆大會圓滿舉行
  • 分論壇 | 2020中國康復醫學會醫養結合高峰論壇
    組織機構主辦:中國康復醫學會承辦:中國康復醫學會醫養結合專業委員會論壇時間2020年11月29日8:30-16:30論壇地點北京國家會議中心3層報告廳(北京市朝陽區天辰東路7號)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副會長,山東省康復醫學會會長,《中華物理醫學與康複雜志》副總編輯,《中國康復醫學雜誌》副主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已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山東省重大技術攻關課題2項。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發表SCI收錄論文40餘篇。
  • 慢性疾病與轉化醫學雜誌 第一屆編委會成立
    慢性疾病與轉化醫學(英文)雜誌第一屆編輯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編委會第一次工作會議於2016年3月4日在京召開,並舉行聘書頒發儀式。第一屆編輯委員會編輯及通訊編委由77名慢性疾病與轉化醫學領域優秀專家組成,由胡大一教授擔任總編輯。
  • 北京同仁醫院神經內科成功舉辦第六屆國際神經感染免疫暨腦血管病...
    NIC大會秉承「多元、爭鳴、創新、共贏」的宗旨,已成為同仁醫院的一大學術品牌,在國內形成了很好的品牌影響力。本屆大會是2020年疫情降級後北京醫學會舉辦的第一場線上線下同步的國際會議。北京醫學會和北京同仁醫院領導對本次大會高度重視。
  • 青海省醫學會精準醫學分會成立
    11月27日,青海省醫學會精準醫學分會在青海紅十字醫院金色大廳成立,成立大會上舉行了首屆精準醫療三江源大會。青海省醫學會精準醫學分是青海省精準醫學學術團體。青海省醫學會精準醫學分的成立,標誌著青海省精準醫學發展從此進入了新的發展歷程。
  •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功能醫學分會在重慶成立
    11月23日,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功能醫學分會在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的支持和指導下,由解放軍總醫院健康管理研究院牽頭,在重慶正式成立。分會成立大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200餘名從事功能醫學研究、應用和產業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會。
  •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精準醫療...
    2018年9月16日,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主辦的「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精準醫療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順利召開。本次會議旨在推動國內精準醫療產、學、研各領域的全面發展,同時共同研究精準醫療在中國的落地發展,為相關行業搭建學習、交流、科研平臺,從而為我國醫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 《功能醫學:增強免疫力的探討》——何健博士在2020海南國際健康管理創新大會上的發言
    為深入十九大精神,結合全球健康發展趨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由中國健康管理協會指導,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體檢分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功能醫學分會、海南省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專業委員會協辦的「2020海南國際健康管理創新大會」於2020年11月28日在海南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並於11月29日圓滿落幕。
  • 分論壇|2020年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康復機構管理&...
    會聚康復、醫療、護理、療養、養老等領域國內外知名專家,研討交流先進康復理念、技術創新與服務經驗,展示國內外康復醫學科技發展最新成果。會議期間,將頒發2020年度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技術獎、教學成果獎,年度優秀獎,表彰康復服務行業先進單位和個人。
  • 2020年甘肅省蘭州市醫學會放射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25-27日,由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承辦、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協辦的甘肅省醫學會放射專業委員會第十九屆學術年會暨2020甘肅省放射專業質量控制大會、蘭州醫學會放射醫學專業委員會第八屆學術年會暨2020蘭州市放射專業質量控制大會在蘭州成功舉辦。
  • 瑞金醫院院長瞿介明教授當選新一屆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
    瑞金醫院院長瞿介明教授當選新一屆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2019-12-09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康復醫學會言語康復專業委員會成立會議在北京舉行
    中國康復醫學會言語康復專業委員會成立會議在北京舉行 2020-11-14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